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中国心世界华人微经典书系(第1辑共7册) |
分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作者 | 今石//弧笑弦//(泰国)老羊//(德国)穆紫荆//(荷兰)池莲子等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华文微经典丛书第一辑,由《卖花串的女孩》(泰国,今石)、《初吻》(澳大利亚,崖青)、《我是爸爸,再见》(日本,弧笑弦)、《黑发鹦鹉》(德国,穆紫荆)、《红蜻蜓》(新加坡,艾禺)、《在异国的月台上》《芒果飘香的时候》(泰国,老羊)七本书组成。总体说来,这七本书以温暖质朴的文笔描写了海外华人的在异乡的生活见闻和所思所感,或以散文的形式诉说作者的思想情绪,或以微小说的形式展现了作者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情感丰沛真挚,情节引人入胜,叙述张弛有度,兼具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目录 《卖花串的女孩》 小春蒲 种南瓜的汉子 榕树籽成熟的时节 阿努、阿萨和玫瑰姑娘的故事 盐煮花生 佛庙里长大的人 捉巴布鱼野餐记 玛尼 功课 玛拉求“真字” 泰南纪事 偷窥 育德塞的故事 醒 威拉的世界杯 电脑蚕 种辣椒的汉子 杜卡达 放鼠记 网 借用 姊妹俩 泰东北纪事 巷中有女 阿隆 安察丽的宝贝 阿金 忠实的“曲奇” 驯象人 钓土毹鱼 鳄鱼阿肯先生 种瓜得友 颂叻和他的斗鸡 驯鹰人 汪猜的人生经历 卖花串的女孩 《我是爸爸,再见》 我是爸爸,再见 等 好人先生 没有礼物的圣诞节 西西里柑橘 孕妇与咖啡 同居要小心 无聊 别碰我的女朋友 倒车 汽油,是的 三个男人的傍晚 有故事的女人 侦探同事度假中 人人都想去拉萨 补偿 近似无限透明的纯真 掘地三尺 肋骨 谁叫范水水 时间机器坠毁了 1234568 继续协议 足恋 我爱你,孩子 出轨 儿子 吉他天堂 死者之灵 镜子 2020年的冒险 外祖母的情人 危险的生日礼物 误会 大师生气了 古墓劫 蝴蝶会不会爱上人 牧羊人的狼 隐形人 《芒果飘香的时候》 “闷杀”以后 纯属巧合 网为媒 好朋友 出气沙龙 尊称 海中捞针 迎春花 无从解释 重新构思 谁懂谁不懂 心中一句话 宇宙级 返老还童 老人与榕树 对?不对? 勾起 云彩 往者往矣 旧衣曲 甜 机票 笔洗 学费 守时动员会开幕礼 爱海 今夜又是好月亮 碑石 小梅 喜遇“笨蛋”林万里 旧歌浓情 雨中艰险的山路 小夜莺 英姐 考试 被弃的《生命之旅》 春风桃李 头奖后遗症 缠放泪 笔筒 余韵 天顶一粒星 考试弦外音 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开 不如归 他日太空减肥 夜街一角 芒果飘香的时候 曲成泪溅《卖花词》 废话学会会长辞职 废话何以不废 敬请庞博士任顾问 喜讯 大头舍减肥 大头舍重金再聘我当秘书 济济闯祸 小精灵窃鞋 《黑发鹦鹉》 一张错误的节目单 机会 清洁工的礼物 马拉松里的日子 美食 有一种思念 幸福 你在我身边 温柔的一劫 夏日的丁香 风中的泪 心香 船过水无痕 心动 阿潘的微笑 黑发鹦鹉 广场上的圣诞树 时差 葬礼上的天使 美岚的收获 营地的婚礼 好得不能再好 烛光一支 书痴 大雁 苹果的启示 邻居 热气球 闪亮登场 拖车 选择 蜗牛交响曲 五月的畅想 一路顺风 拒绝比较 圣诞夜的回忆 台阶 欧式万圣节 指南针 捷径 “凯瑟拉,瑟拉” 宝贝就是背包 隐私 踏诗的生活 生的理由 失落的梦 结婚 又回伊甸 空间的秘密 夫妻同心 咖啡 养老院 父亲 毛线 犹太公寓 又见芭蕉 过年的提问 拍照 荠菜馄饨 无门的大学 有朋自远方来 老北京的玩意儿 老和尚搬砖 看墓人 此地是他乡 米糕 风铃 飞翔的思绪 异国第一步 看电影 故居 蒲扇 一场无言的考试 阿燮手里的笑声 飞回家乡的蝴蝶 《在异国的月台上》 她出国之后 天堂之路 小芳出嫁了 在异国的月台上 异国镜子 小天使的梦 亲吻 戒烟 市长驾到 上海旗袍 女人要学会打扮 洋娃娃 爱吃泥土的女人 三个爸爸 我从来不嫉妒 时髦的家庭 新来的邻居 奶奶的婚外恋 爷爷的婚事 多了钱的女儿,没了情 黑客 心静可以治病 放飞 缘分 圣诞夜的游魂 夜晚的一颗流星 小琴的婚变 迪斯尼随曲 列车上的对话 这儿不讲人情 三个兄弟的苦恼 女人只想有个家 原谅我吧 自误 老外眼中的中国人 她为什么要投海 SORRY 广利桥头的旧事 无雪的冬天 时髦的悲剧 机场上的男人和女人 玛斯河边 余韵 邻人莱尼 风车下 西方的婚宴 《初吻》 初吻 枫叶飘落 爱的回报 体育老师教数学 好好学中文 意外收获 竞争 培训 初试啼声 万圣节的接力 魔法棒 校长助理的信 富养的女儿 “小气”婆婆 我和你一起走 逾越节快乐 旅友 老李的澳大利亚生活 葬礼之后是婚礼 佐藤先生的隐私 老刘和小刘 素食者 人群中的孤独 壁炉的秘密 交通官司 红包风波 领舞者 西西的牙齿 男美术和女音乐 砍价 情敌复活赛 小西的生日 白富美和高富帅 矜持 鲜果遭遇海关 张胖子的沙龙 隔壁人家有多远 野人麦克 养老院的万里长征 哈洛斯太太 波浪岩的见证 伊恩和他的父母 妈妈的期望 四个格兰姆 序言 微型小说:双向交流促发展 2018年12月中旬,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了第十二 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 洋洲20个国家与地区的华文作家与会,连印度尼西亚各地 赶来参加的作家在内,共有320多位作家济济一堂,躬逢盛 会,可谓盛况空前。