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杜甫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莫砺锋//童强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杜甫传》以杜甫的生平经历为经,以杜甫的经典诗词为纬,适当穿插大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有关唐诗的演进背景,是一部将诗人与诗、诗人与社会、诗人与时代相糅合的诗人传记。世称杜诗为诗史,他用诗记录了唐朝,也用诗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在书中,我们可以从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读出诗的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体会到个人与国家兴亡的关联,感悟和学习一代仁者在苦难中的追求。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浪迹丰草长林
1.“诗法乃家学所传”
2.盛唐艺术的熏陶
3.“开元全盛日”
4.漫游吴越
5.“一览众山小”
6.“放荡齐赵间”
7.陆浑庄:风林纤月,看剑引杯
8.“方期拾瑶草”
9.“亦有梁宋游”
10.李、杜的知己之交
第二章 旅食京华的悲辛
1.“旅食京华春”
2.献诗:“到处潜悲辛”
3.从军之念:“何由却出横门道”
4.献赋:“词感帝王尊”
5.牢骚:“儒术于我何有哉”
第三章 游离盛唐诗坛之外
1.盛唐诗风
2.《饮中八仙歌》:浪漫群体中的清醒者
3.“仙侣同舟”的游兴
4.慈恩寺塔:览景与阅世的高度
5.《丽人行》:辛辣的嘲讽
6.《兵车行》:沉痛的哀叹
7.《咏怀五百字》:长安十年的总结
第四章 赋到沧桑句便工
1.“渔阳鼙鼓动地来”
2.逃难:“北走经艰险”
3.被拘长安:“感时花溅泪”
4.“日夜更望官军至”
第五章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1.投奔凤翔:“辛苦贼中来”
2.羌村:“归客千里至”
3.《北征》:杜诗中的第一大篇
4.曲江水畔的酒徒
5.“三吏”
6.“三别”
第六章 关陇客泪蜀道悲歌
1.秦州:“客泪堕清笳”
2.寂寞边城,故人入梦
3.往同谷:“我生苦飘荡”
4.艰难的蜀道
第七章 成都草堂暮年客愁
1.草堂:“野老墙低还是家”
2.“自笑狂夫老更狂”
3.“久客惜人情”
4.晚年心境:“不堪人事日萧条”
5.漂泊梓阆
6.重归草堂:“殊方又喜故人来”
7.去蜀:“残生随白鸥”
第八章 夔府孤城:人生和历史的反省
1.沿江而下:“天地一沙鸥”
2.夔州:“且就土微平”
3.怀古:“怅望千秋一洒泪”
4.回忆:《壮游》与《八哀诗》
5.秋兴:“每依北斗望京华”
6.愁思:“泣血迸空回白头”
7.诗即生命
8.出峡
尾声
附录一 杜甫简谱
附录二 杜甫著作(古今)重要版本
序言
当杜甫随着滔滔江水飘泊到夔州时,正是大历元年
(766)的春天,这位身后享有盛名的诗人此时却是孤苦零
丁、默默无闻。他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病魔缠身,形
容憔悴,正踏上他艰辛而又悲壮的人生轨迹中最后的历程

唐代的夔州城就坐落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面十里左右
的江边,这段正是有名的长江三峡之一——瞿塘峡。瞿塘
峡口的北岸峙立着一座险峻陡峭的山峰,名叫白帝山。夔
州城就建在半山腰。相传汉代公孙述依循山体起伏,修建
了这座方圆七里的山城,起名白帝城。如今这夔州城就是
在老城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所以唐人又把这夔州城径直
称为白帝城。白帝城中屋宇相连,亭台楼阁错落相间,虽
没有什么雄伟、繁华的外观,然而却以一种独特的古朴、
宁静与这周围群山连绵、层峦叠翠的景致相协调。山城被
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包围着,只有城外的一条江水与外
界相连。站在城上向下俯瞰,江流两岸绝壁相对,犹如两
扇大门,世称“夔门”。这不仅是三峡之门,也是人蜀的
水路关口。大江两侧直立的山崖挤压着江面,仅留下几十
丈宽的河道,江水从上游奔腾直泻而来,在此更是激浪滔
天,汹涌澎湃。
转眼之间到了秋天。杜甫登上夔州古城城楼,放眼远
望。木叶扶疏,峰峦顶上的红砂石岩在一片落日余晖的映
照下发出黯淡的红光,浩瀚的江水奔流不息,不时传来的
拍岸浪涛声仿佛在讲述着什么。逝者如斯夫,江水东流,
这漫长而曲折的河道不仅是杜甫后半生漂泊的路径,也激
起了他对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深沉思考。他回想起
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吴越齐赵的漫游,困顿不安的
长安生活以及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经历……诗人在心
潮澎湃的回首中,挥毫写下了一首动人心魄的长诗——《
壮游》:
……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
导语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本书是南京大学著名教授莫砺锋、童强的精品力作。它探寻了“诗圣”杜甫的人生轨迹,感悟了一代仁者在苦难中的追求。
书评(媒体评论)
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
似的。
——鲁迅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
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精彩页
