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写作的理由(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鸿鹰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于评论的惯性之外,几乎没有意识到独立写作
的必要,这是很可怕的。试想,在运动员撞线之后
,解说员即使同步评点、叫好或吐槽,运动员和观
众也不必买账。
活着之外,最有意义的事情可能要算观察生活
、记录生活了吧。作为写作者,最遗憾的,不是写
不写,写多少,而是让写与丰富自己相关,与切近
自己内心相关,这是避免成为写作器材的关键。如
果我们像永动机一样,永远被蝇头小利或琐碎的欲
望左右,写作就会格外乏味、言不由衷,因而也是
无趣的。
其实在写作中最现成的错失就是自己的过往,
每天如流水般贪婪覆盖、遮掩着的一切,使多少言
语失声流逝,多少失败从容不迫,多少恩爱难觅踪
影。我假借“他”,回望过去的一切,只想在直面
人生的惨淡与美好之时,可以稍微放纵一下自己的
笔墨。“老资格的大师似乎不回避人世间的粗鄙和
庸俗,而是庄重地接受了它,并且将根扎进去,从
中汲取营养和力量。”美国自然主义者约翰·巴勒
斯在论及爱默生时如是说。吸收及认可每缕斜阳与
尘土的价值,可以避免生命水分的流失。即使笔力
尚难到达,我愿做些劳而不获的努力。
就以文学所展示给我们的复杂与绚烂而言,需
要我们深入关切,而不是单纯地探究。文学之于我
们,不单是具体的意义生成,而是这个古老形式的
走向、未来的可能性,以及从事文学的人的可能性

即使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起码的文学要素
,里面如果不是有“别的东西”存在,那早就被其
他形式取代了。“别的东西”会有很多,重要的比
如写作者的品格、气质、禀赋等等,与国民性有关
,与躲避国民性有关,品评是开辟、开掘,其问乐
趣会是无穷的。对促成上述局面形成的任何力量,
不管有多微弱,我都心存感激。
因此,在这里特别要十分庄重地感谢王干兄。
与王干的交往,细想起来,穿越无情岁月,居然已
近二十载,快成为一个不短的传奇。感谢他这次的
美好邀约,让我开始思考惯常之外写作的紧迫性。
整理文字等于整理自己的过去,在这个过程中
,你会发现自己错失了很多、学习了很多,向着自
己认同的方向又迈进了一些。
梁鸿鹰
2016年8月,北京德外
目录
序:为自己找个写的理由
他忆
为什么是文学?
波士顿的书香
你讲
与每个心灵有关
提醒我们注意生活的法则
更多看向美丽的新事物
星空与道德律
诗教化与诗意栖居
文学:在变与不变之中
文学的承载与如何承载
小说提供认识世界的不同视角
发现、放任与投入
散文“乱弹”
一个不肯安分的批评者
译界巍然而立的智者
我说
女歌者或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
莫言的特质与当代文学走向
与往事干杯
魏微的“道场”
史铁生的纯粹与当今的我们
当少年与战争相遇
——读李东华长篇小说'少年的荣耀'
“破解依据之后的出其不意”
对大地对世界对生活赤诚相待
《安魂》:找寻精神出路的悲壮之旅
阿来两篇
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审虚实
发现自己的沉默所在
肉身与灵魂——既具体又抽象
——序李宏伟的长篇小说'平行蚀'
匆匆这些年
小天地里的大情怀大气象
风花也好 流水也罢
写出那广袤大地上所有的柔软与刚健
后记
精彩页
为什么是文学?
