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润物无声 |
分类 | |
作者 | 郝思恭//李梅贞 |
出版社 | 希望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润物无声》一书的主题是谈家庭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事,另外加了一些以前收在《白首情怀》一书中有关做人和教育孩子的文字。全书设综论、家书、做人、可爱的孩子们、外一章、家庭照片六个部分,文章包括《同悌悌漫谈礼貌》《略谈性格的陶冶》《话别在同济新村》等。 目录 ◎综论 泛论家庭 ◎家书 爷爷奶奶写给孙儿的信 点点滴滴润物无声 大学生要过好第一道关——读宁宁的六次来信 起名的周折——晓彤的来信 同悌悌漫谈礼貌 为何叫我悌悌——悌悌的回信 人生第二程 ◎做人 略谈性格的陶冶 别浮躁多读书 说话要顾及对方的感受 恶语伤人恨难消 家庭礼貌二十则 ◎可爱的孩子们 宁宁要离开“鸟笼子” 话别在同济新村 雏鹰怎样飞起来 照片中的故事 高考后同宁宁谈心 5岁的闹闹故事多 领唱《我的祖国》 又到中考拼命时 写给郝刚的座右铭 悌悌的趣事 上党寻访美琴阿姨 叩头拜年与寻根谒祖 ◎外一章 寿宴 思乡 ◎家庭照片 序言 寓爱于教 寓情于教 思恭发来他的《润物无声》书稿,要我作序。起初, 心中惴惴,因为没有底。一经捧读,颇感惊叹,一口气便 读完。我被他们夫妇的舐犊之情、家教故事深深打动。 司马光有一部《家范》,是讲如何治家的。他写书的 本意是,希望每个家庭都做到:“父父、子子、兄兄、弟 弟、夫夫、妇妇。”在“祖”这一卷里,告诉人们如何当 好“祖父”。他说:“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 能利之者鲜矣。”何以言之?人们都注重于广积财帛留遗 后代,“而不知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文章以 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告诉人们,要教育子弟自立、勤俭、戒 奢。但书中说的都是要求别人做的事,并非个人躬身力行 。这一点,思恭、梅贞伉俪做到了。 与司马光不同,思恭夫妇对于孙辈的教育不是居高临 下地“训”,而是在尊重孩子人格自尊的前提下,循循善 诱地“导”。“义方”与“礼法”,是在他们以身示范、 老少互动、谈心讲故事中,潜移默化完成的。这一点不少 人做不到,包括我自己。 这种新型的长幼关系,在书稿开篇《泛论家庭》中说 得好: “孝道是良好家庭教育的核心……孝,是高尚的道德 品格和精神境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现代家庭和现代 社会中应该把它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现代西方文明 倡导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给了中国人以启示……对 历来备受崇尚的孝道作了补益。它提倡在家庭成员中,无 分辈分、长幼、性别,都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别。长者 或男性不可以用‘威权’或暴力强制家庭成员做自己不情 愿做的事情,只能用教育、说服、劝导的方式沟通。长者 可以批评幼者,幼者也可以批评长者。” 这是他们20多年隔代教育中贯彻始终的原则,也是他 们教育孩子的秘诀。思恭夫妇写给孙儿的30封信,梅贞的 《点点滴滴润物无声》一文,思恭的各篇回忆文章和关于 做人的文字,一字一句都生动地铭刻了他们心力的轨迹。 思恭和梅贞在他们的书中一再谦虚地说,他们“对孩子的 教育并不是很成功,有着许多教训”。我想,这是真诚的 。从认识事物的常理来说,事情成功,可以总结出经验, 是可贵的;不成功甚至失败,也可以找出教训,同样可贵 ,同样有借鉴意义。 古人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 能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 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 人定国。”(《大学·九》)治国在齐家,齐家在修身。 人人为善,家家为善,举国为善,天下大治矣。这对于普 通老百姓,也有深刻的启示。如果一个一个的家庭都有良 好的家教,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便自然会蔚为大观。 本书定名为《润物无声》,援引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其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借用“润物无声”四字作书名,概括了家 庭教育的特点。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同,家庭教育寓 爱于教,寓情于教;它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如同绵绵春雨,一无声无息,点点 滴滴,潜移默化。枯燥的说教,填鸭式的灌输,在“望子 成龙”心理驱动下的软硬兼施,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希 望读者能从“润物无声”所蕴涵的深意中,获取一些启迪 。 本书收录了思恭的一篇“题外话”:《电子传媒代替 不了书信》。他说:数千年间,人类两地交往主要靠书信 。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结束了我的写信生涯。但是,我 认为中国的文字是有生命的,一笔一画中倾注着情感。特 别是字迹,体现着不同人的个性,此即所谓“笔墨传神” 。所以说,写信的作用是电子工具无法替代的。我举双手 赞成。 杨踢九 2013年立秋 导语 这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读物。书中记录了作者家庭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点点滴滴,读来给人深思,受到启发。全书包括五部分,一是家书,二是做人,三是可爱的孩子们,四是外一章,五是家庭照片。