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英雄万岁/中国专业作家纪实文学典藏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晓晔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郭晓晔,南京人,空军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东方大审判》《孤独的天空》《长歌正气:文天祥传》,诗集《隔河之吻》《七种表情》《白日灯》等。作品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一等奖、第六届空军蓝天文艺金翼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和《中篇小说选刊》奖等。 后记 半个世纪前,新中国空军令人难以置信地在朝鲜战场 横空出世,并毫不示弱地与强大的美国空军叫板过招,以 致美军不无根据地以“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 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的惊叹,表达了对对手的敬意 。对这个传奇故事,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然而,如果我 说李汉打下第一架美军飞机的那一炮其实是东北老航校击 发的,许多人也许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我是在说什么。 打仗不是打激灵,而是打历史。就是说传奇故事早就 开始了。这是一个关于东北老航校的传奇故事。 所谓传奇,是讲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经过怎 样艰难曲折的努力使之梦想成真的。东北老航校的传奇, 就是怎样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创建并为建空军准备了人 才和技术。比如,怎么用废铜烂铁就打造出了航校的物质 平台?怎么想要教员就像变魔术似的有了日本教员?没有高 教机怎么就做到了一步登天?没有汽油怎么也能驾机腾空? 在敌机的翅膀底下练飞难道是怀有隐身术?还有迁徙和跋涉 的苦难,遭遇暴动和敌匪袭扰,可谓九九八十一难。几乎 每个故事都像是一个偶然。也就是说,几乎每个结局都作 为一个奇迹被创造了出来。 传奇故事当然是传奇的人的故事。一群黑脚杆放牛娃 奇迹般地实现腾飞梦想的历险,是整个故事的主线和寓言 。这些卑微的、挣扎在生存边缘的放牛娃走到梦想的旗帜 下的时候,甚至因没见过汽车而坐在车轱辘上,根据狭陋 的经验把螺旋桨飞机认作风车楼,进城时把木架支着的变 压器记作路标而陷入了到处可见此物的迷宫,看戏时真假 不分而向舞台上的仇人发起攻击,其数理化知识的贫乏是 可想而知的。但他们又具有这样一种可能,他们是一张白 纸,如果把自己当成一把镢头又能碰巧遇到另一把镢头, 可塑性就可以转化为创造性。这种可能最终实现了。腰扎 草绳腿绑闹钟的他们成了驰风抱雷的天兵,开辟了共和国 伟大的通天之路。 这种反差巨大的奇谲命运是如何实现的呢?命运有自身 的轨迹,种子在你身上,是从你身上长出来的。命运又是 由偶然铺筑的道路,本质上是被创造出来的。如果他们因 “白努力”就丧气,暴露“死穴”就胆怯,遇到“老爷岭 ”就退缩,不懂“鸟语”就苟且,怀疑“百衲衣”就迟疑 ,陷入“硬牢”就屈服,那他们的命运就会被改写。但历 史没有如果。他们相信人生是一盏灯,亮与不亮不在阳光 下,而是在黑暗中。他们点燃智慧和生命,恨不能向生命 赊账,向明天透支,打开所有的光亮顽强前行。他们终于 化蒺藜为手杖,变艰险为云梯,像沸腾的铁水倾人现代航 空技术的铸模,并以强大的热能融合了铸模,创造出属于 自己的历史。 那么,他们的动力或境界从何而来?这就关涉到那个传 奇的时代。那是个漫天红霞遍地黄花电闪雷鸣改天换地的 时代。当墓盖一样沉重窒息着他们的悲惨宿命猛地被掀开 时,清澈阔大的阳光和青草的气息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生 命。渴望自由和获得自由的幸福冲动使每个人都变成了一 眼高压油井,喷发出在历史深处积郁了几千年的能量,并 别无选择地汇入了滚滚的革命洪流。这种类似狂热的激情 不能说是盲目的。人的思想、意志和个性有时是在个人身 上,而有的时候是在历史身上。当个体的价值实现与集体 的阶级的理想实践相一致时,他的思想行为越是集体的阶 级的,就越是个体的。