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傲慢与偏见》以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为背景,此时的英国乡村正处于保守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金钱、财富仍然决定着人们对婚姻的态度。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无论搬到什么地方,都会被当成自己女儿的一笔财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简·奥斯汀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深邃的思想,通过《傲慢与偏见》这部伟大的作品,揭示了当时英国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反映了作者不为金钱而结婚、不把婚姻当儿戏,只为爱情而结婚的婚姻观,也反映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小说从一场“租房风波”开始:来自英格兰北部年轻又多金的宾利先生租下了内瑟菲德庄园,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朗博恩,成了当地小姐太太热议的话题,尤其引起了本内特太太的极大兴趣。后来,宾利先生和本内特先生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宾利先生的好友——年轻富有的达西先生也对本内特先生的二女儿伊丽莎白有了好感。但达西的傲慢却让自尊心很强的伊丽莎白产生反感。小说主要围绕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人从相互排斥、猜疑,到惺惺相惜,最后终成眷属而展开,其间穿插了宾利和简的爱情故事,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人物的故事。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性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史蒂文顿。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和《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第一次用了简·奥斯汀这个真名。 奥斯汀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著名女性作家之一,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 奥斯汀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风气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三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我的读后感 读书与思考 序言 从博客到微博,从文字到图形,当今社会,人们的阅 读已经呈现出碎片化和图形化的强烈趋势。同时,随着科 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从纸质阅读逐渐转变向 电子阅读,换言之,读“屏”时代在悄悄置换读“纸”时 代。一方面,电子产品的流行貌似普及了阅读,在繁华城 市的地铁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拿着电子产品聚精会神地 阅读;但另一方面,这种碎片化的蜻蜓点水似的阅读除了 牵动人们的嘴角和面部神经之外,却已经很难打动人的心 灵,触及人的灵魂,它的娱乐性大大超过了审美性。所以 ,在貌似全民狂欢的阅读里,人们其实离阅读的实质已经 渐行渐远…… 在这个快速消费品盛行的时代,当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越来越远离人们生活的时候,人们价值观的确立就面临着 严峻的考验,因为阅读对人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其 价值观形成的历史,阅读的内容与方式决定了其价值观的 内容与形成过程。价值观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青 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阅读数量与质量决定了其成长 的方向与速度。尤其对于正处于学生阶段的孩子们而言, 如果仅仅注重考试分数的提升,心灵成长就会滞后,甚至 营养价值稀缺或者内容不良的读物则会把他们引上人生的 歧途。所以,面对当下浮躁的阅读大环境,我们重新倡导 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就成为一件迫在 眉睫的事情。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自称只读三十年前的作品,因 为缺乏生命力的作品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遗忘。那些在 三十年后仍能看到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或多或少有一些 可取之处。如此看来,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已经经过岁月长 河的淘洗,得到历代读者的认可,其传递的价值观、人生 观等各种精神品质对青少年的成长大有裨益。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语文新课 标必读丛书。为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阅读名著,我们做 了以下工作: 一、综合考虑文学价值与实际需要,精心选择书目 世界文学名著浩如烟海,每个人都不可能一一阅读。 为此,我们根据语文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以及各地区中、 高考的考试大纲,再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从浩如 烟海的作品中精心选择书目,以满足学生考试的实用性需 要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二、制订整体阅读方案,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为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每一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我们 根据阅读名著的读者体验和经验,特地为读者制订一整套 的阅读方案,包括对作家生平、作品评价、名著情节、人 物关系、重点章节、艺术特色和与作品相关的影视剧的介 绍与推荐。这套阅读方案可以帮助读者快速而深刻地了解 名著内容,并对名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三、精准注释与点评,扫除阅读障碍 为消除国家、文化和时代隔阂,我们根据每部作品的 特质有所偏重地进行注释。注释的内容从总体上分为科学 知识类,难解字词类,历史、文化、风俗类,地名、人名 类等,这就为读者从客观阅读和主观感悟上扫除了阅读障 碍,从而能让他们轻松地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与此同时, 这些注解和导读在设置上摒弃了功利性,以保证阅读的顺 畅和完整,让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性和经典性得到充 分的体现。 四、设置相关栏目,帮助读者深入思考 每一部名著后面都设有“读后感”,这可以帮助读者 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情节设置、艺术特色、人物 形象等,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灵共鸣,获得阅读的满足感 。