家庭教育对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至关重要,相信读者能从“润物无声”所蕴含的深意中,获得启迪。 精彩页 人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二人小家庭,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和美好,沉醉于幸福之中。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有了子女;再后来,给孩子娶了媳妇,又有了孙子,家庭渐渐膨胀了,丰富了它的内涵,带来了人间的欢乐,也产生了许多繁忙、烦恼和纠结。年老退休后,整日待在家里,不免要操心一些家事,脑子里常常牵挂的、惦念的、焦心的就是两个字:家庭。于是便引出这一思考:家庭究竟是什么? 听听恩格斯怎么说 按照老习惯,有问题就问问老祖宗去吧。于是从书架上拿下《马克斯恩格斯选集》,找到了恩格斯于1884年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着重读了其中的“家庭”一章。恩格斯在书中引述了大量的史料和著作来说明家庭的起源,一下子就把我引到了人类的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又是摩尔根,又是巴霍芬,愈读愈觉深奥。但是,我现在不想离题太远,只想了解一下恩格斯对家庭的起源和变迁的大致的论述。 原来,在古代,家庭的形成是起源于人类的性需求。其发展经历了由群婚制到对偶制到一夫一妻制的漫长过程。其问,贯穿着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演变。在原始时代的群婚中,生下的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只知道母亲是谁,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以母亲为中心的母系制家庭。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三次大分工(原始部落中分出了游牧族群,农业和畜牧业分工,实业和商业分工),财富逐渐增加。男人由于专事生产或交换,逐渐掌握了财富的支配权,而女人因生育抚养孩子长期待在家中,逐渐失去了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因而男人在家庭中取代女人成为主宰者,人类进入了父系制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出现,是人类家庭的一大进步,把人类带进了文明时代。但一夫一妻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不是建立在男女爱情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男人主宰的基础之上。它一开始就成为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人的一夫一妻制。它要求妇女严守贞节,却允许男人有另外的性关系。我国封建社会允许男子纳妾,实即一夫多妻制。可见,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中存在着不平等,女人逐渐沦落为男人淫欲的奴隶和生儿育女的工具,并出现了通奸和卖淫这样的“补充”。恩格斯用阶级分析的观点看待家庭中出现的不平等,认为历史上最初出现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问的对抗同时发生的,是私有制的产物。随着私有制被公有制所代替,将能真正消除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真正建立以男女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以上便是恩格斯关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的一些简略的观点。 儒家思想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 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轨迹是趋同的。恩格斯在他的书中主要是依据居住在欧美地区的人类的家庭演变情况做出判断,很少说到东方,未见提到中国。虽是如此,我认为他关于家庭的起源和演变的基本看法也适合于中国家庭。恩格斯着眼于从生产发展的角度观察家庭变化,没有从道德伦理的层面展开论述。而我们观察中围家庭的发展时,除了应用恩格斯的观察方法外,还应注意到道德伦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之所以要这样看,是由于儒学伦理在中国家庭和社会中发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儒学是在中国形成一夫一妻制的文明家庭之时出现的。儒学在中国家庭关系中发生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儒学基本教义强化了男子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它以“三纲”“五常”为代表。“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董仲舒认为,“三纲”是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在家庭里,男人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女人永远处于从属、卑贱的地位,从而把家庭关系建立在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上。“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它成为规范君臣、父子、夫妻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这样,中国家庭中的妇女便被一条无形的可怕的绳索捆绑了起来,落人了鲁迅所说的吃人的旧礼教的虎口,造成了无数的人间悲剧。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