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菜根谭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明)洪应明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洪应明著的《菜根谭》是一部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这本书中既有儒家的中庸思想、佛教的智慧哲学,也包含了道家的无为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与风貌。《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在简单质朴之中包含了朴素的智慧;没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却在亲切含蓄之中蕴含着人生哲学。
作者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有《仙佛奇踪》四卷,《四库总目》多记佛老二家故事,由此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目录
【一】修身篇
人品火锻 事功冰履
克己改过 自利利人
检点事为 操持念想
除荆涤渣 护本全真
拔除尘芥 澄静心念
栖心元默 适志恬愉
不留过非 不执今是
时时检点 获真消息
事事着实 念念怀虚
身忙闲时 心放收后
名为祸本 欲为志媒
一念常惺 纤尘不染
不忍不为 立命立心
拨开尘氛 消却鄙吝
操存涵养 处一化齐
事障易解 理障难除
看破躯壳 认真性命
扫甲涤尘 颜秀语新
完善本来 穷尽常道
陶熔顽钝 容纳横污
日不欺人 少不丧志
念虑毫末 人品星渊
慈祥立福 挹损为善
塞物欲路 驰尘俗肩
【二】应酬篇
心有真宰 用有圆机
勿轻喜怒 勿重爱憎
玩世欺人 明镜可鉴
心若止水 意在光风
是非分明 得失避私
宁以自挟 毋为亲人
精明浑厚 物契人亲
以恬养智 以重持轻
济世居实 一为民用心
境移事迁 心念持恒
不求誉悦 慎防毁厌
启心明通 移化易及
不著不染 物我两忘
以忍克己 以恕度人
能而不能 至明之道
随时救时 混俗脱俗
人脱尘缘 出持苦趣
与人渐亲 御事拙守
功成细微 事有始终
成观究竟 败究由来
勇于担当 善于摆脱
待人处事 适度有余
了心了事 逃世逃名
防恩里矢 脱乐中阱
元气浑然 圭角不露
超尘脱俗 安身立命
释人之怨 免事之丑
宁以刚方 毋以媚悦
天下与共 鼓畅洞彻
轻权且念 淡私欲心
当机立断 随机了事
热中清冷 寒处赤热
随缘顺事 功德圆满
操持坚定 应用圆通
不标廉名 不立让的
无事提防 有事镇定
感恩敛怨 除害导利
持重愆少 闲适趣多
毋畏难亲 毋喜易合
遇事镇定 待人赤诚
心煦春风 气清秋水
得不偿失 吃亏纳福
济人饥饿 庇人孤寒
因势利导 救时应变
报德忍耻 逃名直节
顺其自然 勇猛精进
毋媚权贵 毋攀俗缘
匿以韬光 逊而公善
少当戒躁 老当益壮
不图虚名 不弃亲情
【三】评议篇
小中见大 大中见小
好名伪善 避名善为
防绵里针 远刀头蜜
持恒守一 葆真人品
爱知割舍 识力扫除
不可矫俗 不可趋时
不违求全 不逐非分
释回增美 转祸为福
梦幻泡影 如露如电
福来不喜 祸到不忧
荣辱共蒂 生死同根
大直若屈 存心净洁
智小趣卑 不可谋谈
留分侠气 保全真心
莫贪钩饵 解脱笼囵
读书穷理 识趣为先
不尚铅华 不落空寂
须有雅量 勿过精明
周密拘逼 疏狂性真
傲霜冲雅 欲益反损
贫难用情 富难好礼
浓艳损志 淡泊全真
宠不汲汲 穷不戚戚
看破色身 认真法身
志远奋翼 通达回首
不作水凫 勿为辕驹
五分安稳 十分溃败
附势窃利 犹如自毙
贪杯失血 且忌偷安
若无若虚 不矜不伐
贪心失察 疑心偏颇
祸生有本 福至有因
争强显胜 空手徒劳
风雨摧花 霜雪傲竹
恋金谷劫 甘敝组终
处阴敛翼 世路开坦
浪生悲喜 妄别媸妍
【四】闲适篇
融合自然 心旷神怡
妙行无住 缘起性空
淡然无欲 飘然远引
得失心知 寿天天限
鱼鸟亲人 莺花避俗
烛残意冷 梦破身轻
佛法难逢 念佛享福
无智是病 净心是禅
食美盘餐 花妍雨绝
寻觅真谛 返璞归真
万物自性 本际佛同
拂意不语 冷暖自知
不生障碍 莫逞英雄
看破缘息 悟人心明
风冷神爽 味淡齿香
除浓淡见 灭欣厌情
识真面目 脱幻乾坤
回贪恋首 舒愁苦眉
红尘幻影 真如佛性
冷觑世事 闲观红尘
举世皆迷 几人开悟
人情世味 涉阅为真
拿捏精到 收放自如
诗料易得 禅机难寻
好事非虚 闲人是福
事无定常 人且舒眉
忙里偷闲 缺处知足
一团和气 万缕生机
调和阴阳 生死攸关
看破尘情 体味寂寞
小景大势 只语圣心
心竹俱空 貌松共瘦
淡泊养志 泰然自得
席拥锦绣 炉烹液髓
不修边幅 无须胭脂
天地造化 奇幻无穷
注目自然 心朗气宽
心存未醒 情有犹醉
黄鸟情多 白云意懒
【五】概论篇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
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污泥不染 知巧不用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
真味是淡 至人是常
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
快意回首 拂心莫停
淡泊明志 肥甘丧节
心地放宽 身死恩垂
路留一步 味让三分
脱俗成名 超凡人圣
义侠交友 纯心做人
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
退即是进 与即是得
骄矜无功 忏悔灭罪
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
天道忌盈 业不求满
诚心和气 胜于观心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
责毋太严 教毋过高
净从秽出 明从暗生
降伏客气 消杀妄心
事悟痴除 性定动端
志在林泉 胸怀廊庙
无过是功 无怨即德
