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居于幽暗之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汗漫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汗漫,原名余向东。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现居上海。有诗集《片段的春天》(1993,河南人民出版社)、《水之书》(2010,上海文艺出版社),散文集《漫游的灯盏》(2003,百花文艺出版社)。曾获“《诗刊》新世纪(2000-2009)十佳青年诗人奖”“人民文学奖”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可能会被遗忘,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卡尔维诺 一本书,要有少年的甜蜜、中年的壮烈。 ——汗漫 目录 Ⅰ.居于幽暗之地 居于幽暗之地 无限的裂变 威尼斯的水声有益于未来 支付孤独这一种现金 反对一团幻觉的污浊的云 探究阴影里某种不变的东西 在群峰下安放身心 静默和明亮 Ⅱ.越过边界的人 越过边界的人 像河流创造一个自己的源头 在渡口迎接美与感伤 必须把它放在一个地方 在路上成为一个人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了解河流的人,灵魂深邃 在所有的地铁车站遇到庞德 书桌的边缘是悬崖 在晚年进入清晨的明澈 Ⅲ.在他乡建立一个故乡 在他乡建立一个故乡 在这个漫游的世纪里 我选择紫色 痖了的琴弦,要回到板胡 第四次找你呀,我的泪水流出来 保持发愁的能力 Ⅳ.我醒来又降新雪 我醒来又降新雪 让马粪进入诗歌 在旷野, 隐士鸫为歌而唱 成熟得恰到好处的人 诗对于一个农夫的作用 Ⅴ.教会我爱人类的秘密 教会我爱人类的秘密 如果我不认识你 人的未来就是爱 来自远方的姑娘 一个受苦的女子与周围的景致 胭脂用尽,指尖泛出好看的颜色 以爱与死亡为压舱石 如何写好一个墓地 Ⅵ.海量的自我 海量的自我 解说疾病的人们 去巴黎找找比安松医生 在我不在的地方才好 在嵊州想起一个丑角 火柴恰如一代名优 四海无人,或细菌的志向 Ⅶ.隐秘的汉人 隐秘的汉人 匈牙利的烛火 伟大的作家是野生的 从沉重的大地上轻巧而突然地跃起 晨曦由我们体内流向天空 Ⅷ.额头的雨滴 额头的雨滴 像近在咫尺的大海 在枯萎中克服诗意 让心脏秘密地撞响身体 两个海伦 用笔尖加热泥土和青草 一朵重要的云 在比喻中获得安全感 在两桶水之间长大 虚构一个夜晚 被周围的力量所代写 Ⅸ.杂念背后的声音 杂念背后的声音 醉花阴里春声碎 游泳池与江湖 忽独与余兮目成 万里归心独上来 莲与怜 醉眼看秋鹤 剑与箫 生涯在镜中 小情歌 集句或提灯 常熟的一幅对联 Ⅹ.野草生长,灯火下楼台 野草生长,灯火下楼台 闯入根须,催动青草成长 南方书写者 门晒热了,我们轻轻靠着 当代的雨 一群马 Ⅺ.让一支笔绝处逢生 让一支笔绝处逢生 一枝清高的荷叶 湘西的教育 异日茫茫禹域,谁是乐郊 Ⅻ.在汉语中,就是在人间 在汉语中,就是在人间 一个国度与十丈藕船 到南方去,成为另一个 越界与混血 用一支笔作为还乡的栈桥 散文是写作者的个人史,是散怀抱 一张繁荣自由的书桌 羞耻与失败 蛇蜕皮与岩石般生活 等待准确的词出现在某个位置上 精彩页 居于幽暗之地 “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的到来。”这是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中的一句话,引导一个年轻诗人爱自己的寂寞,“无忧无虑,寂静而广大”。 春日的寂寞值得热爱,因为夏天总会到来,充满汁液的枝条终将绽放鲜花、献出果实。青春期的寂寞亦如此,不必担心没有盛年的到来。但对于一个老人、一棵果实落地的树木来说,盛年不再,尘埃落定,他或者它将成为寂寞本身——记忆像年轮、唱片,在身体内暗自旋转,回放出春日暴风雨声。 “关注内心,关注渺小”,是里尔克给这个诗人所写的一系列信札的主旨。在对内心与渺小的关注中,去拥抱寂寞,去爱。市侩、暴徒、投机者们在交易、狂欢,反衬出这寂寞和爱的高贵。 在里尔克《马尔特手记》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中,也出现了大段大段《给青年诗人的信》中的句子。我明白,里尔克其实是在给自己写信,解决个人危机,厘清现实疑难。 “主呵,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把你的阴影落在日晷上,/让秋风吹过田野。//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迫使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秋日》这首短诗,从主、果实再到孤独,三段,奠定了里尔克的大师位置。当代,房地产开发商们拒绝承认世界上存在这样一个鼓励读书、写信、徘徊而不主张建房购屋的孤独者。 里尔克写这一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来岁。伟大的诗人一张嘴就是秋声,“凉风动万里”(杜甫)。 从少年到中年,照片中里尔克的大眼睛都是泪汪汪的。只有充满无限爱意和寂寞的人,才会拥有这样一双让人心疼、心动的眼睛。 在《马尔特手记》中,马尔特或者说里尔克,走过巴黎塞纳河边一排排店铺。橱窗里满满当当,主人坐在店铺里埋头看书。就假设自己也能买下这样的店铺,与一只狗坐上二十年,而不是在落叶纷飞的巴黎街头徘徊,那会是怎样一种生活?一年四季,马尔特或者说里尔克总是习惯于打开租屋的窗子,即便寒夜,也能随时抬头与星星自由交流。 里尔克热爱果园,并在一枚有力的果实上看到自己的肖像:“他们要开花,开花是灿烂的,/可我们要成熟,/这叫作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于幽暗中生成酒意和诗篇,把最后的甘甜压进自身。最终,里尔克为花朵所伤,得了败血症,长眠瑞士——五十一岁,仍属盛夏。 我,一个远离果园的人,被周围显著的事物、人物、风物所吸引。好在我还能够热爱水果店,从水果的不同价格,猜测它们来源地的差异。同一价格的水果,就来自同一个果园、同一棵果树吗?有相同的树坑和立场?我怀疑。我皱纹重重,像一枚有些干瘪的水果,无人问津。我在这些水果面前很羞愧。 一九三八年,英国诗人奥登作为战地记者来到正在抗日的中国,写下组诗《战时》,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句子:“今夜在中国,让我追念一个人。/他经过十年的沉默,工作而等待,/直到在缪佐显现出全部的魄力,/一举而让一切都有了个交代。”他所追念的,正是经历十年幽暗和沉默的里尔克,在缪佐,彻底完成了顶峰般的《杜伊诺哀歌》。中国就是里尔克,这是奥登的发现和期望。历经八年抗战、八年的“工作而等待”,一个古老国度,“一举而让一切都有了个交代”。 《给青年诗人的信》和《秋日》的翻译者,都是冯至。一九四三年,他初次读到卞之琳翻译的《战时》,对奥登把中国与里尔克融汇于一首诗,震惊而又振奋,写下一篇短文《工作而等待》。文中所言,依然打动了多年以后的我:“人需要什么,就会感到什么是亲切的。里尔克的世界使我感到亲切,正因为苦难的中国需要那种精神。如果我们不对于中国断念,就寄望于不顾时代的艰虞、在幽暗处努力的人们。” “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工作而等待”,对于一枚果实、一个国度,对于一个人、一个诗人,都是一种阴历节气般的命运、规律、道。 今天,在中国,在纸墨间,让我追念一个人、一群人。P3-5 导语 里尔克、弗罗斯特、布罗茨基、赫拉巴尔、鲁米、鲁尔福、卡瓦菲斯、塞林格、辛波斯卡、庞德、米沃什、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佩索阿、阿多尼斯、马尔克斯、卡尔维诺、叶芝、博尔赫斯、沃尔科特、马查多、巴别尔、扎加耶夫斯基、马洛伊、沈从文、孙犁、周梦蝶、王鼎钧…… 《居于幽暗之地》是诗人、散文家汗漫的一部散文随笔集,这些精简唯美的文章均与阅读和写作有关。同时,这本书也是一种“跨文体写作”、混血的写作:既对若干书籍和作家神追心摹,又融汇个人经验和现实遭际,试图在罗兰·巴特与本雅明式的断片化写作中,保持诗性的简劲、迅速、非线性、独一无二。 内容推荐 《居于幽暗之地》是两度获得“人民文学奖”的诗人、作家汗漫的全新散文随笔集,书中对众多作家的文本进行体悟,并与相关的时代、世界和自我互动映发,从而显现出宏阔的格局和深沉的感染力。 汗漫的诗人身份,使这部散文随笔集行文简劲、表达独到,学养、思辨与诗性圆融为一,可谓一部“文体越界与心灵还乡之书”。 书名来自里尔克的诗句,向那些在沉默中忍耐、劳作的书写者及其语言,致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