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孤旅幽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谭曙方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孤旅幽思》是在散文的高原孤旅,是在散文的峰峦幽思,堪称散文的高境界。谭曙方先生的文章吸引人,就在于将个人的情绪完全置于对人心、对人性的洞察,置于对道德、对良知的呼唤,而这种呼唤绝不是喊出来的口号,完全是文学艺术化的生活展现。在《孤独的母亲》中,他写了一位丈夫早逝、含辛茹苦供养儿子读书的老大娘。儿子上学读书要花钱,她每天背着30斤苹果到20多里外的城里去卖。儿子考上了大学,在省城参加了工作,娶妻生子,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她却捡柴烧火,住在一座孤零零的小土院。在《人生如戏》中,他讲述了发生在太姥爷身上的一段往事。家庭富有的太姥爷收留了一个逃难的做长工,长工却偷偷地倒卖他的棉花。别人将这事告诉太姥爷,太姥爷故意装作不知,回到家却说“还用他们告我,我早就看到了”。看到了而不制止,是因为怜悯长工,想让他的日子过好些。没想到人心不足蛇吞象,长工偷他的棉花不说,居然还去偷别人家的东西,被人发现后吊在大树上拷打,太姥爷及时赶到救下了长工。如果用非黑即白的两分法看待这件事,长工是个劣根性十足的坏人,太姥爷的行善有些不分青红皂白。可是,混沌的世事往往颠覆被誉为颠扑不破的成论。 作者简介 谭曙方,祖籍河北,出生于太原,诗人、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社科联第二届全委会委员。 著有诗集《黄河呦》《大地之子》《黑色畅想》,散文集《穿越勃兰登堡门——回首德意志》《心灵的真相》,纪实文学《时代的肖像——地图背后的故事》《圆满人生》等。曾获世界汉诗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等颁发的多种文学奖。 目录 第一辑 旺火 旺火 黄河灯会 平章百姓 灶神高寿多少 寻根问祖 一个神话的碑记 《诗经》情歌踪迹 中国文字博物馆联想 寻找六福客栈 第二辑 祝福 母亲的祝福 辍学之痛 人生如戏 继母 救爹 蓝龙与桃子 列车上的相遇 钱老师 点名 毕业典礼 葬礼 老房子 第三辑 测绘生涯 我与地图 睁开眼睛看世界 野外测量旧事 版图危机 耕地数字 村长 活在云里雾里的人 经纬网格中的一枚黑子 我的房东 不该折断的翅膀 第四辑 乡村笔记 孤独的母亲 歌手 渴望 任老师 天空 耕地 李老汉与他的水泵房 特殊的警告 玉泉山 第五辑 都市的脸 都市的脸 换一个高度乘车 观赏鸽 艰难的绽放 广告与懒人 暴雨之后 绿皮车 被车站折腾的旅客 今天他们是上帝 平安夜奇遇 轻松的春节 无奈的关系 见与不见 医者 为我们未来的“乔布斯”换土 我找到了你的孩子 迟到的后记 第六辑 孤旅幽思 溱洧河边的情人节 广州一瞥 深圳深圳 悬瓮山上的小柏树 洛夫的缘和情 国宝公刘 看世博后悔不后悔 万荣采风记 摔碗酒里的魂魄 神山博格达 普林斯顿与爱因斯坦 重访德国 鬼城逸山 醉月与秧马 后记 序言 散文的境界 乔忠延 这是一本感人的书。 这是一本拿起就不愿意放下的书。 这是一本读完了回味无穷的好书。 老实说,谭曙方先生发来书稿《孤旅幽思》嘱 我作序时,我并没有打算全部阅读,准备每个章节 选读几篇,抓住特点,继而驰思敲击。一来是谭曙 方先生这样嘱托,二来是去年以来我撰写长篇,不 愿过多割断时间。可是,一拿起书稿我就难以放下 ,整整三天从头到尾读了个一篇不落,读了个痛快 淋漓。读后,不由得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散 文的境界? 《孤旅幽思》启迪我放开眼光,去嘹望和比对 当今的散文写作。毫不夸张地说,如今是一个泛散 文时代,报纸的繁多、网络的兴起、微信的流行, 使散文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且大有铺天盖地之势。这种盛景,本该令人欣 慰,本该惹人陶醉,然而,恰恰相反,反而使人不 无忧虑。忧虑散文难道就这么平庸,忧虑散文难道 就这么低俗?