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为了使我国民法学者对美国隐私权理论的最新发展有所了解,尤其是为了促进我国隐私权一般理论的研究,张民安主编的《隐私权的性质和功能(民商法学家)》详细介绍了隐私权的性质、隐私权的功能、隐私权侵权责任当中的损害确定和隐私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本书内容新颖、理论前沿、案例丰富,适合民法学者、律师及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师生阅读,对我国的司法人员及立法机关工作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民安,男,湖北黄冈人。1994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著名民法学家和商法学家,精通英文,熟悉法文。曾在《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民商法论丛》、《中外法学》、《当代法学》、《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等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先后出版专著《现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研究》、《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现代法国侵权责任制度研究》、《公司法的现代化》、《商法总则制度研究》、《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侵权法上的替代责任》、《无形人格侵权责任研究》以及《法国民法》;主编出版了《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民商法系列教材(1)》、《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民商法系列教材(2)》和《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民商法系列教材(3)》。主编系列出版物《民商法学家》、《侵权法报告》和《21世纪民商法文丛》,其中《民商法学家》和《侵权法报告》每年各出版一卷,《民商法学家》迄今已出版了11卷,《侵权法报告》迄今已出版了8卷。无论是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还是所出版的学术著作均得到中国民商法学界学者广泛的援引,是中国民商法学界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对中国的民商事立法、民商事司法和民商事学说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 目录 第一编 隐私权的性质(一) 隐私的哲学范畴 一、导论 二、隐私领域的哲学问题 三、对各种隐私论文的批评性讨论 作为人格尊严表现形式的隐私权——对Prosser教授《论隐私权》一文的回应 一、导论 二、Prosser教授对隐私侵权案件的分析 三、对Prosser教授分析的评价 四、宪法、制定法及普通法对隐私的保护 五、结论:隐私侵权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侵犯 作为自由权的隐私权 一、导论 二、对“隐私”这个术语的界定 三、作为一种自由权益的隐私和作为一种自由权的隐私 四、McCloskey对隐私的解读 五、Benn对隐私权的解读 六 隐私权的来源 作为准财产权的隐私 一、导论 二、目前已有的隐私侵权判断方法及其局限 三、作为准财产权的隐私 四、将隐私视为准财产权的含义 五、结语 作为亲密关系的隐私权 一、导论 二、亲密关系的定义 三、在亲密事实的基础之上对隐私案例进行分类和归类 四、视隐私为亲密的有益之处 五、结语 作为社会利益的隐私 一、导论 二、作为个人利益的隐私 三、为什么要关注隐私 四、隐私的经典社会学 五、结语 第二编 隐私权的性质(二) 作为语境完整性的隐私权 一、导论 二、三个原则 三、语境完整性 四、结语 隐私和起源:语境完整性在第三方当事人隐私中的适用 一、导论 二、文献研究 三、语境完整性和数字信息 四、语境完整性和隐私风险评估 五、结语 隐私和语境完整性:框架及具体适用 一、引言 二、语境完整性概述 三、语境完整性的公式模型 四、政策、结合与一致性 五、隐私立法的表达 六、与其他模型的比较 七、结语 书本上的隐私和实践中的隐私 一、导论 二、重新评估书本上批评美国隐私政策的主要观点 三、调查实践中的隐私:采访首席隐私官得出的经验证据 四、访谈的境况:实践中的隐私解释方式 五、对政策争论所造成的影响 六、结语 作为社会问题的隐私和作为行为概念的隐私 一、导论 二、隐私是什么:隐私的定义问题 三、从两种隐私理论当中所获得的认知 四、隐私所带来的事物:隐私的好处和损失 五、作为社会问题的隐私 六、当前的社会问题 七、作为行为概念的隐私 八、结语 作为概念的隐私和作为社会问题的隐私:多维度的发展理论 一、导论 二、基本假设与观点 三、隐私的维度 四、控制、选择与隐私 五、影响 第三编 隐私权的功能(一) 第四编 隐私权的功能(二)
导语 《民商法学家》主编张民安教授和副主编林泰松律师凭借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语水平以及与国内外民商法理论界和民商法实务界的良好关系,从理论和实务、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诠释了当代民商法的最新理念,揭示了当代民商法案例中所蕴含的内涵,提升了我国民商法的理论水准,为我国立法机关科学地制定民商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国司法机关科学妥当地解决纷繁复杂的民商事案件提供了理论指导。 《隐私权的性质和功能(民商法学家)》详细介绍了隐私权的性质、隐私权的功能、隐私侵权责任中的损害确定和隐私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本书内容新颖、理论前沿、案例丰富,对促进我国隐私权一般理论研究有重要参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