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祝文周四杰传(第2部)/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程瞻庐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程瞻庐(1879-1943),名文梭,字观钦,号瞻庐,又号南园。江苏苏州人。民国著名小说家,其时号称“滑稽之雄”。刻画人物,惟妙惟肖;描摹世情,入木三三分。被周瘦鹃推崇为“今之淳于髡、东方朔”。代表作有《唐祝文周四杰传》《新广陵潮》《茶寮小史》《黑暗天堂》等。
目录
第一回
百花台欢迎闺眷
五骏骑遍访佳人
第二回
书馆春深错点鸳鸯谱
妆楼人静闲品凤凰箫
第三回
调寄百尺楼识曲聆音
缘订三生石推襟送抱
第四回
屏后听诗痴绝小婢女
灯前正拍颠倒虞美人
第五回
密语相商微闻脂粉气
纤尘不染戏继睡鞋诗
第六回
倚翠偎红偷傍游仙枕
珠啼玉笑催开并蒂花
第七回
镜里窥玉容丫环注目
堂中来怪容童仆惊心
第八回
入密室殷勤授心诀
上闺楼子细看眉峰
第九回
詈申申娇小姐含愤
情脉脉俏丫环居功
第十回
白玉无瑕传言玉女
黄金有价愿作金人
第十一回
石破天惊情场多阻
山穷水尽奇境特开
第十二回
延嗣续祝解元得子
释怨仇徐秀士做媒
第十三回
磕响头梦魂惊锦瑟
谈密话消息逗秋香
第十四回
大媒颊上茅草乱蓬蓬
娇女指尖梅花香拂拂
第十五回
苔滑高峰娄妃谏主
花栽吴苑崔女离乡
第十六回
诗中才子非幻非真
梦里替人若无若有
第十七回
河畔归舟欢腾内子
庙前论字倒写良人
第十八回
必敬必恭佳人款客
不伦不类村汉通文
第十九回
祝希哲片言熄怒火
冯太君千里归故乡
第二十回
唐解元大除夕行令
冯玉英上元夜张灯
第二十一回
觅竹叶宛转求姑母
取参枝邂后遇娇娘
第二十二回
紫薇堂俏婢子啼鹃
牡丹亭老太君看鹤
第二十三回
宵征肃肃公子把衾裯
夜语喁喁丫环同枕被
第二十四回
吉甫堂上相国集贤宾
学士桥边枝山授诡计
第二十五回
小施伎俩老相国受欺
大发牢骚众家奴集议
第二十六回
杜雪芳内堂誉俊婢
华相国书院训群童
第二十七回
扭胸脯小杨争板凳
烘馒头痴婢闭房门
第二十八回
卅六名群芳都待选
五百年佳耦总无缘
第二十九回
尤石榴痛恨薄情郎
唐解元激怒老相国
第三十回
璧合珠联佳人入选
波谲云诡才子遭殃
第三十一回
不速客来逢凶化吉
有心人至破涕为欢
第三十二回
娘子军秘密解围
女儿酒殷勤献客
第三十三回
夜行船悠扬闻棹唱
瓦茶壶淅沥听秋声
第三十四回
扁舟载艳美在其中
佛殿题诗变生意外
第三十五回
陆昭容惩戒狂夫
唐子畏忏除旧恶
第三十六回
访踪迹园内闹妖魔
破机关房中卧酒鬼
第三十七回
老太君哀哀哭俊婢
少夫人历历话书童
第三十八回
呆公子自夸先见
老太师亲访逃奴
第三十九回
杜太史停舟迎远客
祝解元开帐索吟髭
第四十回
欲壑难填尽情敲竹杠
良宵易误何处觅桃源
第四十一回
鸳梦未圆冷落唐才子
鹦哥如意推举女状元
第四十二回
宴白亭祝枝山设计
轮香堂华相国坐茶
第四十三回
平头文契签押六如
捧腹文章清空一空
第四十四回
红粉两行恍入女儿国
金尊三献欢饮寿星杯
第四十五回
李寿姑图赖相思债
华秋香羞进合欢樽
第四十六回
品玉箫同聆下雨歌
熄银灯戏赠催妆曲
第四十七回
秦姝顾女妙语解颐
吉士佳人良宵阻梦
第四十八回
唐解元巧对一双络索
祝希哲妄思三笑姻缘
第四十九回
一番秘策有意戏狂徒
两字罗帏无心成佳兆
第五十回
扮演假秋香逢场作戏
结束真才子对酒当歌
精彩页
第一回 百花台欢迎闺眷 五骏骑遍访佳人
弹唱《三笑姻缘》的把祝枝山唱得太不堪了,唱到周文宾戏友一段,竞把祝枝山说得和周德一般龌龊,已失去了才子的身份,甚至周文宾赚去祝枝山的裤儿,枝山也会上当,把裤儿褪了下来。此种不近情理之谈,虽可以博得听者发笑,但是祝枝山的才子身份从此消灭,只好和周德拜把子去做难弟难兄了。列位看官,书是假的,情理是真的。周文宾要取得祝枝山不辨雌雄的真凭实据,何以定要赚去他的裤儿,只需索得他手书好妹妹的一页扇面,他已无法抵赖了。
