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我是家中的幼子。上面有一个比我大5岁的哥哥和一个 比我大3岁的姐姐。 由于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我完全是在父母的娇纵下 长大成人的。小时候,我仗着有母亲撑腰,曾让她帮我斥 责蛮横的哥哥,还曾经因为姐姐偷吃了我从冰箱拿出来的 酸奶而愤怒。这些事情现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我似乎感觉到,自己身上确实存在着幼子的性格特征 .也就是:效率主义、过于计较得失、讨厌纠纷,以及向 往快乐的生活。 为什么说“我似乎感觉到”呢,这并不是因为我有什 么不好意思,在此故意含糊其辞。准确地说,直到写这本 书的时候,我才对自己之前隐约意识到的这些倾向有了一 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以家庭排行为主题,我曾经采访过各种各样的人曹,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世界真大”。我 发现,这世界上真的存在那么一些人,抱着那些我自己从 未想过的理念生活着。 当听到长子们说“想被依赖”“不把弟弟妹妹当作外 人”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讶。对居中子女们“爱的盲区 ”这一感受,我又抱有深深的同情。 在听完独生子们的小故事,了解到他们“不想与人起 纠纷所以逃避”的心理后,再回顾一下自己以前与独生子 打交道的经验,我也不禁发出了感叹。 还有,当听到几乎所有幼子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我相 信总有人会想办法帮我解决”的时候,我感觉仿佛被人看 穿了。 确实,与长子相比,我们可能“没有责任感”;跟居 中子女相比,我们可能“自我认同感更强”;与独生子相 比,我们可能“在与人交往时更会关心人”。而且,我也 隐隐约约地觉得,自己身上确实隐藏着幼子特有的那种“ 依赖心理”…… 到了这个年纪,还能重新认识自己的性格并做出改进 ,也是我写这本书的意外收获。 总之,每个人的性格不就是这样的复杂吗? 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就是这种性格”,但实际上这 种认知是有限的。出于职业习惯,我总是想好好分析自己 的心理,但即使是如此,我也远远没有彻底了解自己。 所谓性格,其实是相对而言的。与那个人相比,我可 能有这种倾向;而在另一个人看来,我又是另一种性格。 正是这些感觉的集合,才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吧。 俗语云:“探索自己就是探索他人。”反之,只有好 好地了解他人,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 在这本书中,我以“出生顺序”“兄弟姐妹的构成情 况”这些真实案例为依据,把人分为4种家庭排行的类型分 别进行分析。当然,我们不可能通过这样简单的分类就能 把每个人说清楚,还有很多例外存在。 即便如此,当你看到一篇分析不同类型人的文章时. 还是会一会儿笑着说“那个,好像说的就是我”,一会儿 又担心地说“咦,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啊?”不一会儿又笑 了,“啊,还有这样的人,真让人不可思议”。最后你可 能终于接纳了自己,“和这些人相比,我可能是这样的性 格吧”。希望“家庭排行”这个框架,可以帮助你不断地 用他人与自己进行对比,成为你进行深入思考的参考。 那么,在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加深了对他人的理 解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或者简单地说,我们应该怎样 弥补如此显著的差异呢? 如果是长子,可能会提出“磨合差异”“反复协商来 寻找妥协点”这些解决方案。当然,这些也是正确的方式 。 但作为幼子的我,则不是这么想的。在我看来:’既 然不同,就保持不同,难道不好吗?改变对方是很难的,改 变自己更难。如果仍然保持各自的个性,难道不同类型的 人之间就无法相互尊重了吗?如果每个人都保持原来的自己 ,难道就不能想出解决分歧的办法了吗? 这时,就需要“交流”了。 所谓交流,并不是什么可以让人与人心灵相通的魔法 。当然,它有这方面的作用,但最好不要对此抱有过多期 待。更确切地说,交流应该被定义为一种工具,一种为达 成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就好比“入乡随俗”,人在国外时还是有必要说这个 国家的语言。就算是看样学样,”也要先和人交流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这之后,才是 打心底里想与人交好,、再成为能一同畅饮的挚友。 