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缔造者,他的辉煌巨著《原理》从天上行星运行,到地上的潮汐涨落,宇宙万物,无所不包。牛顿的伟大贡献,正是把地上的运动规律和天体的运动规律纳入一个完美的统一理论中,完成了人类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牛顿为后世留下的科学遗产,是不可估量的。他所创立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影响世界达300多年,至今仍在造福人类。自然规律和人类的大部分生产活动,都受牛顿三大定律的支配。他对近代文明的进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松鹰著的《牛顿》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书中不仅再现了牛顿光辉的一生,并且呈现了他孜孜以求,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是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 作者简介 松鹰,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中国社会派推理小说领军人物。历任《电子报》总编辑、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电视台副台长,现为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学工从文,文理兼修。著有长篇小说《杏烧红》《白色漩涡》《白色巨塔》《白色迷雾》《落红萧萧》《啊,哈军工》六部;中篇小说集《泸沽湖的诱惑》;出版伟人传记《电子英雄》《爱因斯坦》《法拉第》《哥白尼》《麦克斯韦》《伽利略》《达尔文》《可怕的微机小子乔布斯》《可怕的微机小子比尔。盖茨》等三十六部。 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大奖。所获主要奖项: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第六届和2009年度及2013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中国五十年“十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第一届和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第一届“世界华人科普图书奖”金奖。 目录 引言 孤独的童年 遗腹子 母亲改嫁的阴影 喜欢动手的孩子 雄心壮志 当农民还是做学者 风车之战 心不在焉的“农夫” 舅舅的慧眼 在暴风雨中奔跑的少年 剑桥大学 新来的“减费生” 恩师巴罗教授 与巨人对话 上帝的礼物 创造奇迹的年代 大瘟疫带来的奇迹 “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教授 皇家学会会员 与胡克交锋 光与颜色之争 埋头研究“炼金术” 重返力学沙场 “咖啡馆聚会” 不朽巨著《原理》 哈雷来访 恢宏的大厦《原理》 发明权之争 站在巨人肩上 “牛顿嘛,铸币大臣!” 参加社会活动 黑色年代 皇家造币局局长 功成名就 皇家学会主席 光的骄子 巨匠之死 牛顿的遗产
序言 1642年1月8日,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一颗耀 眼的科学巨星陨落了。他就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 这位披发长髯、双目失明的老人,为了捍卫科 学真理,一生受尽磨难,最终在佛罗伦萨郊外的乡 村别墅溘然去世,享年77岁。 就在伽利略逝世这一年的圣诞节(注),上帝 把牛顿送到了人间。 那是一个早晨,在一片圣诞的狂欢声里,英格 兰林肯郡的一个小村庄里,降生了一个名叫艾萨克 ·牛顿的男孩。 伽利略未竞的事业,后来由这个牛顿继承和发 扬光大了。 一位英国大诗人写道: 大自然和它的规律, 隐藏在黑夜里: 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 于是一切都在光明之中。 牛顿不愧是伟大的天才。 他22岁建立二项式定理,23岁创立微积分,24 岁发现太阳的光谱,25岁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 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地总结 了三大基本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上的运 动规律和天体的运动规律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中, 完成了人类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创立了影响世界 达300多年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自然的规律和人类 的大部分生产活动,都受牛顿三大定律的支配。他 对近代文明的进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牛顿有句名言:“如果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一 点儿,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他所说的巨 人,包括哥白尼、开普勒,还有伟大的伽利略! 牛顿为什么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 牛顿是怎样从一个村童成长为大科学家的? 他最后又是如何登上科学高峰的呢? 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
