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和,字中和,号抱一,笔名“庐山樵”。
性好山水,偶尔为文。
平生好制砚台,崇尚宋明简约砚风;好制砚铭,为藏家所重。
现为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名誉副会长、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金星砚文化研究会会长。
有庐山砚人草堂为玩砚赏砚、书法及诗文交流平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半山听雨 |
分类 | |
作者 | 黄爱和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黄爱和,字中和,号抱一,笔名“庐山樵”。 性好山水,偶尔为文。 平生好制砚台,崇尚宋明简约砚风;好制砚铭,为藏家所重。 现为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名誉副会长、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金星砚文化研究会会长。 有庐山砚人草堂为玩砚赏砚、书法及诗文交流平台。 后记 退居的日子,总寻思着什么好玩,什么值得玩 且玩得起,于是便有了砚台,有了庐山砚人草堂, 也有了一群爱砚玩砚制砚的朋友们。玩砚是个人爱 好,当初只是觉得有趣,玩着玩着,就喜欢上了一 切与砚有关的人和事,由砚及远,或是山水,或是 故旧,或是名家,或是名篇,一不小心,就写了这 本小书。其实这本书也并非完全写砚台,而是由砚 台引发开的。我知道,写得并不成熟,也没有特别 的哲思与意趣,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与感想 ,随手记下,发在朋友圈里,却得到了老师、朋友 们的鼓励与支持,这是我意料不及的。特别感谢白 明书院里的白明、陈政、叶青、胡啸等老师与学友 们,感觉到在这个大家庭里,不仅学有所获,更重 要的是结识了不少“大咖”,这是我人生中的重要 经历与财富。毫不夸张地说,是白明书院促成了这 本小书。 需要说明的是,云帆诗友会的老师与朋友们的 热情也同样增添了我的勇气,后来才知道,北京大 学文学院的钱志熙教授多次点评我的散文,无形中 增进了本书的文学内涵,他提出零度写作的问题让 我打开了新的窗口。事实上,我喜欢中国的古典诗 歌与意境,有意识地把散文当作诗歌来写,因而无 意中暗合了某些写作技巧,这是纯属意外的巧合。 如果说,这种写作手法算作零度的写作,那我们很 多的古典诗歌都具有这样的技巧,尤其陶渊明、王 维等的田园诗歌就写得静穆而安详,不激不厉,不 温不火,所有的情感与意绪都暗合在文字之中,乃 至文字之外,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含而不露,言有尽 而意无穷,我喜欢这样的诗画意境。 庐山是座人文圣山,在这样的山水之间自然会 生发出许多的山水情怀来,这是每个有文化情结的 人的必然结果。我觉得作为一个庐山人,多了一分 自豪与自足。“常爱家山无俗韵,一抹墅影碧中看 。”日日与这些山水景致相依,少了尘念,多了诗 怀。心会与大自然的山水更亲更近。感谢我的同学 亲人们的支持与鼓励,如果没有你们的鼓励,我可 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做才是对的,是你们让我 找到了自己书写的价值与意义。 文中那些读书笔记,是与自己的个人经历、阅 读范围、兴趣爱好有关。感觉这些人文对自己有较 大的影响,只是写些个人的感触与看法,不是为古 人作传,文中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可能与史上的 争论、定论有关更有别。至于以后,可能还会写些 类似的读书笔记或随感,这些随感,映照了我近来 所读之书的行迹与过往。当然也或许能透出些作者 的心绪与意趣,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不足为奇。如 果能引起圈内圈外的朋友们的青睐与垂爱,那更是 我意料之外的事,我很高兴。 黄爱和 2018.6.1 目录 砚人草堂的“屋漏痕” 名心退尽道心生 故乡风物 一夕横塘是故乡 九十烟雨任平生 我生为砚 枣雨 一个人的群山 西河戏 母亲的小径 择一处山水慢慢变老 父亲的树 寂寞金轮峰 半山听雨 隐石听松楼 此心当共宋人闲 鸟语私吁 蝉 采菊 相逢从午后开始 淘书 千岁华诞忆莲风 读山 快雪时晴读佳帖 半山听雨 汲泉 汉书下酒 清明 菜园随笔 春日即事 花发紫藤意气初 忽有客来 安之若素 抱一堂随笔 砚边絮语 砚道 吾谁与归 一千六百年前的那顶挂冠 诗里千秋——白居易留住的永恒春天 一生痴绝赋闲情——我所遭遇的李渔 读张岱 一笔扛鼎说王铎 孤篇横绝梦若虚 且随性灵说子才 辋川图上一摩诘 给自己的笔进补 湘人毛燕忠 读书偶感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读白明《闪念》 庐山砚人草堂旧诗选录 后记 精彩页 记得上初中时的一天,我去亲戚家串门,无意中发现一套线装古籍,求亲戚转让,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终于让我得手。