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忧处方笺(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阿兰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解忧处方笺》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随笔家阿兰重要的治愈随笔。《解忧处方笺》九十三篇随笔,从不同角度讲述幸福与忧愁间奏的人生,教导人们怎样用清明的理智控制情绪冲动、杂乱的感觉活动和有害无益的想象力作用。
目录
前言
一 亚历山大的坐骑
二 恼怒
三 忧伤的玛丽
四 神经衰弱
五 忧郁
六 论情绪
七 神谕的终结
八 论想象
九 病态的思想
十 没病找病
十一 医学
十二 微笑
十三 事故
十四 海难
十五 论死亡
十六 姿态
十七 体操
十八 祈祷
十九 打哈欠的艺术
二十 坏脾气
二十一 性格
二十二 宿命
二十三 操心的灵魂
二十四 未来
二十五 算命
二十六 赫拉克勒斯
二十七 榆树
二十八 抱负
二十九 论命运
三十 遗忘的力量
三十一 在草地上
三十二 与人相处
三十三 家庭生活
三十四 关心
三十五 家庭的安宁
三十六 爱
三十七 男人和女人
三十八 无聊
三十九 快速列车
四十 赌博
四十一 希望
四十二 行动
四十三 行动派
四十四 第欧根尼
四十五 自私者
四十六 国王的生活
四十七 亚里士多德
四十八 快乐的农夫
四十九 劳作
五十 事业
五十一 眺望远方
五十二 旅行
五十三 活在当下
五十四 牢骚
五十五 哀史
五十六 情绪的说服力
五十七 论绝望
五十八 怜悯
五十九 别人的痛苦
六十 安慰
六十一 祭拜亡灵
六十二 头脑简单的西蒙
六十三 在雨中
六十四 情绪与战争
六十五 爱比克泰德
六十六 斯多葛学派
六十七 认识你自己
六十八 乐观主义
六十九 打开心结
七十 放慢脚步
七十一 善意
七十二 咒骂
七十三 修养
七十四 一种新型疗法
七十五 精神卫生
七十六 母乳礼赞
七十七 友谊
七十八 优柔寡断
七十九 仪式
八十 新年快乐
八十一 美好的祝愿
八十二 礼貌(一)
八十三 礼貌(二)
八十四 给予快乐
八十五 作为医生的柏拉图
八十六 健康的秘诀
八十七 幸福是什么
八十八 诗人
八十九 幸福是美德
九十 幸福即慷慨
九十一 幸福之道
九十二 幸福是一种义务
九十三 誓言的力量
序言
1951年,埃米尔·查尔特走完了他人生的八十三个春
秋,离开了人间。埃米尔·查尔特是法国当代最出色的哲
学家之一,他先后在法国的洛里昂、鲁昂、巴黎等地教授
过哲学。在有生之年里埃米尔·查尔特曾以“阿兰”为笔
名写了许多书以及数千篇文章。他思想深邃,文笔犀利,
深受几代法国人的喜欢与爱戴。查尔特教过的学生不计其
数,那些有幸聆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从他那里获益匪浅,
而他们当中有一批人后来成为了法国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如:传记作家、小说家安德烈·莫洛亚,哲学家、神秘主
义思想大师西蒙娜·薇依,著名外交家、记者、作家莫里
斯·舒曼,等等。查尔特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法国人
,堪称法国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导师之一。身为一名教师的
查尔特,所讲授的内容自然不限于书本,事实上这是所有
伟大教师的共同特征。查尔特告诉他的学生,要勇于追求
真理,心抱信仰,胸怀希望,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查尔特精力充沛,待人真诚,为人慷慨,在他的学生中间
享有崇高的威望,学生们都称他为“真正的男人”。
对于我们这些外国的读者来说,我们更熟悉的不是一
个叫作“查尔特”的教师,而是一个叫作“阿兰”的作家
。当然,作为哲学教师的查尔特和作为作家的阿兰是不可
分割的统一体。哲学和文学不仅不矛盾,反而相互兼容,
相互需要。阿兰有意让哲学融入文学,让文学融入哲学,
他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非常出色。法国十六世纪
人文主义思想家、作家蒙田曾说: “再也没有比哲学更
轻松、更好玩、更怡人、更能给人快乐的了。”在对待哲
学的态度上,阿兰是蒙田的追随者。阿兰要做的,就是要
拨开蒙在世人心绪之上的迷雾,把他们从毫无必要的恐惧
之中解除出来。为此他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那套做法,向
诺曼农民——他的那些诺曼祖先们——学习,积极从常识
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教会人们舒展身体和心灵,学会为自
己松绑。
阿兰出生于1868年,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兽医。阿
兰从小天资聪慧,在医学、科学、音乐以及其他诸多领域
都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和才能。然而后来,他并没有在这些
领域研究下去,而是选择了学习哲学和文学。他就读的学
校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高
等学府,罗曼·罗兰、萨特都曾在此深造。1892年,阿兰
