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祝羽捷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祝羽捷,曾用笔名祝小兔,《时尚芭莎》驻伦敦记者,上海作协会员,专栏作家,公众平台“好好虚度时光”创始人,中央圣马丁学院艺术评论和策展硕士。曾出版《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万物皆有欢喜处》《过去现在,一并深爱》等畅销作品。
◎她曾是时尚女王苏芒的得力爱将,却在事业绝佳期毅然辞职,独闯英伦学习艺术史。
◎她是自媒体阵地备受年轻人推崇的文艺生活家,以自己独特的文艺理论和生活态度影响无数青年。
◎她认为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梦想,是一种不断追求美好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唾手可得的结果。
◎她被梅姨本人盖章打call。2018年2月2日,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官邸接见了本书作者祝羽捷,并对她说:“感谢你对英国文化的热忱以及为中英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书评(媒体评论)
逛美术馆是一种精神冒险。
——蔡国强(艺术家)
在这本书里,祝羽捷化身为一位向导,引领读者
走进谜一般的艺术宫殿。
——刘野(艺术家)
每一件艺术作品,经受着时代的风雨,凝聚着时
间的力量,美术馆的画作有数不清、猜不透的身世之
谜,走进这本书,听羽捷讲艺术故事。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故宫博物院影视
研究所所长)
我们每个人的痕迹终将被岁月抹去,只有这些美
术馆、古作会留下来。让我们跟随祝羽捷的脚步,走
近一幅幅作品,聆听大师的声音。
——陈晓卿(导演,代表作《舌尖上的中国》)
美术馆是一扇任意门,但是推开之前,你不知道
它会带你去往哪里。
——马东(主持人,米未传媒创始人兼CEO)
美术馆是通往历史与文化的宝库,祝羽捷所讲的
一个个艺术故事,为读者走进美术馆观赏,又增添了
一个新维度。
——徐静蕾(演员,导演)
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欣赏者跨越性别、年龄
、种族、国界。羽捷的这本书还跨越了时间,将带领
我们与艺术大师们邂逅、畅聊,拥抱彼此。
——姚晨(演员)
这个时代追求的美,不单是一张脸,一副躯壳,
而是内在的审美。像柏拉图说的,美是理念。美比表
象更高级,更高深莫测。
——麦子(新锐导演)
目录
第一章 沉醉英伦:英国
英国国家画廊
哪个生命长得过艺术
亨利·摩尔和约克郡雕塑公园
来自英式乡村生活的灵感
英国国家肖像馆
肖像画里隐藏着难以言说的灵魂
泰特美术馆
爱上一个美术馆,从一幅画开始
皇家艺术研究院
住在伦敦是一件幸福的事
那些被艺术抚慰的孤独
萨奇画廊
再清高的艺术也需要营销
透纳当代美术馆
被误解也是一种自由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让女人尖叫的地方
红色帷幕背后
伦敦设计博物馆
生活的本质就是设计
丹尼斯世家博物馆
把今生关在门外
莱顿故居博物馆
请不要在此过夜
白教堂画廊
没有艺术是可耻的
新港街画廊
名为“药房2号”的餐厅
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
伦敦的秘密花园
威廉·莫里斯画廊
劳动应该伴随着幸福
达利奇美术馆
