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晚号遁翁,别称考亭、紫阳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焕章阁待制。去世数年后赐谥为“文”,世人尊称“朱文公”。朱熹是我国古代最博学的大学者之一,他在哲学、经学、教育、语言、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均有重大贡献;朱熹又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见清全祖望《宋元学案》)著称。他在理论上以孔孟之道为本,又继承并改造了两宋期间的主要流派,包括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各家之说,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一生著述极为丰富,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儒家学者之一,《宋史·艺文志》中著录者有四十余种,未著录者尚有二十余种,另外由其弟子或后人编纂的著作也有二十余种。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当推《四书集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等。 目录 朱子语类卷第一 理气上 太极天地上 朱子语类卷第二 理气下 天地下 朱子语类卷第三 鬼神 朱子语类卷第四 性理一 人物之性气质之性 朱子语类卷第五 性理二 性情心意等名义 朱子语类卷第六 性理三 仁义礼智等名义 朱子语类卷第七 学一 小学 朱子语类卷第八 学二 总论为学之方 朱子语类卷第九 学三 论知行 朱子语类卷第十 学四 读书法上 朱子语类卷第十一 学五 读书法下 朱子语类卷第十二 学六 持守 朱子语类卷第十三 学七 力行 朱子语类卷第十四 大学一 纲领 序 经上 朱子语类卷第十五 大学二 经下 ……
导语 《朱子语类》是朱熹四十岁后与弟子日常问答的语录类编。学习儒学绕不开朱子,《朱子语类》是所有儒学爱好者都可以读懂的经典入门书。全书分门别类完整记录了朱熹的哲学体系。从世界本原到人生哲学,再到格物致知、知行相须等为学力行的方法,最后逐一讲解《四书六经》。书中全是口语对谈,还原真实语境,带你重返朱子讲学现场。即通俗易懂,又直抵原意。《朱子语类》宋本已佚,本版本选取明成化九年(1473年)陈炜刻本为底本,参考了现有的古籍整理成果,以简体横排标点本的形式呈现。 内容推荐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全书内容丰富,析理精密。其中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知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继又斥异端,排释老,明道统,最后还对宋代与历代君臣人物以及政治、经济、法制科举等制度进行了评论。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朱熹思想的精妙之处,更可窥见其观点不断发展改定的曲折层次,代表了朱熹的思想,一向为学者所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