而“读书与思考”栏目则设置了四到五道阅读思考题, 并给出答案示例,可以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 象、情节与思想等,加深对名著的印象,这对学生来说也 是一种备考方式。 五、组织专家团队,倾心打造经典书系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邀请了著名作家、高校知名文学 研究专家、中小学教育专家,从文学和教育的角度对本套 丛书进行审定,致力于把本套丛书打造成中小学生新课标 课外阅读读物的首选读本,让中小学生在由各个领域的专 家共同制订的阅读方案的帮助下,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换言之,这是我们为学生 和老师精心制订的一套阅读方案和教学方案。 总之,这是一套审美与实用完美融合的丛书。我们精 心策划,只祈望读者于喧嚣浮躁的时代背景下重拾经典, 深度阅读,在这套丛书里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建立 起更富足的精神世界!当然,因本套丛书种类多,编辑工 作繁复,可能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 见,我们会尽力把工作做得日臻完美。 刘心武 2016年5月 导语 她美丽活泼、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他英俊多金、个性内敛、冷酷高傲。从一开始的互相看不顺眼,到最后阴差阳错中冰释前嫌,缔结姻缘。简·奥斯汀以女性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曲折精彩的浪漫爱情故事。 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的婚姻,让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和谐幸福,简·奥斯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通过塑造几对典型的婚姻形式,通过对比的手法,让读者看到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更体现了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意义。作者在她最钟爱的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形象上,寄予了崇尚男女平等,追求高尚的爱情的观点。这对传统以门第和财富为基础的婚姻观是一个巨大冲击,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可悲的,只有在爱与自尊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婚姻爱情观,在当时具有石破天惊的作用,现在对广大读者仍然有着深刻的警醒作用。 精彩页 第一章 有钱的单身汉一定要娶一个太太,这是众所周知的常理。 也正是因为这个人尽皆知的常理,这样的单身汉不论搬到什么地方,都会成为街坊四邻关注的焦点。他们虽然对他并不了解,但仍然会将他当成自己女儿的一笔财富。(以“财富”来形容“有钱的单身汉”,形象地写出了当时财富至上的婚恋观。) 这一天,本内特太太柔声对丈夫说:“亲爱的,你听说了没有?内瑟菲德庄园终于租出去了。” 本内特先生说他没听说。 “可是这个消息是真的,”她接着说,“是郎太太告诉我的,她刚才来过。” 本内特先生没吭声。 本内特太太急了:“难道你就一点也不好奇,到底是谁租的吗?” “既然你想告诉我,我当然乐意听了。” 这自然让太太有了继续讲下去的借口。 “你一定要记住了,亲爱的本内特先生。郎太太告诉我,这个租房的年轻人来自英格兰北边,有着丰厚的家资;星期一来看房时,是坐着一辆驷马马车来的;他对房子特别中意,立马就跟莫里斯先生谈妥了租金,准备在米迦勒节前就搬进去,这之前,也就是下个周末,他的几个用人就准备先搬进去。” “这位先生姓什么?” “宾利。” “单身,还是结婚了?” “哎呀,单身哪,亲爱的先生,当然是单身了!一位家资丰厚的单身汉哪!每年都有四五千英镑的收人,这对我们的姑娘可是天大的好事呀!”(既简洁地回答宾利是否单身的问话,又忙不迭地转到对宾利财产身份的描述上,揭示了本内特夫人急于嫁女儿的心理。) “怎么个好法了?这和我们的姑娘有什么关系?” “我亲爱的先生!”本内特太太说,“你怎么这么讨厌呢!你应该明白,我这是在琢磨着他会看上我们的哪位姑娘呢!” “那位多金的先生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就知道说胡话,这样的事情怎么能说出口?不过,这也不是不可能,兴许他就真的钟情哪位姑娘,你一定要马上去拜访他。” “我觉得没有那个必要,还是你自己带着姑娘们过去,或者打发她们自己过去,这样或许更好。你那么漂亮,跟姑娘们一样漂亮,你去了,或许宾利先生先看上你了。” “看你说的,当然我过去真的很漂亮,但现在也不敢硬充自己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了。一个女人到了我这个年纪,有了五个长大成人的女儿,怎么也不该再为自己的容貌操心了。” “这么说来,女人也会有不为自己美貌费心的时候哇。” “当然了。不过,我的先生,等宾利先生到了,你一定要过去看看哪。” “你要明白,我可没有答应你什么呀。” “那就为你的姑娘们考虑考虑吧,那笔巨大的收入,对哪个姑娘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家当啊。威廉爵士夫妇两人要过去,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可是很少主动拜访新邻居呢。不管怎样,你一定要去,这样我和姑娘们才有借口去拜访他呀。” “你都快成老古董了。我倒是觉得,宾利先生一定很希望见到你们。我可以先写一封短信,你们过去的时候带着。告诉他,不论他钟情我们的哪位姑娘,我都会真诚应允。当然,我还要给我的小丽琪多说几句好话。” “求求你了,千万不要那么干。丽琪哪点比其他几个姑娘好了?论容貌,她比不上简的一半;论脾气,也不如莉迪亚随和。你怎么老是偏向她呢?” “她们几个都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夸耀的。”本内特先生说,“她们几个蠢笨不堪,跟周围其他的女孩一样,倒是丽琪,在她们姐妹几个中显得伶俐多了。” “我的先生,你怎么能这样说自己的孩子呢?你这是有意刺激我,拿我的痛苦当乐子呀。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脆弱的神经。” “你想多了,亲爱的。我一直非常关心你的神经啊,它们可是我的老朋友了。这二十年来,我是一直听你谈论它们过来的呀。” “唉!你是不知道我受的罪。” “我相信你一定没有事的,一定会活到亲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有四千镑收入的年轻人搬到附近来。” “你不肯过去拜访他们,就是有二十个这样的年轻人搬过来,那又能怎样呢。” “放心吧,亲爱的,等来了二十个,我肯定会一一拜访的。” 本内特先生真的有些古怪。他说话诙谐,又不露声色,经常有一些奇思妙想,真正集敏锐机智于一身。他的太太和他生活了二十三年,依然没有摸透他的脾气。她倒不是那种深沉的人。她就是个没有悟性、少见多怪、喜怒无常的妇人。一遇到不如意,她就认为自己的神经有问题。对她来说,把女儿都嫁出去,就是她这辈子的正经工作;走亲访友,打听消息,就是她人生的乐事。 (将嫁女儿当成自己一辈子的正经营生,将四处打探消息当成赏心乐事,诙谐幽默地写出了本内特太太无知的形象特点,也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赏读 本章以“有钱的单身汉一定要娶一个太太,这是众所周知的常理”这句话开篇,给全文定下了一个基调——金钱、地位成了婚姻的首要条件。本内特夫妇二人的对话,也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通过二人的对话,可以清晰地看出二人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