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并很快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他先
是在莫尔比昂省的蓬蒂维执教,后来又来到洛里昂(摩尔比
昂省的首府)。1894年,法国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德雷福
斯事件”①,犹太籍的上尉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犯有叛国
罪,被革职并处终身流放。当时,对政治抱有浓厚兴趣的
阿兰对法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感到非常『贲怒,他立即写了
几篇文章,投给激进派报纸《洛里昂先锋报》,为德雷福
斯辩护,揭露政府的虚伪与欺骗行为。随后的十年时间里
,阿兰继续从事他的教学工作,并间或参与一些政治或新
闻报道活动。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许多哲学方面的论文
,并写了一部论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专著。
从1900年至1902年这三年间,阿兰在法国西北部的一
个城市鲁昂从事教学工作。一年后,他移居到巴黎。不过
,在朋友的劝说下,他继续为鲁昂当地的一家报纸供稿写
文章。也就是在这一年,《鲁昂先锋报》为阿兰开辟了专
栏,阿兰每周在这个专栏上发表一篇长文。
每个作家,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创作节奏和风格前,
总要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摸索,阿兰也不例外。阿兰对生
活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看问题时他喜欢单刀
直入,擅长于写一些短促有力的短文和警句,而不太习惯
写那种长篇大论。阿兰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谈及这一点
时说道: “那些文章可把我害苦了,整个星期都被破坏
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继续在《鲁昂先锋报》上撰写专
栏,这样的专栏文章写了大概三年。三年后,也就是1906
年,阿兰终于决定放弃每周写一篇长文的做法,而改写一
些较短的文章,每天一篇。按照阿兰自己的说法,写这些
短文的好处是:“一旦发现写得不好,就可以立即修改”

1906年2月5日,阿兰终止了长文的写作,而十一天后
,他的那些篇幅更为短小的文章开始出现在他为之写过长
文的那家报纸上。新开辟的专栏名日“诺曼德一日谈”,
每日刊文一篇,作者署名为“阿兰”。埃米尔·查尔特为
自己起名“阿兰”,其灵感来自十五世纪诺曼诗人阿兰·
查尔特。从1906年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兰每天
晚上坚持写作两页,这些随笔小品融入了他的哲学思想,
具有深邃的内涵,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其实,他的那些新
闻报道里也揉进了他对哲学的思考。截止到1914年,这样
的短文他一共创作发表了三千零七十八篇,他把这些文章
称作“散论”。一战结束以后,他又陆续为几家报刊写了
大概两千篇这类文章,不过并不是像以前那样每天写一篇
。除了这类散论以外,阿兰同时还在写作专著。在接下来
的三十年里,每年都有阿兰的一部或多部作品出版,这些
作品涵盖了哲学、政治、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自此,
阿兰作为一名作家声名远扬,逐渐为世人所知。
阿兰的这些散论,有一些是他在战场上写就的。一战
爆发后,阿兰志愿参军入伍,在炮兵部队服役了两年半。
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阿兰接受部队的委托,写了大量的
新闻体文章,这些文章有的随同战火一起消失了,有的则
好不容易保留下来。保留下来的这部分文章后来汇集成册
被出版了。阿兰一生共创作了近五千篇散论性的文章,后
来,这些文章按照不同的主题被分成几类,汇编成册,分
别出版。1928年,其中的一个集子出版,这个集子里共包
括九十三篇散论性的文章,它们基本上都与“幸福”这个
主题有关。这个集子的法文名为Propos sur le bonIleur
,直译过来就是“幸福散论”。
阿兰所用的“Propos”这个词,实际上并不好翻译。
对蒙田我们都不陌生了,世人经常将阿兰跟蒙田放在一起
进行比较。我们知道,蒙田用“essai”这个词来指称他写
的那些论述性的文章。“essai”在法语中是“尝试”或“
实验”的意思,蒙田的那些散文性文章一般被叫作尝试集
或随笔。得益于蒙田的使用,以后人们就用“essai”这个
词特指类似于蒙田随笔那种风格、那种样式的文学作品。
无独有偶,阿兰用“Propos”来指称他为报刊所写的那些
篇幅短小的文章。“Propos”原本在法语中有多个意思,
但是自从阿兰使用过这个词语之后,它就主要用来指称类
似于阿兰散论那样的文学作品了。也就是说,阿兰也像蒙
田那样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文学类型,这在整个文学史上都
是极其罕见的。从“Propos”一词的本义来说,它指的是
“口语”或者“交谈用语”,常常用在非正式的社交场合
。与此同时,它还有“提出建议”的意思。而阿兰的那些
短文,就是向读者提出并留待读者去检验的有关人生的一
