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有效沟通
第一节 说好3种话:赞扬话、寒暄话、巧妙话
赞扬话——进入客户内心的“通行证”
跟陌生客户接触时,不知如何开场,直接切入正题往往引起客户的逆反心理,交易难以继续开展。
[案例一]
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向一位律师推销保险。律师很年轻,对保险没兴趣,但推销员离开时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他的兴趣。
推销员说:“安德森先生,如果允许的话,我愿继续与您保持联络,我深信您前程远大。”
“前程远大?何以见得?”听口气,好像是怀疑销售员在讨好他。
“几周前,我听了您在州长会议上的演讲,那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演讲。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很多人都这么说。”
听了这番话,他竟有点喜形于色。推销员向他请教如何学会当众演讲,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得眉飞色舞。临别时,他说:“欢迎你随时来访。”
没过几年,他就成为当地非常成功的一位律师。推销员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最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案例二]
王刚的工作是专门为房地产公司设计草图。他每周都要去拜访一位著名的室内装修设计师,推销自己的作品。可每次送上草图,这位设计师只是草草一看,便一口拒绝:“对不起,我看今天咱们又不能成交了。”
多次的失败使他得到了启发。一天,他拿着自己创作的6幅尚未完成的图纸,匆匆赶到设计师的办公室。这一次,他没有提出向设计师出售草图的事,而是说:“如果您愿意的话,我想请您帮一点儿小忙。您能否跟我讲一下如何才能画好这些设计图?”
设计师默默地看了一会儿,然后说:“3天以后你来拿吧。”
3天之后,这位设计师很耐心地向王刚讲了自己的构想。王刚按照设计师的意见完成草图,结果被全部采用了。
[案例三]
有一次,博恩崔西带一个推销新手与一家帐篷制造厂的总经理谈生意。出于训练新人的考虑,博恩崔西把所有的谈话重点都交给这位新推销员,也就是说,由他来主导这次谈话,展示产品。
但遗憾的是,直到他们快要离开时这位新推销员仍然没办法说服对方。此时,博恩崔西一看谈话即将结束,于是赶忙接手插话:“我在前两天的报纸上看到有很多年轻人喜欢野外活动,而且经常露宿荒野,用的就是贵厂生产的帐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位总经理对博恩崔西的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立刻转向他侃侃而谈:“没错,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的产品非常走俏,而且都被年轻人用来作野外游玩之用,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结实耐用……”他 饶有兴致地讲了大概20分钟,博恩崔西与那个新推销员怀着极大的兴趣听着。当他的话暂告一个段落时,博恩崔西巧妙地将话题引入他们要推销的产品。这次,这个总经理向崔西询问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后,愉快地在合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先说赞扬话,有分寸、有技巧、有水准地赞美客户,潜移默化地让客户接受你、信任你。
喜欢听赞赏和夸奖之类的话,是人的天性使然,客户自然也不例外。优秀的销售员总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这种心理,恰当地赞美客户——甚至可以适当地夸赞对方,以便在融洽的交谈中寻找机会销售。案例一中的保险推销员就是利用了年轻律师的心理特点,通过夸赞赢得了对方的信任。
赞美也不一定要直接夸对方“英明神武”,有些隐性的“好听话”更容易捕获客户的“芳心”。比如说,虚心接受客户那些“高明”的想法,让客户觉得,好的想法都是他靠自己的能力想出来的,而不要在客户面前证明你有多聪明,这样才能为成功销售产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案例二中,王刚一开始没有注意到客户的心理需求,每次都是拿着自己设计的草图向客户推销,因而屡屡受挫。多次失败之后他开始思考对策,之后,当他再次见到设计师时,改变了以往的推销方式,而是说:“您能否跟我讲一下如何才能画好这些设计图?”他找准人性“自负”的这一弱点,满足了设计师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客户引以为荣的能力得到了发挥的机会,因此,最终成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博恩崔西(案例三)则是通过引入客户感兴趣的话题,获得销售成功的,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好听话”。“只有我感兴趣的事才能吸引我”,这是每一个客户的普遍心理。所以,当你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引起对方的兴趣,只有这样,你的销售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好听话”是拉近关系的催化剂,当人们听到好听话时,可引起其购买需求和欲望。
销售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客户的心态。人人都有虚荣心,都喜欢听赞美的话,有时候明明知道这些赞美之语都是言不由衷的,但仍喜欢听。在销售过程中,如果能真诚地赞美客户,你的销售就可能会成功。
赞美有助于生意的成功,在跟客户沟通时要记住以下要点:
(1)赞美之前要研究赞美对象。 (2)赞美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千万不要过头,否则会令人生厌。
(3)赞美的同时最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4)赞美一定要是顾客所喜爱的东西,是他引以为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