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在秦岭之央(佛坪手记)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曹庆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我在秦岭之央(佛坪手记)》共分为四部分,20万字,内插摄影作品约150幅。第一部分为共风光欣赏部分,一叶知秋地展示秦岭之壮丽、瑰丽,共9篇散记,附录秦岭腹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第二部分为《生灵的秦岭》,共23篇科普文章,故事性地讲述发生在佛坪保护区内的动物故事,趣味性强;第三部分《行走在秦岭》,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以工作见闻、工作方法为主,极具科普展示性和经验交流性,共30篇记述性散文;第四部分《感悟在秦岭》,共6篇散文、8首诗作,撰写了发自心底的与自然的共鸣。 目录 序言 自序 美丽的秦岭 一、美丽的秦岭 附:秦岭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佛坪——野性天堂 三、三官庙掠影 四、凉风垭掠影 五、西河掠影 六、大古坪掠影 七、岳坝掠影 八、光头山掠影 九、大熊猫的生存机会 附:佛坪保护区新地名集锦(部分) 生灵的秦岭 一、秦岭大熊猫自述 附:在佛坪保护区内抢救的大熊猫(部分) 二、大熊猫的“四调” 三、大熊猫的爱情观 四、大熊猫的等级 五、大熊猫的明星papa 六、大熊猫的彼岸 七、大熊猫的母爱 八、大熊猫母子风雪情 九、熊猫妈妈和熊猫少年 十、秦岭金丝猴正传 十一、秦岭羚牛正传 十二、抢救金雕 十三、羚牛下山,喜忧参半? 十四、羚牛与狗,谁怕谁? 十五、豹,“二狼”升格“头披”?13l 十六、秃鹫,安居or过容? 十七、窗外的“龙虎斗” 十八、“飞虎”莅临佛坪城 十九、毛冠鹿的龙午春节 二十、小水塘,谁来过? 二十一、青鼬与黄麂 二十二、小黑和小白 二十三、“宝宝”的母爱之战 二十四、“雏凤”太阳鸟 二十五、放生壁虎 二十六、蜘蛛和树叶船 二十七、雨后的小蚜 二十八、夏日“聚会”记 二十九、植物的世界观 三十、花的春天(之一) 行走在秦岭 一、走进龙草坪 二、此生与大山结缘 三、见证爱国热情的地方 四、履步2011 五、感恩2012 六、祝福2014 七、猴年2016 八、寄语2017 九、新征程2018 十、眼睛与视界 十一、蒿坪寺的蒿坪站 十二、森林体验的春天 十三、摩天岭的岭 十四、SEE生态协会的玫瑰 十五、佛坪的奥运火炬手 十六、想念“丹丹” 十七、AVRO记者三官庙记 十八、中科大学子穿越记 十九、0081号样线记 二十、黄桶梁涉水记 二十一、三官庙值班记 二十二、“遇猫”记 二十三、佛坪童话奇遇记 二十四、光头山野外工作日记 二十五、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日记 二十六、你、我、它,我们的十午 二十七、同事、同行,在佛坪 二十八、林业人,小钱葵! 二十九、“还阳先生”巩会生 三十、“恶警察”张全林 三十一、“好人”吕国友 三十二、一把小米 三十三、龙潭的“人精” 三十四、陪鸟儿飞翔 感悟在秦岭 一、期盼生态长城 二、“空中霸王”与“卑劣小人” 三、心灵的家园 四、老郭搬家的佛保情 五、点金术与扶贫 六、解密石头城 七、东北林业大学掠影 八、又是一年三月八 九、诗意的佛坪 茱萸花开 树叶 蝶舞九天 致梧桐 龙林之歌 熊猫之歌 鼯鼠之歌 戏麻友 祭友 驾驶员之歌 十、我在秦岭之央 附录 一生一世爱秦岭 由一粒种子到一棵树 我读《我在秦岭之央》 跋 序言 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野生大熊猫,就是在佛坪的三官庙 。我在秦岭穿梭十年了,穿梭伊始,便结识了曹庆女士。 曹庆文字中提到的山水、草木、风物人情、寻常野外的工 作等等,也是自己熟悉的,所以读起来自然亲切。 感谢曹庆姐的厚爱,让我作为一位参与秦岭自然保护 工作的后来者为她的文集写一些文字。正如她回忆到的, 大学毕业后,带着一腔热情和未知,坐上蜿蜒于茫茫秦岭 中几百公里的长途车,在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闭塞的 自然环境里开始落脚,从此就是几十年——这些年里,在 秦岭中,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听着他们从青葱到中年 的工作经历、人生际遇。