小而美的典范
为妹妹吴尔夫画出“一个人的房间”
华莱士收藏馆
流光溢彩的洛可可气质
萨尔茨纺织厂和大卫·霍克尼
贵,是脱颖而出的直接路径
林利·桑伯恩别墅
上好的生活都在屋子里头
考陶尔德美术馆
张爱玲心目中的名画
第二章 邂逅惊喜:法国
奥赛博物馆
“简单暴露效应”的携带者
橘园美术馆
如何在巴黎度过二十四小时
马蒂斯教堂
越是简单,越有力量
罗丹博物馆
思考是一件庄重的事情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把艺术拉下神坛
价值百万美元的一刀
第三章 一眼万年:荷兰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让凡·高久久驻足的画作
凡·高美术馆
绘画大师的自拍就是把自己的肖像塞进作品里
海牙市立博物馆
规矩和自由之间的均衡
莫里茨皇家美术馆
绝不允许离开的画作
第四章 赤忱笔触:比利时
马格利特博物馆
你看到的不是烟斗
鲁本斯博物馆
欧洲贵族的身份象征和社交手段
第五章 朝觐之路:意大利
梵蒂冈博物馆
不允许拍照,只能向上看
贝尼尼和博尔盖塞美术馆
把大理石变得像面团一般柔软
乌菲兹美术馆
世上真有一幅画,美得令人心颤
米兰布雷拉美术馆
被低估的地方
威尼斯佩萨罗宫
咖啡馆中独坐的优雅女人
书是女人好的珠宝
威尼斯佩姬·古根海姆美术馆
一个艺术成瘾者的自白
第六章 精妙之梦:西班牙
毕加索博物馆
改变世界的艺术家
索菲亚王后艺术博物馆
把日常变得有趣
普拉多博物馆
被打断的生活
马德里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
为艺术提供栖息之地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扑面而来的精英感
第七章 呼吸之间:丹麦、挪威
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
惬意的好体现
挪威国家美术馆
在绝望中感受美
第八章 撼动人心:德国、奥地利、瑞士
柏林博物馆岛
美人已然来临
费利克斯·努斯鲍姆博物馆
不动声色中的震撼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边听音乐边看艺术
美景宫美术馆
爱是迷人且危险的
苏黎世美术馆
景色那么轻,孤独那么重
伯尔尼美术馆
关于“堕落艺术”
精彩页
英国国家画廊
哪个生命长得过艺术
有耐心的人太少,整个世界都在慌张。世上任何一种交流都需要耐心,无论是人和人还是人和物的交流,哪怕是与周围的环境,与一幅作品。所有的走马观花都只能看到表象,倘若深入交流,你就会发现每一条纹理都在传递情感,如大地的沟壑、爱人的皱纹。
英国国家画廊曾经为盲人组织过一个讲座,将大师们的作品做成可供触摸的印刷品。讲师一边讲解;一边请大家用手指触摸纸上的凸起,感受它的构图和实物的形状。看不见的人可以用手去触摸艺术。每次走进国家画廊,我觉得自己更像是走在伦敦地图上的流浪汉,运气好的时候能多讨到一些食粮,每次的收获都不可预测。
有个喜欢的去处是很重要的。当年英国国家画廊为绘画大师卢西安·弗洛伊德配备了进出美术馆的钥匙,方便他随时前来。卢西安·弗洛伊德经常半夜画完画,就去国家画廊观赏古代大师的经典作品。他临摹夏尔丹的画,并且用自己的方式重画了弗朗索瓦·布歇的一幅作品。卢西安·弗洛伊德对英国国家画廊感情深厚,他甚至把自己买下的卡米耶·柯罗的《意大利女人》捐赠给它。这幅画陈列在柯罗的展示厅里,在风景画中独树一帜,因为它是其中唯一一幅肖像画。
我试图去体会卢西安·弗洛伊德那一刻的感受,独自徜徉在艺术的长卷里,心里既平静又热闹。保罗·塞尚曾经说过:“世上的人生又过去了一刻。”外界是非都与我无关,也无足轻重。你看日月换新天,哪仑生命长得过艺术?