闲话剪断,祝枝山的东道明明输了,周文宾逼他把杭州太守送来的润笔充作罚金。枝山道:“老二且慢,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既已输了,今夜不缴出罚金,明天也当缴出。不过我祝某的眼睛是不济事的,你骗过祝某的眼睛,不算稀奇,要是你打扮着女装,在热闹街坊上看灯,人家的眼睛也都似我祝某这般钝,我才佩服你乔装的本领。”文宾道:“这有何难,我从后街兜到清和坊,背后跟着许多轻薄少年,也都算我是乡下女郎,谁也不曾看破我的真相。”枝山道:“不算不算。一者,你口说无凭,祝某不曾目击情形;二者,你从后街兜到清和坊,这不是热闹所在,你便躲过人目,并不为难。你果有本领,我再和你赌一个东道。听说今夜麒麟街王兵部府门前的鳌山灯棚特别鲜明耀目,还加着后面空场上放着异样的焰火,趁着你尚未改装,我伴着你到麒麟街去看花灯和焰火,要是你没有破绽露出,我便再输你一个东道,你敢去吗?”文宾道:“谁说不敢去,不过第一个东道你还没有交出罚金,怎么又比上第二个东道?”枝山道:“我不抵赖你便是了。假使第二个东道是你输的,那么彼此抵销罚金,两无来去。假使第二个东道又是我输了,那么缴了三百两罚金再缴三百金。”文宾道:“我不相信,你的行囊中除却三百金更无长物,怎说缴了三百金,又缴三百金?”枝山笑道:“那么你太瞧我不起了,说一句爽快的话,要是两个东道我都输了,第一笔罚金明天交付。第二笔罚金限我在三五天内镇日写扇写对,把收下的润笔一概交付与你可好?”文宾听了,又动了他的好奇性。其实不是他的好奇性发动,是他的天喜星发动了,便道:“老祝,去便和你去,只是在路上行走,彼此用什么称呼?”枝山道:“要是认作夫妻你太吃亏了,好在我方才唤你好妹妹的,我们便认了表兄表妹吧。”文宾点头道:“这也使得。”枝山道:“那么我们便动身吧。”文宾道:“且慢!”说时解去了罗裙,大踏步便向庭心中跑走到墙隅的尿桶脚边,诗声琅琅地题了一首长歌。然后回到里面,紧上裙子,且笑且说道:“做了女人,便是这一层不方便,外面只有男厕所,没有女厕所,我这女人虽然是假的,但是一时内急,不能够拉去裤儿,便在道上吟诗。”枝山道:“那么我们便要改变称呼了——好妹妹快走啊!”文宾道:“哥哥先请,奴家来也。”于是一对乔装改扮的兄妹同出墙门,家丁们当着二爷不敢笑,待到主人出去了,都是笑得前仰后合,不在话下。
且说这一夜庆赏元宵,街坊上人山人海,都往热闹地方行走。尤其是麒麟街王兵部府前的灯彩,博得人人喝彩不休。彩棚以外,还有鳌山,鳌山以外,还有音乐亭,哀丝豪竹,铁板铜琶,悠悠扬扬地奏动起来。所有看灯的闺眷都坐在百花台上,一应灯彩,色色俱备,绢灯上面都绘着各种故事。有亭台楼阁灯:亭是子云问字亭,台是燕王黄金台,楼是崔颢题诗的黄鹤楼,阁是王勃作序的滕王阁。又有风花雪月灯:风是宗悫所乘的长风,花是炀帝所看的琼花,雪是谢道韫所咏的雪,月是张君瑞所待的月。又有书画琴棋灯:书是苏秦所负的书,画是二乔所看的画,琴是文姬所辨的古琴,棋是贵妃所乱的棋局。又有麟凤龟龙灯:麟是孔子所泣的麟,凤是弄玉所骑的凤,龟是毛宝所放的龟,龙是叶公所好的龙。许多观众正看得眼花缭乱的时候,后面空场上又放起异样的焰火来,博得人人仰目,个个抬头。在先放的是月炮,又唤作赛月明,昔人有诗为证:
月色何能赛,腾空吐一丸。万人回首处,三五正团圆。爝火方将熄,金波只自寒。若教明又定,真作夜珠看。
P1-2
导语
《唐祝文周四杰传》以明朝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为原型,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巧妙构思了四大才子的风流韵事。其中以唐伯虎为核心人物。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曾多次搬上银幕。香港长城影业的《三笑》,以及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等据说都是以此书为底本编就。小说文笔亦庄亦谐,风趣幽默,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程瞻庐的小说在当时广受好评,擅长以幽默的笔法、滑稽的叙事方式,描摹世态,扬善抑恶,对后世文艺作品也有较大影响。
《唐祝文周四杰传》共分两部,是程瞻庐的代表作品之一,自面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唐祝文周四杰传(第2部)》为第二部,承接第一部的情节。
序言
“滑稽之雄”程瞻庐
萧遥
民国初年的文坛上,小说的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气
