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悲惨世界(上下)(精)/经典译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国)维克多·雨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著,是代表雨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卓越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让-瓦尔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所做的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到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和“人性向善的精神史诗”,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文学大师。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经历了十九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件,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代表作为《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目录
第一部 芳蒂娜
第一卷 善人
一 米里埃先生
二 米里埃先生变成比安维尼大人
三 好主教遇到穷教区
四 言行一致
五 比安维尼大人舍不得换新教袍
六 他让谁看守屋子
七 克拉瓦特
八 酒后谈哲学
九 妹妹谈哥哥
十 主教面对闻所未闻的思想
十一 一点保留意见
十二 比安维尼大人门庭冷落
十三 他的信仰
十四 他的思想
第二卷 堕落
一 赶了一天路
二 聪明人要谨慎
三 惟命是从的英雄气概
四 蓬塔利埃的奶酪制造业
五 心境恬然
六 让·瓦让
七 绝望背后
八 海涛与黑夜
九 新的创伤
十 那人醒了
十一 他做什么
十二 主教拯救灵魂
十三 小热尔韦
第三卷 一八一七年
一 一八一七年
二 两个四人组合
三 四对四
四 托洛米埃高兴得唱起了西班牙歌
五 在邦巴达小酒馆
六 爱情篇
七 托洛米埃妙语连珠
八 一匹马死了
九 一场欢乐,有始有终
第四卷 把孩子托付与人,有时等于断送孩子
一 一个母亲遇见另一个母亲
二 两个恶人的初步描绘
三 百灵鸟
第五卷 下坡
一 黑玻璃业的发展史
二 马德兰
三 在拉斐特银行的存款
四 马德兰先生服丧
五 风雨欲来
六 福施勒旺大爷
七 福施勒旺成了巴黎的园丁
八 为维护道德,维蒂尼安太太花了三十五法郎
九 维蒂尼安太太的功劳
十 《功劳》续篇
十一 基督拯救我们
十二 游手好闲的巴马塔布瓦先生
十三 解决市警署的几个问题
第六卷 雅韦尔
一 开始休养
二 “让”是怎么变成“尚”的
第七卷 尚马蒂厄疑案
一 辛普丽斯嬷嬷
二 敏锐的斯科弗莱师傅
三 脑海里波涛汹涌
四 痛苦在睡眠中的表现形式
五 路遇障碍
六 辛普丽斯嬷嬷经受考验
七 一到便为返回作准备
八 优待入场
九 罗织罪名的地方
十 否认的方式
十一 尚马蒂厄越来越惊讶
第八卷 余波
一 马德兰先生用什么镜子照发
二 幸福的芳蒂娜
三 雅韦尔洋洋得意
四 权力机关重行权利
五 合适的坟茔
第二部 珂赛特
第一卷 滑铁卢
一 从尼维尔来时途中所见
二 乌戈蒙
三 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
四 A
五 战役的“风云莫测”
六 下午四点
七 拿破仑心情愉快
八 皇帝问向导
九 不虞之灾
十 圣约翰山高地
十一 拿破仑遇到坏向导,比洛遇到好向导
十二 帝国近卫军
十三 灾难
十四 最后一个方阵
十五 康布罗纳
十六 将领的分量有多重
十七 怎样看滑铁卢战役?
