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砥砺前行的航天人(第2辑)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出版社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编的《砥砺前行的航天人(第2辑)》收集1999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各类报刊公开报道过的一线人员的事迹,忠实记录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深深足迹。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出精神的光芒。透过一个个先进模范攻坚克难的真实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航天科工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还能感受到一线人员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更能体会那股“不服输、敢创新,顾大局、讲协同,重实干、比贡献”的精神禀赋。 目录 宋启茹:车床刀客显真功 刘丽霞:航天热土上绽放的铿锵玫瑰 航天报国铸辉煌 ——记〇六一基地参战国庆阅兵装备保障工作的幕后英雄 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 ——记两个阅兵型号总设计师袁运生 张明龙:巧手“贴”出精彩人生 刘永才:胸怀大爱唱大风 单涛:情洒天疆听涛声 凌云壮志谱就飞天乐章 ——记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胡胜云 石德平:在平凡中奉献真爱 脚踏实地望星空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陆伯祥 航天精神在玉树闪光 ——记科工一院世纪卫星公司“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高卫军” 李军:总装线上一把刀 何大军:扎根塞外追梦不止 齐润东之驯“雷”记 巾帼岂肯让须眉 ——记河南航天压力元件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丁继杰 鲐背之年的“不老传奇” ——访陈敬熊院士 石晓荣:点滴铸就辉煌 用全部生命写就“导弹人生” ——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 捐髓:发生在刘江身上的故事 “女焊接大王”的成长之路 ——一个“小女孩”赢得了国际手工焊接中国赛区总冠军 奋斗撑起的人生坐标 一辆雷锋车十年搭载万余人 孙武:为了成就天神交会的“明眸” ——记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获得者,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技术总负责人孙武研究员 挫折是人生的财富 ——记航天科工红峰公司副总经理王爱民 6000件神舟产品100%合格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车工王阳 问天:我帮神舟找“平衡 ——专访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于华男 胡万海“传奇”:传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洪流勇进志飞翔 ——记六院江河公司装药分厂厂长李洪翔 序言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 60余年的辉煌历程,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沧桑巨变: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模仿到自主研发,从 单一装备到体系完备,从国之干城到民之卫士,逐 步创建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的发展道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性、高科 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始终牢记“科技强军、航 天报国”使命,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防 建设、服务国计民生,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和管理创新谋求转型升级,构建了完整的防务装备 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主战场 ,在商业航天、工业互联网、智慧产业等领域,取 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 早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得益 于全体干部员工的不懈奋斗。 2018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世界 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346位,在“中国企业500强 ”中位列第79位,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 中位列第45位。 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近15万航天科工员工的 智慧、激情、创新、汗水和日日夜夜的付出,这背 后的故事应当走进我们心间,成为共同的记忆和鼓 舞奋进的精神力量。 因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决定,陆续 集结出版《砥砺前行的航天人》,收集1999年公司 成立以来各类报刊公开报道过的一线人员的事迹, 忠实记录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深深足迹。 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出精神的光 芒。透过一个个先进模范攻坚克难的真实故事,我 们不仅可以看到航天科工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火热 实践,还能感受到一线人员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 精神风貌,更能体会那股“不服输、敢创新,顾大 局、讲协同,重实干、比贡献”的精神禀赋。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建 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美好蓝图在激 励我们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航天 科工就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 征路。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 不会等待一切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希望此书 能激励更多航天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追寻 强国梦、航天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人生梦想,在不 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在星辰大海的见证下,携 手向着“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 强国”奋勇进发…… 导语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编的《砥砺前行的航天人(第2辑)》介绍了几十名优秀航天科工人员的事迹,包含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工作历程,他们认认真真年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我们国家的硬实力越来越强,让我们对航天科工人饱满昂扬的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 精彩页 刻苦钻研一腔热情求知路 40多年前,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拖着简单的行李踏进了二院的大门,瘦弱的身材、平凡的相貌,在二院忙碌的人流里显得那么普通。40多年后,当年的小伙子已经成长为一位特级技师、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宋启茹。刚进入二院时宋启茹只有16岁,被单位安排从事车工工作,他欣然接受,这一干就是40多年。在这40多年里,与宋启茹一同进入二院的几十个同事,大多都改行了,一直坚持在车工岗位上的寥寥无几。而他,却从黑发干到了白头。刚参加工作的宋启茹只有初中文化,他清楚地认识到,仅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很难应对艰巨的科研生产任务。于是,年轻的宋启茹每天守在机床前摸索加工技巧。昏暗的车床灯模糊了宋启茹的眼睛,他揉一揉接着看;飞溅的金属屑烫伤了皮肤,他擦一擦接着干。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宋启茹熟练地掌握了车工技术。但年轻的宋启茹并不满足于此。当得知当时北京市技术交流站开办车工技术培训班的消息后,宋启茹立即向厂里请示,主动要求学习。经批准后,宋启茹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到北京市技术交流站,与业内人士进行技术交流,悉心学习。他像一棵稚嫩的树苗扎根在肥沃的土壤,努力地吸收着营养。当别人下班回家躺在沙发上舒坦地看着电视的时候,当别人和朋友开心聚会的时候,宋启茹总是一个人呆在屋子里。一个馒头、一碗粥、一本书就是他的“晚餐”,常常是馒头硬了、粥凉了、书本热了。就这样,宋启茹自学了《金属车削加工原理》等数门专业课程,掌握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等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让宋启茹在实践中比别人多了一层“底气”,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这也为他后来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宋启茹已经是北京市技术交流站的副站长。他说,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技改攻关型号战线展风采 283厂曾在铝合金薄壁舱体加工中存在技术瓶颈,产品报废率接近50%,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如此高的浪费让厂领导着急,让车间主任心忧。宋启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道难题。于是,他和车间几位技术骨干共同挑起了攻坚重任。那段时间,人们总是能看到宋师傅站在机床旁,歪着头仔细观察车床加工零件的过程。他连走路的时候、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也在想着技改问题。有时候,宋启茹甚至在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也会摸着圆形的碗,不知不觉地陷入沉思,脑海里浮现出在切削力、切削热及装夹力的共同作用下的舱体模样。怎样才能在加工过程中有效地避免舱体变形呢?“减少零件所受非均匀径向力!”一个念头一闪而过,灵感的爆发就在那一瞬间。宋启茹抓住了这棵“救命稻草”,沿着这条思路向更深处探索。此时,夜已深,喧嚣的城市早已安静了下来,而宋启茹躺在床上久久不能人睡,脑海里浮现的还是机械工装:一个圆、一个面、一个点……当天空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一套完整的夹具结构图在宋启茹的心中已经形成。一上班,宋启茹就联合几个技术骨干共同设计了薄壁简体加工系列夹具,并相应调整了加工步骤和刀具切削参数。经生产实践证明,这组夹具结构合理,定位可靠,夹紧均匀,整体刚性高,通用性好,而且因其轻便、灵活,切削速度提高了一倍。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切削力,改善了切削条件,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铝合金薄壁壳体类零件的系列工装及工艺方法研制成功后,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2%提高到99%。该项目先后获得航天奖、北京市优秀技术成果奖等奖项,因其用途广泛,一直被沿用至今。现在,当年轻的工艺人员第一次接触到这套工装时,都惊叹道:“宋师傅,您是怎么想出、做出这么好的东西呢?”宋启茹听后,总是淡淡一笑。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