也就是说,所谓语言,所谓交流,只要彼此懂得就足 矣。总之,在与人建立关系的时候,先要争取提高效率, 讲求一定的方法,交往久了就有可能变成知己。 基于上述想法,在本书中,我不仅分析了4种家庭排行 的人的性格和心理,还讨论了对每种人行之有效的交流方 式。 即便同样是“道歉”、同样是“批评”,世上也有很 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我听了这句话非常感动,那个 人听了后却丝毫不为所动呢?如果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在不 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那么你在与人交往方面就 拥有强大的武器了。请一定要边看书边思考,在实际交往 中试试看。 ·先了解认识自己,再了解对方,最后才会更了解自 己。 ·对待跟自己不一样的人。我们如果选择“容易沟通 的语言”,就更有利于 目录 第一章 全面了解!不同“家庭排行”之间的性格差异及人际交往 长子 性格:责任感强,自尊心强,天生的“王者” 缘分:适合跟幼子共事、与长子结婚 幼子 性格:生性合群,性格乖巧,是一味歌诵人生的“” 缘分:与幼子较为投缘,容易跟独生子着急上火 居中子女 性格:细腻、复杂、感受力强,永远处在“青春期” 缘分:虽跟谁都能相处,但与居中子女恋爱要格外注意 独生子 性格:对人际交往一窍不通,我行我素的“海归子女” 缘分:能与独生子轻松相处,跟长子也算投缘 补充“排行心理”的四大外部因素 第二章 如此不同!不同排行的子女之间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1.动物喻人 长子:A 型的狮子 幼子:O 型的狗 居中子女:AB 型的变色龙 独生子:B 型的猫 2.文学角色 长子:《冰雪奇缘》中的爱莎 幼子:《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 居中子女:《猫眼三姐妹》中的来生瞳 独生子:《棒球英豪》中的浅仓南 3.名人案例 长子:石原慎太郎、市川海老藏 幼子:铃木一郎、本田圭佑 居中子女:孙正义、柳井正 独生子:村上春树、坂本龙一 4.人生方向 长子:披荆斩棘 幼子:优哉游哉 居中子女:彷徨不安 独生子:我行我素 5.价值观 长子:做该做的事 幼子:做能做的事 居中子女:做别人都不做的事 独生子:只做喜欢的事 6.欠缺之处 长子:细腻不足 幼子:缺乏毅力 居中子女:不够直率 独生子:不守常规 7.决 断 长子:三思而后行 幼子:让他人为自己做决定 居中子女:迟迟难下决断 独生子:轻率抉择 8.危 机 长子:在危机面前脆弱 幼子:对危机熟视无睹 居中子女:在危机面前十分紧张 独生子:觉察不到危机 9.机 遇 长子:难以发现机遇 幼子:为机遇而高兴 居中子女:在机遇面前犹豫不决 独生子:创造机遇 10.职业追求 长子:一心寻求成长 幼子:追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居中子女:经营人际关系 独生子:追求价值 11.团队协作 长子:觉得“什么都该自己来” 幼子:等待他人的帮助 居中子女:坚信“肯定有人该做” 独生子:只愿做自己想做的事 12.会议商谈 长子:即使被讨厌,该说的还是要说 幼子:只挑好听的说 居中子女:优先考虑现场气氛 独生子:尽说跑题的话 13.遭到指责 长子:反省,“都是我不好” 幼子:立马变脸,“不是我的错” 居中子女:沮丧气馁,“为什么只有我被骂” 独生子:惊慌失措,“……!” 14.受到表扬 长子:谦虚,“我还不成气候” 幼子:自大,“我好厉害” 居中子女:多虑,“难道有内幕” 独生子:不安,“……!” 15.酒后露真情 长子:爱说教 幼子,不客套 居中子女:举止失态 独生子:一对一地交流 16.朋友交往 长子:渴望被人依赖 幼子:喜欢向人撒娇 居中子女:八面玲珑 独生子:只顾自己 17.金钱观 长子:为别人花钱 幼子:花别人的钱 居中子女:对钱吝啬 独生子:对钱不在乎 18.恋爱 长子:出乎意料地对恋人撒娇 幼子:出乎意料地对恋人冷淡 居中子女:出乎意料地对恋人任性 独生子:出乎意料地对恋人百般呵护 19.婚姻观 长子:与价值观相符的人结婚 幼子:与性格性情相投的人结婚 居中子女:与喜欢自己的人结婚 独生子:与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20.夫妻吵架 长子:立刻争吵起来 幼子:不了了之 居中子女:好好商量 独生子:离家出走 21. 与父母的关系 长子:在原生家庭里时常露面 幼子:在原生家庭里赖着不走 居中子女:与原生家庭保持距离 独生子:最终还是离不开原生家庭 22. 育儿 长子:理想主义 幼子:现实主义 居中子女:博爱主义 独生子:溺爱主义 第三章 沟通秘籍!与排行不同的人,相处的诀窍及有效的说话方式 长子相处的诀窍 幼子相处的诀窍 居中子女相处的诀窍 独生子相处的诀窍 结束语 精彩页 长子性格 责任感强,自尊心强,天生的“王者” “最被父母疼爱”,自尊心强,富有责任感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长子的性格,那就是“王者”。