李大钊是一种伟大人格,又是独一 无二的李大钊。人在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漫长跋涉中 ,个体有时消失在群体中,恰恰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出个 体。这就是一把镢头与另一把镢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 讲,历史的命运规定了个人命运的走向、形式和动力。 事实也正是这样,渗透在老航校人奋斗过程中的千辛 万苦始终渗透着巨大的幸福感。他们的生活有着梦的性质 :每天都面临新的事物,新的刺激,新的可能和机会。大 幅跳跃的富于戏剧化的生活显得不真实,但又因苦难而显 得格外真实。手摇发动机疯狂的节奏,洗刷零件的油池里 刺鼻的气味,滚油桶扎耳的声音,飞舞着小刀子的严寒和 失事飞机燃烧的灼烫,都如同第一次感觉飞行,浪漫的预 期因充斥着艰险、疼痛和死亡的威胁而使抒情更具张力。 甜蜜因苦涩而变得有力、实在。还有人与人之间,昨日是 仇敌今天是同志的中日人员之间,革命军人与国民党、汪 伪起义人员之间错综交织有时甚至是剑拔弩张的矛盾,所 有这一切都被理想的玫瑰红笼罩着。这种沉溺而清醒的人 生经验,又是一个心灵的传奇故事。 在采访中,老首长王海对我说起这么一件事,他说一 位空军干部的孩子非常不解地问他,当年你在朝鲜战场上 舍命打仗究竟是为了啥?他说这很可悲,这个现象不是孤立 的,叮嘱我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要感谢接受我采访的老 首长老英雄们。当我接受樊京云同志的建议写这本书时, 我的初衷是填补用文学作品反映这段历史的空白。随着采 访的深入,我确信我是进入了一个探求精神家园的过程。 王海、刘玉堤、张开帙、黄乃一、姚峻、吴光裕、张执之 、麦林、韩明阳等老首长,他们热情、深刻 精彩页 第一章 “影子机构"仍然是个梦 那时,年轻的共产党人有许多梦。而今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烟云回望,陕北那块贫瘠的黄土高原仍似飘浮在玫瑰红的光雾上。让人民军队飞上天,就是当时一个染血的梦。1940年底,常乾坤、王弼奉召回到延安。 1911年,意大利的皮亚扎上尉驾驶一架单翼机对土耳其作战,像一道白炽的闪电把天空这座神奇的高地开辟了出来。此后,各国军队不惜代价迅猛夺占这座高地。中国共产党在发轫之初,就敢想敢做,往似乎遥不可及的云层里播下飞行的种子。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常乾坤被派往苏联,先后就读于红军第三航空学校和茹考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王弼1927年进入列宁格勒空军航校,后来也到茹考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深造,后者是苏联航空工程最高学府。1938年9月。常乾坤和王弼回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在中共举办的航空理论训练班任教。中央把他们召回延安无意问也使他们免遭一灾,否则,他们也许会像后文记述的,将同中共领导的第一支航空队一道横遭祸端。 毛泽东在枣园窑洞前的冬日太阳下接见了他俩。 毛泽东从容可亲,显得松大臃肿的棉衣裤落着补丁,黑面粗布鞋。他说,你们给我的信,我收到了,今天请你们来详细谈谈。 常乾坤和王弼汇报了创建空军的设想。这并非虚妄。他们说,第一步是办航校,可先办一所小型的,集中一批干部学习航空理论知识,为将来建空军准备干部。 毛泽东聚眉倾听,时而提问。 他们急切地说,关键是要先干起来,航空干部培养周期长,不早动手,等到局势大发展就来不及了。 等到局势大发展就来不及了?毛泽东笑了,清癯的脸更显亲切。 枕着小米加步枪做航空之梦,其超前的建军观念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离现实有多远? 有远见卓识!毛泽东鼓励道,想创办航空学校的热情是好的,但仅有热情还不够,还需有耐心。 随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第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这是八路军创办的第一个航空机构,但却不打出航空的响亮牌子,为什么呢? 这也许就是要有耐心。那时毛泽东说过,有人建议请苏联援助飞机,我们好成立航空队,但延安只有碗口那么大,飞机要烧汽油,延安的河水也只有那么多,暂时还没有条件成立空军。 