导语 牛顿有句名言:“如果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他所说的巨人,包括哥白尼、开普勒,还有伟大的伽利略!牛顿为什么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牛顿是怎样从一个村童成长为大科学家的?他最后又是如何登上科学高峰的呢?松鹰著的《牛顿》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书中不仅再现了牛顿光辉的一生,并且呈现了他孜孜以求,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是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 精彩页 在暴风雨中奔跑的少年 1658年9月3日,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英伦三岛。这是一次罕见的大风暴,狂风把粗壮的橡树连根拔起,野草、枯叶被刮得满天飞扬。风中夹带着大滴的雨点,一时间天昏地暗。 这场风暴蕴含着一种巨大的自然力量。人们纷纷四下逃避,躲进能避风雨的地方。伍尔斯索普村的乡亲们,也陷入一片惊慌中。妇女带着孩子们躲进屋里,吓得抱成一团,浑身哆嗦。胆大的男人们顶着狂风,冒雨跑到屋外,有的立木桩,有的垒挡风墙,以加固摇摇欲坠的房屋。 16岁的牛顿当时刚从地里回来,看见狂风大作,不仅不慌张,反而一脸的兴奋,一个奇想在他的脑海里突然冒出来: 这风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呢? 牛顿按捺不住,冲进狂风中,来回地奔跑着,跳来跳去。他先是顺着风用力起跳,再逆着风使劲地跳,然后又侧着身子跳。每跳一次,都记下落地的位置。为了增大推力,他甚至解开纽扣,让身上的斗篷迎风招展。牛顿就这样痴迷地在风中来回跳跃着,不顾全身被雨淋得透湿。目睹这一情景的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以为他是个狂人。只有牛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母亲汉娜迟迟不见牛顿回家,非常担心儿子的安危。 牛顿同母异父的小妹妹,也提心吊胆地问: “妈妈,哥哥会不会被大风刮跑啦!” “不会的。你哥很机灵,一定躲起来了。” 话虽这么说,汉娜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外面的风刮得更猛烈了。 汉娜实在放心不下,于是叫牛顿的三个小弟妹抱成一团,千万不能乱动,然后套上雨鞋,披上雨衣,推开门冲进大雨中。 外面是狂风暴雨,天昏地暗。汉娜顶着风雨四处寻找,但到处都不见牛顿的影子。她在路口遇到两个浑身湿透的乡亲,向他们打听,都说没有看见牛顿。汉娜环顾四周,白茫茫的一片,风势越来越猛。突然,一棵高大的榉树树干被狂风刮断了。只听见咔嚓一声巨响,碗口粗的树干折倒在地。 汉娜目睹这一情景,又惊又吓,心急如焚。正当她快要绝望的时候,看见远处踽踽地走来一个人影,待走近时才看清是邻居汉斯大叔。 汉娜如遇救星,急忙问道: “汉斯老爹,您看见我儿子了吗?” 老汉斯抹了抹脸上的雨水,告诉她说:刚才在教堂外的空地上,看见一个小伙子在拼命地来回奔跑。透过白花花的雨幕,那小子的身影有点像牛顿。 汉娜又惊又喜,谢过老汉斯,朝教堂奔去。 当她跑近教堂外的空地时,眼前的一幕把她惊呆了。 牛顿正痴迷地在狂风中来回跳跃着,全身已被雨水淋透,身上的斗篷迎风招展,脸上凝聚着兴致盎然的表情,口中还念念有词。 “天哪!伊萨克,你在干吗?” 汉娜大喊一声,不禁眼泪夺眶而出。 原来牛顿是根据落地的距离差,在测量风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在这暴风骤雨来到的时刻,他念念不忘的竟是做实验。一个母亲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 第二天,牛顿郑重其事地告诉一脸茫然的同学说,他测定的风力比平常的大风至少要大五倍。 阿斯库舅舅从汉娜那里知道这件事后,更感到外甥是块搞科学的好料,他更加坚定了鼓励牛顿走上科学道路的决心。 在这场大风暴中,全英国恐怕只有牛顿一个人在“与风共舞”,所以世界上只有一个牛顿就不奇怪了。 还有一位英国名人与这场大风暴有关,他就是军事独裁者克伦威尔。当时,这位影响英国历史的铁腕人物,正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声音衰微地向守在床前的亲信们交代后事。而窗外,漫天卷着狂风暴雨。 作为一个不可一世的军事独裁者,克伦威尔的死意味着生命和权力的终结。他死后第二年,英王朝复辟,查理二世登上王位。 作为一颗未来的科学明星,牛顿却刚刚冉冉升起。两年之后,18岁的牛顿在格兰瑟姆公立学校毕业。经斯托克斯校长和阿斯库舅舅两人推荐,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考入剑桥大学。 从此,他踏上了毕生追求的探寻真理的道路。 P2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