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西奥多·德莱塞与海明威和福克纳并称为美国现代小说三巨头,有很多作家都是德莱塞的忠实追随者,其中不乏像舍伍德·安德森这样的名家。德菜塞的小说《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令其闻名世界,《美国悲剧》更是将德莱塞的创作事业推向巅峰。而在新闻、自传和旅行写作方面,德莱塞也非常出色。1919年,德菜塞接受了新出版商Boni and Liveright的出版邀请,他收集了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十二个男人,将他们以人物素描、自传及短篇小说的方式结成一册,浓缩成一部《十二个男人》。 “十二男人”身份各异,各具特色,其中有跟德菜塞同样著名的亲兄弟——作曲家保罗·德莱塞,也有社会底层的铁路工头。每个人都有吸引人的不同经历,他们都对德莱塞日后的生活和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十二个故事都是描绘男人的肖像画,但他们也揭示了德莱塞自身生活和工作的许多见解。无论作为男人还是作家,德莱塞都将这“十二个男人”视作对自己影响重大的十二个瑰宝。所有这些因素将此书的重要性提升到与德菜塞经典作品一致的水平。 作者简介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美国现代小说先驱、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印第安纳州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德国移民家庭。幼年生活艰辛,饱尝了贫苦的人生滋味,这成为他日后接近贫者和同情弱者的思想基础。擅以十九世纪末贫富悬殊的美国社会为背景展开创作,无情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毁灭人性、贬损人的尊严并诱人堕落的现实。代表作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金融家》《美国悲剧》等。 目录 1 彼得 2 言语的信徒 3 我的兄长——保罗 4 乡村医生 5 硬汉卡尔亨 6 一位真正的“大家长” 7 小莫泊桑 8 村里的冤家 9 “空虚、空虚”,传道者说 10 了不起的鲁尔克 11 市长和他的人民 12 W.L.S. 译后记 导语 本书是一部译著,原著为1919年美国作家德莱塞创作的一系列人物素描作品,记录了对他的生活和创作影响极大的十二个男人。这些作品后来被称为人物素描的经典之作。德莱塞写的这十二个男人命运不同,性格各异。这其中包括他的哥哥、著名作曲家保罗·德莱赛,以及德莱赛曾在其手下做过劳工的铁路工头Michael Burke等等。小说共12章,每章描述一个男人,相对独立。全书充满人生哲理,较有启示意义。 后记 《十二个男人》(Twelve Men)的原作者西奥多·德 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是美国19~20 世纪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家,与海明威、福克纳并称 为“美国现代小说三巨头”。 德莱塞出生于社会底层,迫于生计,他做过多种工作 甚至包括苦力,因而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他还在报社 做过多年的编辑和撰稿人,笔头基础雄厚。这些都为他日 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德莱塞有多部传世作品,如《嘉莉 妹妹》(Sister Carrie)、《天才》(The “Genius” )和《美国悲居4》(An American Tragedy),这些作品 用现实手法赤裸裸的揭露了社会现状,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因而德莱塞的作品曾受当时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挤和打压 ,但其艺术造诣是掩盖不住的。德莱塞对大量的作家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1930年,德莱塞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美 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甚至在获奖感言中盛赞德莱塞更应获此殊荣。 德莱塞在非小说领域的成就不亚于小说领域。1919年 德莱塞创作的人物素描作品《十二个男人》由纽约Boni and Liveright出版公司出版。此书共12章,分别描述了 对他本人影响较大的12个男人,据德莱塞自己评论:“我 在学术上最敏锐的经历、人情世故最通达的时期,以及心 智成长最快速的阶段都源自男人、指向男人或通过男人, 而非女人,尽管有个别例外情况。几乎每个职业生涯的转 折点都因遇到了强大的男人,因为遇到了他们,心智成长 进入狂喜的时光,生命似乎开花散叶走向新的阶段,就像 热带的季节,洋溢着绚丽夺目的光彩。”在这12个男人中 ,有他的报社同事、做苦力时的工头、治疗抑郁症时的疗 养院长,还有他的亲哥哥——当时的著名作曲家保罗·德 莱塞(Paul Dreiser),书中贯穿着德莱塞自己的工作生 活以及他的价值观,其手法细腻而精彩,是人物描写的佳 作。 感谢山东协和学院及外国文学研究团队对本书的出版 给予的资助和支持。本书倾注了译者们的情感和汗水,大 家通力合作,用心研读,体会原作者的思路和书中的精神 ,所译的12个男人犹如活生生的伙伴,每天相伴左右。 愿读者朋友也能感受到德莱塞细腻的笔触,感受这12 个男人带给你的力量。 本译著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生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 目号:17BWW020)。 本书的编译具体分工如下: 钟京伟、霍新村、陈芸芸负责本书的整体选材、策划 和审阅。