十八 神权东山再起
十九 战场夜景
第二卷 猎户座号战舰
一 24601号变成9430号
二 可能是魔鬼写的两句诗
三 脚镣一锤砸断,肯定早有准备
第三卷 履行对死者的承诺
一 蒙费梅的用水问题
二 互为补充的两个人
三 人要喝酒,马要喝水
四 玩具娃娃登场
五 孤苦无助的孩子
六 那人也许能证明布拉特吕埃尔不是傻瓜
七 珂赛特和陌生人并肩走在黑暗中
八 接待一个可能是富人的穷人烦恼无穷
九 泰纳迪埃耍花招
十 弄巧成拙
十一 9430号重新露面,珂赛特时来运转
第四卷 戈博旧宅
一 戈博老爷
二 猫头鹰和莺的巢
三 两种不幸合在一起便是幸福
四 二房东的发现
五 五法郎银币落地发出响声
第五卷 猎犬在暗中默默追捕
一 迂回策略
二 幸好奥斯特里茨桥上有车经过
三 看一看一七二七年的巴黎地图
四 探寻逃路
五 幸亏不是煤气路灯
六 谜的开始
七 谜在继续
八 谜上加谜
九 系铃铛的人
十 雅韦尔为何扑空
第六卷 小皮克皮斯区
一 小皮克皮斯街六十二号
二 马丁·维尔加修会
三 清规戒律
四 快乐
五 消遣
六 小修院
七 黑暗中的几个身影
八 心在前,石在后
九 百岁修女
十 圣体永敬会溯源
十一 小皮克皮斯女修院的结局
第七卷 题外话
一 修道院——一个抽象的概念
二 修道院——一个历史事实
三 尊重过去的条件
四 修道院的原则
五 祈祷
六 祈祷绝对是善
七 指责当谨慎
八 信仰,戒律
第八卷 墓地来者不拒
一 入修院的门路
二 福施勒旺遇到难题
三 纯洁嬷嬷
四 让·瓦让好像读过奥斯丁·卡斯蒂约的作品
五 酒鬼照样会死
六 在四块木板中间
七 “别丢失证件”的由来
八 顺利通过盘问
九 隐修
序言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是法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十九世纪最杰出
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十九世纪,他以
“生命和创作生涯之长、才华之横溢、作品之多样而统治
着十九世纪”。雨果的声名响遍整个世界,正如波德莱尔
所说的:“维克多·雨果是一个无国界的天才。”
雨果于一八〇二年出生于贝桑松。他父亲是拿破仑帝
国的将军和伯爵,长期远离家人,征战南北。他母亲是天
主教徒和保王派,带着几个孩子生活在巴黎,对少年雨果
影响很深。雨果从小爱好文学,中学时就开始写诗,十四
岁就立下宏志,要“成为夏多布里昂”。在他漫长的一生
中,雨果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
“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他的文学活动中都打下了烙印,使他
的整个作品构成了十九世纪法国政治和社会变化的一个侧
影”。
雨果自己将其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流亡前、流亡中和
流亡后。我们不妨也照此将他的创作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青年时期到一八五一年十二月。由于受母
亲的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的影响,雨果初期的创作明显带
有保守甚至反动倾向。一八四八年前,他一直在君主立宪
制和共和政体之间摇摆不定,直到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
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他才坚定地站到共和立场
上,完成了从保王派到共和派的过渡,并于一八五〇年坚
定地转向民主主义,这使他成了众矢之的,被说成是“蛊
惑人心的政客”、“赤色分子”。这一时期他出版的诗集
有《短曲和民谣集》(1826)、《东方集》(1829)、《秋叶
集》(1831)、《黄昏之歌》(1835)等;戏剧有《艾尼那》
(1830)、《国王取乐》(1832)、《玛丽蓉·德·洛尔墨》
(1833)等;小说有《死囚末日记》(1829)、《巴黎圣母院
》(1830)等。尤其引入注目的,是在一八二七年,他借他
的《克伦威尔》剧本出版之际,发表了举世闻名的《(克伦
