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一章 学会吃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肯努力一点就可以赢多一点 第一能吃苦,第二会吃苦 不要有傲心,但一定要有傲骨 没有知识就改变不了命运 第二章 空手创业:大富在天,小富在人 打工是收效最缓慢的投资 穷人易做,穷生意难做 只要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 第三章 诚信起家:赚钱靠机遇,成功靠信誉 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诚以待人,能帮人处且帮人 一经承诺,便要负责到底 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第四章 沉潜蓄势:精细商作,耐心为本 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掌握了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就能抓住时机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储足二百的力量再去进攻 准备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去等待和创造生意机会 第五章 合作共赢:以和为贵,与人为善 经商为的是利润。不是为了竞争 多结善缘就能多得帮助 竞争不可避免,但不能抛掉以和为贵的态度 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 竞争在一时,交情一辈子 第六章 有容乃大: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我们永远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人” 成就事业的关键是要有人帮助你 做领袖而不是老板 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自然的 责己以严,待人以宽 你的魅力表现在你的自律、克己和谦逊中 第七章 抓住机遇: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识时务者为俊杰 现金流是公司重要的健康指针 至少有一条腿是稳健的 好谋而成,分段治事 先入为主,抢占时间差 第八章 深谋远略:眼界不同,结果不同 别人如果放弃,你就要出手 杀鸡取卵的方式不可取 谋利当谋远 义利兼顾才能把事业做大 盯住会下金蛋的鸡 第九章 冷静自持:过犹不及,知止不败 失败的项目当断则断 做%的人看不懂、坚持不了的事 永远让脑袋和市场接轨 在稳健基础下力求进展 绝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找到一个始终赚钱的业务 第十章 永不满足:保持谦卑,心系未来 商人最可怕的是自我满足 不断尝试新玩法 欢迎并拥抱“颠覆” 致力为世界带来尊严和机遇 永远保持成长,和市场接轨 第十一章 坦荡为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财富于我如浮云的境界 有些生意,利润再高也不能做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传事业不传财富.避免败家 第十二章 内心富贵: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内心充盈才是真正富贵 有能力帮助别人是福分 “一人得道,全家得道” 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附录 大事记 汕头大学毕业典礼致辞精选 参考文献 致谢 精彩页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在我眼中,未来跟明天是两回事,天命和命运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来是自己在一生各种偶然性中,不断选择的结果。 ——李嘉诚 谁能想到,日后在财富场上纵横驰骋的李嘉诚,最初的理想是从事教育工作。 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祖籍福建莆田,先祖为河南焦作人士。潮州素有“岭南名邦”之称,明清两代,人才辈出。说起来,李嘉诚可是出身正经书香门第,从祖父一代起就是读书人,祖父曾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兼校长。年幼的李嘉诚在书香浓郁的环境里长大,自小就对书本特别亲近。每天放学后,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去疯玩疯跑,而是沉浸于书本中。李嘉诚小小年纪涉猎很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他都读过。儿时的李嘉诚是小伙伴们心中的大学问家。就连后来成为学者的堂兄李嘉来也承认:“嘉诚虽然比我小,但读的书一点不比我少,最主要的是他很刻苦,每晚对着煤油灯看很晚。” 造化弄人。李嘉诚最初的理想是继承祖辈衣钵,走治学执教的路子。可是,风云急变,残酷的现实猝不及防地毁了他的理想。 1937年7月7日,虎狼般的日军大举侵入中国,一时间山河破碎,中华大地再难找到一处安定的角落。随后的几年,民不聊生,李家也不例外。