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浴血战沙场(一位抗日英雄的传奇经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勤良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戎马生涯,转战南北,屡建奇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这是王大中一生的真实写照。杨勤良著的这本《浴血战沙场(一位抗日英雄的传奇经历)》讲述的就是他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杨勤良,男,1960年出生,16岁参军,打过仗,当过工人,后入党校深造,32岁南下深圳发展。参加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系列丛书写作,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百余万字,先后出版长篇传记文学《铁血战士谭友林》(与人合著)、《罗霄山之子——记幸元林将军》《一代骁将曾保堂》《放羊娃的足迹——记老红军王鸿荣》《军人本色——曲国元的一生》。
目录
上部:抗击日寇,浴血战沙场
一、浴血淞沪
二、守防开封
三、南充整训
四、保卫长沙
五、急驰两广
六、坚守云南
七、飞赴印缅
八、克密支那
九、平卫战斗
十、解放南渡
十一、昔卜之役
十二、欢庆胜利
中部:走向光明,起义获新生
一、北上四平
二、留美考试
三、南京受训
四、陆大深造
五、残酷斗争
六、出走陆大
七、郫县起义
八、什邡受命
九、接受改编
十、千里东调
十一、华东军大
十二、财税战线
下部:铁肩道义,妙笔卷人生
一、书香世家
二、就读永中
三、东方欲晓
四、投笔从戎
五、黄埔精神
六、赤胆忠心
七、参政议政
八、半世友谊
九、老骥伏枥
十、致力统一
十一、桃李天下
十二、书墨瑰宝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记
导语
杨勤良著的《浴血战沙场(一位抗日英雄的传奇经历)》是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主人公王大中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期一总队,历任国民党部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军参谋长等职。参加过著名的淞沪抗战等战斗战役,后率部参加远征军对日军反攻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省财政厅秘书、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王大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后记
二○一五年,是一个令全世界人民记住并值得
庆祝的年份。这一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九月三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
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
人民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缅怀先烈,牢记
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通篇讲话催人奋进,
激励全中国人民投身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为
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一个月后,我与本书的主人公王大中前辈的二
孙女_二起从深圳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在一个培训班
上认识。我俩都是班委,她是班长,我是组织委员
,学习和工作中交往渐多,她想请我为她已故的祖
父写传记。她祖父是一位抗日老兵,曾参加过八一
三淞沪抗战等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还参加远征军
赴印缅反攻作战,在川西地区即将解放的前夕参加
地下党领导的策反组织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率
部起义走向光明,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大功。我问
了她几个问题,就欣然接受了请托。主要原因是主
人公传奇的经历吸引着我,以前自己写作的范围都
在人民解放军高将领之列,针对国民党军队将军、
国民党正面抗战题材的非虚构写作从未涉足。我怀
着探索和学习的心情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去走
进王大中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本书写作的难度是极大的,主人公王大中于
一九八七年去世,给一些关键问题的考证带来了不
小的困难。应验那句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老话,两年
多来,经过不懈的努力,这部长篇非虚构的写作终
于搁笔。
二○一七年的早春二月,我前往浙江,在富春
江畔采访了九十六岁的抗日女战士周志华,她是本
书主人公王大中友人傅立贤将军的夫人。谈到王大
中,躺在医院病床上正在接受身体检查的她打开了
话匣:王大中和我丈夫傅立贤是老同学,一起参加
淞沪抗战,都差一点战死,后来虽然不在同一支部
队,但彼此一直有联系。抗战胜利后,他们两个人
在陆军大学重逢了,王大中是国民党军队里少有的
正派军人,那些贪腐、卑鄙的恶习在他身上一点也
没有。在周老的身上我看到了王大中那批人的影子
,那代军人身上的刚毅和执着给了我无尽的力量,
纵有再多的困难我都要把这本作品写好。英雄虽已
逝去,但精神传承不息。
回到深圳,我的心情好极了。只用了很短的时
间,就写成了近三千字的散文《富春江赋》,在《
深圳晚报》发表后当即被中国作家网等许多知名网
站转载,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许多好友在期待这本
书的问世。
春夏之际,我结束了收集资料和采访任务后,
前往中国文史出版社,请责编全秋生先生看了全书
的写作大纲。他在百忙之中热情接待了我,并对书
稿的写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这无疑是我前行中的
助推力。
帮助完成这本书稿的人很多,我感谢他们的付
出。对我帮助最大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本书主人
公生前留下的五万字文稿和书信。我反复阅读了王
大中的遗稿及部分书信,我一字一句认真拜读,用