有一次,我在英国国家画廊的教育中心听讲座,结束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当我穿过各个世纪的展厅时,每个展厅空无一人。红色、灰蓝色、草绿色的背景墙区分不同的时代,犹如一个个时空隧道,让我回到中世纪的欧洲,穿梭在古罗马传说和希腊神话中,重温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徜徉在威尼斯的黄金时代,见证大英帝国的崛起,重温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浪漫……那一个个富有戏剧性的时问点,是我能想象到的最能体会卢西安·弗洛伊德心境的时刻。
去英国国家画廊看展览也很有意思。无论是卡拉瓦乔的“被蜥蜴咬伤的男孩》,还是伦勃朗的《63岁自画像》,英国国家画廊都能把自己馆藏的巨作重新组合出一个展览,并且能让展览不单薄,具有学术价值。。
英国国家画廊的策展人说,他们的作品都得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我想这倒是符合英国人骨子里的自信和傲娇。他们处处要把画廊里的作品诠释出与众不同的味道。例如英国国家画廊的目录里关于达·芬奇的《岩间圣母》的条目整整有14页,而这14页却只想证明一件事——虽然卢浮宫有一模一样的《岩间圣母》,但英国国家画廊的这幅绝对是货真价实的真迹。他们将这幅画与《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一同挂在一个像礼拜堂的房问内,凸显其地位。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文森特·凡·高的“向日葵”上。尽管凡·高生前画过不同版本的向日葵,但是英国国家画廊却坚信自己的这一幅更加原汁原昧——它是凡·高以捧回家的向日葵为原型而作的。而阿姆斯特丹的那幅则是照着这一幅而作。2014年,英国国家画廊同时展出了这两幅《向日葵》。可能是为了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也可能是为了一睹两幅作品的细微差别,人们在博物馆门前排起了壮观的长队。这可能是迄今为止英国国家画廊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展览了。
P3-7
导语
逛博物馆与美术馆,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本书倡导了这种潮流,同时又以优美的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无疑符合大众的生活方式,会吸引读者。
这是一本旅游的引导手册。出国旅游的人日益增多,即使一般游客也愿意到与艺术相关的去景点打卡、提升个人品味。这本书无疑会为大众提供参考。
作者知名度较高,具有一定粉丝量,且曾出版过多部畅销书。
序言
晨光熹微,我买了三明治和咖啡,乘火车从阿姆斯特
丹到海牙,去看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到了莫
里茨皇家美术馆(Mauritshuis Royal Pictures
Gallery),我带着朝圣者般的激动和虔诚,却迟迟不敢走
进存放那幅著名小画的房间。在美术馆不同的角落仰取俯
拾,直到走得双腿发软,我才去跟那位少女对视。也是怕
更早看到这幅画,对馆内其他杰作失去兴趣,我只好努力
延缓满足感的到来。
默默地看完画走出来,我什么也不想说,就像太喜欢
一个人,想象了无数种见面的方式,当这一刻真的到来时
,却成了非常平静自然的事情。
十年问,我去美术馆的频率大幅提升,从最初的在旅
行里添加逛美术馆环节,到为了逛美术馆去旅行,再到为
了某幅作品或某个展览专程拜访,对艺术的热情不断升温
。我成了许多美术馆的会员,是朋友口中的美术馆达人,
是他们喜欢同行的导览员;能说得出很多美术馆的看点,
能背得出某些作品的摆放位置,还能讲讲艺术家的八卦,
为艺术欣赏平添趣味。
如果没有遇见美术馆,那么也许我的生活三平二满,
也许我会用别的什么爱好打发这漫长无趣的一生。可有了
美术馆,过去那种不被艺术填充的生活就再也回不去了,
我无法想象生命中没有美术馆。美术馆不是终点,走出美
术馆用审视艺术的目光看待生活,用诗意的眼光去观察世
界,也许才是真正的开始。
我在美术馆的咖啡厅约见喜欢的人;在遇到挫折时,
坐在马克。罗斯科的大型画作前孤独地流泪;被莫奈的《
睡莲》环抱,静静地度过国内的跨年夜,迎来新的一岁;
在美术馆的狂欢夜,跟陌生人—起喝酒跳舞;在古罗马雕
塑和古埃及石棺问秉烛夜游;看累了作品,就观察美术馆
里的人,陈丹青老师说过“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
在布雷拉美术馆(Pinacoteca di Brera)一边看画一边听
现场音乐会,年轻演奏者的琴弦声在巴洛克大师们的杰作
身边震颤;担心不能时常见到某些作品,只好不辞辛苦地
扛回画册;在美术馆商店,写过无数张明信片,投在门口
的邮筒里,寄给朋友也寄给自己。
在英国学校的一节课上,导师跟我们讨论了一天,有
关在当代社会,美术馆正在悄然代替教堂的功能和职责。
教堂里歌颂着真善美,美术馆里安放着公认的美和经典。
几个世纪以来,教会都是艺术家最重要的资助人,艺术家
为宗教服务,用湿壁画、彩色玻璃、马赛克、雕塑、肖像
画装饰着教堂庙宇,传播着教义。美术馆现在在做的,与
之颇为相似,不但寄放着人类伟大的文明,也承载着人类