那些看似平凡的轨迹间,无不折 射着大时代的变化,也让秦岭生态保护几十年的历史见微 知著。能与众多为秦岭而付出的前辈们有人生的交汇,我 是幸运的。 大熊猫是佛坪的名片,也是秦岭的名片。在中国六座 有大熊猫分布的山系中,位于最北端的秦岭是大熊猫野外 种群密度最高的自然栖息地,但少为世人所知。相比四川 的熊猫形象联想,陕西境内的秦岭大熊猫、秦岭这样一座 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宝库、秦岭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独特 意义似乎遮蔽于我们厚重的周秦汉唐的历史文化下。而像 在三官庙,在佛坪,在秦岭的很多地方的自然保护工作者 ,尽管他们可能是中国崇山峻岭间最容易也最多次触碰大 自然的一群人,却还没有更多的机会为公众所了解——那 些日常体验到的自然瑰丽、意外惊喜和艰辛琐碎。 自然就是这样一群人的舞台,《我在秦岭之央》就是 这样一扇窗口。作为一名身居城市的公众,通过曹庆女士 的《我在秦岭之央》,我们得以窥见秦岭的部分面貌,以 及那里的动物、风物、人情。作为一名野外工作者,我们 读到了似曾熟悉的风景、心境、寂寥、欢乐。作为一个普 通人,我们从看似遥远的环境与人生经历中,感受到这样 一个大时代里自己同样会秉持的信念与执着。这便是秦岭 这座自然宝库给予人们的变幻和迷人之处。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西安办公室万慧 2017年12月 导语 自然是最好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舞台主角。本书以笔记、日记、散记、摄影的形式,将佛坪这个秦岭腹地许许多多如作者或者书中提及的“演员”们的工作生活及环境变迁展示给“山外”的世界。本书堪称自然保护事业的一枚小路标,可能引领目前或者未来从事生态保护者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迷茫走向执着、从寂寥走向欣赏。 后记 在古籍中、在成长过程中、在师长的耳濡中,陕北曾 是水草肥美的地方,关中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陕南则 是土匪与野兽出没之地。从一些县名的寓意会意,可窥视 建制后的民风民情和人们的期待,比如陕北的榆林(现为 榆阳区)、神木、清涧、米脂、富县、佳县等县名,关中 的三原、富平、周至、蓝田等县名,陕南的镇巴、城固、 宁陕等县名。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时,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关中 平原被扬沙天气、酷热、冬旱等困扰,生活在八百里秦川 的自豪感有所减弱,陕北因能源优势一跃成为富人区,陕 南则因秦岭和大巴山“金山银山”的地理优势而聚拢了全 省80%以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常常自豪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我在陕北腹地一处桃 花泉水边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关中腹地完成知识层 面的积淀及世界观的嬗变,然后在秦岭腹地过着边走边欣 赏的工作生活。 曾经被后来入职的同事问及初来佛坪参加工作的情景 。1990年夏天,我背着大学毕业证、参加工作派遣证、粮 户籍转迁证及行李卷,从周至县马召镇往南开始进入秦岭 。车行1小时后,我便请教身边的人:“距离佛坪还有多远 ?”当我第4次询问同样的问题时,司机师傅笑了:“早着 呢,还在周至县境内,还没翻过主梁!”若干年后回想, 从炎热中逃出、置身于温凉清新的“氧吧”,是多么惬意 !事实上,那天、那时,茫然凝望着被暴雨急拍的前方路 面和雨窗外的茫茫森林,我哭了。 当年龄是工龄的两倍时,我已经全身心地且愉悦地投 入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职业方 向与性情性格是如此重合,使得自己成为一位纯粹的自然 保护主义者。