1940年,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带着一家老小逃往香港,本来想找到一处安身之所,谁知道战火跟着烧到了香港。1941年,日本在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同时,野蛮空袭香港。在生活的艰辛与家庭重担的双重压力下,两年后,李云经因肺结核病突然去世了。李云经临终前,拉着李嘉诚的手说:“阿诚,这个家以后就要靠你了,你要把这个家维持下去啊……”李嘉诚哽咽着回答说:“我们家一定会过得很好!” 可是,怎样才能把整个家维持下去呢?父亲没有说,14岁的李嘉诚迷茫了。 绝望之际,一位会看相的好事同乡对李嘉诚母亲庄碧琴说:“你儿子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他若安分守己,终日干干,勉强谋生是可以的,但飞黄腾达,怕没有他的福分!” 庄碧琴强忍着丧夫之痛,安慰和鼓励李嘉诚,说:“阿诚!天命难算,上天一定会厚待善良、努力的人。再艰难,只要努力都会过得越来越好。” 李嘉诚虽然对算命先生的话心存芥蒂,但他就当没听过,他也安慰母亲,请母亲放心,自己一定能扛着这个家的。倒不是李嘉诚乐观,是现实由不得他不坚强。父亲走了,他连怕死的心都不敢有。作为长子,他知道,自己没有悲伤和自怜的权力。李嘉诚悄悄告诉自己:可以信风水但不可以信命,人的命运最终还是靠事在人为。只有自己双手创建的未来,才是唯一能信任的命运。 后来在回忆这段日子时,李嘉诚说:“小时候,我的家境虽然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文化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先父到香港,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期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因为战争的破坏和父亲的突然去世,李嘉诚过去赖以生存的世界崩坍了,未来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他其实想了很多。 刚到香港时,李嘉诚身边的本地同学都能将英语说得很好,而他自己却连字母都认不全,这让他十分挫败。当时父亲李云经特别嘱咐李嘉诚:想要融入香港的大环境,必须学会做香港人,要想做香港人,必须先学习香港的语言——粤语和英语。李嘉诚听从父亲的教诲,这一两年时间里,一直在苦学语言。对语言的逐步把握,让他受益匪浅。现在,虽然父亲不在身边了,但李嘉诚按照父亲的思路,自己开始做分析:要想养活弟妹和母亲,自己需要去挣钱;自己去挣钱的话,肯定就没有办法上学了;没法上学的话,自己的理想怎么办呢?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先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于是,在内心深处,李嘉诚悄悄将自己治学执教的理想修改成“先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这个决定影响了他一生的轨迹。 “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人生路上,我们会经常面对这样的抉择,有人习惯怀着迷茫而忐忑的心情,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在人生节点上,青年李嘉诚跟普通人一样,同样会忐忑不安,只不过,他没有因此迷茫,而是先处理自己的心情,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现在要干什么,未来应该是怎样之后,李嘉诚这才开始行动。这种“谋定而后动”的精神恰恰是很多年轻人所不具备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只有达到了止和定的境界,才能够停止一切的动相。也就是说,心乱则万事乱,心定则万物定。后面的事实证明,李嘉诚定心之后,生活的困难便很难将他打倒了。P3-5 导语 李嘉诚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称号。事实上,全球各地商界翘楚均视他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企业视野和超凡成就的强人。在他看来,做人成功是经商的底牌。讲信誉、和为贵、善包容、常感恩、多奉献、肯吃苦、有耐心、有远见、能自律、不满足……最重要的是这些做人的品质。超人不过是传说。商业本无奇迹,人生本无捷径。做人、做事与赚钱,其实一脉相承。 序言 “我不是超人" 1940年,12岁的李嘉诚随父从潮州逃难到香港,父亲 去世后。他一步步白手起家,创立了一个市值逾万亿港元 、分支机构遍布50多个国家(地区)、子公司超过90家、 拥有逾23万雇员的巨型商业王国。崇拜李嘉诚的人,称之 为“超人”。 据说,“超人”的说法来自一个香港学生的作文《李 家的城》,其中这样写道:“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 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 虽然有些夸张,但香港人的衣食住行,似乎都与李嘉诚的 产业有关。 中国香港是全球贫富差距问题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近 几年,“港独分子”闹事,一些人把对现状的不满发泄到 李嘉诚身上,有的甚至要求政府创设“李嘉诚税”。尽管 李嘉诚多次表示“我爱这片土地,这里是我的根”,但是 “李嘉诚从香港撤资”的消息依然不断传出。 