可见微型小说这种新文体在海内外是 多么受读者追捧,受作家喜欢。 我注意到,大会开幕式后的五场研讨会,作家发言极 为热烈,到吃晚饭时间还欲罢不能。作家都很珍惜当面交 流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让与会者品评,这可是一次难得的切磋机会。也许,通过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切磋,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次提升 、提高。 其实,文化、经济、科技,都需要双向交流。交流产 生碰撞,产生交融,从而促进发展。就文学而言,也是如 此。我的理解,双向交流就是请进来,走出去。走出去, 就是把优秀作品翻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走向海外读者 。请进来,就是把海外的作品通过报刊的发表,通过出版 ,推介给中国的读者,让他们了解海外作家的所思所想, 了解海外作家的心路历程。 这次我主编的“我的中国心:世界华人微经典书系” ,共56本,作家来自17个国家与地区,有欧美的,有大洋 洲的,有东南亚国家的,有中国港澳地区的等。他们最大 的特点就是坚持用中文写作,中文,成了与故土割不断的 纽带。 据我对这些作家的了解,东南亚国家的华文作家往往 是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汉语对他们来说已经不 再是母语了。特别是像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 里,数次反华排华,华文教育在东南亚日渐式微,凡能用 中文创作的都是真正热爱中华文化的赤子,都是学习中文 的佼佼者。他们写中文作品,进行文学创作,基本上拿不 到稿费,他们写作较少功利目的,既不可能升官,也不可 能发财,无非是内心对文学的喜欢,对中文的喜欢,用以 营造自己的一方精神家园,安放自己的灵魂。真的应该向 他们致敬。 欧美和日本的华文作家与东南亚国家的华文作家的构 成有所区别,他们大多数是第一代新移民,大部分是20世 纪80年代或90年代出国读书、打工留下来的,也有部分新 千年后移民的。他们的初高中教育,甚至包括大学教育, 几乎都是在中国完成的,因而他们的中文写作,还是属于 母语创作,文字基础比较扎实。而出国后,他们的视野更 开阔了,思想更解放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常常让他们 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新的灵感,他们的作品也就根植于中 华土壤,带有异域风情,颇受中国读者的青睐。 新移民作家的微型小说作品反映了他们旅居海外的见 闻和感悟,反映他们踏入异国他乡后,在融入当地主流社 会过程中的拼搏与艰辛,对故国故土的眷恋与思念,以及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比较,还有因此带来的矛盾与笑料。 东南亚国家的华文作家基于他们的生活境遇,更多的是关 心如何挽救、振兴华文教育,以及寻根心理,还有就是描 写其祖辈父辈当年如何打拼,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的种种。 尽管他们已是第二代第三代华人了,但不改的是他们的黄 皮肤黑眼睛,不改的是他们的中国心,即便在海外已经好 几代,一两百年了,但在他们的作品中,依然能读到中国 的风土人情,那种对祖籍、对祖宗的血浓于水的情感,让 人感慨万千,一句句、一篇篇诠释了“我的中国心”这个 主题。 2019年元月4日于太仓先飞斋 凌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 会会长、作家网副总编,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特聘副总编 、香港《华人月刊》特聘副总编、苏州市政府特聘校外专 家、中国微型小说校园行组委会主席、亚洲微电影学院客 座教授。 