系列建议,阅读它们就像是聆听一位有着丰富阅历和丰富
智慧的老者谈天,它们听起来是那么亲切自然,同时又能
给予人启迪。这些文章长的不过两千字,短的不过一千字
,短小精悍,一气呵成,散播着无数的名言警句,充满了
深刻的人生智慧。
在写作这些文章时,阿兰为自己立下一个原则,那就
是:一篇文章一旦写作完,就决不再去修改它,更不会将
其推倒重写。多年以后,当他回想起当年的创作情景时,
阿兰这样写道: “每个晚上,我都会坐在书桌前,面前
摆上两张白纸。我知道当第二页纸用完的时候,我就必须
结束我的一篇文章的写作。如果我写得顺利,写得令自己
满意,我就会手舞足蹈,兴奋欢喜。”阿兰非常清楚,因
为这些文章第二天就要在报刊上发表出来,所以他没有修
改或推倒重写的机会,由于时间有限,也不允许他去精雕
细琢,细细打磨。为此,他每分每秒每处每地都要做出精
心选择,将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想法、素材通通抛弃,只保
留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和观点。与此同时,由于篇幅所限,
他必须懂得惜墨如金,使自己的语言尽量简洁,但凡能用
一句话说清楚的事情决不用两句话。于是,这样创作出来
的作品“既有力量,又带着诗性”。
为了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阿兰引入了“体操”这
个概念。按照他的说法, “我们的身体一旦习惯了做某
个动作、某件事情,我们的肌肉一旦通过体操的锻炼而变
得柔顺、灵活,我们就可以做到随心所愿。”正是基于这
一点阿兰才指出,合适的姿势、礼貌的言行、各种社交礼
仪和宗教仪式都能帮助我们控制情绪,获得幸福。总之,
快乐的心情需要我们自己去营造,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自
己去创造,在这个无所谓险恶也无所谓友好的世界里,如
果我们不付出切实的努力,我们的生存就会变得艰难,我
们注定会遭遇各种不幸。
柏拉图曾经在《理想国》的末尾讲过一个有关埃尔的
神话故事,阿兰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他在这本散论集里曾
两次引用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一次战役中
,埃尔负了伤,冥王哈迪斯误以为他已死,便将他送入冥
界。不久,哈迪斯发现埃尔还活着,便将他送回人间。重
返人间的埃尔向人们讲述了他在地狱的经历。据他讲,灵
魂们被带到一片宽阔的草地上,草地上放着许多口袋,每
个口袋里装着不同的命运,等着被选择。灵魂们对自己的
前世记忆犹新,对曾经的遗憾依然耿耿于怀。于是现在,
当新的选择机会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无一例外地都选择
了自己最想要的,从此也便有了新的命运。最后,大家来
到“遗忘之河”,饮了“遗忘之水”,将前世以及地狱里
的经历全部忘掉,重新回到人间,按照刚刚做过的选择重
新生活。通过这个故事,阿兰想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幸
福的还是不幸的,其实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阿兰告诫世
人,要杜绝两种疯狂的倾向:一种倾向认为,我们可以为
所欲为,什么都可以做;另一种倾向认为,我们在不幸面
前无能为力,只能坐以待毙。在阿兰看来,这两种倾向都
是对我们有害的,需要竭力避免。阿兰的作品充盈着对人
类精神的信任,阅读他的作品能帮助我们驱除心中的恐惧
,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晚年的阿兰因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
而瘫痪在床,当他回顾自己这漫长的一生时,当他想到自
己曾经创作出那么多的作品时,他用他那一贯的自信平静
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有一种歌唱能驱除恐惧,为整个世界带来信心。
这句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罗伯特.D·科特尔
导语
你为什么要读阿兰?他是“现代的苏格拉底”,一段与忧愁促膝恳谈的解忧故事,一帖给寂寞都市人的幸福没药,阿兰说——“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生命的味道,本就该是幸福啊!”解忧处方笺。与过去和解,把现在治愈,为未来充值。
精彩页
一 亚历山大的坐骑
一个婴儿哭闹不止,怎么哄都哄不好,这时婴儿的保姆便天真地以为是这个婴儿的性格或者说本性造成他这样,没有解决的办法。她甚至求助于遗传学方面的解释,把问题追溯到他父亲那里去。而直到她在婴儿的衣服里找到一根别针,发现这才是他哭闹不停的原因,这类心理学的探索才算终止。
