![]()
内容推荐 中西方各自都具有悠久的诗学传统,且都源自于诗歌研究,诗学对于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都有着无可置疑的理论意义,但这一植根于诗歌研究的理论却始终没有被系统地应用于中国诗歌翻译研究。中国的诗歌翻译传统是在五四时期的新诗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因此,理性的诗歌翻译研究需要从诗学的角度从源头开始探究,从西诗汉译的范式确立来反思这样的范式是否符合诗学的原理。 作者简介 文珊,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新加坡等地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学及英美文学,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当代外国文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研究》《学术论坛》及《中国科技翻译》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副主编教材4部。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结构布局 2 诗学与诗歌翻译 2.1 “诗学”概念的厘定 2.2 翻译中的译者操纵 2.3 诗歌翻译中的诗学操纵 3 五四时期的西诗汉译活动 3.1 五四时期的西诗汉译活动特点 3.2 五四时期的三大西诗汉译流派 4 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流派之诗学批评研究 4.1 白话自由体译诗派的诗学操纵与诗学得失 4.2 白话格律体译诗派的诗学操纵与诗学得失 4.3 文言旧诗体译诗派的诗学操纵与诗学得失 4.4 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流派对中国诗歌文化的影响 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