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计划《陕西古建筑》子课题,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入手,对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陕南地区现存的会馆建筑进行实地调研与测量,在此基础之上分析陕南地区会馆建筑分布与数量的特点;其次,分析现存会馆建筑单体的建筑布局、空间造型、造型设计、功能特点、装饰艺术等,总结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特点,并通过分析解读这些会馆建筑作为文化遗产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要素,提出会馆建筑的保护策略。通过解析过去会馆建筑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下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各项有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在会馆建筑获得保护与传承的良好条件与机遇的当下,通过对陕南地区现存会馆建筑的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对陕南地区会馆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思路与政策性建议。 最后,根据陕南地区现存会馆建筑的保护现状以及周边环境对其进行重新分类,并结合会馆建筑本身价值要素,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具体的保护思路与策略;并从会馆建筑原本具有的功能角度出发,在其原本功能延续的基础之上,再根据现状的不同,结合会馆建筑本身具体特点探索其在利用与发展中可能产生的新功能。 作者期望通过阐明会馆建筑在所在地区城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促使有关方面将会馆建筑与其周边的文化资源与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创造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实现会馆建筑功能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将会馆建筑的价值予以广泛传播,最终使得会馆建筑以文化遗产的方式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获得公众的重视保护与传承发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 二、会馆建筑的特殊地位 三、陕南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围 第三节 相关概念阐述 一、建筑文化遗产 二、会馆建筑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对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对会馆建筑的研究现状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陕南地区会馆建筑概况 第一节 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的起源 一、自然因素 二、人文因素 第二节 会馆建筑的分类 一、官绅会馆 二、行业会馆 三、同乡会馆 第三节 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的数量与分布 一、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的数量统计 二、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的分布情况 第四节 地域文化对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的影响 一、本土文化的影响 二、外来文化的影响 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类型与空间形态特征 第一节 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的类型 一、行业会馆 二、同乡会馆 第二节 陕南地区会馆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一、布局特点 二、空间营造 三、造型设计 四、功能分析 五、装饰艺术 第三节 同乡会馆实例解析 一、武昌馆 二、回帮会馆(清真寺) 第四节 行业会馆实例解析 一、北五省会馆 二、船帮会馆(杨泗庙) 第五节 陕南地区现存会馆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建筑本身的损坏 二、周边环境的更替 三、盲目翻新 四、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遗产视角下陕南会馆建筑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 陕南会馆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要素分析 一、历史价值要素 二、文化价值要素 三、建筑艺术价值要素 四、经济价值要素 第二节 陕南地区会馆建筑保护与传承的条件与机遇 一、保护与传承的条件 二、保护与传承的机遇 第三节 陕南地区会馆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一、重视与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在保护过程中的作用 二、制订有效的保护规划与传承方向的方案 三、加强自身的宣传 四、保护相关的技艺 第四节 文化遗产视角下陕南会馆建筑保护与传承的要素 一、会馆建筑本身 二、会馆建筑周边环境 三、会馆建筑的文化民俗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陕南会馆建筑传承与利用对策分析 第一节 基于会馆建筑周边不同发展现状的分类与具体利用策略 一、相对独立存在的会馆建筑 二、依托传统城镇存在的会馆建筑 三、与现代建筑混杂存在的会馆建筑 第二节 以建筑功能实现会馆建筑文化民俗保护的策略 一、原有功能的恢复与传承 二、新功能的探索与拓展 第三节 陕南地区会馆建筑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研究成果 第二节 研究不足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图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