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访中国古村镇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王喜根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喜根,江苏扬州人,1954年生于千年古镇邵伯、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971年参加石油地质工作,办过十年企业报、八年行业报,退休前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剖总编辑、主任编辑、2011年度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十大优秀记者、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酷爱文学、民俗文化研究、旅游、摄影、收藏,著有散文特写集《耐读人生》、民俗文化读本《扬州古巷风情》、《渐行渐远的老行当》、《农耕年华》。
书评(媒体评论)
王喜根作为资深媒体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志
愿者,近十年来,自费深入全国200个古镇古村落进行
田野调查。调查中,他发现各地在拯救古镇吉村落中
有不少亮点,褒扬他们的成功做法,实事求是剖析存
在的问题,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力求引起人们对古
镇古村落抢救和保护的哲学思考。如今,他选定100个
古镇古村落,撰写了25万字的文稿,配上自己拍摄的
现场图片,从人文角度出发,写出人们对古镇古村落
文化的敬畏,力求见人见物有故事、图文并茂。他怀
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甘当“义工”,不为功利,精神
至上,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阮仪三
后记
志愿者的自白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冯骥才曾大声
疾呼:“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现在已到
了关乎传统村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作为非物质文化
遗产抢救志愿者,近10年,我带着这种忧虑,先后到全国
200个古镇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中国古镇古村落被人们称
为“最后的精神家园”。我是从古镇上走出来的孩子,对
古镇有特殊的感情,那里有我儿时的梦,承载着浓浓的乡
愁。事实上,中国古镇古村落的颓势已难以逆转,一味唱
衰没有意义。作为记者,过去我是事件的记录者,作为一
个有良知的记者兼作家,我理应当好时代的记录者。田野
调查是我退休后的自发行为,但我有责任把所见所闻、把
亮点和问题一起写出来,让社会来一起思考:究竟该拿什
么来拯救我们的古镇古村落?
回首这孜孜矻矻的10年,我付出了辛劳,也收获了满
满的正能量。在夫人和友人的陪伴和支持下,我们在苏南
、皖南、广东潮汕、贵州黔东南、江西吉安、山西晋城、
浙江宁波、福建武夷、河南许昌、四川成都等20多个省份
不少古镇古村落都留下了足迹。2015年的广东之行让我等
备尝艰辛:骄阳似火,酷热难当,我们坐农村公共汽车穿
梭在古镇古村落之问,下了车还有很长一段路,没有代步
工具,只好顶着烈日步行。在去汕头前美古村的路上,一
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看到我们汗流浃背地赶路,一打听我
们是来做古村落调查的,就热情地让我们坐他的车,一直
将我们送到目的地。由于连日奔波,夫人累倒了,我将她
在酒店里安顿好,与友人又走向下一个古镇古村落。陆丰
市大安镇石寨村石寨,建于初唐,经历了1300多年的悠久
岁月,城高约8米,环山而筑,宏伟雄浑,宛如一只银环挂
在雄狮的颈项,至今外观基本完好。为了拍摄石寨全景,
我们与寨外一户村民商量,爬上他家三楼阳台,又登上四
层天台,终于拍摄了壮观的照片。村民老伯看到我们如此
敬业,十分感动,专门沏了一壶乌龙茶予以犒劳。
从人文角度出发,挖掘古镇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注重
拯救的过程,力求见人见物有故事,这是我进行田野调查
的初衷。在调查中,我听说并接触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
和事:打造镇北堡神话的张贤亮、“刀下救平遥”的阮仪
三、安徽“阳产土楼保护第一人”郑小河、广州新塘拾贝
人湛汝松、“明月湾保护第一人”秦伟平、许村义务讲解
员许强明、“唤醒”钓源古村的古稀老人欧阳钟麟、矢志
不渝保护冢斜古村的余茂法、仗义执言的老教授翟光奎等
人,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我眼前跃动,我对他们保护和抢
救古镇古村落的义举肃然起敬。他们是榜样,有这样的榜
样走在前头,我们的古镇古村落就有救。
如今,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这部书献给广大读者
,献给默默支持我的友人和家人,他们无怨无悔地陪伴我
东奔西跑、走村串户,为这部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在
这里我真诚地道一声:谢谢!由于调查的时间长达10年,
不少古镇古村落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关数字、图片和背景
,我根据网上资料进行了更新,谨向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诚然,我国古镇古村落抢救和保护任重道远,作为非物
质文化抢救志愿者,我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甘当“义工
”,不为功利,精神至上,趁现在还有体力、有笔力,有
生之年继续去打开一扇扇被历史关上的门。
王喜根
2019年6月28日
目录
序一 拿什么拯救你,古镇古村落 阮仪三
序二 古村镇,生命视野与文化星火 周世康
1.西递,“村民自治”
2.宏村,变身“艺术小镇”
3.龙川,弘扬祠堂文化
4.三河,赶上了好时代
