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萧琪,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班研究生。 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文化与性别。著有《评介邱澎生、陈熙远主编〈明清法律运作中的权力与文化〉》一文。 目录 序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取径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服有等差:明以前母服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丧服制度与人伦关系 第二节 《仪礼·丧服》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节 唐代《开元礼》中母服的改制 第二章 孝顺父母:明代《孝慈录》的制订及其孝道观念 第一节 明太祖对孝道的提倡 第二节 《孝慈录》的颁行 第三节 《孝慈录》中的孝道伦理 第三章 礼情之间:子为母服的议论与实践 第一节 士人对《孝慈录》的评价 第二节 私修礼书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节 “父母同斩”的折衷与实行 第四章 嫡庶之辨:庶子为生母服的落实 第一节 康妃杜氏之死 第二节 周之夔的母服经验 第三节 “厌于嫡母”说对庶子为生母服的冲击 结论 征引书目 附录 历代母服相关规定一览表 内容推荐 洪武七年(1374)孙贵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母服制度。明太祖秉持“父母等恩”观念,下令今后子为母、子为父,皆采高阶序“斩衰三年”,并御制《孝慈录》作为明代丧服制度的定本,为清代沿袭。本书探讨《孝慈录》在制定、推行与实践的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不断关涉拉扯的过程,诉说中国丧服礼制史上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