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石云涛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引子
山雨欲来
·投机与冒随:安禄山崛起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龙争虎斗
·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生死较量:安禄山遇弑后的战局
·光复两京:战乱并未结束
·棋逢对手:史思明与李光弼的交手
·直捣范阳:决战的胜利
余波未平
·人口:帝国的根基
·河北:肘腋之患
·外援:不是免费的午餐
·边防:危机重重
·宦官:病灶的癌变
·藩镇:甩不掉的尾巴
余响
主要参考书目
安史之乱大事记
精彩页
自从做了两个大军区的司令员,又身带御史大夫的高贵身份,安禄山更有条件向玄宗献媚取宠,“每岁献俘虏、牛羊、驼马,不绝于路,珍禽奇兽、珠宝异物贡无虚月,所过郡县,疲于递运,人不聊生”(《安禄山事迹》卷上)。在一个人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众人之手,而是掌握在一人之手时,那么他只需讨好这一个人,甚至牺牲众人以博得这一人的欢心就够了。至于给沿途百姓带来多少负担,为州县官们派丁拉夫增加多少麻烦都没有关系。安禄山虽出身胡人,对官场飞黄腾达之路却了然于心,运用起来比历代的贪官污吏更得心应手。
安禄山人很狡猾,但他知道不能在玄宗面前暴露;他本来没有传统的忠君爱国观念,但却善于伪装忠厚,讨玄宗欢心。他多次在玄宗面前佯装憨愚而忠心耿耿,把许多肉麻的拍马屁行为变成憨厚而忠诚的表现。有一次,他对玄宗说:“臣生番戎,宠荣过甚,无异才可用,愿以此身为陛下死。”玄宗认为他忠诚无二,更加喜欢他。玄宗命安禄山见太子,安禄山不拜,左右指责他,他说:“臣不识朝廷礼仪,皇太子是什么官?”玄宗说:“是候补皇上,我百岁后,皇位就是他的。”安禄山说:“臣愚蠢,只知道陛下,不知道太子,罪该万死。”说完才向太子拜了两拜。
杨贵妃有宠于玄宗,安禄山请为贵妃的养儿,得玄宗恩准。觐见时,安禄山总是先拜贵妃,然后拜玄宗,玄宗感到奇怪,安禄山解释说:“蕃人先母后父。”这当然令贵妃高兴,因而也使玄宗非常高兴。四十五岁以后的安禄山越来越肥胖,据说他腹重三百斤,腹垂过膝,这个说法过于夸张了。如果真是那样,安禄山必须捧着肚子才能走路。然而在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却迅疾如风。胡旋舞出自中亚康国,是安禄山家乡的乐舞,以各种旋转动作为主。玄宗看着他的“将军肚”说:“这蛮子肚子这么大,腹中装的什么?”安禄山回答:“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颗对皇上的赤诚忠心。”这话听起来真是肉麻,但多数人都喜欢听吹捧的话,皇帝更不例外,为了拍马屁,说得肉麻一点儿,常常能收到良好效果。史书上说安禄山“外若痴直,内实狡黠”。
东北方面,安禄山与奚、契丹互攻连年,这便让玄宗更加不安,也使他更加倚重安禄山。天宝七载(748),玄宗赐安禄山铁券。
铁券这个东西,俗称“免死牌”,是历代皇帝分封功臣做诸侯王时所颁发的凭证。这种制度大约起源于西汉,据说刘邦称帝后,“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汉书·高帝纪》)。分封功臣要举行隆重的典礼,典礼上有誓词,据《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其誓词云:“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即便宽广的黄河变成像衣带一样的细流,巍峨的泰山成了磨刀石,所封的国家永远存在,并传给子孙后世。把这些誓词镌刻在铁制的契券上,涂以丹砂,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分别收藏一半,以防假冒。朝廷的一半锁在金属制作的柜子里,收藏在石砌的房子里,称为“丹书铁契,金匮石室”。
隋唐时皇帝为功臣颁赐铁券成为常制,此时的铁券不再是丹书,而是嵌金,并且在券文上规定有免死等特权。元代陶宗仪看到过唐末封钱锣为吴越王时所赐的铁券,在他著名的《南村辍耕录》中描述道:“形宛如瓦,高尺余,阔二尺许,券词黄金商嵌。”上刻的文字除了所赐的爵衔、官职、邑地及据以受封的功绩外,特别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等等,即对钱锣本人,可以免除九次死罪,对他的子孙可以免除三次死罪;如果违法犯罪,只要不是谋反大罪,司法部门不得过问。
P12-13
导语
公元755年阴历十一月十五日,陕西临潼骊山华清池,大唐帝国的玄宗皇帝正与爱妃杨玉环一起沐浴着温泉,忽然太原有人骑快马来报唐玄宗像,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安禄山在十一月九日这天起兵反叛了!对于这一消息,玄宗开始并不相信,因为长期以来,经常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可他不是没反吗?