2015年9月,某微信公众号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 了》的文章,在内地社交网络引发了极大关注。继“抛弃 香港”之后,对李嘉诚又多了一个“不爱国”的质疑。之 后“李嘉诚跑了”的消息就没停过。 2019年发生的两件大事,让那些对李嘉诚的“质疑” 不攻自破。 其一,从加拿大政府应美国要求在温哥华逮捕了华为 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开始,一场“围剿华为”、 争夺5G全球话语权、借此打压中国的贸易战就此打响。在 中美摩擦不断的关键时刻,背负“跑路’,“不爱国”恶 名久未露面的李嘉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先是紧急终 止收购加拿大公司行动,接着力挺华为,通过自己在欧洲 的渠道关系,为华为牵线搭桥,为其在欧洲市场打破僵局 ,让美国发动的围剿不攻自破。 其二,香港6月9日发生“反修例”风波以来,暴力冲 突持续不断,港人民不聊生之际,国际反华势力趁机大做 文章。关键时刻,李嘉诚再次挺身而出,霸气发声,买下 了8月16日香港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广告,以一个香港市民 的名义,呼吁大家一定要“以爱之义,止息怒愤”,对“ 一国两制”以谦和而珍之,“不要让今天的激情,成为明 天的遗憾”。李嘉诚引用武则天之子的“黄台之瓜,何堪 再摘”之言,可谓寓意深刻。 这两件事,让公众对李嘉诚再次刷新了认知。关键时 刻,李嘉诚表现出来的爱国爱港气节,如同定海神针一般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今天是很多人惊 叹“遍地都是发财机会”的时代,也是很多人哀叹“除了 上天难,就是挣钱难”的时代。 李嘉诚告诉我们:人生的高度不应当被出身论和所谓 的机遇论来决定。 李嘉诚功成名就之后,外界给了他很多头衔:“亚洲 首富”“商界超人”“地产大亨”……可是超人并不是一 开始就是超人,至少李嘉诚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超人。 说起出身,没有多少人比李嘉诚更惨。年少遇上日本 侵华、饱受战争之苦,为躲避战火举家迁至香港。到了香 港,以为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结果却是更困难的人生开始 。先是父亲染病辞世,14岁的李嘉诚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 担。本来有个有钱的舅舅,如果能够得其拉拔,人生也就 少了很多弯路。事实上并没有。李嘉诚的舅舅是个标准的 商人,他不会投资看不到收获的人。李嘉诚必须先验证自 己是值得投资的人。于是,李嘉诚被迫从茶楼跑堂做起, 接着在钟表店当小伙计、去五金厂当推销员,从普通的销 售员一直埋头干到了总经理。当李嘉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 自信之后,他不再对舅舅的拉拨感兴趣了。他果断下海创 业,做出人生重要的抉择——创办长江塑胶厂,紧接着靠 着不凡的眼光和良好的信誉,成为“塑胶花大王”。当机 遇来临,他又转型做地产行业,收购和记黄埔、香港电灯 ,在全球扩张货运码头,投资内地房地产,构建零售帝国 ,进军通讯行业和医药行业……李嘉诚用非凡的智慧和眼 光从容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从而建立庞大的商业王 国。正如李嘉诚所言:我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赚来的 。 可以说,李嘉诚是人生逆袭的最佳代表。这也是无数 人把他视作人生偶像的原因所在。李嘉诚的投资时有争议 ,但他富有传奇的生命轨迹和做人做事态度,有口皆碑。 就连《福布斯》杂志也盛赞他:“环顾亚洲,甚至全球, 只有少数企业家能够从艰困的童年,克服种种挑战而成功 建立一个业务多元化及遍布全球54个国家的庞大商业王国 。李嘉诚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称号。事实上,全球各地 商界翘楚均视他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企业视野和超凡成 就的强人。” 表面上看,李嘉诚的财技惊人,过无不胜,如同超人 。最让人感叹的是,每一次金融危机之后,李嘉诚都会暴 涨财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李嘉诚还只是“ 香港四大富豪”吊尾,危机过后的1999年,李嘉诚坐上香 港第一富豪的交椅;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李嘉诚马 上被李兆基赶上,两人财富只差50亿美元,危机过后,双 方的财富差距一下子就拉大了,金融海啸中,“和黄系” 的股价跌幅远小于李兆基的“恒基系”。大危机面前,别 人都在大发愁,李嘉诚却如有神助。 内容推荐 本书结合李嘉诚的幼年成长,全面讲述其从当学徒,进而以铁皮桶、塑胶玩具、塑胶花创业,再到投资房地产、港口,到后来进军电信业,现在投资大健康产业等的经商过程。立足事实,探讨其商业成功背后的要素,如充分调查、寻找商机、立足长远、风险控制等,从其做人、做事与赚钱细节,破解“超人”的神话,力图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创业与人生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