固然,文学界早就有散文门槛低、易 写难工的说法。不过,低俗到这种程度,不是对散 文的亵渎,也是对散文的不恭。 为何这样看待当今的散文呢?原因在于曾一度 流行的文化散文日渐沉寂后,曾一度红盛的新锐散 文百般招数再难出新后,散文大多进入情感世界的 开掘。开掘情感毫无非议,从审美的层面解读观鉴 ,中国自古就是将情怀纳入美学范畴的国度,养情 、涵情、炼情、抒情,正是传统散文的特征。而且 ,情感散文的兴起,是对假大空散文的有力抨击, 是让散文还原人间烟火气的良好回归。问题出在, 不知缘何太多的情感抒发都是一己私欲的宣泄,不 是花鸟鱼虫,就是家长里短,要么就是对过去艰苦 生活的回放。一言以蔽之,完全是自我、小我的忧 乐咏叹,一己、利己的喜怒宣泄。如果这只是个案 ,那么无伤散文的大雅,那还是散文园地的一朵奇 葩,遗憾的是这种宣泄私欲的散文,居然会成为漫 卷天地的风沙,这就不能不引起警惕了,否则散文 何谈境界,只能沦落为精神排泄的溺器。 我之所以要拉拉杂杂说些与谭曙方先生散文集 无关的话,其实是他的散文正好击中了当下泛散文 的流弊,正好可以匡正散文写作的低俗状态。我以 为《孤旅幽思》,是在散文的高原孤旅,是在散文 的峰峦幽思,堪称散文的高境界。 高境界与低处境的区别何在?在于作者是从自 我情感出发,还是从利他目的出发。谭曙方先生的 文章吸引人,就在于将个人的情绪完全置于对人心 、对人性的洞察,置于对道德、对良知的呼唤,而 这种呼唤绝不是喊出来的口号,完全是文学艺术化 的生活展现。当然,展现的方式就是那些从容不迫 、娓娓道来的文字。且打住空洞的说教,让我们走 进他的文章。 在《孤独的母亲》中,他写了一位丈夫早逝、 含辛茹苦供养儿子读书的老大娘。儿子上学读书要 花钱,她每天背着30斤苹果到20多里外的城里去卖 。儿子考上了大学,在省城参加了工作,娶妻生子 ,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她却捡柴烧火,住在一座孤 零零的小土院。她去过那里,却待不住。媳妇是太 原人,看不惯她这农村人的做派。写到此,谭曙方 先生实录了老大娘的一句话:“两张皮,贴不在一 起啊!”这话看似平淡,却如晴天霹雳震惊着我。 儿子是娘的希望,为这希望她甘愿吃苦受累,未承 想希望换来的却是孤独。而孤独的老大娘还得替儿 子担骂名,村里人见了她,有的骂她媳妇,有的骂 她儿子。她却说:“唉!那是我儿呵,只要娃他们 过好了就行!”混沌的人生,复杂的情愫,折射出 的是对母爱的赞颂,对不孝的鞭笞! 读了另一篇《歌手》,我心灵的震撼比读《孤 独的母亲》还要厉害。谭曙方先生扶贫下乡,乡镇 领导招待吃饭,让一位五十来岁的农民唱歌助兴。 歌唱得原汁原味,“只几句词乘了悠扬的调子,就 把你引入黄河边的山野里了”。唱罢,领导非要歌 手敬酒不可,歌手有心脏病,医生不让喝酒,可领 导执意要他与谭曙方先生碰杯,身居屋檐下的歌手 不得不从。一年后,他再去此地,这位歌手见不到 了。有天晚上喝过酒回家,心脏病突然发作,“老 婆用自行车将他驮至医院时,已经死了”。读到此 ,我耳边响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散文是利箭,是梭镖,是劈向腐败的一把巨 斧! 当然,谭曙方先生的墨色里更多的是人间温情 ,他和测绘队员在乡村不止一次受到素不相识的农 家妇女的热情招待。有一年他病倒了,高烧不退, 无法去公社食堂吃饭,房东大嫂天天给做鸡蛋挂面 ,这是那个年代村里最好的饭啊!还有一次更离奇 ,他们在饥饿中刚进村,正不知去何处落脚。突然 听到那头顶上有一位大娘在吆喝:“喂——你们是 从哪里来的?”得知是从遥远的省城来的,就喊“ 大中午的,快到屋里喝口水来!”既给水喝,又给 做饭,不一会儿,就把蒸土豆、窝窝头、咸菜端上 来。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他们吃起来竟比山珍海味 还要香。多么厚道的乡亲,多么淳朴的乡情,这不 正是当今疗治城市冷漠症的一剂良药嘛! 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至深。为什么这么温馨 的事情会不断地出现在谭曙方先生的笔下呢?是上 苍独独钟爱他,赐予他?我不这样认为,世间并不 黑白分明,而是善恶杂糅,生活在其中有温馨就难 免遭遇冷漠。