我是如此庆幸于自己和同事同行,庆幸于工 作生活环境能成全小我的自我实现。 我在佛坪工作生活第29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青涩 过,无助过,迷茫过,流过汗,流过泪,奔跑过,慢行过 ,蜻蜓点水过,欣赏过,潇洒过。很庆幸,长期在偏远、 温润、闭塞的世外桃源中工作生活,并没有消磨掉我的执 着,反而是欣赏、慢节奏、栉沐雨雪霜雾的工作生活陶冶 着我。回头看,回头想,是秦岭,是这数十年的工作生活 ,容纳了走出象牙之塔的我,洗却青涩、陶冶性情,产出 了一枚护卫秦岭且被秦岭护佑的自然保护主义者。 我十分庆幸与一群同样热衷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 性理念的有志之士相识且同行。这些同仁,有的是我的同 事,有的与我在有限时期或地点工作,有的仅有过一面之 缘、寥寥数语,我们相互鼓励、彼此永不言弃,成为生活 在地球生物圈中的你我他。 陕西,催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风暴中心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环境下,秦岭将继续为中国及至 世界历史进程贡献己之所有所能。 感谢我的“发小”李燕女士以她的生活理念和态度浸 润着我,感谢《中国绿色时报》张一诺编辑和《森林与人 类》王苒编辑以兰心蕙质熏陶着我。与她们长达16年的写 作交流,似一盏灯在远方引航,将我的业余爱好逐步引向 舞文弄墨,使我越来越享受到笔耕在秦岭之央的快乐,以 至能集结成册。 感谢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和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提供给我愉悦工作的平台,感谢雍严格、熊柏泉、党高 弟、马亦生和李帅等同事慷慨赐予部分的摄影佳作。 感谢佛坪中学黄文庆特级教师,黄先生对第一部分《 美丽的秦岭》逐文逐行地“先睹为快”,与他探讨交流, 使我受益颇深。他的细致和投入,是本书稿后期工作的加 油站。 感谢西安财经学院白忠德副教授重心策划,感谢我的 同事陈娅女士曾对初稿进行精心校对。 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李娜编辑精心编校。李女士为此 书倾注了颇多爱心和耐心,便我感动,也使我感悟学习、 交流、提升等魅力可以跨越行业职业。 感谢我的父母养育与不断鞭策之恩。高考后,父母高 屋建瓴地将我的未来从业方向导引向自然科学类别的林学 专业,使我最终享受职业与酷爱高度重合的工作生活。在 此,与青春年少的读者共享,尊重父母的指点便是尊重自 己最适合的走向,毕竟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最无 私于你的人。 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我将感谢和 感恩点点滴滴地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着您目光和心思掠过 这些书页而送达。 曹庆 2018年3月 精彩页 此生,注定与秦岭结缘,注定受秦岭限制,注定被秦岭幸福地摆布。 秦岭,东起河南省内伏牛山西部,两至甘肃南部与青藏高原的东端,延绵1600公里,南以长江主要支流汉江、北以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为界,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秦岭主体横亘在陕西省内,将陕西省中南部分隔为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更是将中国内陆严严实实地隔开为景色迥异的南国与北国。 秦岭各山峰海拔一般在2000—2500米之上,主脉由东向西逐渐升高。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为我国东部第一高峰。东西走向的秦岭像一堵高墙,阻挡了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了夏季东南季风北上。这一堵绵绵不断的“挡风板”,使得秦岭风姿绰约无与伦比,造就了秦岭“双面佳人”的独特魅力。 