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人与商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学勇//张淞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名人与商丘》是一部包举百代、通古贯今,记载与商丘有关名人生平事迹之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系列丛书之一,由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猪血、睢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睢阳区文联主席张学勇先生主编。
全书以名人文化与商丘悠久历史的密切关系为经络,以“远古”“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等七个时期为纬进行分编。
目录
第一章 远古时期
钻木取火的燧人氏
远古五帝之一——帝喾
文字的发明人仓颉
帝舜的儿子商均
中华火神阏伯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
夏朝国君少康与商丘
华商始祖王亥
商朝的创建者商汤
商汤宰辅、烹饪祖师伊尹
宋国第一君微子启
孔姓始祖孔父嘉
一心称霸的宋襄公
孔子与商丘的渊源
孟子在商丘
孔门贤人司马耕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道家学派的奠基者庄周
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
墨翟后学宋钘
宋国的外交家向戌
安贫乐道的原宪
思想家和战略家计然
以不贪为宝的子罕
第三章 秦汉时期
西汉名相申屠嘉
贩缯出身的丞相灌婴
平叛吴楚之乱的栾布
粱孝王刘武与汉景帝
司马相如、邹阳、枚乘客居梁苑
御史大夫韩安国
汉代经学博士戴德、戴圣
家无居业的桥玄
西汉时期的易学家焦延寿
汉光武帝刘秀与商丘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武帝曹操与商丘
魏晋唯物主义思想家杨泉
南朝骈文大家江淹
第五章 隋唐宋时期
唐朝直言面谏的忠臣魏元忠
李白、杜甫的梁宋之游(节选)
客居睢阳25年的高适
盛唐诗星崔曙
唐代名将张巡、许远
颜真卿与八关斋
田神功两救睢阳城
宋太祖赵匡胤与商丘
应天书院的开山祖戚同文
宋真宗赵恒与商丘
北宋诗人石曼卿
“先忧后乐”的范仲淹
晏殊与商丘的情缘
北宋早期著名学者戚纶
北宋重臣王尧臣
北宋医学家王怀隐
北宋硕学名儒王洙
北宋名臣兼学者赵概
北宋文学家宋祁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庠
天下奇才张方平
苏轼与商丘的情缘
苏辙与商丘名宦张方平的情谊
“睢阳五老”客居南京
南京留守知府凌唐佐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
令盗者叩首的清官潘礼
耿介清廉的常维翰
无钱葬身的清官宋沾
明朝吏部尚书宋纁
文渊阁大学士沈鲤和他的《亦玉堂稿》
明朝“霹雳手”叶廷桂
倾心于商丘文化的郑三俊
阉党对头——余城
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田珍
东林党魁侯执蒲
东林党名臣侯恂
明末文学家侯恪
明清之际的政治家、诗人宋权
明代思想家吕坤
明代著名学者杨东明
文学家侯方域
明清之际的爱国诗人张防
雪苑狂士、文坛宿将贾开宗
清朝开国元勋高第
中原名儒汤斌
教育家、文学家徐邻唐
清代文学家徐作肃
清代文学家刘榛
清初文学家、史学家郑廉
清初诗人宋荦
康熙皇帝和他的题字
禹之鼎和他的《国门送别图》
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
陈宗石与长子陈履中
清代中州著名诗人宋至
陈履平和他的《南原诗稿》
平定吴三桂的名将赵应奎
侯肩复和他的诗
清代著名诗人高岑
明清之际文学家刘格及其子孙们
平台五隐诗社的代表叶元澍
清史学家、教育家郭善邻
第七章 近现代时期
河南文化名人井俊起
著名书法家、诗人褚纪雯
教育家王尚济
寻找商丘古代文化的美籍华人张光直
“东路坠子文状元”张大贵
后记
编后记
序言
《名人与商丘》是一部包举百代,通古贯今,记载与
商丘有关名人生平事迹的书。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商丘”系列丛书之一,由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睢
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睢阳区文联主席张学勇先生和张淞
清先生担任主编。张学勇先生热爱历史、文学、艺术,具
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目前,受睢阳区委委派,负
责组织与指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系列丛书的撰
著、编辑、出版工作,并兼顾部门事务,十分繁忙。他在
百忙之中,仍能够抽出时间,搜集、整理、审阅有关商丘
名人的文章与材料,编纂成书,实属难能可贵,这也表明
他对商丘古城}不有独钟的情怀。
本书起自远古,讫于近现代,时跨四五千年历史。凡
出生于、成长于商丘,对商丘的发展发挥过正能量的名人
,或为商丘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外籍名人,皆在收录之列

本书以名人文化与商丘悠久历史的密切关系为经络,