他能用温馨化育出自己的文章,可以 借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语来解释,显然他 是一位仁者。确实,他具备仁者的风范,走到哪里 就把春风带到哪里。在黄河东岸的一个小村庄,谭 曙方先生遇到一个挑水的男孩,正是上学的年龄, 为何不去学校?一问,才知道是交不起学费。他居 然跑去找校长免除了学费,把孩子送进校门。还是 在偏远的黄河边上,他遇到了一位临时代课教师, 一个人教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全部课程,每 月仅70元的工资还不能按时发放。他立即奔走呼吁 ,为她张罗转正的事宜。可是,一年过去了,事情 仍未有着落,再次见到,“我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词 来安慰她,只得像匆匆赶路似的,与她告别”。一 种没有说出来的歉意,缭绕在文字里,缭绕在思绪 里,这绝不是一个缺乏良知的人会有的情感。 谭曙方先生的仁心良知从何而来?我不否定他 后天的修炼,但是却从他的作品里窥视到了祖传的 基因。在《人生如戏》中,他讲述了发生在太姥爷 身上的一段往事。家庭富有的太姥爷收留了一个逃 难的做长工,长工却偷偷地倒卖他的棉花。别人将 这事告诉太姥爷,太姥爷故意装作不知,回到家却 说“还用他们告我,我早就看到了”。看到了而不 制止,是因为怜悯长工,想让他的日子过好些。没 想到人心不足蛇吞象,长工偷他的棉花不说,居然 还去偷别人家的东西,被人发现后吊在大树上拷打 ,太姥爷及时赶到救下了长工。如果用非黑即白的 两分法看待这件事,长工是个劣根性十足的坏人, 太姥爷的行善有些不分青红皂白。可是,混沌的世 事往往颠覆被誉为颠扑不破的成论。后来形势巨变 ,村里吊打地主、富农,太姥爷也在其中,就在皮 鞭将要落在他身上时,居然化险为夷,而让他躲过 这一劫的就是那个长工。我由此想到,教化人、改 变人,行善感召往往比说教有效;我由此想到,百 年育人,原来是先化育自己,再把自我的美德因子 遗传给后辈。 读谭曙方先生的散文,其乐无穷,收获无穷, 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散文的写作技巧,而是散文的境 界如何涵养。的的确确,散文的境界不是在文章里 攀高结贵就能跳到一定高度,而是先天基因加后天 修炼的水到渠成。所谓,“功夫在诗外”,是也; 所谓,“文如其人”,是也。愿更多热衷散文写作 的朋友,读读此书,或许对提升散文的质量,或许 对提高人生的质量,会有所启迪,会有所颖悟。 2018年3月23日于尘泥村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 副会长) 导语 谭曙方著的《孤旅幽思》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作品多为作者工作、旅行见闻,涉及自然、人文、地理、民俗、历史与现实的经历,所写所思大都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作为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的获得者,文风朴实,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非常接地气,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后记 《孤旅幽思》是我多年来所写散文随笔的一个 选集,其中大部分作品在报刊上发表过。原本没有 这个想法,将其选编完全是出于偶然。去年我在创 作完诗集《神话的星空》之后,突然闲散了一段时 间,于是想起这件不大费神的事——将以往作品大 致归类、分辑并稍做润色。好在大都有电子版,整 理权当休息。 值得庆幸的是,在选编这些旧作时,自我删掉 的贴近假大空的赞歌并不多,否则这本集子就得流 产了。在生活的行程中写作、发表作品与若干年后 编选集子毕竟不是一回事,时间绝不仅仅是在流逝 ,它也在审视,而且还非常严苛地评价与筛选,它 会让那些经不起时光之洪流冲刷的东西自惭形秽, 会让你回头浏览自己的足迹时脸红心跳。 