威尔)序》,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宣扬“庄严崇高
和荒诞滑稽自然结合”的对照原则。这一《序言》成了反
伪古典主义的经典檄文,标志着积极浪漫主义开始向戏剧
舞台进军。这一浪漫主义的主张,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和
戏剧中,还用之于小说创作上,《巴黎圣母院》便是他运
用美与丑、善与恶这一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杰出范例。
一八四三年至一八五一年期间,雨果冷淡文学创作,
将兴趣转向政治,先后成为法兰西封臣、制宪会议议员,
积极支持路易一拿破仑竞选总统。可是,出于思想形态和
个人方面的原因,他突然转向左派,揭露路易一拿破仑的
野心和阴谋。一八五一年十二月二日,路易·波拿巴发动
反革命政变,宣布帝制,雨果及其政派发表宣言,奋力抵
制,最后他被驱逐出境,开始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1851
—1870),从而也开始了他创作的第二阶段。
在流亡期间,他继续鞭挞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同
时,艰苦的流亡生活使雨果的才华更臻成熟,他的许多享
誉世界的杰作都是在流亡时期创作和完成的。一八五二年
,他发表了嘲讽拿破仑三世的小册子《小拿破仑》。一八
五三年,出版了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以充满激情的
嘲讽笔调,表达了他对拿破仑三世的蔑视和仇恨,对自由
的热爱和信念。在此期间,其他诗集也相继问世,如《静
观集》(1856)、《咏史集》(1859)、《林陌集》(1865)等
,以及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
(1866)、《笑面人》(1869)。一八五九年,他拒绝接受拿
破仑三世的大赦,直到一八七O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
世垮台,第三共和国成立,雨果才回到阔别十九年的祖国
,巴黎人民纷纷拥到火车站,热烈欢迎他们喜爱的作家凯
旋归来。
一八七O年至一八八五年,为雨果生命和创作生涯的第
三阶段。他热情投入反普鲁士的斗争中。巴黎公社成立时
,他对公社的历史意义并不理解,但当公社惨遭镇压时,
他却将自己在布鲁塞尔的住宅敞开大门,作为受迫害、遭
流放的公社社员的避难所。在这生命的最后阶段,雨果创
作并发表了多部诗集:《凶年集》(1872)、《怜孙集》
(1877)、《灵台集》(1881)等。此外,长篇小说《九三年
》也于一八七四年问世。在他最后的作品中,雨果仍一如
既往,坚定地站在人民和进步力量一边,这就是为什么至
今他的作品仍那样广为流传,那样深得民心。
《悲惨世界》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煌煌巨著。全书共分
五部。第一部《芳蒂娜》,第二部《珂赛特》,第三部《
马里尤斯》,第四部《普吕梅街儿女情,圣德尼街英雄血
》,第五部《让·瓦让》。小说叙述了刑满释放犯让·瓦
让的悲惨故事。一七九五年,修树工让·瓦让为饥饿所迫
,偷了面包店一块面包,而蹲了十九年苦役牢。一八一五
年,让·瓦让刑满释放,投宿迪涅,遭众人拒绝,却受到
迪涅主教热情接待,可他临走时偷了主教的银餐具而再次
被捕。面对警察的调查,迪涅主教声称这银餐具是他送与
客人的,甚至还把一对银烛台也送给了让·瓦让,以赎他
的灵魂。
……
为译这部鸿篇巨制,我前后花了四年时间。原以为雨
果的语言不如普鲁斯特的语言晦涩,不如蒙田古老,译过
了《追忆似水年华》和《蒙田随笔全集》,又译过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再译《悲惨世界》当不会太难。谁知《
悲惨世界》真有不少让译者头痛得感到“悲惨”的地方。
且不说译任何作品都会遇到的难懂和难译的句子和段落,
需要一丝不苟地查阅法语词典,领会其含义,精确地译出
来;且不说那些涉及历史、专门知识的章节,需要认认真
真地查阅百科全书,做出准确的翻译和注释;且不说作者
为逼真地描绘社会底层的生活而有意塞进他的作品中的俚
语,给译者带来了难以逾越的困难;就连一些个别的词和
