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IP接入网是全IP化通信网络的重要构成。IP接入网技术是当前全IP通信网络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在全球广受重视。 雷维礼、马立香、彭美娥、杨宁、吴凡编著的《IP接入网》系统性地介绍IP接入网技术。全书内容由4篇(11章)组成,重点介绍IP接入网总体标准ITUT Y.1231和基于三平面架构的参考模型,接入控制系统与协议,各种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 本书以系统架构和参考模型为纲,基于技术标准和标准系列的分析来讨论接入网技术,标准协议介绍和协议背景分析并重,致力于知识获取、技能提高和技术理念培养。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网络通信领域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 背景与基础 第1章 接入网的IP化演进 1.1 接入网的诞生 1.2 泛通信网络IP化 1.3 IP化的接入网 1.4 参考文献 第2章 预备知识 2.1 数字传输基础 2.1.1 香农信道定理 2.1.2 带宽还是速率 2.1.3 奈奎斯特准则 2.1.4 高阶调制技术 2.2 系统架构与参考模型 2.2.1 系统架构基本 概念 2.2.2 OSI系统架构 2.2.38 02网络系统 架构 2.2.4 MAC技术概要 2.3 小结 2.4 参考文献 第二篇 IP接入网架构 第3章 接入网系统架构 3.1 背景 3.2 IP接入网的三平面系统 架构 3.2.1 新一代网络的 三平面架构 3.2.2 传送功能架构 3.2.3 系统管理架构 3.2.4 接入控制架构 3.3G.90 2建议 3.3.1 概述 3.3.2 接入网的定义 3.3.3 接入网的界定与 接口 3.3.4 接入网的功能 架构 3.3.5 小结 3.4Y.12 31建议 3.4.1 概述 3.4.2 IP接入网定义 3.4.3 接入网在IP网络 中的地位 3.4.4 接入网系统架构 3.4.5 驻地网 3.4.6 IP接入网的 协议栈 3.4.7 IP接入网的三平面 架构 3.4.8 小结 3.5 小结 3.6 参考文献 第4章 接入控制系统架构 4.1 概述 4.2 接入控制系统功能 4.3 接入控制系统发展 4.3.1 部署模式的演变 4.3.2 控制协议的发展 4.4 接入控制系统模型 4.4.1 信息通道 4.4.2 NAS模型 4.5 接入控制协议环境 4.6 小结 4.7 参考文献 第5章 接入控制协议 5.1 概述 5.2 EAP协议 5.2.1 协议概述 5.2.2 协议标准 5.2.3 协议分层模型 5.2.4 分组格式 5.2.5 协议运行 5.2.6 EAP在接入控制 中的地位 5.3 PPPoE协议 5.3.1 协议概述 5.3.2 PPP简介 5.3.3 协议接入模型 5.3.4 协议分层模型 5.3.5 分组格式 5.3.6 协议运行 5.4IEEE 802.1 X协议 5.4.1 协议概述 5.4.2 协议模型 5.4.3 EAPOL PDU 格式 5.4.4 协议运行 5.5 RADIUS协议 5.5.1 协议标准 5.5.2 协议模型 5.5.3 报文格式 5.5.4 报文类型 5.5.5 协议运行 5.5.6 协议协同 5.6 Diameter协议 5.6.1 协议概要 5.6.2 协议模型 5.6.3 基础协议 5.6.4 应用协议 5.7 小结 5.8 参考文献 第三篇 有线接入技术 第6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6.1 引言 6.1.1 以太网的诞生与 发展 6.1.2 以太网与IP的 匹配 6.1.3802.3 标准浴火 重生 6.1.4 以太网发展的 启示 6.2IEEE 802.3 标准 6.2.1 基本标准 6.2.2 物理层增补 6.2.3 其他增补 6.3 系统架构与参考模型 6.3.1 系统架构 6.3.2 参考模型 6.3.3 IP承载 6.4 MAC层 6.4.1 共享信道的接入 控制 6.4.2 MAC协议基础 6.4.3 CSMA/CD协议 概要 6.4.4 全双工以太网 6.4.5 MAC帧 6.5 物理层 6.5.1 标准 6.5.2 参考模型 6.5.3 PHY规范汇总 6.5.4 双绞线接口 6.5.5 光纤接口 6.6 网桥与交换机 6.6.1 网桥的系统结构 6.6.2 网桥的运行原理 6.6.3 以太网交换机 6.6.4 交换式以太网 6.7 虚拟局域网技术 6.7.1 VLAN基本 知识 6.7.2 VLAN加标帧 格式 6.7.3 VLAN网桥的系统 结构 6.7.4 VLAN网桥的工作 原理 6.7.5 VLAN配置与实现 案例 6.7.6 VLAN之间的 通信 6.8 几个附加议题 6.8.1 PoE 6.8.2 OAM 6.8.3 功能平面属性 6.9 典型的接入应用 6.9.1 基于PPPoE接入控 制的以太网接入 6.9.2基于IEEE 802.1 X 接入控制的以太网 接入 6.10 小结 6.11 参考文献 第7章 光纤接入技术 7.1 概述 7.2 光接入网基本概念 7.2.1 光纤的传输窗口 7.2.2 光接入网系统 结构 7.2.3 光接入网应用 类型 7.2.4 光接入网的分类 7.3 PON概要 7.3.1 基本概念 7.3.2 标准演进 7.3.3 系统结构 7.3.4 双向传输技术 7.3.5 多路接入技术 7.3.6 物理拓扑 7.4 EPON 7.4.1 EPON概述 7.4.2 EPON系统 结构 7.4.3 EPON传输 原理 7.4.4 EPON帧结构 7.4.5 EPON参考 模型 7.4.6 EPON的点到点 仿真 7.4.7 EPON多点控制 协议 7.4.8 MPCP控制帧 7.4.9 EPON运维 管理 7.51 0G EPON 7.5.11 0G EPON 背景 7.5.21 0G EPON 概述 7.5.31 0G EPON技术 特点 7.5.41 0G EPON MPCP 控制帧 7.5.51 0G EPON 参考模型 7.6 EPON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