心去领会,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写下了许多眉批。
真正从灵魂深处读懂了王大中。是他的文字给我的
帮助,才成就了这本书。在此基础之上大量查找资
料,终有极大的收获。
王大中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倾注毕生的精力,
他对人民充满着深厚的感情,他将自己的一切都献
给了他热爱的祖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和国家都迎来了
新的发展机遇。春天来了,他努力工作,特别是到
省政府参事室后,他更加珍惜,想把自己一生做个
梳理,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反思和总结,他着手回忆
录的写作,常常是伏案疾书。这一时期他一反以往
对过去之事避而不谈,而是对自己亲历的历史事件
负责记录下来,时常或多或少会与家人和亲朋好友
谈及往事。
王大中率部起义后,先后与军代表罗洪标、詹
大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分别二三十年后陆续
恢复了联系,他们之间的通信联系,他都会记录下
来,谁代笔、亲笔签名等等细节无一遗漏。可见长
者处事为人之风格。
他大公无私的精神还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传播上,从来不把自己的学术作为谋取私利的
工具,无偿奉献自己的知识。有求必应,做到这一
点实在是难能可贵呀!以至于后来人,都在不断地
揣摩他,如果王大中先生活到今天,他的字是否会
按照每平方尺多少钱来收取呢?他的字每平方尺润
格价是多少?人们在怀念那个淳朴的小个子老人家
,怀念他留下来的真诚和善良的同时,也在反思。
王大中是一位细腻、认真、周全的人,他对生
活充满着无限的热爱。王大中独特的身份,丝毫不
影响他对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每年
党的生日,他都要庆祝,时刻不忘党的恩情。
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到书法艺术中去,是王大
中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事,他把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
上。
王大中把进行书法艺术活动的宗旨定格在为社
会、为人民大众服务上,一切疑问都迎刃而解了。
这是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王大中解决了,他解决
得很好。他是毛泽东思
精彩页
华北事变即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的全面抗战由此爆发。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军国主义者明目张胆地以武装形式向我卢沟桥守军开火,发动了骇人听闻的侵华战争,强占我华北领土。沉睡的狮子猛然醒悟,全体中国人民高举抗日的旗帜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王大中就是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发表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的同一天接到上级指示,随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师补充旅奉命出征保卫上海,部队由驻地豫东鹿邑、柘城两县徒步行军到徐州再乘火车经蚌埠、南京到苏州。七月十五日前部队先后抵达苏州集结待命,指挥这次行动的是副旅长杨文琼,王大中时任第二团机枪三连一排中尉排长。
很快,国民党政府成立京沪警备司令部,张治中将军任司令,指挥第三十六师宋希濂部、第八十七师王敬久部、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第二师补充旅钟松部。旋即,补充旅改编为独立第二十旅,旅长钟松、副旅长杨文琼,改编后脱离第二师建制,奉命担任京沪线防务及其附近各据点国防工事的构筑。
八月初,上海原淞沪警备司令部驻龙华,原司令戴戟已去职,时任司令杨虎。这个机构上归南京军事委员会及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指挥,它下面只能间接指挥上海市保安总队长吉简章的两个团,上海警察局长蔡劲军的所属警察部队。
张治中到达上海后向蒋介石建议:危局之下,应该将野战部队派往上海。于是,王大中所在的独立第二十旅一部换上保安队黄咔叽①队服,于七月下旬秘密从苏州开进上海西北边郊区的虹桥机场待命。
独立第二十旅下辖的两个团也做了改编,第一团改为宪兵第十四团,开赴松江待命;王大中所在的第二团改名为保安团,团长何藩,全团官兵身穿黄咔叽呢保安队服装开进上海市区,归属淞沪警备司令部指挥。保安团于夜间乘火车经嘉兴行至沪杭路新桥站下车。到达后,王大中所在的机枪第三连归第三营指挥,他们在李秀岭营长的率领下再经小径徒步到达虹桥飞机场附近。王大中所在连奉命担任飞机场警戒。到达飞机场后,没几天,连长因病住医院,连长职务便由一排中尉排长王大中代理。至此,王大中开始管理和指挥一个连队,这也是大战前夕临危受命,是上级长官对他的器重和信任。王大中对备战工作高度重视,不敢懈怠,每天夜里都要查岗查哨两三次。
中国正规野战军部队开进上海市区,为什么事前必须换服装,还要假扮是保安人员呢?事情原委要追溯到一二八抗战。王大中清楚地记得: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上海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抗战。是役,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日军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假意应付事态,不仅不给十九路军以任何援助,还拒绝调江北部队去支援抗战,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
继而,国民政府妥协退让,无条件一味顺从日方的要求,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在三月三日宣布停战。三月十四日,中日双方代表在英国领事馆进行谈判,于五月五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吴淞狮子林炮台拆毁后不得重建。而日本则可以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驻军,其驻扎在虹口的海军陆战队反而能够在公共租界内外自由行动。这个极其不平等协定的签订,使上海成为日本侵华的重要基地。不久,国民党政府将英勇抗战的第十九路军调往福建去围剿“红军”。
P3-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