这所学校的命运也将证明,航空教学对其本身仍仅仅是个梦。 筹备工作由常乾坤、王弼负责。他们在黄土大风丘陵沟壑中四处奔波,勘察校址和建机场的位置。学校最终落在安塞县城西侯家门的一条山沟里,几排土窑洞,紧傍一条名叫李子河的小河。建机场的地址也选在延安与安塞之间一条平坦开阔的山沟里。 选调学员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如今已年过八旬的刘玉堤将军,一米八的身板仍硬朗笔挺,举手投足动感十足,从他书房里陈列的石玩和他作的鹰画上仍可感受到他体内的翻腾。1941年春天任三五八旅侦察参谋的刘玉堤,刚刚十七岁,却已多次出色完成潜入鬼子据点刺探情报的任务,并经受了百团大战的锤炼。他同时也符合选调条件:小伙子英俊健壮,中共党员,军龄三年以上,且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全旅两个选调名额,他有幸中了一彩。 要不是旅首长亲口所说,刘玉堤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此之前,他从没想过自己要上天,因为整个八路军连一架飞机都没有。如果想过,那也是仇恨的诅咒,两位战友的死让他怀有锥心劈骨之痛。1939年秋的一天,他和抗大二分校的同学们正在吃早饭,六架日军的飞机猝然临空,劈头盖脸一通狂轰滥炸,一时问房屋倒塌,树木燃烧,盛饭的大锅碎片横飞。一位学员被炸得血肉模糊,死在刘玉堤抬着的担架上。另一位战友曾救过刘玉堤一命。参加百团大战时,刘玉堤染上了痢疾,边拉痢疾边行军打仗,人都快被拖死了,这位战友给他一个老家偏方:把四两米醋烧沸,打进三个鸡蛋,做成米醋蛋花空腹服下。这个偏方果有奇效,他服用后连着三四天拉不出屎来。后来这位战友在鬼子的另一次空袭中被弹片削去半个脑袋。战友的鲜血蒙住了刘玉堤的眼睛,他恨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上天,但他只能用步枪怒吼。现在要学开飞机了,他马上想到的是报仇,他激动得想哭。 刘玉堤打上背包,从此踏上了飞天之路。十年之后,就是这个刘玉堤在朝鲜上空接连打下美军的“老油条”,成为石破天惊的英雄。 临行之前,张宗逊旅长紧握刘玉堤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选你去学飞行,是你的光荣,也是全旅的光荣,你千万不要辜负了这份荣誉!” 李井泉政委也嘱咐他:“好好学,一定要学出个模样来,上天杀敌立功!” …… P4-6 导语 在半个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美军怎么也没料到会突然冒出一个中国空军,并且一出手就打下了它的王牌飞行员,打出了一个“米格廊”。这绝对是一个传奇故事。然而你知道吗,这个传奇故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的背后有着另外一个传奇故事。 你知道人民空军艰苦的孕育历程吗——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想着培养而且真的培养出了自己的飞行员。第一支航空队差点儿被“满门抄斩”,而另一支航空队又在敌人的暴动中险遭毒手。第一所航校是用满世界捡来的废铜烂建立起来的,并被敌人的炮火追逼得四处搬家。一支日军航空队鬼使神差地了航校教员。还有,没有高教机怎么就做到了一步登天?没有汽油怎么也能驾机腾空?在敌机的翅膀底下练飞难道是怀隐身术?马拉飞机和人推火车是怎么回事…… 鲜为人知不等于历史迷烟。《英雄万岁》作者郭晓晔以我军的第一所般校——东北老航校的创办为线索,经过深入采访和精心谋篇,首次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录写了共和国开天英雄与大时代共同谱写的命运交响,全景披露了人民空军惊天地泣鬼神的开天之路。 春饱蘸思辨与激情的文笔、悬念迭起的故事、细节涵寓隽永的巧构,使本书堪为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为一体的佳作。 内容推荐 郭晓晔著的《英雄万岁》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东北老航校暨人民空军的创建史诗,本书曾获第六届空军蓝天文艺奖金翼奖、全军新作品奖。本书在丰富翔实的资料基础上,从东北老航校写起,展示了空军的成长与发展。它是一曲英雄正气之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