导语 《我的中国心世界华人微经典书系》共收录了长期生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西班牙、南非,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5位华人作家的56部微型小说作品集,集中反映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华文创作现状,以及他们心系故土的民族情怀。 本书是该系列《第1辑》,收入《卖花串的女孩》、《初吻》、《我是爸爸,再见》、《黑发鹦鹉》、《红蜻蜓》、《在异国的月台上》《芒果飘香的时候》七本书组成。 精彩页 《红蜻蜓》 彩排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他不小心把视线移到窗外,外面的街道已经黑漆漆,今晚是这三周里最迟的一次。 多少“这个……”了,他也数不清,旁边的女人要他这么说,他只能照做。 “教育政策实行了三十多年,讲华语运动也年年举行,但我们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大部分的年轻人还是不喜欢华文华语,能不能请你谈谈看法?” “这个……” “好,下一个。”旁边的女人指着坐在正对面的年轻男子。 “我们的教育太过强调国家意识的培养,忽略了对公民与道德教育的重视,导致现在那么多青少年问题发生,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要检讨?” “汶个……” “嗯,问题一定要一针见血,才会让他觉得我们的老师有思想有见地,对教育事业极度关注,好,今天的彩排就到此为止。”女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大家都松了口气。 “明天教育部长来的时候,大家就照刚才彩排的问题发问,口才好的要站在前面,随时回答部长的问题。”女人回过头来看看他:“口才不好的,自动站到后面去。” “是,校长。”众人应声答着,他也不例外。 回到家,妈妈睡眼惺忪地从房里出来。 “去教书,每晚也要这么迟回?” “学校有彩排。” “是国庆表演还是校庆表演?” 他想说都不是,又怕解释了对方也听不懂,只好默然走进房去。 最后一次 他把车子停在十字路口,有点左右为难。 “还不快点开车!”妻子在大声喊他。 “别去……火车站了吧?” “No,今天是最后一天!”老大叫嚷起来。 “我们一定要去看!”老二更是嘟起了嘴。 “不要让他们错过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妻子补充了一句。 “可是妈……也是最后一次了!” 他想起大哥刚打电话来,说妈已处弥留之际,要他即刻去见她老人家最后一面。 “奶奶会比火车站重要吗?”老二狐疑地向老大抛来一句。 “看不到这最后一次,我们一定会很后悔!”老大像泄气皮球瘫在座位里。 他很明白儿子说的“最后一次”不是奶奶,是火车站。 火车站内,挤满了人,正如妻所说的“都是来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末班火车驶进了站,群情激昂起来,妻和两个孩子更是连连激动地叫着,拿着相机猛拍。 默默走到一角坐下,他抬起头,眼前的一切喧闹突然消音,只听到母亲在叫他。 “阿德啊,还不快点来,火车要开了!” 七岁那年,母亲第一次带他搭火车去吉隆坡探亲,就在这里。 “阿母,我来了!” 他大声回应着,霍地站了起来朝站外冲去。 邻居 老人送进来的时候已经痴呆。 “我看没人照顾她,屎尿弄到满间屋子都是,真可怜……” 送她进来的年轻女子轻轻摇头叹息着,眉宇间皱了一下。 “她没有亲人吗?”我不禁问,手续上也好有个记录。 年轻女子显得有些为难,“我搬到她家隔壁没多久,不是很清楚她的情况,好像只有一个人,好像——从来都只有一个人!” “怎么会有人把老人家一个人放在家里,太过分了!”我叹了口气。 年轻女子的眉头又皱了一下。 “有空我会来看她的!” 她转身走了,接下来出现了几次,也准时交了看护费,有一两次还把老人带出去。 我问她把老人带去哪里,她说带老人出去走走透透气,整天关在疗养院里不好。 有这样好心肠的女子哪个不夸,工作人员都说世间少有,非亲非故的,还对老人那么好。 我说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但老人的情况每况愈下,已到了临危时刻,我马上给年轻女子打了电话,那是她唯一留给院方的电话号码。 电话总是打不通,老人就走了。 我按着老人身份证上的地址来找“邻居”,左右两边的人都告诉我他们家并没有住着年轻女子。 我奇怪了,只好问起老人的事。 他们终于想起,老人有一个女儿,但女儿对老人并不好,女儿最近把老人弄走后就把房子卖了,不知去了哪里。 我要他们把“女儿”的样子描述一下,终于发现就是那“邻居”。 我突然想起她皱眉的表情,想起她在老人床边鬼祟的行为,还有那两次的“透透气”,或许一切早有安排,我们都是她懵懂的棋子,任她摆布了好几个月。 老人的身后事处理得很简单,没有灵堂,没有亲人,只有两支白蜡烛,引她上路……P1-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