对文学的最初感情来自我的母亲和外祖母。
是母亲讲述的《西游记》和民间故事让我知道了日常生活之外幻想世界的精彩。记得我在上学前后那段时间,已经养病在家的母亲经常给我和妹妹讲唐僧带着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收徒弟、蟠桃会、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高老庄娶亲、三打白骨精、过火焰山,以及豌豆公主、东郭先生的故事,多么奇幻迷人,她讲的“洋铁桶”历险记、小兵张嘎,一直被我视为民间传说。姥姥则用她浓重的胶东口音给我们讲牛郎织女、八月十五的传说,当然最多的是用“狼来了”的故事吓唬我们。她们的讲述牵动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我们一遍遍着迷地听着。这些故事是那么美好、直接、有趣,里面的人物铅华洗净、音容毕现,他们的呼吸、他们的声音好像就在我们四周一样触手可及。我确信妖怪们的魔力货真价实,相信豌豆公主有那般娇嫩,也丝毫不怀疑“洋铁桶”跳进粪坑就能躲过日本鬼子的追杀。这些故事诉诸我的想象,把我对世界的认识立体化、具象化、趣味化,这些“文学的人物”在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里飘来飘去,我渴望变成他们中间的一员,与他们在一起,参与他们的游戏与生活。
当我拥有了自己的连环画的时候,事情就不同了,图与文的结合给了我更多想象飞升的空间。我忘不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那个穿着厚厚衣服、永远围着围巾或者披肩的“外祖母”让我怎样的痴迷,又让我暗自流下多少泪啊——外祖母,我们身边也有个慈祥无边的亲爱的外祖母。这三本“小人书”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的争吵、搏斗、哭闹,有那么多的贫穷、欺诈、绝望。终于,我看到倒霉的阿列克塞长大了,他不单活下来了,还读上了书、出人头地了。可看到他在《列宁在1918》和《列宁在十月》里以紧锁眉头的大胡子形象出现的时候,除了高个头让我佩服外,我对高尔基大失所望。但这个“三部曲”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我似乎由此开始设想自己未来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我在里屋的书架上发现了邹韬奋文集中的一册——《萍踪寄语》。这是怎样漂亮的书啊,硬壳精装,美轮美奂,上面有穿扮入时的男男女女的照片,工整的蝇头小楷信件的影印件,邹韬奋一张英气逼人的标准像,所有这一切与我生活的那个物质、文化双重匮乏的现实相距都太遥远了,这本书让我心里隐隐作痛!一页又一页地翻开、读着,我似懂非懂,只记得,邹韬奋在旅俄(或旅欧)的轮船上,看了一路、写了一路。可邹先生笔下这些人的生活离我们整天嚼红薯干、吃钢丝面、过节才能吃大米饭的现实无异于天上地下,这个优雅的、由女士和绅士构成的世界似乎不比齐天大圣上天入地的生活更现实。我们未来可能过这样的生活吗?我当时这样想。
这种感受很快就被《高玉宝》《把一切献给党》《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等带来的快感给淹没了,在打打杀杀的热闹中,在穷人翻身的喜悦中,我浪掷着自己的精力,投入自己的想象,这些小说或者读物帮我认识历史、认识世界——原来世上历来就有地主和贫农,他们水火不容,就像八路军和日本鬼子必须你死我活一样。《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和《林海雪原》则给我更复杂的感受,里面的情感纠葛、多角男女关系吸引了我,革命的图景退在后面。正在我费力地要解读这些的时候,手抄本《梅花党》《一只绣花鞋》扑面而来,这些另类的革命斗争史、反特史,让我读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而不同版本的手抄《第二次握手》则令我强烈地感觉到“知识分子”叙事的酸腐。手抄本文学在正规出版物之外构建的世界,从另外的维度上考验了我的想象力。
上高中前后,我开始用零花钱邮购上海的《文汇月刊》和北大的《未名湖》。《文汇月刊》封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竖道的,骑马钉印装,读的东西我全忘了,只记得里面的文章大声疾呼“文化开禁”。除了“伤痕文学”“知青血泪”之外,我对朴素的《未名湖》的记忆只剩下王友琴和卢新华。王是全国的高考状元,卢新华则命名了“伤痕文学”。接着,我几乎跟踪似的,读刘心武、张洁、蒋子龙、徐迟,读张承志、阿城、韩少功、张辛欣,再后来就读到了很多让人心惊肉跳、想入非非的东西——因为我已进入了青春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基本上消解了我在“文革”后期通过读《金光大道》《西沙之战》《红雨》和《小靳庄诗选》等建立起来的社会图景。
P2-4
导语
生活教会了我们写作,也唆使我们深刻、曲折和厚重。回到自己内心,并多次回到原初的那些岁月。面对多彩的现实世界,我们说到底是不甘心才找到写作的理由吧,再就是寻觅的天性与惯性。写作既然以探究存在,类型便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所处的立场,我们心里的盘算,以及对文字威力的过于看重,造成文字的不同面貌。比如即使是透过人生经历,表达一些隐秘的思想,有时也会深文周纳。再如,当我们穿越别人文本设置的迷宫的时候,是不会坦白自己的无奈与无力的。于是,就有了这本《写作的理由(精)》。本书由梁鸿鹰著。
序言
序:为自己找个写的理由
有天晚上,在北师大东门一家店名豪迈的半地
下破旧书店里,我于昏暗的灯光下翻开亚里士多德
的《动物学》《动物学四篇》,心里为之一震。一
个大咖在两千多年前,在思考世界、思考宇宙、思
考人生之外,对与人非亲非故的动物,写了那么多
文字,而且这些文字远非细腻、睿智、丰富所能概
括,于是,如此之长的时间被穿越,想必至今仍然
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回看文学史,更是高峰林立,
大师昂然,美文浩如烟海,比自己聪明的人已经写
了那么多,且并没有停顿的迹象,自己还有多少写
的理由呢?