当名马布斯法鲁斯①被牵至青年亚历山大面前时,没有一名骑手能驾驭得了这匹烈马。见识肤浅的人往往会说: “这匹马天生性烈,很难驯服。”可是亚历山大却不这么认为,他开始去寻找真正的原因。后来他发现,布斯法鲁斯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一看到自己的影子,它就会战栗不已,立马跳脚起来。而这一跳,又会使它的影子跟着跳,从而使它更加惊恐,由此便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了解了这种情况之后,青年亚历山大就让布斯法鲁斯的头对着太阳,这样布斯法鲁斯就看不见自己的影子,也就不再感到害怕了,最终安定了下来。不愧是亚里士多德的门生,亚历山大其实早就知道,一个人若是不能找到引发他情绪的真正原因,他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批驳过恐惧心理,而且都有正当的理由。但问题是,恐惧的人并不愿意听那些道理,他们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血液的流声。老学究们认为,一个人因为看到了危险才感到恐惧;易受感情支配的人则认为,他先是有了恐惧,才去推想可能存在某种危险。两者都想找到合理的解释,但两者都错了。不过,学究们加倍错了,因为他们既没弄明白恐惧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后者的错误所在。身处恐惧的人,由于没有现实可见的诱因可抓,于是便想象出某种危险来,以解释他那种无名的恐惧。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哪怕是最小的意外事件,即便它不构成任何威胁,也会使人害怕,比如:附近突然响起一阵枪声.或是面前猛然出现一个人。拿破仑时代杰出的军事家马塞纳①元帅,一生骁勇善战,军事才能无人能比,可是当他看到幽暗角落里的一座雕像时,顿时魂飞胆破,拔腿而逃。
有时候,一个人之所以发脾气,表现得不耐烦,只是因为他站得太久了,这个时候你不要跟他讲什么道理,只需给他提供一张板凳就可以了。塔列朗②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话说得太对了,而且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遇到麻烦事,塔列朗总是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寻找可能导致问题出现的那枚“别针”,而且总能找到。今日的外交家们,在其马裤里肯定有一根别针放错了地方,所以才导致欧洲战乱频仍。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哭,会引来一群孩子跟他一起哭,而更糟糕的是,一旦开了头,他们就会越哭越厉害。面对这种情况,有经验的保姆会帮他们翻过身,让他们趴着。很快,孩子们便停止了哭泣,再也不闹腾了。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法子,比讲一通大道理来得更有效。在我看来,1914年的那场灾难③根本原因在于那些大人物们受到了惊吓,最终被恐瞑压垮。一个人一旦有了恐惧,便离发怒不远了,而一旦发了怒,他便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来。一个正在休假的人突然被老板叫回来处理公司事务,这个人肯定会不高兴。同样的,熟睡中的人被突然叫醒,这个人也肯定会有一肚子的火。所以,别再说某人本性邪恶,也别再讲一个人性格怎么怎么样,遇到问题和烦恼时,你要做的就是去找那枚“别针”,也就是引起问题和烦恼的真正原因。
1922年12月8日
二 恼怒
我们若是在喝水的时候呛了一下,我们的身体就会做出巨大的反应,出现一阵骚动,就好像有大军压境,危险就在眼前似的。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做出反应,心脏也不例外,一切都像痉挛发作了一般。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能克制住自己,不让身体做出这些反应吗?哲学家或许会这么认为,因为他没有一点生活的经验。可是一个体操或击剑教练却不这么看。如果他的队员找到他,对他说“我无法控制自己,我的肌肉总是绷得紧紧的,这让我十分难受”,那么他肯定会对这个队员嘲笑一番。我曾经结识过一位击剑教练,如果他的队员向他如此抱怨,他会在征得队员的同意后,用自己的剑狠狠地击打他们,以此来提醒他们,叫他们恢复理智。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受到我们思维的控制,只要我想伸出胳膊,很快我便能伸出胳膊。我们在呛水的时候之所以任由痉挛和其他反抗发生,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不懂得用思维去规约我们的动作。在呛水的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地放松身体,尤其注意不要用力呼吸,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将呛进气管的水排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千万不能慌张不能害怕,否则就可能造成伤害,带来可怕的后果。
这种方法在对付由感冒引起的咳嗽上同样有效,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这样试过。出现咳嗽时,大部分人都会越咳越想咳,越想咳就越咳。这就像挠痒痒一样,越痒越想挠,越挠越痒痒,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搞得我们筋疲力尽,着急上火。针对这种症状,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服用一些止咳含片。在我看来,这些含片的主要功能不过是让我们做吞咽的动作。吞咽是一种强有力的机体反应,与咳嗽相比,它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