那高兴劲儿让我忘乎所以,回来的路上忘了怎样与亲戚道别,激动、兴奋、无可名状的快乐占满了我的全身,我像个胜利者,路旁的树木田野山丘云朵都在列队欢迎我的凯旋。仿佛我手上提的不是书,而是先贤圣哲琐碎的叮咛和千百年来过往的时间。我的脚步越来越轻,不知不觉已走人深山。 先是淙淙的溪流声从我耳边掠过,寻声而往,是一道水潭,水流清澈,有不少鱼儿游弋,中多怪石,五颜六色,映着日光,泛出粼粼波影,将周遭的古木翠竹山岩云霓一一映在水面,仿佛天地在此有双重世界。只是榛莽过密,无法过到水潭的对岸上去。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樵者担柴经过,叫醒了我,他见我孤身一人,问其故,我说迷路了。他轻拍我的小肩,告诉我,沿着这条小径,翻过山梁,就可以看到你村子了。我连忙道谢,按照他指引的路径,希望尽快翻上那道山梁。前面望不到边,后面也不见一个人影,那个为我指路的樵者也早已不见踪迹,两边的树木和柴草远远高过我的人头,我仿佛走在历史的隧道里,不管怎么努力,也翻不到山梁上去。 等我爬上山梁,稍作停顿,眼前的景色让我吃惊。这是五月扬花时节,满坡满坂的油菜花,金黄一片,那浑厚苍茫的色流,映着黄昏的夕照,我第一次感到这个世界原来可以这样美。这时我努力在色流中遥看我的村子。如果说田坂中的两口大水塘像年轻貌美的村妇流波,散发着清丽的光芒,那么村中的大樟树华盖似的绿荫就是村妇额前美丽的流海了,那蜿走的山影更像美妇的香肩,我不禁为自己奇怪的想象觉得好笑,其实我更多的时候是在搜寻村中金爷的微翠楼在哪,那村中最高最漂亮的木楼,楼上还先后住着美若仙女的六七个孙女的翠微楼;矮爷的制砚坊在哪,从那里制作了多少金星宝砚,来过多少文人墨客商贾士子,那墙上还挂着多少名家题词和合影;憨爷的铁匠铺是在最东头,每天叮叮咚咚的敲打声是我熟悉的,我不觉得吵闹,反而觉得那铿锵的节奏是岁月的村谣里必不可少的锤打;我的家在哪,那村中最不起眼的土坯房,只有三间,娘就是从这屋里,一连生下我兄弟姊妹六个,还一个个养大,父亲做着村里的木匠活,有时奔波在外,然后把我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引上了木匠这条路,只有我跟着娘学种田中的作物和地里的蔬菜。 后来我才知道,我带回那套古书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位乡贤所著《星湖诗集》原版。作者曾为江苏如皋县令,有政绩,与袁枚等有诗词酬唱,其作多咏庐山景物及风俗民情。这套古书一直让我保存至今,放在我的案头,是时间让我渐渐走近乡贤们所存留在历史的河床上的又一重世界。不时还翻读里面的句子,听乡贤们叙唱故土歌谣。假如我在时间的尽头老去,那没什么,我很坦然,我会和所有的乡贤一样,回到这母亲般的故土,因为我没有天堂,只有故土。 P7-8 导语 在《半山听雨》中,作者黄爱和把对家乡的热爱、对亲朋的情愫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付诸笔端,寄予真情。尤其作者退线赋闲后常邀好友外出游历,或临山,或观水,喜欢把游历中的见闻情感赋以文字。他文笔轻松,文思泉涌,能把生活和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他写散文随笔,也写诗,往往是生活中的点滴,信手拈来,既生动活泼,又富于哲理。 序言 砚人草堂的“屋漏痕” 先解释两个名词:砚人草堂、屋漏痕。 所谓砚人草堂,乃庐山脚下一处房舍。主人, 黄爱和,网名庐山樵。平生好制砚,尤好制砚铭。 他说:“砚人草堂为玩砚赏砚、书法及诗文交流平 台。” 玩着赏着,砚人草堂主人忽然要出书了,约我 与之为序。 细读《半山听雨》文稿后,忽然就有了“屋漏 痕”这个词了。 “屋漏痕”为书法术语。比喻用笔如破屋墙壁 间的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陆羽《释怀素与颜 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 “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 出林,惊蛇人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 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日:“ 得之矣!”又,姜夔《续书谱》称:“屋漏痕者, 欲其无起止之迹。” 欲其无起止之迹,屋漏之真谛。胜过奇峰夏云 。 黄爱和对山水,是真爱。 他每日的生活行止,差不多与陶渊明同步。 魏晋时期,人们寻求长生不死之药。于是炼丹 。吞丹之后,药力足猛,内心灼灼。于是去风中寂 跑,谓之行散。 黄爱和每日“行散”。 一个人散步。 在山间散步,在水边散步,在纸上砚上散步。 依我看来,他这种“行散”,是在时光的风尘 中寂跑。 禅宗有类“三境”之说。