以“远古”“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元明清”“近现代”等七个时期为纬进行分编。书中
文章虽因写作时间不同,笔法各异,其风格各具千秋,但
总体看来,堪称结构严谨,资料翔实,源流清晰,文笔流
畅。作者笔下的每个人物身上都蕴含着“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的深意,充满着人生哲理的意味,富有较强的
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它对于商丘古城历史的研究,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商丘当今人才的培
养和成长,对于商丘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部密切联系实际的书。通过阅读此书,你可以
从中了解到,商丘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接一代
地涌现出的众多的杰出人物,形成了令世人瞩目、非常罕
见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一现象,你会发现,引领中华文明
2000多年的儒、墨、道三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墨、
老、庄四位圣人皆出于商丘及其周边地区;蕴含着中国传
统文化核心内容的《易》《礼》《诗》《书》《乐》《春
秋》《论语》《墨子》《老子》《庄子》十大经典巨著,
均出自儒、墨、道三大学派。你会发现,这种文化现象有
着深层的思想根源、历史积累、自然与社会因素,并有其
丰富多彩、经久不衰的继承与传流。商丘代有名人出,其
数量之多,著作之丰,在中原大地名列前茅,所以世人一
向称赞“商丘自古圣贤场,代代史册多芬芳”。本书所载
,即是明证。你还会发现,这些名人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特
点,即他们或以忠奉国,或以孝事亲,或以俭持家,或以
学立身,或以廉为吏,或以德惠民,或以礼待人……为不
同领域中的楷模。如王亥为华商始祖,成汤是中国历史上
的著名圣君,伊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名相和“圣之任
者”(孟子称伊尹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圣人),范仲淹被誉
为天下第一流人物,吕坤、汤斌、沈鲤、宋荦、杨东明均
被称为知名廉吏,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忠”“孝”“
俭”“学”“廉”“德”“礼”七字综合,正是本书所载
名人的共同美德,也是商丘历代知识分子的主流品质。
阅读此书,你可以得知,商丘历来是帝王驾临、巡幸
之乡,文人墨客徜徉、乐居之地。自帝喾高辛氏从濮迁商
称帝,到伊尹自有莘来商国辅佐成汤,自贾谊、枚乘、邹
阳、司马相如来西汉粱国或辅佐或作客于梁王,到李白、
杜甫、高适来梁宋游览、客居,自范仲淹从鲁地来南京(
睢阳)就读,后又在应天府书院执教,到北宋“五老”来
睢阳吟诗作赋、安度晚年……史书皆有记载。这是一种寓
居现象、旅游盛况,更是一种历史文化景观。这种景观,
一方面说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有它招徕达官显
宦、文人墨客的诸多魅力:“三皇五帝”的披荆斩棘,大
禹王的艰辛开拓,商族契玄王的奠基,相土的扩张,相土
、王亥的发明创造,成汤、伊尹文韬武略的施展,梁孝王
三百里梁园的兴建,以及宋太祖、康熙帝的精心经营和多
次驾临等,使商丘成为自古以来的文化高地;众多鼻祖之
故里,农、畜、牧繁盛富饶之乡,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黄、淮、海重要贸易中心,军事战略要冲,加上得天独厚
、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使之如同一颗璀璨夺
目的明珠镶嵌在黄淮平原之上。魅力多多的商丘,自然会
吸引诸多宾客来此观光、乐居。另一方面,还说明这些达
官显宦、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如帝喾高辛
氏“允执厥中”的中庸之道,伊尹以德摄政的理念,亚圣
孟子的性善学说,贾谊以《过秦论》《治安策》为代表的
政论散文,枚乘、司马相如、邹阳光芒四射的辞赋,李白
、杜甫、高适的盛唐诗风,张巡、许远以身殉国的忠心报
国精神,范仲淹的执政十策和“先忧后乐”的风范,以及
诸多帝王驾临、巡幸带来的慰勉与激励,这些有形与无形
的文化资源为原本美丽的商丘锦上添花,增光溢彩,使之
更加富有魅力,激励着商丘人世世代代昂首向前。今天的
商丘人,应当把它们视为宝贵的文化资源,更好地开发利
用,以促进商丘的快速发展。
阅读此书,有利于你读懂商丘悠久的历史。名人是文
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的重要载体。任何一部历史,都
是人民特别是他们之中精英人物活动的历史。司马迁所著
《史记》就是4000多人物的活动史,即便是“志”或“书
”,也是以事系人。离开了人的活动就没有了历史。本书
从燧人氏在此发明钻木取火,火焰熊熊,到民间艺人张大
贵在此歌唱东路坠子,清音声声,无一不是以其妙手神笔
在书写商丘的历史,无一不是以其踏实脚步在为构建商丘
文化添砖加瓦,献力献策;同时,也正是商丘这片秀水沃
土培育了名人自身的发展。由此,名人与商丘二者之间的
辩证关系和密切情缘跃然纸上,重现于世人面前。
阅读此书,你还可以从名人成才之路中获取尊师重教
