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福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安全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主持及参与完成10余项国家或省部级纵向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出版教材1部,专著2部,获专利4项。 目录 1 绪论 1.1 概述 1.2 煤炭自燃机理研究现状 1.3 煤自燃阻化机理及阻化技术研究现状 1.4 有机磷阻燃机理研究现状 1.5 无机磷阻燃机理研究现状 2 无机磷化合物对煤氧化阻化作用 2.1 煤样的选取与制备 2.1.1 煤样及无机磷化合物的选取 2.1.2 煤样的制备 2.2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2.2.1 工业分析 2.2.2 元素分析 2.3 实验装置及流程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指标气体的选择 2.4.2 阻化效果分析 2.5 无机磷化合物对煤炭氧化的阻化规律分析 3 有机磷化合物对煤氧化阻化作用 3.1 实验煤样处理 3.2 实验装置及参数设置 3.3 阻化剂阻化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 3.3.1 指标气体 3.3.2 阻化率 3.3.3 氧气浓度 3.3.4 特征温度 3.3.5 耗氧速率 3.3.6 阻化寿命 3.3.7 低温氧化活化能 3.4 C0指标气体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3.5 有机磷化合物对煤炭氧化的阻化规律分析 3.6 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3.7 乙烯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4 无机磷抑制煤自燃活性基团变化规律 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实验 4.1.1 实验分析原理 4.1.2 实验过程 4.2 实验结果分析 4.3 自由基电子顺磁共振实验 4.3.1 自由基反应机理 4.3.2 实验分析原理 4.3.3 实验过程 4.4 自由基电子顺磁共振实验结果分析 4.4.1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线分析 4.4.2 阻化前后g因子随温度变化对比分析 4.4.3 阻化前后自由基浓度随温度变化对比分析 5 有机磷化合物阻化煤样红外光谱微观结构分析 5.1 实验煤样的制备 5.2 红外光谱吸收峰 5.3 原煤样红外光谱微观结构分析 5.4 阻化煤样红外光谱微观结构分析 6 煤自燃阻化过程中热特性分析 6.1 热分析动力学理论基础及计算模型 6.1.1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 6.1.2 氧化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6.1.3 热分析动力学计算模型 6.2 煤样制备及实验方法 6.2.1 煤样的采集与制备 6.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6.3 实验方案 6.4 热特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6.5 抑制煤自燃的动力学分析及计算 6.5.1 最概然机理函数的推断 6.5.2 活化能的求解及分析 7 小结 7.1 无机磷化合物对煤氧化阻化作用 7.2 有机磷化合物对煤氧化阻化作用 7.3 无机磷化合物煤自燃阻化过程中活性基团变化 7.4 有机磷化合物煤自燃阻化过程中活性基团变化 7.5 煤自燃阻化过程中热特性及热动力学计算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采用次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三钠和磷酸铝4种无机磷化合物和苯基次膦酸、甲基膦酸二甲酯、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3种有机磷化合物进行煤阻化实验,宏观上分析含磷化合物对煤自燃的阻化作用,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从微观上讨论含磷化合物在煤自燃氧化阻化过程中活性基团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同步热分析实验,分析阻化前后煤样的热特性曲线变化以及含磷化合物抑制煤自燃氧化热动力学。本书阐述的煤自燃整个过程中含磷化合物的阻化机理为研制新型阻化剂提供理论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矿业安全领域的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研究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