象,一时间,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旨趣的作品层出
不穷、洋洋大观。正统的文学史教材里,往往将旧派小说
即章回体小说置于次之又次的地位,一笔带过而已,然而
在当时的社会,这类小说的受众群体是相当广大的,其畅
销程度远远超过了如今被奉为正朔的新文学。
旧派小说被排挤,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时势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旧派小说家大多依靠市场存身,为迎合世
俗口味,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低俗下品的情节,加之
这一作家群体水平参差、良莠不齐,时日愈久,而“内容
愈杂,流品愈下,仅就文字而言,到后来也是庸俗浅陋,
没有早先的‘哀感顽艳’q睛文并茂’了。这也是旧派小说
历史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预示着它的日趋没落,不能
自拔”(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略。概说》);另一方
面,“五四”新思潮挟风雷之势而起,要求以新的文学风
貌来迎接新的文明,扬新必要抑旧,特别是旧风尚依然有
相当数量的拥趸,为着警醒世人,必须予旧派以猛烈的打
击,矫枉的同时未免过正。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旧派小说家是自尊自重,并且
要求进步的,他们借着章回体小说的壳子,同样创作出号
召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作品。特别是以写世情世风、人
间百态为主旨的社会小说,更是用或写实或讽喻的手法,
活画出清末民初新旧思想激烈冲突下的一幕幕社会悲喜剧
。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就是程瞻庐。
程瞻庐,名文桢,字观钦,又字瞻庐,号望云居士。
苏州人。出生于1879年,即光绪五年,1943年因病去世,
享寿六十四岁。如以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民国政府成立
为界,其三十二岁之前身在晚清,之后三十二年身在民国
,新旧两个时代刚好各占一半。关于程瞻庐的生平,于今
所见资料甚稀,仅能从周瘦鹃、郑逸梅、严芙孙、赵苕狂
等好友为其所作之小传或序言中窥见一二。程瞻庐生于光
绪初年,其时仍以科举八股取士,程幼时即厌弃八股,喜
读古文,旧学功底深厚。二十岁左右,程瞻庐考入官学。
不久,清政府废除八股文,改考策论。比起僵化刻板的八
股,策论更注重考生议论时政、建言献策的能力,程氏“
每应书院试,辄前列”,“年二十四,人苏省高等学校,
屡试第一,遂拔充该校中文学长”(赵苕狂《程瞻庐君传
》),可见其与时俱进之能。毕业之后,曾执教于多所学
校,兼课甚多。程瞻庐脾气随和,性格优容,国学功底深
厚,又能为白话小说,加之他住在苏州十全街,因此大家
赠他一个雅号日“十全老人”。“十全老人,,诸般皆善
,唯不堪案牍阅卷之劳形,“每周删改之中文课卷,叠案
可尺许”。恰值此时,其小说作品刊行于世,广受好评。
先有《孝女蔡蕙弹词》刊于《小说月报》,其后又作《茶
寮小史》正续编,迅速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说到《孝
女蔡蕙弹词》,还有一则趣事。当年《小说月报》倡导新
体弹词,程遂将《孝女蔡蕙弹词》寄去,主编恽铁樵粗读
之后,便予以刊发,并寄去稿费。等到刊物出来,恽重读
之后,“觉得情文并茂,大有箴风易俗的功用,认为前付
的稿酬太菲薄了,于是亲写一信向瞻庐道歉,并补送稿酬
数十元”(郑逸梅《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此事传
为佳话,亦可见程氏文笔在当时是很受赞赏的。赵苕狂为
其所作小传中也曾提及:“阵铁樵君主任《小说月报》时
,不轻赞许,独心折君所著之《孝女蔡蕙弹词》,谓为不
朽之作。”有此谋生手段,程瞻庐遂弃教职,专职著文。
应当说,程瞻庐为师还是很合格的,不然当其辞职之时,
