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菊坛演义(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如宗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如宗,1947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军文化处副处长,保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保定市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中国影视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曾发表诗歌、散文、曲艺、小说、评论、报告文学、电视专题片、电视剧等多种文艺作品近百万字。
目录
第一卷
第一回 石牌镇砸场受惊 潜春班因祸得福
第二回 红氍毹江家淬火 练文武德艺双馨
第三回 渔鼓道情乡间唱 兄弟蒙恩遇义班
第四回 津门群雅集成名 得时戏状元受封
第五回 遇乡友春台驻足 戏状元解难增光
第六回 活关公破壁观书 米应先呕血氍毹
第七回 程长庚受困京城 解锦囊米府安身
第八回 再学艺保定坐科 进京城赶三闻名
第九回 奇人奇技奇音妙 恒心恒志恒愿归
第十回 侍讲讲花雅纷争 尚书破皇家规矩
第十一回 尚书府乱弹出头 石牌腔一鸣惊人
第十二回 三庆班重整旗鼓 米戏官暗助施恩
第十三回 御史官寻隙发难 红黑唱自卫尊严
第十四回 都水司削职为民 张二奎下海唱戏
第十五回 承众望肩挑重任 三把火规矩方圆
第十六回 将计就计棋高妙 以毒攻毒惩狗官
第十七回 钻皮黄冥思苦想 改京胡重奏宫商
第十八回 精策划巨擘联袂 守门户状元显能
第十九回 立尊立志真罢演 逞威逞严假威风
第二十回 不图功名投三庆 振兴戏班添诸葛
第二十一回 大轴愁四箴堂主 拿乔难四喜掌班
第二十二回 聪明反被聪明困 仁德感化人才心
第二十三回 谋发展天桥寻骥 卖武功大刀应选
第二十四回 授秘籍紫云曦照 遭兵患带子逃难
第二十五回 谭志道巧投三庆 谭鑫培出奇拜师
第二十六回 张二奎尽孝遭难 贼御史谋害戏星
第二十七回 讲教化官升礼部 掉包计成就姻缘
第二十八回 惇王爷巧布迷阵 懿贵妃偷看皮黄
第二十九回 老贤子贤为取宠 上手下手意谋生
第三十回 江家班以身殉国 报师恩江边哭祭
第三十一回 回桑梓拒复宗嗣 承兄情续接螟蛉
第三十二回 旦行破门闯新路 四喜更换新掌班
第三十三回 跑外帘单刀娶亲 为命案看家护院
第三十四回 吊孝焚契义为本 桃李芬芳景和堂
第三十五回 汪大头艺改操琴 脑后音喜得传宗
第三十六回 收心归本返三庆 耳提面命师傅心
第三十七回 孙菊仙长腿亡命 老乡亲三庆投师
第三十八回 淞沪港名扬艺场 县太爷棒打鸳鸯
第三十九回 一石激起千层浪 双月患难结真情
第四十回 戏翰林因戏遭贬 戏郎中为戏丧生
第四十一回 扶危救难四箴堂 怒斥昏聩泄孤愤
第四十二回 秉仗义为人师表 谋远虑应对世事
第四十三回 违规章甘受庙戒 刘赶三怒斥腐朽
第四十四回 寻接班深谋远虑 回京城月楼承选
第四十五回 识命相喜得义子 说行话企盼高徒
第四十六回 恭王府科班报散 四箴堂收拢新徒
第四十七回 皮黄鼻祖驾鹤去 京城氍毹动地哀
第四十八回 汪桂芬守制皈依 庄夫人点化愚孝
第四十九回 谭鑫培破门出新 卢胜奎鼎力相助
第五十回 活诸葛帷幄运筹 新三杰鼎足而立
第五十一回 萧长华辍学学艺 卢胜奎引路教人
第五十二回 五旦联袂起京城 皮黄宫商哀四喜
第五十三回 宫廷外学精英聚 内廷供奉应运生
第五十四回 谭鑫培蒙教思进 卢胜奎精修戏文
第五十五回 菊坛诸葛传遗稿 月楼托孤为嘉训
第五十六回 新三杰当面挑刺 余紫云望子成龙
第二卷
第五十七回 老佛爷胡编乱转 陈德霖巧妙安腔
第五十八回 余菊笙解难传艺 谭鑫培点铁成金
第五十九回 武戏文唱情为主 唱念做打戏有魂
第六十回 文场武场皆高手 三绝闷头戏出新
