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桥绝响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背负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背负,1983年12月出生于四川阆中,现居上海,原名刘小春。1997年开始自由创作,发表《梅花烙》《幽冥花之远》《六月雪》《茉莉花开》等二十余篇中篇悬疑小说;2008年进入《中国写手之家》担任原创文学总版主。期间,编著出版《现代礼仪常识全知道》《日常礼仪的三百个礼仪细节》等多部著作。2010年起主攻散文,《野百合也有春天》《花开的声音》等数百篇作品,分别发表于各大报刊、杂志。
目录

第一辑
遗落的情书
老宅风云
老宝山城
双孝坊
“贤”字来解意
太平天国墓纪
陆地“深海”
高桥人家
钱慧安纪念馆
高桥中学
绒绣与绣娘们
西街
钟惠山
第二辑
钟氏祠堂
说“鬼节”
送别
吃酒的讲究
饭君子
第三辑
绝版高桥
荷兰风情湿地
春暖花开

古镇初秋
花山路上一缕香
夕阳西下
今夜留白
一身素衣
今夕何夕
镇里老相馆
荷兰城的流浪猫
风起后便是飘摇
远方
知遇
第四辑
你是蝴蝶也是我
诗人
小品
三奶奶
艺人
种花的人
老太与狗
我小说里那些悲剧人物
何以慰生平
双孝坊记
张彤
练车
油菜花之曲
一路走来
精彩页
老宝山城
我第一次听说老宝山城,是去位于高桥镇东北的“老海滨浴场”采集资料。然而,这处上海曾风流云集之地,如今只剩下一块牌匾聊作遗存了。老宝山城与“老海滨浴场”仅一河之隔,这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说来有趣,我们快走到老宝山城大门口时,恰好看门人的女儿骑车来看望老人。我与摄影师抓住机会,对老人一番软磨硬泡,最终赢得了一张于外界而言几乎是不可能有的“免费门票”。
铁将军把门,并非毫无缘由。老人告诉我们:政府于2006年正式批复了老宝山城的历史文化遗址修复工程,还原老宝山城原貌。施工期间不对外开放,故而一批批前来探访的人,终不得其门而入,只能隔着栏杆,嘹望一番。
据记载:高桥北宋时期为昆山县临江乡,南宋时改属嘉定县,元、明隶属不变,清雍正初属宝山县依仁乡,1928年才划归上海特别市高桥区,以后相继隶属东郊区、浦东县、川沙县,现隶属浦东新区。高桥地处长江三角洲尖端,襟春申而挟扬子,扼吴淞口咽喉,地势冲要。作为重要港口,高桥是人们出海的必经之处。据说,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航海标志,归来的人们很难在海上准确把握方向。后来,不时有人在这片海域看到一座若隐若现的“仙山”,人们将这看作“仙人指路”。于是,用木桩和泥土,修筑海塘,开垦建设,就被称为老宝山城。
老宝山城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古迹。与其说它辉煌的历史令人仰望,不如说它坎坷的命运令人心疼。细致梳理资料后,发现老宝山城经历的两次毁灭性的灾难,都源于两个七月,两场无法逃避的狂风暴雨。
它的第一次毁灭性灾难,源于明万历十年(1582)七月十三日夜里一场暴雨的突袭。当天夜里,整个宝山被卷入滔滔江水。这座位于宝山西麓的堡城,被卷去了东北方的城角。一夜之间,失去了屏障。
这座高二丈六尺二寸,并设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吊桥、护城壕、敌台窝铺等防御设施的宝山堡城,在失去屏障后的康熙八年(1669)全部覆没于洪流之中。建于1576年,历经九十三年的第一座宝山城,再也找不到往日的印记。