这种性格是由于父母毫无保留的爱而形成的。 长子作为家庭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父母对他的养育充满热情,付出的精力也非常多。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表示:“到最后,还是觉得第一个孩子最可爱。”父母对越往后的孩子,越没有带第一个孩子时的心思,有时还会偷懒省事。 在很多家庭中,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从怀孕、出生、学走路,到七五三及入学仪式,都会拍下成百上千张照片;之后再出生的孩子,照片会减少到几十张;到了最小的孩子,基本都懒得拍了…… 如此一来,出于最受宠爱的强者心理,当父母对自己说“要好好照顾弟弟妹妹”时,他们一定会乖乖听话照做。步人社会之后,长子身上的责任感和善于照顾人的能力就处处得以体现。 比如,在家里跟朋友聚会时,如果时间太晚,长子就会积极劝朋友们留下过夜;听说朋友在恋爱中遇到了麻烦,长子会很热情地给对方出主意。无论对方是谁,他们都无法袖手旁观,所以显得爱管闲事,对什么事都热心参与。渴望支配他人、控制他人 进一步说,长子基本不怎么认可弟弟妹妹的人格。 据说,有位长子(男性)在听说弟弟也有了未婚妻时大吃一惊,因为在他眼里,弟弟还是那个从小就跟在自己身后喊“哥哥,等等我……”的孩子。“就你这样,也能结婚?”除了对弟弟将要结婚的事实感到意外,他也会对自己的反应感到吃惊,原来即使弟弟长大成人,在自己眼里也依然是记忆中那个小跟班。不少长子都提到过类似的经历。 也许正因为如此,成人之后即使面对完全陌生的人.长子也容易毫无缘由地认为“这个人也应该听自己的话”。出于较强的自负心理和自信心,长子天生不易将事情放手交予他人,容易患上“事必躬亲”的毛病。 因为是家庭内部的“王者”,长子很少对身边人察言观色,成年之后,他们也基本保持着落落大方、不拘小节的性格。虽然在关键时刻拥有果断的决策力,且十分善于照顾他人,但他们也有可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傲慢待人.并试图左右和控制他人。 因此,长子有必要在做事时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会在“一片好心”和“为对方着想”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做出冒犯他人、伤害对方的言行。“王者”虽无可厚非,但切忌成为“皇帝的新装”故事中像皇帝一样自以为是的人。 长子缘分 适合跟幼子共事、与长子结婚 对长子来说,最合得来的人当属其他长子。他们跟主要性格同样是“认真踏实”的独生子也能相处得不错,跟性格完全相反的幼子可能达成互补,跟性格似是而非的居中子女似乎常有冲突。 在工作中,与长子最投缘的伙伴是幼子。长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责任感和领导力,幼子则善于依靠他人提高工作效率,两者相辅相成,可以组成优秀的团队。 恋爱方面,长子也容易被善于察言观色的具有弟弟(妹妹)性格的幼子所吸引,但交往久了性格差异就会凸显出来,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彼此不适合。 就结婚对象而言,最合适他们的是毫无怨言的长子。因为长子更容易理解自己“万一发生什么事,我来独挑大梁”的责任感和干劲儿…… P2-6 导语 “家庭排行”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价值观、职业追求、朋友交往、面对危机和机遇的表现。深入了解这一点,将会有助于你领悟自己不曾认识到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理解恋人、朋友、同事的性格,增进夫妻关系,提升养育子女的技巧,与他人的交流更加顺畅。 而本书便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中,五百田达成以“出生顺序”“兄弟姐妹的构成情况”这些真实案例为依据,把人分为4种家庭排行的类型分别进行分析。还讨论了对每种人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希望本书可以帮助你不断地用他人与自己进行对比,成为你进行深入思考的参考。 序言 在朋友中、在职场上,是否曾有人这样评价你:“一 看就是独生子女。”“你应该有个弟弟吧?”或者,是否 在与某人初次见面时,你就会无缘无故地觉得这个人看上 去像哥哥或妹妹?