、培养子孙后代成人成才的经验与方法。综观书中所载百
余人,特别是出生于、成长于商丘的名人的经历,不难发
现,其中凝聚着“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人生哲理。不管他们各自天赋如何,其人生之所以能够
出彩、超群,都离不开自幼勤奋好学,专心不苟,刻苦攻
读,博览群书,经老不辍(如孔子,年到五十多岁,才开
始研习《易经》)的治学态度。对此,可以概括为“幼、
勤、苦、专(笃)、博、老(有所学)”六字诀。这是就
名人自身而言的。若从外部条件来讲,就要强调尊师重教
了。“宋初三先生”之一胡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
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名旬是何等
精辟啊!本书所载商丘名人中,以“北宋”“明清”两个
时期的最多,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时期尊师重教、兴办学
校之风最盛。应天府书院,后升为国子监,培养了大批博
古通今、明体达用的学者和实用人才,即其鲜明一例。
名人文化是商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人与商丘
》是对商丘以往所编著此类书籍的集成、完善与升华。学
勇先生送我审阅,我已先睹为快,并写此肤浅体会以为序

商丘著名学者、商丘日报社原社长李广瑞
导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系列丛书共25种(26册),内容跨越时间漫长,题材涉及领域广泛,多视角、多方位、较系统地介绍了商丘古城的历史与文化。本书是其中的《名人与商丘》分册,由张学勇主编。全书起自远古,讫于近现代,时跨四五千年历史。凡出生于、成长于商丘,对商丘的发展发挥过正能量的名人,或为商丘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外籍名人,皆在收录之列。主要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
后记
商丘,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里
孕育了不少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流名家,出现过诸
多文人墨客,产生过各领域的杰出人才。虽然因种种原因
,一些历史人物被世人所淡忘,但其对商丘的贡献与影响
却铭刻在史册中。
编辑整理《名人与商丘》一书的过程,也是发掘历史
文化的过程;一个个人物从历史深处走来,一段段已经模
糊的往事变得愈来愈清晰。拭去尘埃,荡去烟云,一切变
得鲜活光艳如初。
我们千淘万漉,我们史海钩沉,将一个个商丘历史名
人呈现出来。还原历史,旧事重提,目的是让今人铭记历
史、重识名人,还历史名人以应有的地位。
商丘名人辈出,名人让商丘出彩。商丘与名人结缘,
名人生动了商丘名胜。
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这些名人具有鲜明的特点,他
们或精忠报国,或孝睇家人,或勤俭持家,或饱学立身,
或清廉为官,或待人以礼……是不同领域的楷模。本书的
出版,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水准,有利于繁
荣商丘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商丘的知名度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关心和大
力支持。特别是商丘著名学者、商丘日报社原社长李广瑞
老师,虽年事已高却仍欣然为此书作序,体现了对后学者
的奖掖与关爱。尚起兴、刘秀森、宋斌等老师在编写过程
中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王宇鸿先生为此书的校对做了大
量精心细致的工作。在此书编写完成之际,我们对编写过
程中所有付出劳动的单位和个人谨致谢忱。
限于编者的业务水平,书中的不足之处再所难免,恳
切地希望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精彩页
三、助汤灭夏
《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伊尹是商汤的老师。他以烹饪比喻治国,不仅教给商汤治国之道,还帮他谋划制订灭夏的方略。
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伊尹说:“现在夏桀还有实力,我们先不去进贡,试探一下,看他怎么样。”
商汤按照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桀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命令昆吾和九夷发兵攻打商汤。伊尹看到九夷族还听从夏桀的指挥,赶快让商汤向夏桀请罪,恢复了进贡。
过了一段时间,九夷族的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残暴,逐渐叛离夏朝。伊尹决定再次停止进贡。夏桀再次起兵,但失去九夷族的支持,夏朝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伊尹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向商汤献策,准备大举进攻。商汤和伊尹商量了一番,决定召集商军将士,由商汤亲自向大家誓师。商汤说:“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天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他接着又宣布了赏罚的纪律,鼓舞士气。将士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作战非常勇敢。夏桀战败南逃。