康熙三十三年(1694),为了加强海防工事,苏州海防同知李继勋在原宝山城的西北二里处(在今高桥镇东北两公里处),也就是今天的老宝山城遗址,再次修建起堡城。它的第二次毁灭性灾难,是在雍正十年(1732)七月十六日夜,老宝山城又一次经历了飓风洗劫。残存的四座城门,有三座拆除于“文革”期间,仅南城门保存下来。
如今的老宝山城,依然在修建之中。可完整见到墙面的,是两座经过修缮的城楼。中间的门洞就是遗存下来的南城门。南城门的右边,依然存留着观光亭和民国时期建造的两所民居;南城门的左边,则是一条新修建的护城河,龟裂的栏杆、正在游泳的水鸭,以及岸边石头缝里长出的青草,为这座寂寞的古老遗址平添了一分生气。
老人是这座遗址的守护人。平日里,就住在这两所民居里,一个人守着这片城墙,与几只水鸭为伴。只有周末,儿女们带着孙儿、孙女们过来,这里才显得其乐融融。要完成守护老城这样的使命,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我告诉他,他正在守护的,不仅是老宝山城的遗址,还有关于它的记忆。我想,他比我更懂得这些历史片段的重要性。
P9-11
导语
2016年2月以来,作者背负着手挖掘高桥镇的人文历史。以“人物故事”“历史建筑”“民风民俗”“乡愁”等方面进行写作,以全方位视角体现古镇发展全貌。故而,《高桥绝响》这本书既有历史遗迹的影子,又有现代化建设下的古镇新貌。新旧合一,这就是高桥镇的样子。
从著作中可以看出,作者已把高桥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对高桥这座文化历史重镇充满了赤诚与热爱,她交游广泛,从历史人物遗孀到画匠,从街坊邻居到传统技艺传承人,可以说深刻体察了当地的生活。灵动的文笔让篇篇文章生动可读,鲜活的人物形象随之凸显,从中也看出作者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对生活的热爱,也勾勒出作者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
序言
荷尔德林给朋友博伦多夫一封信中说:“故乡
的自然,我越是研究它,它就越发猛烈地攫住我…
…大地上所有神圣的地方汇聚在一处,而我窗外的
哲学之光现在就是我的快乐;我愿意留住,如同我
来,直到此处。”这句话很适合背负现时的心境。
对一个在秘境阆中偏远山村长到13岁就离开家乡到
遥远的海上飘零的弱姑娘来说,记忆的根系几乎已
经深植故土了,只不过出生地的“家乡”不知不觉
已经成为她的“原乡”,而她,也早已习惯认他乡
为故乡了。所以,背负的“乡愁”也一定在原乡和
他乡之间游弋,这种游弋的乡愁总会给他的文字染
上一层扑朔迷离的诗意。习近平有一句经典的话:
“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在背负这
里,原乡和他乡已经统一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离开哪端,内心都会失衡动荡。
背负的家庭生态和青春少女的情感秘历阴差阳
错地充满了隐痛,恰恰是这种隐痛经历,是她的心
灵滋生出莫可名状的艺术感染力。当某一天,或许
是从原乡老家的一块石纹里得到灵感的开悟,她毫
不犹豫地一头扎进人文的迷恋中。她从历久弥新的
人文里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持着自己的平衡。如
是,她变成了焕然一新的另一个。在上海,凭着年
轻有神情欲恣溢,背负意外找到了“原乡”和“他
乡”的绝佳奇点:高桥镇!
“有那么一刹那,彷如身在徽州。走在细长的
雨巷里,与满墙的蔷薇花擦肩而过。谁曾想,高桥
镇上,也会有这样的暗香浮动呢?
