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宣德皇帝全传/明史纪实小说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廖心一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廖心一著的《宣德皇帝全传/明史纪实小说系列》为“明史纪实小说系列”之三,以宣德皇帝为核心人物,对该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做了细致描绘与生动刻画。作者为典型的历史学者,本套书为其三十年潜心之作。作品迥异于如今流行的戏说类、穿越类历史小说,实是以小说的体裁书写历史。作者悉心考证、言必有据,为读者奉上一套可作正史阅读的历史小说。

作者简介

廖心一,1946年生。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师从王毓铨先生学习明史。曾担任《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分册》和《中国通史·明史分卷》(白寿彝主编)编委;有《明朝文职的升迁》《明朝的宦官制度》《明朝的宗藩制度》等文章发表;曾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小丛书》撰写《明朝》册;专著《正德皇帝全传》1998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1988年移居香港,此后近三十年的时间,一直致力于以皇帝为中心的明史纪实小说系列的创作,在写作过程中,秉承一贯的理念:言必有据和全景描写。

导语

廖心一著的《宣德皇帝全传/明史纪实小说系列》以正史为创作之本,所据严谨,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明朝宣德皇帝及所处时代的复杂生相。宣德皇帝朱瞻基,明朝第五任皇帝。他是位文武双全的风流皇帝,继承了其父仁宗的利国利民政策,在位十年完成了为人称道的“仁宣之治”。“武”的方面是平定了叔父朱高煦的夺位活动,三次率师巡视边境,打退了武装牧民的进攻;“文”的成就是诗文书画都有作品,是当时宫廷文化的主力和旗手,同时也因逗蛐蛐和换皇后,赢得了“风流天子”的称号。

精彩页

第一章
   面对皇帝已停止呼吸的身体,更准确地说,面对大行皇帝的遗体,扈驾北征的内阁大学士杨荣,比别人有更多的感慨,有更多的话要说,有更多的泪水要挥洒。在当今阁、部大臣中,他大概是最早与大行皇帝有过接触的。他清晰地记得,大行皇帝当日是骑着怎样的一匹战马,从哪一座城门,进入南京城的。是他,提醒大行皇帝,一定要先谒孝陵,再即皇帝位。那时,他还是建文朝的臣子,正是这第一次接触,大行皇帝记住了他,从此一直器重他。
   

如果让杨荣用一句话来概括大行皇帝的一生,他会说:大行皇帝戎马生涯贯穿始终。这包括洪武朝镇守北平,将兵出塞;包括建文朝兴兵靖难,夺得天下;也包括永乐朝多次亲征漠北。戎马一生,大行皇帝甚至胜过太祖高皇帝。
   

所谓别人,不是泛指,而是特指侍驾的太监马云和另一个扈从的内阁大学士金幼孜。御幄中除平静地躺在御榻上的大行皇帝,只有他们三人。马云一直守候在御榻前,他有什么感受且不必说;杨荣不仅比金幼孜早一刻看出大行皇帝已崩逝,不仅比金幼孜更快地转过许多念头,而且,在金幼孜要扑将上去时,刚好把他拉住。
   

“幼孜兄,眼下不宜恸哭。”杨荣说。金幼孜和他同是洪武三十三年(注:即建文二年,或纪以革除二年。朱棣登极,去建文年号,而以洪武年号延续)的进士。
   

时值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地点:大宁左卫境内的榆木川。
   

三人逐渐平静下来,在一起商议善后之事。
   

“此事还有谁知?”杨荣问马云。
   

“两名御医,三四位近侍。”马云答道。
   

“须防他等泄露于外。”杨荣说。
   

“勉仁先生放心,我已将他等置于另一帐中,严密看管。”马云道。
   

“自今时起,除那三四近侍,其他人不得进入御幄。”杨荣嘱咐。
   

“这我也想到,不会出纰漏。”马云说。
   

“勉仁兄的意思,是秘不发丧?”金幼孜问。从杨荣与马云的对话中,他不难听出这一层意思。
   

“幼孜兄意下如何?”杨荣反问他。
   

“也只好如此。”金幼孜道。
   

“幼孜先生为何称只好如此?”马云间。
   

“马公公将知情之人严密看管,又将御幄严密封锁,分明是秘不发丧之意,怎么还来问我!”金幼孜道。
   

“我心慌意乱,方有此等举措,只想请两位先生来筹划,并未想到秘不发丧。”马云实话实说。
   金幼孜是个实在人,马云既然说不懂为何要秘不发丧,他就要解释:“一则,消息传出,军心恐乱,阿鲁台闻讯,或奔袭我军。为梓宫安危计,不可发丧。二则,京营随驾北征,仅少部留守,且有赵府三护卫在京。为京师及太子殿下安危计,不可发丧。”
   

阿鲁台是鞑靼首领,虽受封为和宁王,但屡次扰边。永乐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大行皇帝几次亲征,都是针对该部。
   

解释之后,金幼孜问杨荣:“勉仁兄可是虑此?”
   

“是,我所虑者,都被幼孜兄说出来了。”杨荣道。
   

“既如此,秘不发丧,应无异议了。”马云说。
   

“秘不发丧,无异议,却非无可虑者。”金幼孜说着,向御榻的方向瞥了一眼。

马云领会这一瞥的含义。他对杨荣说:“是啊,到京师至少还有二十日行程,此事不可不虑呀!”
   

“有一器物或许用得上。”杨荣说。
   

“何物?”马云问。
   

“仪仗。”杨荣道。
   

“仪仗?”金幼孜、马云都没听明白。
   

“闻得锡器可防腐,不知然否。”杨荣道。
   天子仪仗,不能用坚硬的金属,又不能不用金属,故仪仗器物多以锡制。他的意思,是在锡器上作作文章。
   

“勉仁兄是说,将锡熔铸为一椑,以为盛殓之用?”金幼孜问。椑,即为棺椁之内棺。
   

“不错,”杨荣应过,转问马云,“军中并不缺少锡工,是吧?”
   

“是。”马云点头。天子亲征,为维护仪仗器具,总有锡工随军。
   

“集锡工,熔铸一裨,须得多久?”杨荣问。
   

“又不求精美,一日或一夜即可。”马云道。
   

“那就白日将锡工集合,晚间开火熔铸。”杨荣说。
   

“晚间开火,是怕锡工事后泄露于外吧?”这不仅是杨荣所担心的,也是马云所担心的,他说,“锡工之口,不似御医、侍从之口。”
   

“但马公公有法子封住其口,是不是?”杨荣道。
   

“法子是有,即——”马云说着,做了个砍头的动作。
   

杨荣、金幼孜都觉得这个法子过于残忍;但防止事情泄露,他们又想不出更好的法子,只能以沉默来认可。
   

“马公公,锡椑铸成之后,行事全在你。”杨荣说。
   

“勉仁先生有何吩咐?”马云问。
   

“马公公可将圣体置于锡棹之中,又将锡椑置于銮舆之中,每日进膳如常仪,每日进止皆南銮舆传令,使人莫测。”杨荣授计。
   

“还可每日传唤二位先生至銮舆前回话,更使人莫测。”马云补充。
   

“恐怕马公公每日只可传唤我二人中之一人至銮舆前回话。”杨荣道。
   

“勉仁先生是说,你二位要轮番回话?”马云问。
   

“不,”杨荣摇摇头,道,“军中虽不可发丧,却须及早回朝禀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