忧勤勿过
序言
◆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走到了末路,日渐萌芽的
资本主义努力为自身的发展争取着空间,在这种背景下,
明朝社会上便出现了一种空前的思想繁荣。而历代的中国
文人都受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浸润,既有着儒家的中
庸仁爱,又有着佛家的宽仁博爱和道家的超脱清逸。所以
明朝的文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便与前朝大不相同,他们在
精神上既有对使命的追寻欲望又有对宿命的无力感,这两
种思想的矛盾冲击也反映在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许多语录体的书籍便在这个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菜根谭》即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书籍之一。
◆《菜根谭》的作者为明万历年间的洪应明,其生卒
年月、籍贯和生平事迹无可考。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
儒、佛、道三种思想结合起来,采用语录体,写就了这部
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这本书中既有儒家的
中庸思想、佛教的智慧哲学,也包含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与风貌。它文辞优美、对仗工整、
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
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对《菜根谭》一书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据作者
友人于孔兼的序说:“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
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乾
隆三十三年(1768)三山病夫通理达天的序言则说:“其
首命名题又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窃拟之日:菜之为
物,日月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
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但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
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软?’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
,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如此书,人多
忽之,而其旨唯静心沉玩者方堪领会。”日本大正十五年
(1926)所刊释宗演《菜根谭讲话》所载福田雅太郎的序
中说:“中国宋代儒者任信民(应为汪信民)说,人能咬
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三种说法并列于上,读者可细加
品味。
◆基于上述三点,洪应明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
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
这本书在修身养性和处世为人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的准则,
于简明的语言中传达着通透的人生智慧,被无数人奉为处
世为人的宝典,其影响甚至远达海外,日本人福田雅太郎
曾经评价这本书“千锤百炼,斑斓绚丽”,“为修养身心
书中之冠”。
◆现代人在生活中有三大困惑:无法与自己和谐相处
,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无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所以现
代人虽然拥有优越的现代化生活条件,却整日郁郁寡欢,
也不能从身边人和自然那里得到快乐。面对这种困窘,我
们希望能在《菜根谭》中找到解决的智慧。虽然历史已经
走出了几百年的距离,《菜根谭》所依托的那个时代已经
归人瀚渺的历史之中,但人类在精神和文化上的传承是历
史尘埃所蒙蔽不了的。《菜根谭》中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
学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依然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
义。在本书中,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菜根
谭》中所包含的智慧进行了新的解读,将现代人在生活中
的种种困惑和疑虑,以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的思维进行分析
,为陷人这种困境中的人们注入一股甘洌的清泉,让人们
能够在纷乱的世事中得到醍醐灌顶般的警醒。我们希望通
过这本书能给现代人在精神修养和处世为人上提供一些借
鉴意义。
◆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包含了朴素的智慧;没有