5.唐模,热衷文化传承
6.渔梁,保持住优雅挺好
7.查济,缘何这么“牛”
8.桃花潭,呼唤更多“翟教授”
9.许村,邂逅“首席导游”
10.阳产,走近土楼保护人
11.乌镇,“明星代言”名声大噪
12.西塘,做足“活态保护”文章
13.安昌,古镇中的一股清流
14.慈城,满街尽飘年糕香
15.溪口,巧打“民国风情”牌
16.卢宅,木雕之祖根深叶茂
17.南浔,凤凰涅.又新生
18.前童,打造有“烟火气”家园
19.塘栖,让乡愁变成永恒
20.游埠古镇,以“摄”汇友
21.冢斜,余茂法护村记
22.诸葛村,请别“八卦”
23.周庄,陈逸飞彪炳千秋
24.巴城,“昆曲小镇”一枝独秀
25.丁蜀,“陶文化”留住活标本
26.光福,“百工之乡”今胜昔
27.缸顾,“垛田花海”誉满中华
28.惠山古镇,做看得见的传承
29.黄桥,续写烧饼与战役传奇
30.锦溪,“博物馆之乡”传美名
31.甪直,守住江南水乡“乡愁”
32.千灯,点亮“千灯”
33.溱潼,因会船名扬天下
34.邵伯驿站,古镇魂兮归来
35.大桥,亟待放大“名人效应”
36.安宜,千年文脉源远流长
37.同里,感受“古镇保护公司”
38.湾头,全力提升“玉文化”
39.窑湾,悠悠古风扑面来
40.明月湾,走访“保护*人”
41.乡村书局,钱小华梦想成真
42.堂里,期盼“文化商人”
43.安丰古镇,“拆”下留街
44.东村,别拿乾隆爷说事
45.赊店,“商帮文化”韵味长
46.神垕,展现千年钧瓷文化
47.朱仙镇,年画古老更淳朴
48.上庄,活着的古村落
49.平遥,阮仪三“刀下救城”
50.静升古镇,凭王家大院得宠
51.湘峪古堡,浴火重生
52.大东沟,文化强镇风生水起
53.爨底下,“京西布达拉宫”更古朴
54.枫泾,“三画一棋”交相辉映
55.金泽,“活着的江南桥乡”
56.七宝,修复改造承载历史
57.朱家角,闯出古镇保护模式
58.磁器口,留住旧日老时光
59.镇北堡,张贤亮打造银川神话
60.鸡鸣驿,再现昔日光彩
61.镇边城,巧做“红色旅游”
62.大汶口,山西街村在博弈
63.二奇楼,唤起心底温暖的记忆
64.丽江模式,文化品牌的魅力
65.安仁,“文博小镇”的经典范本
66.李庄,“抗战文化”激活古镇
67.罗城,“船形街”破茧成蝶
68.华阳,古镇的美丽嬗变
69.丙安古镇,品味“奇古险红”
70.赤水大同,盐茶古镇“新活法”
71.地扪,侗娃迈向大世界
72.青岩古镇,保护升级进行时
73.天龙屯堡,悠悠乡情今犹在
74.西江,千户苗寨彰显原生态
75.镇远,“东方威尼斯”风采依然
76.龙脊梯田,守住文化把根留住
77.瓜岭,铭刻华侨保家振乡史
78.黄埔古村,光复乡贤文化
79.龙湖,活着的千年古寨
80.泥沟,很土很厚重
81.陂头,续写和谐新乐章
82.前美村,将金字招牌擦亮
83.石寨,叩问文化的根与魂
84.沟南许地,在“蝶变”中新生
85.新塘,寻访“拾贝人”
86.长教古镇,借力《云水谣》
87.五夫,“荷花节”鱼和熊掌兼得
88.下梅,古村的涅槃之路
89.东埠—高岭,船已走神还在
90.篁岭,“晒秋”晒出美轮美奂
91.洲湖村,创新“古、红、绿”
92.漳村,走过悠悠板凳桥
93.钓源,古稀老人“唤醒”古村
94.渼陂,可贵的古村保护意识
95.石城,云蒸霞蔚迎“拍客”
96.钟贤古村,为有牺牲多壮志
97.阎家河,且将珍珠穿成链
98.黄花涝,一个镇与一个人
99.凤凰古城,保护形式更保护
100.德夯,带你回到从前
后记 志愿者的自白
精彩页
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里,我踏进了西递村,第一感觉是:西递很整洁、很精致、很有韵味。穿行在古巷中间,似乎脚下触及的每一寸石板,掌心抚摸到的每一块砖石,都是古董,都是一段历史,一砖一瓦都隐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因为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徽派建筑风格,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古民居建筑的宝库”“东方文化的缩影”“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有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典范”。清代诗人曹文植便有《咏西递》:“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这是对西递人文景观全面而真实的写照。
2000年11月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西递村,是安徽省南部黟县的一个村庄,国家5A级景区,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问,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960余年历史。西递村集牌楼、古民居、古祠堂为一体,是典型的徽派古村落建筑群。村中保存着古民居124幢,格局完整,道路、水系维持原状,古徽三雕、楹联点缀其问。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在西递村口,在胡文光牌坊下,我流连许久。胡文光是嘉靖乙卯科进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敕建这座石坊。牌坊顶部石坊呈黑色——黟县也因黑石多而得名,牌坊正反面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8个大字,两端石柱皆用抱鼓石狮装饰,中间两柱前后雕有两对栩栩如生的倒匍石狮。牌坊东西面匾额上每一处装饰图案都有寓意,四根主柱的东西两向共有12个穿椎,分别托起文臣武将和八仙人物雕像,意为:出者为将,人则为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特别是檐下斗拱两侧有32面圆形花盘,象征花团锦簇,后来竞意外地吻合了胡文光为官正好32年,这恐怕是天意了。如此精致的牌坊,在中国估计也是鲜有了,也是我所见过的最精致的牌坊之一。
西递的建筑,除了有代表性的西园、东园,还有胡氏家庭举行集体活动的胡氏宗祠、清末胡贯三的家祠——追慕堂、瑞玉庭、胡氏绣楼、大夫第等。这些建筑或宏大或精致或清幽或含意深远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哪一栋建筑都表现了曾经辉煌的徽派文化。