也不会有“校长挽留,诸生至有涕泣以尼其行者”之情状
。此后他陆续在《红玫瑰》等杂志连载多部长篇小说,并
发表短篇小说及小品随笔数百篇。值得一提的是,程瞻庐
亦如张恨水、向恺然(平江不肖生)等一样,是被《红杂
志》《红玫瑰》等刊物包下文章的。所谓包下文章,就是
凡程瞻庐所写文章,均在该杂志发表,而杂志则为其提供
丰厚的稿酬,足见当时程氏文章之风靡程度,以及杂志对
程瞻庐的信任和推崇。须知包圆作品是有一定风险的,倘
若作家不能保证质量,劣作频出,对于杂志的销量和声誉
是有相当影响的。但是程瞻庐对得起这份信任,时人称其
有“疾才”,不仅速度快、文笔佳,而且“字体端正,稿
成,逐句加以朱圈,偶误,必细心挖补,故君稿非常清晰
,终篇无涂改处也”(严芙孙《程瞻庐小传》),可见其
创作态度。民国著名“补白大王”郑逸梅曾拟《花品》撰
《稗品》,分别予四十八位小说家以二字考语,日“或证
其著作,或言其为人”,如“娇婉”之于周瘦鹃、“侠烈
”之于向恺然、“名贵”之于袁克文等,对程瞻庐则以“
洁净”二字相赠。
程瞻庐的写作风格,总体而言,为“幽默滑稽”四字
,时人以“幽默笑匠”“滑稽之雄”号之。周瘦鹃曾为其
《众醉独醒》作序日:“吾友程子瞻庐,今之淳于、东方
也。其所为文,多突梯滑稽之作,虽一极平凡事,而得君
灵笔为之抒写,便觉诙谐入妙,读者每笑极至于泪泄,殆
与卓别灵、罗克同其神话焉。”幽默与滑稽看似同义,其
实是有差别的。有人曾这样解释:“所谓幽默,乃是内容
大于形式;所谓滑稽,则是形式大于内容。”形式大于内
容,一般是指以反常规的夸张的行为、语言、做事方式,
令人们当即意识到故事和人物的荒诞可笑,瞬间爆发出笑
声;内容大于形式,则是将褒贬夹带于正常的叙事逻辑中
,通过细节的描述对某一人物或现象进行戏谑或反讽,令
人细品之后,心中了然,会心一笑,余味悠长。这两点,
都要做到已属不易,都能做好更是难上加难,而程瞻庐恰
好是其中的翘楚。
例如程瞻庐有一套仿《镜花缘》风格的小说作品,包
括《滑头国》《健忘国》《小器国》等,写的是兄弟三人
外出游历,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滑头国”中无人不奸
,无人不狡,店铺中挂了“童叟无欺”的牌匾,却是狠狠
宰客,客人诘问之下,店家居然毫不讳言,并表示是客人
读反了牌匾,其实是“欺无叟童”,无论老人儿童,一律
欺之骗之。“健忘国”中人人记性极差,姓甚名谁、家乡
何处、家中几口,等等等等,通通不记得,因此要将所有
的信息记录下来,甚至包括妻子的身材相貌、穿着打扮乃
至情夫是谁,都贴在身上,招摇过市,毫无顾忌。由于这
几部作品规模较小,结构上虽不显其高明,其主旨也一目
了然,在于讽刺当时社会见利忘义、不顾廉耻的种种怪现
象,但其中情节的怪诞、语言的机变,足以令人捧腹。
茶寮,是程瞻庐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场所,也
是程瞻庐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君得暇,啜茗于肆,闻
茶博士之野谈,辄笔之于簿,君之细心又如此。”(严芙
孙《程瞻庐小传》)颇有几分蒲松龄著《聊斋》的风范。
茶寮酒肆是各色人等聚集之地,也是各类消息八卦的集散
地。程瞻庐日常喜好到茶寮听书,并借机观风望俗,将世
间百态、人情冷暖作为素材,一一写入小说。他的《茶寮
小史》开篇第一句就是:“小小一个茶寮,倒是人海的照
妖镜、社会的写真箱。”书中借茶博士之口,将一众悭吝
卑琐、有辱斯文的读书人刻画得穷形尽相。“提起那个老
头儿,真恨得人牙痒痒的。他去年在这里喝了六十碗茶,
临算账时,他只给我小洋四角。我说:差得甚远,每碗茶
三十文,六十碗茶该钱一千八百文。’他把脸儿一沉,说
道:‘我只喝你十六碗茶,哪里有六十碗茶?’我揭账簿
给他看,他说:你把十六两字写颠倒了,却来硬要人家茶
钱。’我与他理论,他竟摆出乡绅架子,把我狗血喷人般
地一顿毒骂。……他昨天提起嗓子,喊算茶账,纯是装腔
作势,叫作缺嘴咬蚤虱——有名无实。他把手插入袋内,
假作摸钱钞的模样,直待人家全会了钞,他才把手伸出。
要是人家不会钞,他便永远不会也不肯把手伸出,要他破
费一文半文,比割他的头颅还要加倍痛苦。”程瞻庐脾气
好,作文虽然尽多讽刺,但是语气并不峻切,而是不急不
躁,不温不火,令人莞尔,不忍弃掷。
程瞻庐的另一代表作《唐祝文周四杰传》,以民间传