第六十一回 敢碰无人碰之戏 勇做无人做之人
第六十二回 仁义人做仁义事 德行好报好德行
第六十三回 梅雨田琴定秦晋 杨隆寿义聘千金
第六十四回 承秘籍兄弟出壳 严郎儿借祖成名
第六十五回 刘赶三讽喻太后 十三绝画内藏师
第六十六回 双顺班保定不顺 田际云涿州际运
第六十七回 响九霄宫廷受宠 暗传书皇帝变法
第六十八回 风云变惹火烧身 罹战乱祸起萧墙
第六十九回 陈石头怒打洋匪 齐如山平息风波
第七十回 梅家眷躲避兵灾 杨隆寿愤激蒙难
第七十一回 祸国殃民滔天罪 签约卖国苟偷安
第七十二回 汪大头拒绝召见 谭叫天独享隆恩
第七十三回 时尚黄腔喊似雷 四海一人谭鑫培
第七十四回 谭叫天金蝉脱壳 杨小楼悦喜天心
第七十五回 王瑶卿内廷唱戏 老佛爷小试锋芒
第七十六回 天津成名小三胜 兄弟相扶站脚跟
第七十七回 魏铁珊慧眼识珠 余第祺天津蒙教
第七十八回 喜连成科班奠基 萧长华中选教习
第七十九回 梅喜群蒙师教诲 谭鑫培刮目看人
第八十回 老搭档怄气反目 新旦角蕾绽兰芳
第八十一回 雨田巧荐陈彦衡 鑫培邀角梅兰芳
第八十二回 汪桂芬官司迭起 汪笑侬奋起高歌
第八十三回 嘉训避宠进寺庙 老谭拍片赶时髦
第八十四回 窝囊皇帝窝囊死 作践太后作践归
第八十五回 风流但得风流过 无知铸成无知错
第八十六回 喜连成二科招生 广兴园三赏中选
第八十七回 梅兰芳洁身自好 齐如山寄书结缘
第八十八回 余第祺严郎梦破 陈德霖施教怜才
第八十九回 老夫子迷津指路 余叔岩反省奋发
第九十回 齐如山梅府蒙敬 梅兰芳艺得相知
第九十一回 杨小楼挑班自立 亮舞台大火成灾
第九十二回 响九霄杀回京城 精忠庙改头换面
精彩页
第一回
石牌镇砸场受惊
潜春班因祸得福
石牌镇是天柱山脚下一个古老的小镇。镇子不大,却是个风景宜人的去处。
不远的天柱山,巍峨险峻;苍松翠柏,古木参差,遮天蔽日;溪流飞瀑,巉岩滴翠,烟环雾绕,气象万千;相邻的浩浩长江,波涛浪涌,飞鸟远去,云蒸霞蔚,莽莽苍苍;舟楫帆樯,艄公号子,渔夫歌吼,此起彼落,遥相呼应。绕镇而流的皖水,如一条彩带,飘系在小镇的腰围,清澈潺潺,款款淌流。
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名胜,又是鄂皖赣三省的交界之处,濒长江枕皖水,与望江、太湖毗邻。尽管镇子不大,却是个喧闹繁华的滨江城镇。
这个滨江小镇,自古就是长江的码头,水、陆皆通。商贾行人络绎不绝,镇上买卖商铺,酒肆茶馆,饭铺旅店,招摇显赫,人气喧喧。
因为这石牌小镇繁华热闹,就更有能凑起热闹的玩意儿——著名的戏曲:石牌腔。
戏,因地而得名。
地,因戏而远播。
因为这里的戏曲特别红火,早在明末清初,石牌镇就已享有盛名。并被冠以戏曲之乡的美称。
由于戏曲繁荣,小镇不大,却是戏台遍布。凡大街通衢,码头临场,都建有戏台。各商家大户,一有娶妻生子,庆寿开张等事,都邀戏班,唱大戏。
这一年,是道光三年。
江家盐号举办百年庆典,请来安庆地区著名的几家戏班唱戏。其中有一个戏班,是安庆弹腔。安庆弹腔原本出自石牌,原名就叫“石牌腔”。可是,为什么又叫作“安庆弹腔”呢?原因就是石牌镇隶属安庆,“石牌腔”唱响了安庆和安庆的周边地方,名声越传越远,远地方的人只知道安庆,不知道石牌,便顺口把它叫作了“安庆弹腔”。“安庆弹腔”越唱越响,响遍了大江上下,沿江各省。外省人,便不称其为“安庆弹腔”,而称作“徽腔”。就这样,“石牌腔”也就跟着“连升三级”,一跃而成为“省腔”,被称作“徽剧”。唱徽剧的戏班,就叫“徽班”。世人叫顺了口儿,把徽剧也叫作了徽班。
当年乾隆八十大寿,徽班开进了京城,去为乾隆爷庆寿。世人哪里知道,庆寿的“徽班”,其根底就是“石牌腔”。
江家盐号请来庆典的这个戏班,就是地道的“石牌腔”。
班名“潜春班”。
“潜春班”唱安庆弹腔儿唱得远近闻名,最近更加特别的红火,红火就红火在他们招了一个童伶,戏唱得特别有味儿,每每出场,都唱得动人心弦,勾人魂魄,叫人拍掌叫绝,特别叫座儿。