据当地老人介绍,西递村的旅游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当时村民接受清华大学一位老师的建议,在村口摆上“西递旅游接待点”牌子,村中老人义务做讲解,免费参观。1985年“西递旅游景点管理处”正式成立,开始向游客收取门票。1986年利用村石灰厂的收入修复古建,修建道路。1993年9月,成立“西递旅游服务公司”,通过村办公司的形式自主经营,并延续至今。在此期间,村委会和村民抵制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多次拒绝有关部门想把旅游开发权收上去的要求,以及试图将西递旅游经营权承包给外地客商的做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游客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白蚁等的自然侵害,对古民居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古村落,让每个村民参与到世界遗产保护行动中来,2002年6月21日,西递村老年协会179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向村民发出倡议:“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誓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文明村落遗产永存!”并举行了隆重的千人签名仪式。
为维护和修复古村文化遗产,这些年西递投入了大量资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三分之一为村民无偿提供。保护古村文化遗产还被写进村规民约。遗产保护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古民居修缮是慎之又慎的大事。西递村严格执行《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和《西递古村落保护规划》,景区内所有的建筑维修都严格履行申请报批手续:首先,修缮户主提交书面申请至遗产保护委员会,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实地勘查,发放修缮申请表。然后,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将书面申请和修缮申请表上报县遗产办进行审批。接着,县遗产办文物和规划管理技术人员来现场勘查、制定修缮方案、签署审批意见。在此基础上指定具有专业资质的古建公司做出修缮预算,并将修缮户主及修缮事项在村里公示一周,接受村民监督。最后,收取修缮总额70%的保证金,确保修缮方案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修缮完成后,经过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现场验收认定,方能退还保证金,并发放修缮补助金。
P1-4
导语
本书作者王喜根选定100个古镇古村落,包括西递、宏村、龙川、三河、唐模、渔梁等,撰写了25万字的文稿,配上自己拍摄的现场图片,从人文角度出发,写出人们对古镇古村落文化的敬畏,力求见人见物有故事、图文并茂。
序言
拿什么拯救你,古镇古村落
古镇古村落是传统中国的基石。中国历史悠久,作为
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
具、历史悠久的古镇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生活、生产、生
存的基本载体,是社会组成的细胞,是传统观念、习俗、
社会与家庭等多元文化孕育而生的中华本土文化,是民族
历史和精神情感之根,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不仅拥有
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
生态景观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
济、社会价值。如何保护古镇古村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古镇,通常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有集中居住的建
筑群体,设有行政机构。传统古镇承载千百年历史文化,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很多还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和习惯,
有些古镇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特色。大多数古镇的建筑
群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经过漫长岁月,留存了珍贵的
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留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建
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传承延续,具有独特民俗民
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有居民生活的村落。古村
落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载体和源头,拯救古村落不仅仅是修
复、保护古建筑,最根本的是要保护“留得住乡情、记得
住乡愁”的乡村生活,再造融通历史和当下的活态乡村生
活。只有形神兼备的古村落,才是乡愁安放之地。
自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公布了7批312个国家级历史
文化名镇,7批48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达到6819个。但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进度,远赶不上古村
落逐渐消失的速度。由于城镇化进程和“空心化”侵蚀,