说的“江南四大才子”为主角,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据
说很多影视作品也是以此书为底本进行改编的。四大才子
虽然在历史上各有坎坷,周文宾甚至是杜撰出的人物,但
传说中他们各自的风流韵事显然更是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
。程瞻庐的这部小说摒弃了以往话本中明显不合逻辑的粗
鄙段落,用自己特有的ct绘声绘形’,“呼之欲出’’的
笔墨,将四大才子风流超逸又各具面貌的形象跃然纸上。
唐伯虎的倜傥,祝枝山的老辣,文徵明的俊雅,周文宾的
潇洒,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民国时期的《珊瑚》杂志曾
刊登过一位读者的评论:“长篇小说,总不离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唯有程瞻庐的《唐祝文周四杰传》,却是一部
纯粹的喜剧的小说。……瞻庐的小说,原是长于滑稽,这
部纯粹的喜剧的小说,当然是他的拿手。全书一百回,处
处都充满着幽默的笑料。”
程瞻庐的一生横跨清末与民国两个时期,亲身经历了
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变迁。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在他身
上作用得非常明显。他自幼接受的是旧文化教育,一方面
恪守传统道德,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八股等糟粕对国家和知
识分子的戕害,他的思想中有对变革的渴望和肯定。同时
,晚清之后大力倡导的“西化”又令他恐慌并困惑,民国
政府成立之后,各种蜂拥而起的新思潮、新现象令包括他
在内的许多旧知识分子不由自主地抗拒,因此他的思想是
十分矛盾的。以女子解放这一思潮为例,程瞻庐不赞成“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说法,他认同男女都应该读书,都
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但是他
并不支持女子接受西式教育,甚至对出洋的男子也颇有微
词。他的作品中时常有对没有文化的老妈子的讽刺,对阻
止女子读书的腐儒的不满,但也常见对留洋归来“怪模怪
样”的男女的讽刺。他认同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对于旧
时姑表联姻等陋俗更是强烈不满,但同时又对过于自由浪
漫的恋爱大加批判。他并不赞成妻子为去世的丈夫殉节,
但又对真去殉节的女子啧啧赞叹。他鼓励女子放足,却又
反对女子剪发……凡此种种,可见在那个特殊的过渡时期
,从晚清走人民国的旧式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
总而言之,程瞻庐的小说在当时既有其进步性,也有
一定的局限性;既体现了知识分子面对外忧内患的忧虑和
担当,也表现出旧文人的保守和怯懦。这是由时代决定的
,并不只是他个人的原因。从文学的角度,他的小说思路
开阔,情节生动,可读性非常强,在“鸳鸯蝴蝶派”言情
题材为主的作品中别具一格,在当时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
睐,在今天也依然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内容推荐
程瞻庐著的《唐祝文周四杰传(第2部)》承接第一部的情节,唐伯虎为求秋香,隐姓埋名,纡尊降贵,充当华太师府上书童,为博得秋香青睐,使出浑身解数。与此同时,文徵明、周文宾两位才子也各自遇上了倾心的绝代佳人。在好友祝枝山的帮助下,三人最终夙愿得偿,抱得美人归,以大团圆结局。小说把唐伯虎的机巧痴情、文徵明的风流潇洒、周文宾的风度翩翩以及祝枝山的嘴硬心软、古道热肠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欲罢不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