其他章节分工参与如下: 1.Peter陈芸芸 2.A Doer of the Word闫照颖 3.My Brotlaer Paul赵翠秀 4.The County Doctor陈芸芸 5.Cullaane,the Solid Man张杰 6.A True Patriarch张杰 7.De Maupassant,Junior彭超 8.The ViIlage Feuclists王薇 9.“Vanity,Vanity,”Saith the Preacher滕兆 燕 10.The Mighty ROUrke谢芸芸 11.A Mayor and His People滕兆燕 12.W.L.S.滕兆燕 由于译者才疏学浅,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尚祈读 者批评指正。 译者 2019年3月 精彩页 1 彼得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从性格而不是外貌角度来说,彼得超凡脱俗。他的个性有趣怡人,与众不同。在贫乏的美国文化领域中,彼得是荒原里的绿洲,是沙漠里的清泉。他懂生活,懂人性。对我来说,无论从精神上、道德上,还是其他角度来说,他都是自由的。 一个人游走在这令人费解的世界,才意识到这些特质是多么突出;这不是成功人士在财务和躯体上的虚假自由,而是一种真实的、内在的、精神上的自由。在此自由之下,思想展示出它的本来面目,让人独立坚强并审视自我;面对自然时,让人无所畏惧,能意识到自身的弱点和力量;能用和蔼可亲、不被束缚的双眼来审视自己、审视宇宙及人类的创造冲动,并将教条主义驱出门外;能让人谨慎地选择,并紧紧抓住简单而人性的东西,让人以自然、正常、勇敢、健康的方式完成生活,或将要完成生活。 1892年,我在圣·路易斯(St.Louis)第一次见到彼得。那时我已经从芝加哥(Chicago)来到圣·路易斯,为《环球民主报》(Globe-Democrat)工作,而彼得是该报艺术部门的成员。从那时起直到他1908年去世,他几乎连头发丝都没变过——他个头不高,健壮结实,却以特有的方式走路迅速,甚至摇摇晃晃。他的头发胡须十分浓密,俨然一副流浪者的“装扮”。他有时会出人意料地草草剃掉,仅仅是为了再长新的。我敢肯定,他总是故作沉思,引人发笑。除此以外,他的样子总是幸福安宁,充满力量并活泼机敏,这些掩盖了其他表面特征,他总以温文尔雅的姿态示人,身上还透着点闲散慵懒的快活。 坦率地说,他对待自己严肃认真,却也不失轻松淡然,总是带着一副忍不住要笑出来的样子,好像在说:“整个生活就是一个大笑话。”他总是穿着质地优良却邋里邋遢的衣服,上面有时沾着墨水,更严重的是,有时甚至溅上菜汤——他简直是个令人惊异的怪物,所有认识他的人,尤其是朋友和亲戚,都对他无可奈何。另外,他身上总是洒满烟灰,他吸过各种烟:烟斗、雪茄和板烟条,甚至在没东西可填的时候,他还抽烟卷。无论那时还是以后,他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对荒诞的热爱,无论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他都无法用无趣的传统方式来做事,他甚至都无法用看起来正常的方式,他总是极尽所能,胡言乱语,我猜他是为了取悦自己,使生活看起来不那么平淡无奇而已。 然而,他热爱生活,爱它的方方面面,不愿去嗅探、改进或提高任何东西。他发现生活本来就如此美好。对彼得来说,生活确实绚烂多彩,他总是满腔热情,如饥似渴地生活、学习、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对他来说,生活既是艺术家、思想家的工作室,也是普通工人的车间,他从不真正批评任何人,只要这些人能够理解生活、描绘生活或创造生活,无论是充满感情和艺术性,还是带着目的和成见。在那时的我看来,对他而言,人无高低贵贱之分,现在看来,更是如此。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小偷虽是小偷,却也有其一席之地。杀人犯亦然。圣人亦然。并非人类在计划,而是自然在计划一切,至少是在运作一切,所做之事人类无法理解,人类很可能只是个工具。无论是大街上或妓院里爱吵架的妓女,还是头顶光环、闪闪发光的处女,她们都会令彼得同样兴奋并温柔以待。富人富,穷人穷,这一切都受至高无上的力量控制,无论这力量带有残忍的目的,还是毫无目的,都使人类按他们自己的选择,变得荒唐可笑、可怜乏味或高尚华丽。他同情无知和必然,轻视虚荣或为了残忍而残忍,鄙弃吝啬和囤积。他慷慨、实际而又感性,然而却在精神上很富有;尽管他从不富裕,但由于他自身气质的充裕和丰富,使他在日常生活中散发出一种富有而温暖的气质,透着思想上的丰腴(确实如此),而且他总是感恩一切。正如我已经说过的,他总是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个小丑、饭桶、浪子甚至懒汉,有时慵懒地装作一切都不可能,有时又宣称对精彩之事拥有最深刻的信念。 我看起来在胡言乱语吗?我正在谈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 据我所知,他出生在一个爱尔兰中西部家庭里,住在密苏里(Missouri)西南部。一直到他长大后,他生活的镇子里才有了铁路——这件事并没有令他难过,而是令他觉得好笑。关于这事儿他曾跟我提过一个庄稼汉的故事,那人从没见过铁路。有一次,他带着老婆孩子,很早就到达火车站,买票之后等了多时,他们不断地从各个窗子里向外看,后来他又回到售票员那里,问道:“这东西什么时候开?”他指的是火车站这个建筑物本身。在彼得开始艺术创作时,他的学历仅限于传统高中或初中。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见多识广,但对任何学校或大学教育毫无兴趣。奇怪的是,他的父亲是个受过教育的爱尔兰裔美国人,职业律师,信奉天主教。他的妈妈是美国人,天主教徒,既严格又苛刻。我后来了解到,他的兄弟姐妹中有四位性格刚健有趣,属于野性不羁、不安分的美国人。从我们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不可知论者、节奏紧张、行动迅速——这种强烈的个性太有活力,容易给人带来压力。其中一位叫“K——”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