的生活和灵魂。
我们不再走进教堂祷告和忏悔,因为躲进美术馆也能
帮我们短暂地逃离现实。艺术家通过作品记录自己的成长
经历,表达个人观点,宣泄情感,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们的
作品帮助自己思考,提高感知力,挑战既有的观念,最终
重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
有很多次,艺术作品带给我的是不同的滋味,折服、
惊喜、沉默、感动、厌恶……与艺术作品碰撞,其实是对
自我的审视,能激荡起我内心的波澜,感受自己的情绪。
艺术甚至让人疯狂,有人感受到愤怒就想要摧毁一件艺术
品。有个叫兰迪·萨姆(Rindy Sam)的女人,到法国阿维
尼翁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参观,竟然情绪失控亲吻了塞·通
布利的作品。她被送上了法庭,她为自己辩护说是被画作
迷倒了。
遇见第一眼不喜欢的作品,我会试着多看一会儿,花
点时间去了解,就像汲取其他的知识一样,走出自己的认
知舒适区,会有意外收获。逛一次美术馆不可能把所有的
作品都看完,我不希望不停地路过一件件作品,最终又通
通把它们遗忘。
……自有秩序
永远记得,我们在博物馆里要将手机、相机调成静音
模式,关闭闪光灯,不大声喧哗,不触碰展品(允许触碰的
除外)。参观不应该成为一种干扰。
博物馆本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们应该成为博物
馆里的隐形人。诗意欣赏
比起文字,展品有更客观的表达方式。虽然历史由胜
利者书写,但是展品要靠自身讲话。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仓库。一想到大英博物馆有8个
仓库,我们就只能干等着看其他还未被展出的藏品。从这
种意义来看,博物馆对藏品有着选择的权力。但每个人都
有不同的感受,在欣赏博物馆的展品时,我们除了要了解
背景知识,还要调用我们的感官和想象力,这是一个构建
诗意的过程。
英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Tracy Chevalier)根据
维米尔的传世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讲述了一段17世
纪的感人爱情故事。
美国著名女作家唐娜·塔特(Donna Tartt)见到另一
幅荷兰画作“金翅雀》,创作出了一部与这幅画命运有关
的小说。一部作品启发新的作品,这些都是贡布里希所说
的“观看者的本分”(观看者的本分就是对作品做m新的阐
释)。
《艺术的力量》作者西蒙·沙玛(Simon Schama)说过
:“决定艺术的力量的,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和体验共
有的东西——救赎、自由、死亡、侵犯、世界的状态、我
们灵魂的样子。”最终能决定对艺术的感受力的,还是我
们自己,不是别的任何东西。
我们可以想象眼前的这件展品穿越了时空来与自己相
见,甚至想象它在这里等候多时就是为了与我们相遇,有
话要说。我们如果愿意与它们对话,接收它们传递的信息
,那么就需要聚精会神地聆听,而一直奔波于展品之间是
无法听到它们讲话的。也许它们有着独特的美感,也许它
们曾有着特殊的用途,所以游客需要通过对它们的思考去
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被抹掉历史记载的纳芙蒂蒂
(Nefertiti)像,揭开埃及文字神秘面纱的罗塞塔石碑…
…生命的长度有限,日常的生活偶有惊喜,我们只能靠对
艺术的想象把历史加以还原。走进博物馆,这是一个了解
世界的浪漫方式,不仅能回望过去,也能洞悉现在和未来
内容推荐
或许只有身处美术馆,才能意识到艺术是一种何等真实、伟岸的存在。在美术馆内,我们碰触人类的文化与精神;从藏品的故事里,我们窥见历史的变迁;在慢生活和随心的旅行中,我们体会时光的流逝……
留学期间,本书作者祝羽捷带着赤诚之心,遍访欧洲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在本书中,她记录了自己走进艺术殿堂的美妙感受,并为读者讲述了美术馆的正确打开方式。读后,你可以在脑海里构建出游览地图,不至于在藏品浩瀚的展厅里束手无策;你可以深入地与大师“交谈”,体会不同笔触传递的情感,而不是走马观花只看到表象;你可以读到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以及画作主人公的精彩故事,而不只有博物馆说明书上冰冷的文字做伴……从人人心向往之的欧洲知名美术馆到小众的艺术家乐土,从百年历史名画到艺术的商业化运营,这本书将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你展现一个不一样的艺术世界。
也许我们都曾做过有关穿梭时空的梦,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返回历史或通往未来,而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就是通向过去或未来的任意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7: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