这座“三开间三进深二层楼”的徽式民居,隐
于季景北路714弄。若是要来,一定要赶在雨天,屋
顶的苔藓正鲜绿的时候,你可以从那穿过雨帘的翠
绿里,读懂那个蔡姓男子,用建筑形式为她书写的
百年情书……”(《遗落的情书》)这样的文字情
绪,弥漫的恰是背负梦境中的正点滴散失的怅惘和
幽香。虽然如此,背负其实是在一条看得见的历时
迷宫里放松甚至放纵自己。在《老宅风云》里,敬
业堂的历代主人沉浮于先贤的潜意识里,并从这种
潜意识中抽身出来,以全新的异域建筑打开了创业
之门,背负由此喊出:“而在这座培育出革命者、
传统工匠、商贾名人的百年老宅里,最无可复制的
,其实并非故事,而是故事背后,那些无法承受的
生命之轻;或许,正是那些无可复制,才使这座老
宅的底蕴,沉淀地愈加丰满和厚重罢!”随着《老
宝山城》中的三次灾难,背负在伟大和渺小交织的
波长中也弥合历练了自己青葱柔嫩的灵魂。可以说
,高桥镇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那么贴近背
负的心。背负其实是把自己融化在一种古风遗韵中
,跟着历时享受更遥远而深厚的博爱。否则,她不
可能在《钱慧安纪念馆》中那么纯真地吸取人文的
精髓;不会在《文化寻根:高桥中学》中为那么多
远去的人事神魂颠倒;不会以被人冷落的文化遗存
“石库门”为创作载体,采取“抽筋剥皮”术层层
抽剥,从石库门的过往、里外、纵横,经纬交错地
将石库门的兴衰历历在目地演示给读者。并将石库
门包含的人生百态、浮世风俗和传统文化情结如丝
如缕地织进阅读者的心里,让读者在一步一步阅读
的递进中体验到失落的文化乡愁,产生莫名的对“
文化原乡”的眷念和挽留不住的哀怨。特别是在《
绝版高桥》中,背负以非虚构写作表达手法精细地
捕捉她无法漏掉的每一个有用的细微元素:“身着
旗袍的上海女人,是世界的一道文化遗产。在高桥
镇,这韵味又更浓一些,西街的宽窄巷子里,古老
的裁缝店、海派书画家钱慧安纪念馆、绒绣馆、长
江三峡石头馆、仰贤堂、陈列馆,老长兴菜馆……
,从衣食住行到文化艺术,将整个高桥镇千百年来
的人文历史,都浓缩在短短的百米老街上,它更像
一本书,一本你怎么也读不透的古老的寓言;你不
懂它,就像不懂这里穿着旗袍的女人一样,一条弹
格路、一身旗袍,一嗦烟雨,就能撑起这座小镇的
天堂。”
背负就这样在情感的孤旅里把自己的视点和触
角精密地探插到人文的原点。而高桥镇恰恰像盘桓
在历时深处等待得很久的一个接纳对象。作品中的
高桥镇,隶属于上海浦东新区,是位列《全国历史
文化名镇名录》的历史文化保护重镇。背负的家乡
阆中古城,也恰恰是一座具有5000年人类活动史的
文化名城。背负和它一拍即合,从2016年2月以来,
结合高桥镇的人文历史,以“人物故事”“历史建
筑”“民风民俗”“乡愁”等方面进行写作,原乡
和他乡两个古老人文的量子纠缠相得益彰地助推了
背负血统里的人文情怀,使她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创
作出大量反应高桥镇人文内蕴主题的文章。背负的
文字有一个最大的特色,精细准确诗意唯美,和她
人一样,背负的淑女形象更多地带有江南水乡的淡
淡哀愁,其实这正是和她心灵的一种应和,有其情
心才出诗容,在《埋》《一路走来》等文章中,背
负偶尔也特别沦陷在灵魂的迷路上,那些带着柔嫩
芒尖的文字张开无形的小嘴,直咬得你身心疼痛,
让人不得不随她的文字一起承受生命的颤栗。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推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重大国策。特别强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
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历史人文里
有着我们当前缺失的存在价值观,比如“修齐治平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重民本、守诚信、崇德向
善、见贤思齐、孝悌忠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在背负
《高桥绝响》中,到处都看得见这些闪光的片羽,
内心孤独情感苦旅的背负,正是通过对“高桥镇”
人文深处的情感碰撞,企图在她精神的原乡建立起
一座理想中的艺术华胥氏国。我相信,这些直抵她
灵魂深处的文字一定会长出闪亮的翅膀,永远带她
漫游翱翔在艺术的长空。
内容推荐
背负著的《高桥绝响》是记录地方人文历史的文学作品。作品中的高桥镇,隶属于上海浦东新区,是位列《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的历史文化保护重镇。高桥镇,是典型的江南古镇。近千年的历史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岁月的风蚀下,一些沉淀下来的历史建筑、人文风俗等优秀的古老文化,正主动或被动地流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