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庚强,1990年生,河南安阳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有《“实体”与“程序”:口供依赖背景下二元价值的反思与构建》《刑事案件发回重审范围立法之弊端与矫正》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背景、意义与创新 第二章 刑事扣押的释义 第一节 刑事扣押的内涵与外延 一、扣押之客体 二、扣押之目的 三、扣押之行为 四、刑事扣押的含义 第二节 刑事扣押相关概念比较 一、刑事扣押与行政扣押、民事扣押 二、刑事扣押与法定刑事强制措施 三、刑事扣押与查封、冻结 四、刑事扣押与追缴、退赔、返还、没收 第三章 刑事扣押的启动 第一节 刑事扣押启动程序的概述 一、刑事扣押启动程序的立法现状 二、刑事扣押启动程序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我国扣押启动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刑事扣押启动程序的立法缺陷 二、刑事扣押启动程序的司法问题 第三节 我国扣押启动程序的借鉴与完善 一、刑事扣押启动程序完善的原则性理念 二、刑事扣押启动程序完善的具体路径 第四章 刑事扣押的执行 第一节 刑事扣押的执行程序概述 一、刑事扣押执行程序的立法现状 二、刑事扣押执行程序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我国刑事扣押执行程序的问题 一、扣押执行未明确比例原则 二、权利人的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 三、缺少执行人员执行权限的法律基础 四、执行程序中的扣押文书有待规范 五、执行特殊扣押的经验不足 第三节 我国扣押执行程序的借鉴与完善 一、切实提高执行主体的实战素质 二、贯彻刑事扣押执行中的比例原则 三、完善我国扣押执行的身份表明制度 四、补充完善扣押执行的辅助权力 五、严格规范执行文书及其规范填写 六、保障权利相关人的在场监督权 七、进一步细化我国的特殊扣押规则 第五章 刑事扣押的保管 第一节 刑事扣押保管的概述 一、保管程序的立法现状 二、保管程序的研究现状 三、保管程序的司法现状 第二节 我国刑事扣押保管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亟待统一 二、管理场所及其相应的场所配置有待优化 三、保管物的流转管理制度不明 四、随案移送制度在实践中运行较为混乱 五、特殊情形下的保管制度尚待继续完善 六、扣押物保管的监督救济途径亟待完善 第三节 我国刑事扣押保管程序的完善 一、实现相互分离的保管权责配置 二、构建刑事扣押的随案移送制度 三、构建完整的扣押监管链制度 四、健全扣押物保管程序的配套监督制度 第六章 刑事扣押的处置 第一节 刑事扣押处置概述 一、什么是扣押处置程序 二、我国扣押处置程序的立法现状 三、我国刑事扣押处置的司法现状——基于20例因违法扣押申请国家赔偿案件的分析 第二节 我国刑事扣押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返还扣押物的认定程序 二、刑事扣押处置程序设置混乱 三、刑事扣押处理程序运行混乱 四、刑事扣押处置欠缺有效的监督救济制度 第三节 我国刑事扣押处置程序的完善 一、规范扣押物返还的查明规则 二、健全扣押物返还的查明程序 三、完善扣押处置的监督救济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李庚强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完成的著作《刑事扣押制度研究》,在刑事扣押制度的系统化研究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首先,该著作着眼于对部门间、制度间与程序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的研究,譬如在扣押制度的研究中注意区分和比较搜查、勘验、查封和冻结等强制性措施之间的差异,从规范层面进行严格区分,以促进不同制度和规则操作上的衔接与顺畅。其次,该著作注意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拓展了扣押制度领域的研究视野。特别是作者在研究中能够充分利用地方扣押制度的规范文本,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双向比较分析,探索中央与地方在刑事扣押立法文本上的差异性,为研究中国的扣押制度的本土化和地方化方面提供了实证经验参考。最后,该研究注意整体性的研究方法,从扣押的客体、主体和目的的角度进行分层次的论述,注重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有机结合。 内容推荐 本书着眼于刑事诉讼中的涉案财产权问题,并以两条逻辑主线展开对刑事扣押制度的研究:一是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扣押客体、扣押目的、扣押行为的分析实现对刑事扣押的清晰界定,以便第二条逻辑主线的展开;二是制度研究,主要是通过重新梳理刑事扣押程序,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刑事扣押程序体系,即启动程序、执行程序、保管程序、处置程序,逐一对各个阶段程序的现状、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完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