“祈慕天穹的星辰而热爱地上的生物,无论怎
样卑微的一个虫豸,在它身上也可见到自然的机巧
”,这是亚里士多德长期抱有的一个难移的信念。
由对大地上所生一切事物的原因和规律的探究,遍
及对每个有生命事物的关注,获得自然界较为系统
的知识,这样一来,用西塞罗的话说,“于宇宙间
最隐秘的问题也就较容易明了”。可见,探究自然
从来就是人类得到智慧的起始步骤,由此,探究人
,探究生活,给了我们回到自己内心的理由。
其实,在人一边活着,一边探究身边的一切的
时候,写作常常是无奈的,一方面我们的文字无法
赶得上经历的事情的精彩,一方面,写作作为探究
,是修改、重组已知和已经历的东西。经自己大脑
、眼睛过滤的东西,放在心里掂量,反复认识其分
量与质地,再回过头来揣摩、咀嚼,写作才能回到
自己的内心。其实人的内心是最难认识的,谁都以
为了解自己,其实一点儿把握都没有,随时忧郁,
随时兴奋;今天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改天觉得自己
一无是处。本以为可以命名自己见到的一切,以为
可以判断发生在眼前的一切,其实能够抓住的本质
,永远是微乎其微的。
回望自己的过去,回望他人的过去,正如阅读
别人的作品,就是探究一个个新鲜的宇宙。到目前
为止,我已习惯由阅读、评论,再阅读、再评论构
成的日常生活。在阅读中,既对和别人生活重合的
那部分生活感兴趣,也顺便对自己过往的生活进行
回望和回味。探究别人和探究自己一样,艰涩,不
一定讨好,但具有无比的诱惑力。就像自己现在做
得那样,把笔下的文字,拆散了,再组装,经历掂
量、跌宕、延展,攻克着表达的壁垒,与不同方式
的咬合较劲,在苦心孤诣中消磨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得意与失望,收获与遗损,都
是文字客的宿命,最担心的事情,是怕没有让时间
消磨得有一些理由。我们把过程的痛苦与狂喜给人
带来的满足,当成衡量事情价值最重要的标尺之一
。因此,点灯熬油摆弄文字的时候,会完全忘却前
人在自己面前树立的高峰,写文章的人永远说服不
了自己放下笔,去甘愿做个临渊羡鱼的人,不完美
的文字,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
生活教会了我们写作,也唆使我们深刻、曲折
和厚重。回到自己内心,并多次回到原初的那些岁
月。面对多彩的现实世界,我们说到底是不甘心才
找到写作的理由吧,再就是寻觅的天性与惯性。写
作既然以探究存在,类型便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所
处的立场,我们心里的盘算,以及对文字威力的过
于看重,造成文字的不同面貌。比如即使是透过人
生经历,表达一些隐秘的思想,有时也会深文周纳
。再如,当我们穿越别人文本设置的迷宫的时候,
是不会坦白自己的无奈与无力的。于是,就有了以
下这些不同的几组文字。
内容推荐
《写作的理由(精)》汇集了梁鸿鹰近年的一部分散文随笔及评论文字,大多是反思人生、自我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感悟。第一辑《他忆》记录的是过往经历;第二辑《你讲》是不同形态的文学漫谈式文字,反映了时文学创作的一些探究性认识;第三辑《我说》则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与鉴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