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经典译丛》,共18种,精心选取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荷妮和弗罗姆的经典之作,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病态心理——大至精神疾患,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
本书为其中一册,是弗罗姆对梦童话和神话的导论性的理解,它通过对梦的性质、释梦的艺术的研究揭示梦的象征语言、通过对俄狄普斯神话,创世纪神话、童话“小红帽”、安息日仪式、卡夫卡的小说“审判”等的分析来揭示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性的语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被遗忘的语言/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埃里希·弗罗姆著//宋晓萍等译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共18种,精心选取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荷妮和弗罗姆的经典之作,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病态心理——大至精神疾患,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 本书为其中一册,是弗罗姆对梦童话和神话的导论性的理解,它通过对梦的性质、释梦的艺术的研究揭示梦的象征语言、通过对俄狄普斯神话,创世纪神话、童话“小红帽”、安息日仪式、卡夫卡的小说“审判”等的分析来揭示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性的语言。 内容推荐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创建的,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的病原主要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在于深刻的内在心里因素。他将这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无意识性本能学”。所以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浮创建的心理学说,宾能够将这一学说推广到哲学、宗教、文化领域。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思想体系。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象征语言的本质 第三章 梦的性质 第四章 弗洛伊德的荣格 第五章 梦的分析的历史 第六章 释梦的艺术 第七章 神话、童话、仪表和小说的象征语言 试读章节 第二章 象征语言的本质 现在来设想一下你们试图区分红酒和白酒味道的差别,对你们来说,这可能简单至极,你们十分了解这种差别,但为什么向其他人说明这种差异又并不容易呢?你们发现最大的难处是将味觉差异转换成语词。你们可能都会这样作结:“现在,看吧,我无法向你说明,先喝完红酒再喝白酒,你就知道二者的差别何在。”你毫不费力地可以找到解释最为复杂的机器的词语,但是,对于描述简单的味觉经验而言,词语似乎无能为力。 当我们试图解释感觉经验的时候,我们不是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吗?先来设想一种情绪,在一个灰暗的、有点害怕但又没有真正危险的世界里,你想向朋友描述自己迷茫、绝望的这种情绪,但是你又一次地发现你自己四处搜索词语,却最终还是感到你自己的词语并没有将情绪细节的方方面面给予充分的说明。接下来的晚上,你做了一个梦,发现自己在日落之前身处城市的郊外,除了一辆牛奶马车外,街上一无所有,房子看起来显得破旧,环境也不熟悉。你没有办法习惯能到达你所熟悉的、你觉得你应该归属的地点的交通工具。当你醒来并记住这个梦的时候,对你来说,梦中的感受恰恰是在白天你试图向朋友们描述的那种迷茫和阴暗的感觉。它仅仅是一幅画,其风景在一瞬间闪现,然而这幅画较之你长篇大论所描述的东西更为生动和准确。你在梦中所见到的那幅画实际上是你感觉到的某些东西的一个象征。 什么是象征?一个象征通常被界定为“代表他物的某物”,这个定义似乎令人失望,然而,如果我们自己关注对这些看、听、闻、抚摸的感官表达的象征,关注那些代表内在经验、感觉、思考等“他物”的象征,那么,这个定义就会更加引人人胜。这种象征是外在于我们的东西,它的象征物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象征语言是我们表达内在经验的语言,它似乎就是那种感官体验,是我们正在作的某物或物理世界对我们产生影响的某物,象征语言是这样一种语言,其中,外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象征,是我们灵魂和心灵的象征。 如果我们将象征定义为“代表他物的某物”,那么,首要的问题是:“象征与象征物之间的特殊关系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在三类象征之间作出区分:习惯性象征、偶发性象征和普遍象征。非常明显,只有后两种象征才能表达内在经验,好像他们就是感官经验一样,也只有它们才具备象征语言的特性。 习惯性象征在三种象征之中最广为人知,因为我们在日常语言中就运用它,如果我们看到单词“桌子”,或听到“桌子”的声音,这个单词“T—A—B—L—E”就不代表着某些其他的东西,它们代表着我们所看到、摸到和使用的桌子,词“桌子”和物体“桌子”之间有何联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吗?很明显,没有。桌子这一物和声音“桌子”没有任何关系,词象征物的唯一的原因是一个特殊词来称呼一个特殊物的习惯。小时候,我们就有一种重复的经历,即重复听到一个词涉及一个物直至一个恒定的联系被确定下来,以至于我们根本用不着思索就能找到恰当的词。 P7-8 序言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但是弗洛伊德的思想体系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他的全部学说贯穿着生物学观点,否认人性的历史性,否认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随着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一些精神分析学家们不断批判性地发展弗洛伊德的思想,日益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逐渐与弗洛伊德的学说分裂和分离。1911年阿德勒就开始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强调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建立了精神分析的个体心理学。此后荣格也独树一帜地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原型理论。尤其是4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即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因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而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形成鲜明的对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妮和弗罗姆等人。其中弗罗姆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上,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分析的人本主义思想。 在精神分析运动中,尽管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精神分析学派总的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强调儿童期的影响,强调压抑的作用,用病态的观点来看待现代的人性等。精神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蓬勃发展,深入到西方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融合到了整个西方社会之中,成了西方社会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人性造成的戕害,以及后工业社会给人的精神造成的强大压力之故。 精神分析学说早在30年代就传人我国,近年来出版界也陆续翻译出版了一些精神分析学家的重要著作,尤其是弗洛伊德的重要著作,但是都较为零散,未见系统。在我国,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益增强,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造成的精神苦闷越来越多。尤其是儿童,从小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和苦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宽慰,天长日久就会形成心理畸形和性格变态,导致病态人格或神经症。如何缓解精神压力,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如何避免病态人格,如何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康地生活和成长,这是我国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我们组织翻译了这套《精神分析经典译丛》,希望能够给我国学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本译丛共18种,精心选取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荷妮和弗罗姆的经典之作,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病态心理——大至精神疾患,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我所用,这一点无需我们多说。这套丛书是我们精心组织人力翻译完成。尽管如此,其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方家不吝赐教。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编辑部 1999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