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祖逖北伐/新编历史小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何兹全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一、“闻鸡起舞”
二、江南避乱
三、北伐
四、团结和进取
五、黎民歌颂
精彩页
一、“闻鸡起舞”
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即西晋(265—317年)的时候,北方有一对青年人。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都很有志气,有爱国心。
晋武帝(265—290年在位)晚年时,国家表面上还是一片太平景象,但实际上已是危机四伏了。有钱的人穷奢极侈,广大农民却穷得连一餐饱饭也吃不上。国家的赋役负担,完全压在劳苦人民身上,迫使他们走上了饥寒交迫的绝路。住在内地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命运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已不是什么秘密,比较有识见、有阅历的人,都预感到天下要大乱了。
公元289年,一个寒冷的夜里,这两个青年正在睡梦中,忽听得一声鸡叫。一个青年猛地披衣而起,推醒另一个青年,喊道:“越石!越石!你听!这不是很讨人厌的声音吗?”当时正是夜半时分,人声寂静,这两个青年想到国家的局面不稳,倍感忧愤,一时都涌上心头,就再也睡不着了,于是便舞剑练身,以排除心里的忧闷。这就是有名的“闻鸡起舞”的故事。
上面说的这两个青年,一个叫祖逖,一个叫刘琨,越石是刘琨的字。后来在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两个人都做了一番事业。现在我们不谈刘琨,单来介绍祖逖。
祖逖是西晋范阳郡遒县人。西晋时的范阳郡,大体上在现在北京以南,保定以北这一带地方;遒县在现在涞水县境内。祖家是道县的大姓,上代做过郡太守一类的大官。祖逖的父亲就做过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一带)的太守。
祖逖兄弟六个,父亲早逝。他从小跟着哥哥们生活。祖逖小时不大肯读书,欢喜交结朋友,不拘小节。他的哥哥们都很为他担心。其实祖逖并不是个荒唐的人,他的不拘小节,欢喜交游,正表示他不愿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是个有英雄气概的人。他又轻财好义,常常把谷米、布帛分散给穷困的亲戚和邻居。到十四五岁以后,他才开始用功读书。
西晋政权是依靠豪族地主的支持而建立起来的,自然要给豪族地主们一些好处。豪族地主的势力,便更加膨胀起来。西晋政府明令规定依照官僚地主们官品的高低,可以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及一定数目的佃客和衣食客②。因而,当时的官僚地主阶级有权、有势又有钱,生活非常豪华奢侈,荒淫腐朽。有一个名叫何曾的大官僚,一顿饭要吃一万钱,还摇着头说吃得太坏,没有可以下筷子的地方。他的儿子何劭更荒唐,一顿饭要吃两万钱。一万两万钱在当时等于一个小农家庭的全部家产。他们这样豪华奢侈的生活,全部是靠农民供养。农民负担不了,被逼得走投无路,就只有流亡或起来反抗了。
自从汉朝以来,有些匈奴人和羌人已逐渐迁徙到边塞以内来。到了晋朝,在现今山西、陕西一带,到处是和汉人杂居的匈奴人和羌人。惠帝时一个官员江统,估计当时关中地区(今陕西中部一带)共有一百多万人口,其中就有一半非汉人,而并州(今山西中部一带)更到处是匈奴人。
汉族地主阶级对待这些杂居内地的各族人民也非常残暴,看不起他们,侮辱他们,强迫他们做佃客,掠卖他们做奴隶。太原一带的豪族地主,多以匈奴人为佃客,有的一家有几千人。皇族司马腾做并州刺史时,为了筹集军饷,曾经公开劫掠匈奴人,两个人套在一个枷板上,运到山东去卖做奴隶。因此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民,对汉族地主恨入骨髓。
武帝死后,他的儿子惠帝(290—306年在位)做了皇帝。这个皇帝的愚蠢无知,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听说很多地方的人民没有饭吃,快饿死了,他很奇怪,问他的侍从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武帝在位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曾经采取大封宗室的政策,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们,在各地建立很多王国。一些最亲近的大国的王,往往还兼任一方的地方官,凡是这一方的行政、军队都归他管。哪里知道这些人为了争权夺利,就自相残杀起来,造成“八王之乱”,前后历时十六年,死了三十多万人。整个西晋的统治就大大削弱了。
P1-8
导语
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
何兹全先生所写的《祖逖北伐》,曾作为“中国历史小丛书”的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后来作为中国历史基本读物的《上下五千年》在当时刚刚推出,且是以事件为主,已经对教科书式讲授历史不满的读者,也希望看到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普及类著作。这部原稿不满一万字的小书正符合了这一需求,用浅近的语言将祖逖的生平及其政治作为进行了详细描述。
序言
导言
张耐冬
“北伐”是一个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词汇
。在古代,它仿佛具有天然的正义性——被迫离开中原、
在南方另建新巢的政权兴师北伐,无不以光复故国,救民
于水火为口号。他们强调自己是中原文化与正统政权的继
承者,收复失地、还定中原是他们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
按照这个自我定位,“北伐”的必要性与正当性不言而喻

然而,这些政权发起的北伐之战,多数只是和北方政
权争夺土地、人口或是海内独尊的正统名号,“解民于倒
悬”似乎从未真正落实过。在南北分裂的时代,通过北伐
来宣示自己对中原地区拥有统治权,也是南方政权在树立
自身正统地位时常用的方法。不过,这种标榜正统的方式
,也使北伐成为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现象。当我们
谈起分裂时代的战争时,“北伐”往往可歌可泣,而“南
征”不但很少被正面描述,甚至这个词汇也很少被使用。
究其原因,恐怕问题在于“北伐”被视为正义之举,“南
征”则往往被当成“南侵”。
自秦汉之际匈奴勃兴于北境,中原政权每每受到来自
长城以外的压力,而从汉末开始,北方铁骑一次次南下,
“衣冠南渡”之事便也反复上演。中原文化由此产生了应
激性,将“北伐”的意义上升到以军事行动保卫华夏文明
、使这一古老文明得以延续的高度,原有的争夺土地、人
口与名位的战争便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北伐”被视为正
义行为,正是其符号作用所带来的效应。世代相传的历史
讲述,不断强化着危机意识,也不断提醒我们应严守“中
原”立场。直至今日,这种态度也未发生根本的改变,可
见古代正统观对当下历史叙事的影响。
……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书的主题是“北伐”,一些与北
伐关系不大的内容,比如祖逖对王敦的态度等细节,在书
中并未细讲。而一些不大光彩的行为,比如他放纵下属劫
掠时的言论,也做了淡化处理。
最后,要感谢这本书的责编孔伊南。在她约我写这篇
导言之前,我并未读过这本书。这段时间,反复读这本薄
薄的小书,并将它与何先生其他的史学普及之作对读,算
是做了一次补课。读的时候也总在想象,先生如果自己把
这些内容讲给我们,将是什么情景。
犹记得博士刚毕业时,一次去先生家中闲聊,大家说
起当时非常走红的一档电视节目中与三国史有关的内容。
先生坐在书桌前认真听着,偶尔用手拢住听力欠佳的耳朵
,让我们重复一遍刚刚说过的话——在他的心里,对普及
史学常识的消息一直非常关注。现在这本书重新出版,若
他还在世的话,想必也会很欣慰吧。
内容推荐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士族出身,任西晋司州主簿。值大乱前夕,怀抱报国之志,对每况愈下的政局十分关切。半夜里听见鸡鸣,即起身至户外,拔剑起舞,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祖逖北伐》,写的是东晋初年由祖逖领导的北伐。祖逖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后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后北伐功败垂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