这个童伶,刚满十一岁,人生得机灵聪明,细眼睛,高鼻梁,长面嫩肉儿,虎头虎脑的很招人喜欢。尤其他那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发声甜而高亮。未进戏班在家放牛时,骑在牛背上放声一吼,远处三山回响,近处绿水带音儿。就因为这副好嗓子,被挑进了戏班儿,学上了唱戏。他边学戏,边登台唱戏,现趸现卖,唱得还角儿是角儿,味儿是味儿的,满台生色。
此人姓程,名长庚。表字玉山,号闻檄。自从他进了戏班,很快就唱红了潜山的山村水寨,唱红了安庆沿江的城镇码头。潜春班自从有了他,名气大长,在安庆一带,叫得特别响亮。一提起潜春班,没有不竖大拇哥的,没有不晓得程长庚的。此次江家盐号特意请来潜春班,也多半是冲他这个小童伶来的。
潜春班今天的戏码是《单刀会》《望江亭》《鼎盛春秋》。《鼎盛春秋》是大轴,程长庚扮演伍子胥。
开戏的这一天,石牌镇天气格外晴好,江上风清气朗,临江街也显得开阔豁亮,看了戏报闻信儿而来的观众满街满巷,江河湖汉的渔船、过往的行舟都放锚拢岸,环戏台看戏。
伍子胥一出场亮相,那扮相,那眼神,那气度,令台下一片喝彩。程长庚最拿手的唱段就是《文昭关》。
“听谯楼打罢了……”唱到此时,台下叫好声、喝彩声连续不断,甚至一句一彩,台上的鼓老、笛工也劲道十足,劲儿上加劲儿,台上台下一片沸腾!尤其唱到“爹娘啊……”那段嘎调的时候,台上台下炸了窝一样,喝彩声达到高潮。
正值如此高潮之时,从入相口上来一位老者,费劲巴拉地搬上一块大石头,“咕咚”一声砸在舞台正中。
这一下,台上台下顿时静了场,大家都被弄得惊诧木然,莫名其妙。
此时,还是潜春班的班主阮江远走得多,见得广,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他疾步上场,向老者搭躬施礼,并拉住愣在场上的程长庚一同跪下,求道:“戏有不佳,请这位爷多多指教!”
未等老者开口,台下台上的人也明白过来,“坏了,坏了,原来是有人砸场!”
“砸场了,戏唱不成了!”
“唱得这么好怎么还砸场?”
“得罪谁了?”
“反正是砸了,今天的戏看不成了!撤吧——”
“撤?——这么好的戏就不看了?得问问老家伙为什么砸人家场呀!”
“管他呢!今天是盐号大户庆典,好几家戏班唱对台,不看这台,看别的呀!”
“对,好戏连台,走吧!别耽误看戏呀!”
台下一阵哄嚷,看戏的呼儿喊叫的都走了。
当时拥街塞路的场子,就这么呼啦啦散光了。
人散街空。舞台上只剩下砸场老者、班主和程长庚。砸场者一手搀班
导语
长篇纪实小说《菊坛演义》,是一部以京剧发展历史为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它以京剧发展的历史为背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主人公,以演义的形式,生动再现了徽班进京之后,徽汉融合,由汉皮黄到京皮黄,再由京皮黄到京剧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这一演变过程中绚丽多彩的生动故事。可以说是一部京剧的秘史,是京剧百年的大揭秘。
内容推荐
这部纪实小说,以演义的形式讲述了京剧的历史。详尽细致地描写了“前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三杰”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小名旦”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以及各行当诸多艺术名家的故事。从他们坐科、出道、成名、做人、交际等各个方面演义了他们的艺术人生以及他们的艺术品格和人格。从而,写出了京剧孕育、形成、发展、鼎盛的历程。这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京剧史册,更是一部京剧名家的丰碑,是京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解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