集子中的作品大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感而 发,考虑什么经典散文的套路少,也没有刻意地去 注重什么新潮的写作技巧。那注重了些什么呢?细 细梳理下来,倒也有些规律: 一是注重了写作对象本身所呈现给我的魅力, 包括回忆,那是你在书本或以往的旅程中所没有见 过或想到过的东西。那种东西或让你新奇,或让你 挥之不去地去回味,或让你感动,或让你震撼,或 让你一时看不清楚它的神秘面孔。 二是注重了亲身经历的在场或现场感,那种体 验是来自所见、所闻、所思,于是文章本身会粘带 着特定时间、地点及人文背景的气息,这种气息当 然地混合了我特有的观察角度与思考元素,于是不 大会与别人重复撞车,而这一点恰恰是创作的核心 本意。 三是注重了心中有话要说便将其写出一吐为快 ,这个心中的话,是来自新鲜有趣见闻的诱发,内 心有了审美愉悦;是喜怒哀乐需要倾吐以平衡我的 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是附着在审视客体之身的一 种多侧面的联想与思索。 我认为散文写作若是闭门造车,从资料到文献 地掉书袋,总是缺失了灵动的活的元素。我喜欢田 野调查、孤旅天涯,喜欢自然旅行与人生旅行,沿 途的一切皆为风景。虽然当今的摄影与影视可以既 宏观又微观地记录异彩纷呈的世界,某些方面甚至 于远远超出或延伸了人们的视听效果,但我仍然偏 爱与珍重我自己的旅途见闻,因为这里面有我特有 的印迹。我不能辜负上苍所赋予我特有的感觉器官 和心灵,它们既能叠印组合不同时代的东西,又能 比较鉴别,甚至能够像某些具有特异功能的动物那 样,面对现实的瞬息万变,适时地调整自己,忍痛 抛弃久居大脑中的所谓珍贵,而重新开始新的旅程 ,做出适应性改变。 当我将这些不同时间段写就的涉及自然、人文 、地理、民俗、历史与现实的文章汇聚在一起时, “孤旅幽思”这个它们共同的名字便如同幽灵一般 浮现出来。 我个人既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也没有跌宕起 伏、悲喜交集的经历,所写所思又大都与自己的经 历有关,而非什么热门主题,这些文章能引起别人 的兴趣吗?或者说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吗?这个真 的无法预知,但我相信,自我真实的社会感触与记 录应该比那些机械模式的创作更接地气。有时候你 只是叙述了一件吸引你的事情,其中也蕴含着你自 己的感情和沉思,但那从生活的河流里捧起的浪花 在阳光下所折射出的粲然光泽,或许会远远超出你 的想象。乔忠延先生在序言《散文的境界》里,写 出的阅读本集子文章后的感悟与联想,令我惊讶。 他经系统梳理而产生的感觉与归纳的特点,是我无 论写作时或选编此书时都没有想到的另一个侧面。 面对他的不吝溢美之评说,我真是有些惭愧。散文 的境界——这是你终生追求都恐怕摸不着衣袖的蓝 天白云。但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我又深知,乔忠延 先生作为此书的第一位读者——一位以散文创作为 主且著作等身、闻名全国的作家,他的读后感与评 说,对我来讲非常重要与珍贵。《散文的境界》将 会成为我日后散文创作所自我审视与搜寻的一座灯 塔。 对乔忠延先生拨冗为拙著作序添彩,我深表诚 挚谢意! 本书的问世,当然不仅仅是我个人劳动的成果 ,其中有众多编辑朋友的抬爱与鼎力相助,我必须 在此郑重地列出他们的名字,以表示深深的感谢: 马晋乾、李杜、红孩、杨新雨、徐大为、陈建祖、 刘照华、卢有泉、杨进、陈兰芹、周信炎、明连生 、殷敖佗、李秀琦、王征、熊红久、李坚毅、宋耀 珍、徐建宏、王晋军、雨馨、但雪程、吴炯、关海 山、戎建国、玄武、王春平、王海燕、宋园花、胡 丽丽、赵少琳、马春静、刘纪昌、高建东、王德清 、赵建雄、悦芳、郭萍萍等。 同时,对为此书策划及编审付出创造性劳动的 责任编辑吕绘元女士——她也是张石山先生与我合 著的《六福客栈》一书的责任编辑,表示诚挚的敬 意与深深的感谢! 2018年4月11日于深圳 精彩页 旺火 冬天来了,一昼夜间,温度居然能下降十几度。在这个季节里,与人须臾不能离的火,似乎在燃烧中能凸现出别样的意义来,它不仅给了我温暖的感觉,也给了我美好的幻想。 有一年冬天,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夕,我没有待在省城,而是接受了朋友的建议,选择了去山西左权县看烧旺火。