秦岭北坡,陡峻,沟谷短促,气温较低,雨量较少且径流强,像“女汉子”板着面孔,著名的风景名胜山——华山,便是典型的秦岭北坡的外貌。秦岭南坡,平缓温和,植被丰富,雨量充沛,水系纵横,像一位善解人意的美女,日温差、年温差均相对低于北坡,紫柏山便是秦岭南麓的代表。紫柏山上分布着92峰82坦(天坑)72洞,绿荫如华盖、瀑布似仙袂,是“汉初三杰”之——张良“知止”修隐之地,现存“留侯洞”和“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处)等遗迹,是秦岭南坡的森林、光照和水热等气候,成就了“汉初三杰”吧? 纵观全年中的秦岭,发现它还是一位多面佳人。以其浅山区为例,冬天到了,北坡是一派北国风光,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和炉火才能度过寒冷的季节;夏天酷热,麦浪滚滚,秋天的主色是收获的金黄,冬天来得早走得慢。同是一岭之隔的山那边——南坡,则常年青山绿水,春意融融,人们忙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春三月般的舒适与温暖。秦岭被冠之以“中国国家中央森林公园”,恰如其分。 从关中平原南望或从汉中平原北望绵绵秦岭,无论是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还是在阴雨或积雪的笼罩中,视野中的秦岭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20多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时常往返于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之间。纵向穿越着厚实的秦岭,每一次都在充实着对秦岭的认识。 在高速公路普及之前,穿越秦岭是漫长的跋涉之旅。在西安与汉中之间来往,需翻越秦岭梁和土地岭两段梯田式的盘山路;在西安与安康之间过往,则需翻越秦岭梁、平河梁和月河梁等三架东西走向的高大山梁。入冬后第一场雪、大雪封山时、连续降雨时,经常性造成道路突然中断,被滞留在途中数日成为穿越秦岭时的必然经历。碰到交通不畅而滞留途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屡屡哀叹奔波劳碌之命运。 回首23年来的工作生活,我突然开始庆幸能经常往返于如此美丽、壮观的秦岭森林景观中,这种惬意之情和感恩之心,是常年在繁华城市中拥有一张安稳的办公桌、一间厨卫高档的公寓的朋友所难以体会到的。无论是于车中疾驰而过,还是被滞留的无奈等待中,静心感受不同地段和不同季节的秦岭森林景观,往往使我陶醉,如参禅一般肃穆虔诚。 近年来,每每慢行或走马观花于秦岭的千山万壑中时,我总在试图找回记忆中及文献诗词中的秦岭。“秦岭”一词,始见于《史记》之“秦岭,天下之大阻也”。韩愈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横穿秦岭之艰难写照;李白之“不与秦塞通人炯”,用浪漫主义的笔调描绘了穿越秦岭时的感慨。《阿房宫赋》之“蜀山兀,阿房出”,其“蜀山”很可能指秦岭;《卖炭翁》之“伐薪烧炭南山中”,“南山”系指秦岭无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急国家建设之所急,对秦岭林区进行了大规模森林主伐,直到1998年之后停止。翻开秦岭山区各县的早期县志,多有“向皆深林密箐”之语,可见秦岭在历朝历代均以遮天蔽日的森林景观矗立在千年古都之南,从另一侧面反映秦岭林区特殊的忍耐度。 在古代交通落后的状况下,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是阻碍出行的最主要因素。“天下之大阻”“云横秦岭”“悲天号古木”等,均反映了汉唐时代秦岭的森林景观。盛唐后期,政局动荡,皇室成员曾数次自秦人蜀以暂避乱局,巍巍秦岭护佑了风雨飘摇中的政权,推迟了国家分裂;赵宋王朝时代,秦岭挺立在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战略前沿,护佑了华夏民族的南方政府苟延残喘,从而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不愧为“华夏龙脉”之称。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