……
对于安史之乱,自唐以来评论者如过江之鲫,各种观点都有。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坊间更是津津乐道,文艺作品汗牛充栋。石云涛著的这本《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不同于文艺作品,着重从史实角度介绍。
序言
唐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十五日,陕西临潼
骊山华清池,大唐帝国的玄宗皇帝正与爱妃杨玉环
一起泡着温泉,忽然太原有人骑快马来报,说平卢
、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兼河北道采访使安禄山在
十一月九日起兵反叛了!玄宗不肯相信,因为长期
以来,经常有人说安禄山耍造反,可他不是一直没
反吗?但很快,朔方军也派人送来了相同的消息,
玄宗仍然将信将疑。直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派李平
前来报信,叛军已过平原郡向洛阳进发,使得玄宗
不得不相信:安禄山确实反了!温泉沐浴的惬意与
舒适顿时烟消云散,他急忙召集宰相商议对策,并
着手准备离开骊山返回长安。
玄宗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他之前有高祖、太
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天宝”是玄宗的
第三个年号,玄宗在位期间曾用过三个年号,第一
个是“先天”,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就改为“开
元”,意思是一个新纪元的开端。“开元”的年号
用到第三十个年头,即公元742年,改为“天宝”。
之所以改年号为“天宝”,玄宗说是因为“玄
元皇帝天宝锡(赐)庆”。玄元皇帝即老子李耳,
唐朝皇帝认李耳为祖先,把他封为玄元皇帝。据说
,隋朝末年,李耳曾降下灵符,说李氏该称帝治天
下,李渊、李世民正应了这道灵符。开元二十九年
(741)正月,据玄宗说,他梦见了老子,“老子告
我以无疆之体”“表我以非常之庆”(《玄元皇帝
临降制》)。老子还告诉玄宗:“吾有像在京城西
南百余里,汝遣人求之,吾当与汝兴庆宫相见。”
(《资治通鉴》卷214)玄宗派人求取,在周至楼观
山间果然找到一尊老子像,迎回兴庆宫。唐朝统治
者一直把老子降下的灵符、神像之类称为“天宝”
——天赐宝物。玄宗说现在应该“遵道宝而建元”
,即按照“天赐宝物”这一含义而重建年号。这个
年号一直用到第十五个年头,即公元756年。
玄宗作《玄元皇帝临降制》颁示天下,把他梦
见玄元皇帝,玄元皇帝赐给他圣像的神话宣告天下
。这一下热闹了。皇帝分明在造假吗,于是引起全
国各地跟着造假。造什么假呢?造“天宝”或“道
宝”——灵符之类。当年正月,陈王府参军(科长
级别)田同秀就声称在京城大明宫丹凤门上空也见
了玄元皇帝,玄元皇帝要他传话给玄宗,说赐给玄
宗八个字:“天下太平,圣寿无疆。”这个小小的
科长平日里哪有机会见皇上啊,现在玄宗亲自接见
他,因为他要传达玄元皇帝的金言,那就像圣旨一
样啊。田同秀又说:“桃林县故关令尹喜故宅旁有
灵宝符。”尹喜,就是据说当年老子出函谷关,那
个负责守关事务的人。玄宗赶快派人去找,果然又
找到了灵宝符,玄宗命改桃林县为灵宝县,并作《
灵符铭》,刻在石碑上,竖在发现灵符的地方以作
纪念,并且大赦天下。河南省灵宝县就是这样得名
的。
这年九月,崇文馆大学士陈希烈等人又称在太
清门见到了玄元皇帝——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
,大家串通好蒙皇上。他们说,玄元皇帝说了:“
可报吾孙,汝是上界真人,吾于左右长卫护。汝寿
命无疆,灾害自除,天下安乐。”(《册府元龟》
卷54)“吾孙”当然就是玄宗皇帝。玄宗命史官郑
重地记录下来,作为档案永久留存。一年后,清河
人崔以清也说见了玄元皇帝,玄元皇帝说有灵符在
什么什么山。玄宗又派人去找,又找到了灵符。这
件事被人检举造假,崔以清自己也承认了,玄宗并
不深究。此后,所谓老子现身、仙人显灵、灵符出
、祥瑞现等等之类的新闻,不断地报道出来,“时
上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袁贺无
虚月”(《资治通鉴》卷216)。每个月都有此类事
发生。
这个天宝十四载的“载”字,也需要说明一下
。古代皇帝纪年,一般称“年”,而不称“载”。
唐朝从玄宗天宝三年(744)正月初一起,“改年日
载”(《资治通鉴》卷215),一直到肃宗至德三载
(758)二月五日,改年号为乾元,同时“复以载为
年”(《资治通鉴》卷220),又改回去。
把“年”改为“载”有什么意义呢?玄宗说他
是效法尧、舜,他曾查阅古籍,发现古代关于“年
”原来有不同叫法。古代有一部字书《尔雅》,其
中有一部分叫《释天》,解释一些与天文、自然有
关的字,其中有云:“夏日岁,商日祀,周日年,
唐虞日载。”唐虞就是唐尧、虞舜,古代传说中的
圣君,他们那个时候就不说“年”,而说“载”。
玄宗说自己追求的是实现像唐尧、虞舜那样的盛世
,因而也要效法尧、舜,称“载”而不称“年”。
为此他郑重地下了一道诏书,“改天宝三年为载”
,这就是收在《全唐文》第24卷的《改年为载推恩
制》。因为改这个字,他还要“推恩”,推恩就是