汽车翻过了毫无绿色生机的山脉,又沿着清漳河水库向左权行进,水库里的水结着厚厚的冰,那冰不是平平的镜面模样,而是波浪的形状,仿佛是水面在风吹的流动中突然被魔法所凝固。在太行山的下边,寒冷的气温肆虐在所有的空间,荒凉的原野上,除了零星的车辆外,几乎看不到人的身影。真是寒冷封锁的世界啊。 在接近县城的时候,我的车贴着村庄边而过,土色的房子和院落转着腰身给我看,最亮眼的装饰是家家户户门口贴着的火红春联和一个个塔形的黑亮煤堆。朋友告诉我,那黑亮的煤堆就是晚上将点燃的旺火。不时地有穿着厚厚棉袄棉裤的农民从院门里走将出来,他们的身影在那火红的春联和塔形的黑煤堆间晃动时,我倏然间感受到了火的温暖,尽管我还没有看到跳跃的火。 县城的主要街道上,各家门前都准备有旺火煤堆。煤堆有大有小,大的有三米多高,小的也就一米左右,有的垒成了底小腹大顶部尖的形状,有的垒成底大顶小的塔形,煤塔里面都是空的,且放置了引火的木材。那煤炭都是上好的质地,亮晶晶的,并且被敲打得大致齐整。在县政府、政府招待所和一些大商场的门口,那高高的旺火堆还披挂上了耀眼的红布,上面写着“旺气冲天”四个大字。山西是煤炭大省,左权也有煤矿,烧旺火的习俗是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基础的。 晚饭后,天已完全黑了。当我匆忙走到街道上时,方才空荡荡的街上已是人流熙攘了。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火焰,在一个个塔形煤堆上故意留出的孔洞间飘舞出来,夜空和灯光被这火的世界排斥在外,自惭形秽般地暗淡并远遁,寒冷的气流仿佛知趣地悄悄退出这座小城。 人流越来越拥挤,我也没有了目标,只好随着人流流动了。随着越来越近的声响,就像是变魔术一般,从与主街道连接的小巷中涌出了一队一队的身着火红或金黄色服装的锣鼓队和秧歌队,他们敲着锣鼓,舞着狮子,舞着长龙,扭着秧歌,每到一家临街单位或者商铺的门口,就在铿锵热烈的锣鼓声中,舞动起来。围观的人流之旋涡紧紧密密,尾随着表演的队伍旋转着,流动着,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空隙,就立即扑上去淹没,且不留一丝一毫的痕迹。那临街的屋里是留了人的,他们就势放起了鞭炮和二踢脚,且把早已备好的糖果、花生、瓜子、水果、香烟等倒进了表演队张开的口袋里。遇到大户商场或单位,他们的这些礼物是用麻袋装好的。当地人有个说法,这表演的队伍在谁家门口舞动的时间长,谁家在来年的日子就红火发财,所以就用丰厚的礼物适时地款待这些火神派来的火龙,尽量地让他们在自家门口多舞动一会儿。而那些舞龙或者舞狮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就像是旺火堆里不安分的火苗,头上冒着热气,从一家家门口一摆尾巴,就跳跃走了。 旺火是越烧越旺,一个个的煤堆被烧成了通红透明的火塔、火树,那火焰往上蹿着,发出噼啪噼啪的响声,无数细碎的金黄色的火星像长了翅翼一般向着夜空飞去。正月里的寒冷早不知溜到哪里去了。再看看那些舞着跳着扭着的人吧,在无数棵火树之间,他们的队形也成了一条条流动的旺火。那些忘记了寒冷的游人呢,被火光映照得通红闪光的面孔,不也是一团团憧憬红火明天的旺火吗!来年的情况是不知道的,也许会比现在更好更旺,或许是个未知数,但他们用这一堆堆旺气冲天的旺火,寄予了自己的希望,驱走了自己的胆怯,烧旺了自己的信心。旺火是他们来年的梦想。 左权人在寒冷的冬夜里点燃的一堆堆旺火,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寓言,一个冬天里的童话,一个象征。 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寒冷,在这火的世界里,也被燃烧成了一堆旺火。既然如此,寒冷还能奈我何!在那个旺火冲天的夜晚,我莫名地想到了未来的许多设想,无疑,那些设想都被旺火烧得跳跃起来,且具有了野性的姿态。 没有想到,我们的艺术家苦苦追求的象征艺术的表现手法,在太行山下的民间,原来竟是如此简单而又美丽。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