商汤联合各部落兴师讨伐夏桀,天下百姓纷纷响应。商汤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迅速逼近夏都。双方在鸣条(今开封黄河大桥东北)展开激战,夏军一败涂地。夏桀被俘后遭流放,直到死去。就这样,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四、从开国元勋到四朝元老
作为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伊尹运筹帷幄,辅佐商汤推翻夏桀,建立政权,可谓功勋卓著。此后,他总结海内万邦存亡的经验教训,制定出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又先后担任外丙、中壬、太甲三位商王的辅佐大臣,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
商汤去世后,伊尹辅佐商汤的第二个儿子外丙即位。外丙即位三年便不幸去世,伊尹又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王。中壬即位四年后去世,伊尹又立商汤的孙子太甲为王。在此期间,伊尹总理国家大事,掌握实权。
太甲在即位后的前两年,表现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破坏商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虽百般规劝,但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让他到商汤墓地附近居住,让他晦过反省。伊尹亲自摄政当国,写下了大量训词,向太甲讲述如何为政,以及如何继承法度等问题。在伊尹的开导下,太甲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开始弃恶从善,施行仁义。
三年后,伊尹见太甲真心悔过,便带领文武大臣,携带王服、冠冕,迎接他归朝当政。太甲复位后,果然以仁义行事,以诚意待人,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商朝逐渐繁荣起来,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太甲在位23年病逝,商朝第五位国君沃丁继位。伊尹自觉年迈,不再参与朝政。沃丁八年,伊尹病死,相传已有百年之寿。商王沃丁感念他对商王朝所做的贡献,用天子之礼来厚葬他。
伊尹一生辅佐了4位商王,为商朝理政50余载,以卓越的历史功勋,为商王朝的发展开创了基业。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被尊称为“元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药膳鼻祖
伊尹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被民间百姓誉为烹调之圣,尊为厨师之祖,敬为厨神,还被认为中国药膳和汤药的首创者。根据古代传说,伊尹是中医“汤液疗法”的发明者。伊尹做的汤,既可作菜肴,也可作治病的汤药。因此,他又被视为我国保健食品的创始人和食疗药膳之鼻祖。
六、从古木苍翠到今日朝会(民间传说)
传说虞城县城西南约20千米处的魏蝈堆村,长眠着中国历史上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一伊尹。魏堌堆村属原商丘县(现商丘市睢阳区)管辖。伊尹墓高3米,周长46米,墓碑圆顶方座,篆字题名:元圣墓碑。墓前有伊尹祠,祠堂周围红砖花墙,古柏苍翠,林木葱葱。不远处有上下两层的花戏楼。
说起伊尹墓,年逾80的李荣贵老人再熟悉不过了。他从虞城县图书馆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搜集有关伊尹的史料、传说和遗迹。老人说,以前院里有祭殿、卷栅、钟楼、配房、大门、围墙等,现存的伊尹祠为元代张元忠、侯有造重修。此外,花戏楼在“文革”期间也遭破坏,现在的花戏楼为后来群众集资、政府辅助修建而成。
伊尹墓旁的柏树林也有一段有趣的民间传说。在伊尹墓东500米处,有唐代丞相魏徵的墓。相传,唐代名将程咬金曾带兵夜间经过这里,听说其结拜大哥魏徵葬在此地,看到伊尹墓很大,便误认为是魏徵之墓,命令将士连夜为其大哥植造柏林。栽完后,听说植错了地方,气得哇哇大叫,随即抓住墓前的一棵柏树就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将树弄掉了一层皮。后来这棵树的齐胸处形成了一个大包,人们就把这棵树取名为“罗汉柏”。由于栽树是在夜间,株不成行,后人很难数清到底有多少棵树。此地其他名柏还有“相思柏”“五龙柏”“鸟柏”“母子柏”“闯王柏”等,每棵树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如今,此地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四月初八、九月初九都有庙会,本地及安徽、江苏、山东等地数百里内的人们都会来此朝会。
附近村民说,每逢庙会的日子,很多人会拿着烧饼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