让那些不该享受这个太平盛世的人,也感受到皇恩
普化。根据这道诏书,除了犯十恶大罪或罪大恶极
“情难容恕”者,当时监狱里在押的罪犯,犯死罪
的降一等处理,不是死罪的全部释放。
……
安禄山本人长得据说“肥”而“白”,或者说
“伟而晰”——身材魁伟,而且皮肤白皙。天宝四
载这一年他四十二岁,杨玉环二十七岁,玄宗六十
岁,从年龄上看,安禄山应该跟贵妃的几个姐姐更
接近,而比玄宗更有吸引女人的魅力。一位正值壮
年的威风的将军,与几位漂亮贵妇人相处,这件事
本身就容易引人遐想,风言风语中也传出过他与杨
氏姐妹们不清不白的新闻。但这似乎不能满足这位
将军的欲望,他想名正言顺地把她们弄到手,所以
才有十年后那场浩浩荡荡的大规模动乱。红颜祸水
,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连追究安史之乱这样
一个重大的国难发生的原因,也要几个娇艳的杨氏
姐妹承担责任。大家知道,女人的美引发一场战争
或引起一场祸乱,在古代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发生过
,在中国西周末年的幽王时代也发生过。
然而关于安禄山为什么发动叛乱,史书上还有
另一种说法,那就是《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的
观点。司马光是一位非常严肃的史学家,他没有采
取姚汝能的说法。他把安史之乱作为一种历史教训
,一本正经地告诫他的皇帝陛下:“成由勤俭败由
奢。”他认为安禄山产生反叛之心,大约是因为看
到玄宗豪华浪漫的生活而产生了企羡之心。
当年,玄宗每次举行宴会,先设太常雅乐坐部
、立部,接着是鼓吹、胡乐、教坊乐,还有府、县
散乐和杂技。还在车上建造棚阁,缠绕着彩色的丝
绸,做成山林层叠的样子,称为山车。还捆绑竹木
做成船,用五彩缤纷的丝绸装饰,上面坐人,用人
抬着行走,称之为陆船。又让神仙般的宫女跳霓裳
羽衣舞。还有马戏表演,上百匹的舞马一边口衔酒
杯表示祝寿,一边随着音乐舞蹈。最后是成群的犀
牛、大象入场,它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有的跪拜,
有的舞蹈,非常有节奏。那场面真叫人目眩神迷。
这种场面是安禄山来长安时看到过的,因为安
禄山自开元后期至天宝时期多次到过长安。安禄山
肯定强烈地感到,当皇帝原来比当军区司令好玩。
我们在边境守大门,当皇帝的可以在朝延如此享乐
!后来,安禄山率大军从范阳出发,一路南下,占
领洛阳称帝。当他听说玄宗逃走,他的英勇的士兵
已经进入长安,他要大宴“群臣”时,便迫不及待
地下了一道“御旨”:“命搜捕乐工,运载乐器、
舞衣,驱舞马、犀、象皆诣洛阳”(《资治通鉴》
卷218),在洛阳宫凝碧池盛奏众乐。这件事说明当
年安禄山在长安看到宫廷里的乐舞场面,有多么馋
涎欲滴。就像刘邦看到秦始皇的排场,心怀艳羡地
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安禄山可能也产
生过此种幻想。
关于那场战乱,历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发表过
各种不同的议论,对造成动乱的原因进行过分析。
他们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甚至唐代的边防
政策上、文化上寻找动乱的根源,谈的都相当深刻
。然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思想支配
的,哪怕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动乱,它也往往起源
于某人的一个念头。正如惠能大师所说,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姚汝能和司马光都从安禄
山作乱动机的产生入手,不能不说抓住了要害,虽
然他们的说法未必全面,甚至有某种偏见或者是借
题发挥。安禄山举兵作乱,未必有什么崇高的动机
,满足自己的食色之欲,也是诱发祸心的发酵剂。
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埋在了心里,有了它才有后来的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至于别的,只能是促成
这颗种子发育成长的外部因素了。
内容推荐
要读懂唐朝,先要读懂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百年帝国从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战争的创伤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是谁埋下了祸根?是谁点燃了硝烟?是谁在苦撑危局?又是谁在推波助澜?一场长达七八年的战乱,导致了怎样的力量重组、政坛变化?暴露了怎样的人情与人性?石云涛著的这本《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通过展现这场战争的全景,对此一一给出答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4: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