当看到一个性格沉稳又会照顾人的女性 时,我们会倾向于认为她是家里的长女,而看到一个像小 狗一样招人喜欢的男性时,我们又会觉得他一定排行老幺 ……这种感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即使成长于同一个家 庭,假如妹妹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疯丫头(或干脆完全相反 ),那么兄弟姐妹之间的性格就很有可能大相径庭。这种 现象又为何会存在呢?家庭是最原始的社群。俗语有云: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幼年时所处的成长环境 和童年时期的行为方式,对成年后的性格和行为影响巨大 。童年时期跟怎样的兄弟姐妹共处,以怎样的方式交流接 触,这些基本决定了我们的性格。毫不夸张地说:人的性 格是由家庭里兄弟姐妹的排行情况所决定的。 我曾采访过许多男女老少,试图了解童年时期与父母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究竟会对成年后的人格产生怎样 的影响。采访的结果令人震惊,很多受访者热心地表示: “那时的事至今记忆犹新”“就是因为兄弟姐妹,我才变 成了现在这样的性格”……相反,几乎没有人觉得“基本 没有太大关系”。结合这些收集来的大量故事,再根据我 个人的“家庭排行”方法论,我把人按以下4 种类型进行 了分析:? 长子(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 幼子(兄弟姐 妹中排行老幺)? 居中子女(除长子和幼子之外的孩子)? 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 本书中的分析不会将男性和女性分而论之。因为在这 里我们本质上是按“兄弟姐妹的组成情况”和“出生顺序 ”来分类的,所以一些人虽是家里年纪最长的儿子或女儿 ,但整体排名却在最末,所以还是幼子;另一些人虽是最 大的女儿或儿子,但在家里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那么这个人就是居中子女。这一点请读者注意。这些性 格和行为特征的不同,自然也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投缘 程度。 读到这里,你是否觉得果然有些道理?或者依然会有 所质疑,“这些特征也只有在家里的时候才会存在吧?” “跟家人在一起时可能确实如此,但……”这里再重申一 次,所谓“家庭排行论”是基于“童年时期与父母及兄弟 姐妹的关系”将人的性格分为4 大类的思考方式。本书的 观点是,这些影响不仅局限于小时候或跟家人的关系上, 还会涉及成年后的人格、职场生活,以及婚姻家庭。 因此,若能深入了解“家庭排行论”,将会有以下几 点益处:? 从根本上了解自己不曾认识到的性格和思维方 式? 明白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行为本质,跟家人轻松相处? 理解妻子和丈夫以及孩子的思维方式,增进夫妻关系,提 升养育子女的技巧? 理解恋人、朋友、同事的性格,使彼 此交流更加顺畅 理解这4 种类型性格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 解自己。因为所谓性格,并非全由自己决定。有时,在自 己看来十分正常的事,在别人眼里可能完全不可理喻。而 正是这种偏差,才体现出我们在别人眼里的性格特征。同 理,在我们了解了周围人的性格之后,也会更容易理解和 宽容他人。在面对某些难以相处的人时,也许我们原本会 想“他怎么会那么说”“实在搞不懂他在想什么”,但现 在可以通过理解对方的性格找到一些好的沟通方法。在本 书第一章中,我将具体介绍“家庭排行论”的基本思考方 式;第二章中,我将带领大家在各类场景中观察不同排行 人的性格差异;最后在第三章中,我将提出一些建议,告 诉大家应该如何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和遣词造句与不同性 格的人求同存异。享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吧,请在自查自 省的同时,一边联想兄弟姐妹的行为,一边想象身边人的 样子。 如果有一个人,你特别想亲近,可怎么努力都无法成 功,那么请先了解一下他在家中的排行吧,这样阅读本书 的收获会更大。现在,那些人人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的未解之谜,终于要拨云见日了。 五百田达成2016年12月 内容推荐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最原始的社区,塑造了独生子、长子、中间子、幼子各自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模式。 本书剖析了不同家庭排行的人成年后在工作、家庭、生活方面的不同心理,并介绍了与他们各自沟通的不同技巧。 内容权威、实用、有趣,并配有丰富而有创意的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