杜甫,字子美,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所以后人径称他杜少陵。他最后的官衔是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唐睿宗太极元年(712),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村(今河南巩义市西南)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父亲杜闲此时已三十出头,曾做过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母亲崔氏在生下他后没几年就去世了。对于母亲,杜甫没有什么印象,在诗文中也几乎从未提起过她。诗文中提到的那些弟妹都是继母卢氏所生。
失去母亲的孩子是不幸的,但好在他重新得到了母亲般的爱护。
由于家中无人照看,所以,童年的很多时间里,杜甫都是寄养在东都洛阳仁凤里的二姑家里。姑母很善良,把小杜甫看作是亲生的孩子一样。一次,他与姑母的孩子同时得了病,姑母精心照料他俩,又问女巫怎么办,女巫说:“孩子放在门楹的东南角就没事了。”姑母就把自己的孩子从东南角移开,把小杜甫安顿在那里。不想,杜甫的病果然从此就好了,而姑母自己孩子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终于死了。杜甫后来一想起姑母,就不禁联想到历史上的鲁义姑。
据《列女传》记载:齐国军队进攻鲁国时,在郊外远远看见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孩子。当她看见齐军过来,就扔下了怀里孩子,一把抱起牵着的孩子就跑。齐兵本想射击她,可是见此情形,觉得奇怪,上前问:“抱着的孩子是谁?”妇女回答:“是哥哥的儿子。”那么抛下的是谁的儿子呢?是她自己的儿子。齐兵问道:“为什么要抛下自己的孩子呢?”“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仅仅是私爱;姑母爱护侄儿,这是公义。背公向私,我是不会做的。”齐军见鲁国竟然有这样的持守节行的女人,就撤兵了。鲁国人从此称她为义姑。杜甫姑母的行为确实可与鲁义姑相媲美。
人们心目中母亲的地位是任何人也不能替代的,然而庆幸的是杜甫重新遇到了一位慈母,虽然她无法取代杜甫的亲生母亲,但她毕竟给了他很多的关爱。杜甫生性敏感,又对人间富有一种深广的同情心,这与他早年失去母亲而又遇到富有爱心的姑母有很大的关系。
杜甫对人间充满爱心也得益于他的家庭传统。
杜甫的父亲虽然只是县令,但他的家庭却是“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有着良好儒家文化传统。杜甫后来一直为有这样的家庭和值得称赞的家世而感到自豪,每每在诗文中夸耀自己的两位祖先——杜预和杜审言。这在过去,称作“述祖德”,作为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传统一直普遍流传着,杜甫也概莫能外。
杜预离杜甫远了点,是杜甫的十三世祖,西晋有名的大臣,儒林中人。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在灭吴的战争中战功显赫,为西晋的统一立过汗马功劳。灭吴之后,他在江南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颇有政绩。杜预不仅有治世之才,而且学术上也很有成就。他博学多术,政治、经济、军事、律令、历法、算术、工程等方面都有涉猎,人称“杜武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钻研群经,特好《左传》,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为现存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左传》注本,后被收入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汇编《十三经注疏》中。
这么一位能文能武的祖先,难怪杜甫要对他推崇备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一直是把“立德、立言、立功”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士人的理想,而在杜甫看来,建功立业、著作传世的杜预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简直就是儒家的理想人物了。
这位祖先给杜甫树立起了榜样。开元二十九年(741),三十岁的杜甫从山东回洛阳后,便在首阳山下的尸乡亭附近建了几间窑洞——所谓的“尸乡土室”,在此居住以缅怀他的先人,因为他的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都葬在这里。他写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颂扬当阳县侯杜预说:“圣人之后,世食旧德。降及武库,应乎虬精。恭闻渊深,罕得窥测,勇功是立,智名克彰。”而他筑室首阳山下,正表示自己“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的意思。实际上,“不敢违仁”,并非是他在一篇普通的祭文中随便所说的冠冕堂皇的话,也并非是他年轻时一时进取心的表现,而是他整个一生的道德追求和人生理想。这固然有杜甫秉性上的原因,但是“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以及杜预的事迹无疑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和激励。杜甫之所以成为杜甫,在于他一生嫉恶如仇,对普通大众怀有深厚的仁爱之情。正如他自称“嫉恶怀刚肠”“穷年忧黎元”。而这种个性、行为准则,正与他的家庭环境、早年经历大有关系。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