以“落叶满空山,何 处寻行迹”为第一境;以“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为第二境;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第三境。 我们权且将《半山听雨》,看成是黄爱和说的 :“择一处山水慢慢变老”的心路历程记录,从这 一角度看,他是离禅宗类“三境”最近的人。 离人群远了,山水便近了。 黄爱和笔下的鸡鸣犬吠,袅袅炊烟,树上那一 枝一叶,纵使枯萎,也那样让人心动:俊朗而倔强 ,有寂寞男子的味道。 他说:“室内传来《半山听雨》的古琴曲,舒 缓而优雅,清晰又朦胧,与窗外的风雨和声一起, 构成‘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音。这是我有生以来, 第一次独自感受这种人与自然的音乐,第一次将心 安放在这样的天籁之中,而任由风飘雨吟。由此我 想,原来大自然不乏演奏高手,只是鲜有倾听之心 。一个把大自然当作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人,世界离 你更近。” 当下,还有几个人能像黄爱和那样,在半山中 ,认认真真地听完一场雨呢? 他读李渔,读张岱,说王铎,谈白居易。自然 心如止水,自然诗意盎然。 横塘,是黄爱和的故乡。在他的笔下和心上, 胜过唐诗宋词里的横塘。 他说:“沿庐山山脉南望,其余脉一直绵延数 十公里,至丫髻山做了个小小的停顿,然后,又继 续向四周延伸。其山势也缓和了,其水流也缓慢了 ,两边树木和庄稼郁郁葱葱,显得特别生机,仿佛 土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一切生命都充满活力和 激情。顺流而望,就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了。” 这样的文字,看起来平实,其实是很煽情的。 无言独化是中国古代哲学用语。是说事物不假 外力,亦无内因,自行存在,自行变化。《庄子· 齐物论》:“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 者邪。”晋郭象注:“若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 则寻责无极,卒至于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种美,人类似乎无法通 过知识去把握,而只有用心灵去体会。 孤芳自赏就是无言独化。 我想象,他的院子里到处都有石,可小坐,可 观赏,可把玩。远处的田地里,有养的鸡和鸭。早 晨,小鸟窗前叫着,很婀娜,很傲骄,那叫声带着 色彩,斑斓得让人怦然心动。 在夜里,有蛙声。蛙声于黄爱和而言,常常挂 在耳垂后面。一个人在听的时候,就有些辛弃疾或 齐白石听取蛙声的意趣了。 因为近,故听得分外真切。蛙声中:亲人们近 了又远了;蛙声中,岁月远了又近了。 我猜想他在雨天听蛙,是否突然就会增加几分 孤寂和芬芳呢?蛙声与雨声相伴,是一种什么样的 体验?这雨,这半山,这分外的孤单,连回忆与追 思速度都慢了下来。蛙声,会不会轻轻地合着雨声 的节拍,诉说天地的心事? 还有风的伴奏,还有水的和声,还有松涛的低 吟。 一滴,又一滴;一下,又一下;一年,又一年 。我相信,那半山的雨,就像禅寺的钟声,会刻出 内心的柔软,外表的刚强。 茅屋遇上雨,肯定会留下“屋漏痕”。由是, 《半山听雨》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一定是:茅屋里“ 屋漏痕”,在悄无声息地绘制着一个人的山居岁月 。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得到枣雨的,并不是每个 人都能听得到鸟语私吁的,灵性这东西,求不得。 从山到水,从水到云,从云到山。 大面积、长时间的长相厮守,以心换心,从彼 此到彼此,从对岸到此岸,各自都感觉到了对方的 体温。 “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 我想能够在半山常常一个人听雨,那么,听本 身,就是境界;当然,等待也是境界;再之,细细 地品味,还是境界。 外面雨何时停了? 去拍照,三棵树前、老门前、横塘前、南山下 。 我读《半山听雨》,总体感觉是;少了一些花 团锦簇,多了几分沉潜之气。 砚人草堂主人之叙,语感端庄、简朴加平易, 看不到一些人常有的无病呻吟,或大惊小怪。一息 尚存,从吾所好。正是砚人草堂中“屋漏痕”的核 心品质与追求。 内容推荐 黄爱和著的《半山听雨》分为故乡风物、半山听雨、抱一堂随笔等三个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42篇,并附有作者旧时所作诗歌十余首。全书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领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钟情,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古砚的研究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