近15年来,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
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锐减近92
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我曾在多种场合
强调:“什么叫爱国主义?爱祖国,爱家乡,爱民族,就
要知道自己家乡、自己民族的特点,这些无形的精神底蕴
,是寓于具体的实物环境之中的,留下真实的历史生活环
境,就是留下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这些年,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
落”名录的古镇古村落并不少,拿到这块“金字招牌”,
中央财政便会向它们提供相应的资金补助。当然,我不能
以偏概全,但“没有钱不办事,有了钱乱办事”现象的确
存在。一些地方政府拿到“金字招牌”后,还没有对村镇
保护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和措施,第一个念头便是开发旅游
。这些地方领导被政绩、营利冲昏了头脑,地方财政那点
可怜的资金,当然拯救不了破败不堪、“空巢化”严重的
古镇古村落,他们便将眼光投向了投资商。投资商本质是
唯利是图,他们在城里已没有土地可以开发,有了这块“
肥肉”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和当地政府达成协议,按
照“区域规划、产业策划、整体运作”的模式,运用文化
创意改造村镇旅游。结果原住民统统“被上楼”,根本不
考虑历史文物的“原真性”,“拆”字当头,放肆地粗制
滥造,种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使我们的传统
文化遭到恣意的破坏。
从历史的角度看,古镇古村落年久失修是普遍存在的
,众多古镇古村落正面临着这些困境。我们现在所做的,
就是尽可能地让它延年益寿。拯救古镇古村落应当关注三
点:一是物质的、外观的东西,如老街老屋、古迹遗存;
二是流动的脉络,即古镇古村落历史的变迁;三是非物质
的东西,如民风民俗、地方戏曲、民歌表演艺术、地方传
统手工艺等。物质遗产是肌体,历史是血液,非物质遗产
是外在的气质,三者共生共存铸就了一个个古镇古村落的
品格与风韵,只有各级政府和当地百姓悉心保护,古镇古
村落文脉才能得以长久传承。当下,拯救古镇古村落我觉
得可以从三方面人手:一是科学保护,二是广泛传播,三
是利用弘扬。
科学保护。由于历史上欠账太多,目前我国古镇古村
落保护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呼
吁:要进一步健全法律制度,使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为传统村落建
立档案、盘清和抢救传统村落的家底,并出台一部专门针
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古镇古村落的拯救
主要靠政府,政府怎么保护?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具
体的保护范围、标准和方法,没有具体的保护范围、标准
和方法,保护工作就会陷人茫然乃至落空,这便是“科学
保护”根本意义所在。
广泛传播。遗产的最高价值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这个传统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生命。在社会转型期,如何
使这些重要而美丽的遗产得到广泛的共识并共享,乃是我
们的重要工作。著书立说,也是一种科学保护。中国古镇
古村落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事实上,中国古
镇古村落的颓势已难以逆转,但一味唱衰又有什么意义?
王喜根作为资深媒体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志愿者,近
10年来,自费深入全国200个古镇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调
查中,他发现各地在拯救古镇古村落中有不少亮点,褒扬
他们的成功做法,实事求是地剖析存在的问题,真诚地提
出改进意见,力求引起人们对古镇古村落抢救和保护哲学
性的思考。如今,他选定100个古镇古村落,撰写了25万字
的文稿,配上自己拍摄的现场图片,从人文角度出发,写
出人们对古镇古村落文化的敬畏,力求见人见物有故事、
图文并茂。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甘当“义工”,不为
功利,精神至上,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利用弘扬。历史文明是一个文化大国之本,也是一个
国家的文化自信之本,利用与弘扬的终极目的是精神性和
文化性。将遗产中的精华与当代生活和文化融合起来,延
续历史脉络,充实当代文化。古镇古村落的拯救最终要靠
有“文化自觉”的保护。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些年,国家开始确立国
家名录、确立非遗文化、传统假日放假、确立文化遗产日
等等,但是只有国家的“文化自觉”是不够的,还必须变
成全民的“文化自觉”,这个社会才能文明才能进步。当
务之急就是要树立民众的自豪感,让更多熟悉当地文化、
对文化保护有热情的民间人士参与到古镇古村保护工作中
去。
内容推荐
本书考察中国古镇古村落现状,提出保护古镇古村落的方法。近20年来,由于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古镇古村落的消亡进入了高潮。中国的古镇古村落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在关乎传统村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带着这份焦虑和这份责任,作者先后深入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00个古镇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并总结了全国各地拯救古镇古村落的经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