鞭辟入里的分析,却在亲切含蓄之中蕴含着人生哲学。相
信通过阅读此书,您一定会有所收获。当然,由于编著者
的水平有限,无法全面体会古人的智慧,某些地方可能还
会存在一些瑕疵,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导语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本书在其原文基础上,进行了白话翻译,并给予了评语。
精彩页
放得心下 脱凡人圣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译文】
放弃对功名利禄的执念,就能摆脱俗世烦恼;放下仁义道德之心的束缚,才能进入超凡绝俗的圣贤境界。
【评语】
世人在烦恼缠身时,都会羡慕逍遥自在的神仙,但没有谁能够真正达到神仙那种无欲无求的境界。原因何在?《红楼梦》中《好了歌》或许能给我们一个答案,诗的前两句是这样说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两句道出了世人无法超凡脱俗的根源——名利。
其实,追求名利是人之常情,它本身与超凡脱俗并无直接冲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与理想目标划等号。但是,追求名利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有好有坏,只有把握好选择的机会,才能得到好结果。如果我们能为实现名利双收而踏踏实实一勤勤恳恳地付出努力,最后美梦成真也是理所应当的。这种方式不仅没错,反而值得提倡,还会令他人羡慕不已。如果我们稍有不慎,被名誉财富那浮华绚丽的外表所迷惑,对它起了执念,就很有可能从此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进而为了满足物欲而不惜使用一些有违道德、法纪的手段,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会毁了自己的一生。这种追名逐利的方式,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在追求名利的同时又超凡脱俗呢?答案就是这一章所说的“放得心下”。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让自己完全像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只要做到不贪婪、不伪善,活得自由自在就算是超凡脱俗了。放下对名利的执念、对教条的秉持,我们就不必为了投机钻营而费心劳神,也不必为了给人一个仁义道德的印象而失去自我。这样一来,生活就如同沐浴在阳光之下,充满了温暖和快乐,散发着自由的气息。人生苦短,我们为什么不快乐的生活呢?
偏见害人 聪明障道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译文】
一己私欲并非都是对人有害的心思,而思想上的偏见才会毒害人的心灵的祸根;声色之事不一定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而自作聪明才是阻碍进步道路的藩篱屏障。
【评语】
一提到“名利”与“欲望”,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贪官污吏、不法奸商等等反面形象,把名利和欲望当做致使社会阴暗、腐败罪魁祸首。然而名利和欲望本身并不能做出有违道德、法纪的事情,它们在不同的人掌控下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心存邪念的人在面对利欲诱惑时毫无抵抗力,会自作聪明地想将它们用于为自己创造奢靡的物质生活,渐渐走上堕落的道路;心存善念的人有坚定的意志和操守,往往会将欲望的对象设定为高尚的理想,等到名利双收时,还会想着将它们用来回报社会。可见,真正害人的乃是人心中的不正之念。
被中国人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把手中的笔作为武器,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与敌人进行战斗,并且深刻地批判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引起全民族的反思。但他并不是完全摒弃“利欲”的,相反他很善于理财,不准别人拖欠稿费,锱铢必较。这些钱,是他维持一家老小生活的保证,也是他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后盾。面对热爱读书的贫穷工人,鲁迅则是慷慨大方的。对于如鲁迅这种真正胸怀大义的人来说,“利欲”都是为正义战斗的武器。
中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妲己、褒姒等更是败坏政权的罪恶典型,所以在宋朝,理学家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让人完全摒除声色的享受,这不仅歪曲了儒家的思想,更禁锢了人性。事实上,真正阻碍人前进的并不是所谓的“声色”而是人自作聪明的做法。自作聪明的人,往往闭目塞听,不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即使选错了方向也浑然不觉,最终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活在世上,就一定会有对名利和声色的欲望,这是人之本性,甚至是人奋斗的力量之源,无须讳言。只是正人君子懂得用合理的手段去看待并争取这些东西,而奸邪之人则会在这些东西的诱惑下原形毕露。人若有正直之心。淡泊之志,就能把握人生的真谛,进而免于私欲与声色的奴役,迈着坚定、笔直的步伐光明磊落地朝既定的人生目标前进。
P167-16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