词语也让人伤透了脑筋。比如,小说开头第一个词,即第
一部第一卷的标题《Un juste》,该译成什么,让我从开
译到最后校订都处在举棋不定中。有的译本译成《一个正
直的人》,还有的译成《义人》,但我觉得这里Un juste
的意思应该包含“正直的人”和“笃信宗教的人”这双重
意义,可又实在找不到一个词把这双重意思完美地表达出
来;寄出清样后,又写信给编辑定译成“善人”。可是,
即使几经思考定译成“善人”,心中仍还忐忑不安。
又如,第三部第七卷中出现的patron-minette。这个
词属于俚语,小说中是黑道上的人给一个四人强盗团伙起
的绰号。有的译本译成“猫老板”,还有的译成“咪老板
”,都把patron译成“老板”。其实,patron-minette即
是po-tron-minet的讹音,也即是potron-jaquet,意思是
“黎明,拂晓”。查《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法语类语词典》
,发现potron源自拉丁语的posterio,意即“屁股”,而
minet意即“猫”,jaquet意即“松鼠”。若将potron-
minet(potron-jaquet)译成汉语,即是“当猫(松鼠)露出
屁股的时候”,法汉词典通常译成“黎明,拂晓”。根据
词源,我们把patron-minette译成“猫露屁股”,是为使
译文带点俚语的味道。在第三部第七卷第三章中,有一段
文字专门阐述了patron-mi-nette的意思:“‘猫露屁股
’是黑道给这四人起的名字。在日渐消失的古老而荒诞的
俗语中,‘猫露屁股’即拂晓,正如‘犬狼之间’即傍晚
。‘猫露屁股’的称呼,可能出自他们干坏事结束的时刻
,因为黎明正是幽灵消失,强盗分手的时候……”从这段
文字,可以看出“猫露屁股”也许是一个较为可取的译法

再如本书的《作者序》,短短数行,却浓缩着雨果写
这部小说的宗旨,可是译起来却煞费脑筋,尤其关于雨果
提出的社会三大问题,即la d6gradationde l'homme par
le prol6tariat.1a decheance de la femme par la
faim,l'atrophie de l'enfant par la nuit的译法,
其中尤以l'atrophie de l'enfant par la nuit最难理
解和翻译。按法语词典的解释,l'atrophie的意思是“萎
缩,衰退”;但从小说中的有关段落看,l'atrophie应该
是la d6gradation,1a decheance的同义词,也是表达“
堕落”之意。此外,法语中的la nuit原义为“黑夜,黑暗
”,但雨果在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缺少教育”,由于缺
少教育,儿童就会无知,就可能变成坏人。理解不易,译
起来则更难,因为既要考虑到意思,又要传达原文的对称
结构。就为了这三句话的翻译,在校完并寄出清样后,还
和编辑多次电话联系,改来改去,最后定为“男人因贫困
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无知而凋败”。
小说中类似这样难译的词语不胜枚举。仅此三例可以
说明翻译这部巨著之艰难。但愿这个译本不要太有负于这
部鸿篇巨制,有负于九泉之下的大文豪雨果。
导语
雨果用充满激情的文笔,再现了那段从拿破仑战争到法国七月王朝的深重黑暗而又荡气回肠的年代,勾勒出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众生相。
本书通过让·瓦尔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
书评(媒体评论)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
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罗曼·罗兰
雨果是一位超越国境的天才。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
雨果是这样一个罕见的人,他永远以自由为本,
犹如自由是一切美好事物之源。
——法国作家阿兰
精彩页
第一卷 善人
一 米里埃先生
