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精选》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数十篇散文名作,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等。朱自清的散文中,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以及由于执着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朱自清用简洁朴素的文字表现了美好而又深刻的主题。这里有对爱的描绘:《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和儿子对父亲刻骨铭心的思念;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春》把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花团锦簇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对自由的渴望:《荷塘月色》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地抒发了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总之,这些文章体现了朱自清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于美的不懈追求。可以说,朱自清用简洁朴素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朱自清散文精选》收录了朱自清的代表性散文,包含三种类型:一是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情景交融的小品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二是以《背影》《儿女》等为代表的描写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的感情的文章;三是以描写社会生活、抨击社会陋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比如《论吃饭》《航船中的文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