一八一五年,夏尔-弗朗索瓦-比安维尼·米里埃先生在迪涅任主教。这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自一八○六年起,他就是迪涅的主教了。
当他赴任迪涅主教时,对他有些传闻。尽管这个细节与我们要叙述的故事并无实质的关系,但在这里有必要提一提,哪怕是为了精确和全面。大凡传闻,不管是真是假,不仅同被传者所做的事有关,而且常涉及到他们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命运。米里埃先生的父亲是埃克斯法院的参事,一位穿袍贵族。他父亲为让他继承父业,在他十八或二十岁那年,就早早给他娶了亲。这在穿袍贵族中是较为流行的做法。米里埃先生虽已成婚,据说仍不绝绯闻。他身材不高,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才智横溢。他的整个青年时代,都是在社交界蹉跎岁月,混迹于女人中间。大革命爆发了,事态迅猛发展,穿袍贵族惨遭杀戮,他们被逐出家园,走投无路,四下逃亡。革命一爆发,夏尔·米里埃先生便逃亡意大利。他妻子罹肺病已久,客死异国他乡。他们无儿无女。此后,米里埃先生的命运如何呢?法国旧制度分崩离析,他个人家破人亡,九三年悲剧层出不穷,而这些可怖的悲剧,在流亡异国的法国人远远看来,更是面目狰狞,倍感恐怖:这一切是不是使他萌生了弃尘绝世的念头?国家的灾难可能影响到个人的生命和财产,但不会使人心灰意冷,可有时,某些神秘而可怕的打击,却会使人心力交瘁,万念俱灰;米里埃先生有生以来只有欢乐和温情,他是不是也遭到了这样的打击而变得心灰意冷了呢?关于这一切,谁也说不清楚。大家只知道,他从意大利回来时,就是神甫了。
一八○四年,米里埃先生在B镇(布里尼奥尔镇)当本堂神甫。他年事已高,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就在拿破仑即将加冕前,米里埃先生为了教区的一件不知什么小事去了趟巴黎。他代表教民,去拜见一些达官贵人,其中有费什红衣主教。一天,令人尊敬的米里埃神甫在会客室里等待红衣主教接见,恰遇皇上来探望舅父。拿破仑见这位老人好奇地注视自己,便转过脸来,突然问道:
“盯着我看的这位老头是谁?”
“陛下,”米里埃先生说,“您在看一个老头,而我在看一个伟人。彼此都受益。”
当晚,皇帝向红衣主教问明神甫的姓名,不久,米里埃先生便被任命为迪涅的主教,他得此消息,深感惊讶。
再说,有关米里埃先生的流言蜚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无人知晓。大革命前,熟悉米里埃一家的人很少。
任何人初到一个人多口杂、缺乏头脑的小城,总会引来许多谣传。米里埃先生只得忍受那些飞短流长。他必须忍受,尽管他是主教,而且恰恰因为他是主教。说到底,关于他的那些闲话,也许仅仅是闲话而已,因为这些话不外乎是一些传闻、废话、闲言碎语,甚至连闲言碎语也算不上,照语汇丰富的南方人的说法,只是不经之谈罢了。
不管怎样,他在迪涅居住和任主教九个年头后,所有这些流言蜚语,这些始为小城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题材,已被人们彻底遗忘,无人再敢提起,甚至无人再敢想起。
米里埃先生来迪涅时,带来了一位老姑娘巴蒂斯蒂娜小姐。那是他的妹妹,比他小十岁。
他们只有一个女用人,马格卢瓦太太,与巴蒂斯蒂娜小姐同岁。马格卢瓦太太起初是“本堂神甫的女用人”,现在身兼二职:小姐的女仆和大人的管家。
巴蒂斯蒂娜小姐身材瘦长,面容苍白,性情温和。她是“可敬”二字的理想化身,但不能说可敬可佩,因为一个女人可敬可佩,似乎必须先为人母。她从没漂亮过。她一生都替教会行善,最终,连她的身体也披上了一层洁白和光辉,年迈时,就有了一种所谓的“慈祥之美”。年轻时的清癯,到了中年,就成了清澈透明,使她看上去有如天使。与其说她是一个有躯体的处女,毋宁说是一个灵魂。她的躯体仿如影子,几乎一无女性的特征,仅有些许透着微光的物质,大眼睛总是低垂着,她不过是一个灵魂存在于人间的借口。
马格卢瓦太太是个又矮又白又胖的老妇,成天忙忙碌碌,总是气喘吁吁,一则因为忙不及履,二则因为有哮喘病。
米里埃先生到任后,根据帝国法令的规定,被恭恭敬敬地安顿在主教府内。因为帝国法令规定,主教的待遇仅次于旅长。市长和法院院长对他进行了初次拜访,他也回拜了将军和省长。
安顿停当,全城拭目以待主教行动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