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刘婕主编的《护理心理学基础(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为“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具有专业针对性强、紧密结合岗位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对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等特点。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与健康、心理护理技能和临床心理护理应用等相关知识。书中在每章节前设有“故事点睛”;章节中穿插有“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和对接护考内容的“考点提示”。章节末设有选择题和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 本教材主要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参考培训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二、护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四、护理心理学在护理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五、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六、护理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概念 二、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二、知觉与错觉 三、患者感知差异与护理心理 第三节 注意与记忆 一、注意 二、记忆与遗忘 三、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 第四节 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 二、想象 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节 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关系 二、情绪的分类与表达 三、情绪与护理专业 第六节 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概念和特点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三、意志与护理专业 第三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及特点 二、人格的结构 三、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四、人格与护理工作 第二节 人格心理特征与护理专业 一、气质 二、性格 三、能力 第三节 人格倾向性与护理专业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第四章 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亚健康 五、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第二节 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心理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心理社会因素与护理专业 第三节 各年龄段的心理健康及维护 一、儿童期心理健康及维护 二、青少年期心理健康及维护 三、成年前期心理健康及维护 四、成年中期心理健康及维护 五、老年期心理健康及维护 第四节 护士心理健康及自我维护 一、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策略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及其研究发展过程 二、应激的理论模型和过程 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心理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二、心理应激与应激障碍 三、心理应激的调控 第三节 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与发病机制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 四、心身疾病的防治 五、临床常见的心身疾病及其防治 第六章 临床常用心理护理技能 第一节 心理护理概述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与特点 二、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和基本要素 四、心理护理的程序 第二节 心理评估概述 一、心理评估的涵义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第三节 护理专业工作中常用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 一、临床常用的心理测验 二、临床常用的心理评定量表 第七章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第一节 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与类型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与模式 三、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技巧 四、心理咨询在护理专业工作中的应用 第二节 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与发展简史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三、心理治疗基本过程与工作原则 第三节 常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一、经典精神分析治疗 二、行为治疗 三、认知治疗 四、患者中心治疗 五、森田疗法 六、支持性心理治疗 七、暗示疗法 第八章 患者与患者家属心理特征 第一节 患者与患者角色 一、患者角色 二、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三、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四、患者的角色冲突 第二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认知的改变 三、患者常见的情绪反应 四、患者的行为问题 五、患者的心理需要 第三节 患者家属的一般心理过程 一、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患者家属常见的情绪反应 三、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 第九章 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 第一节 疾病早期患者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一、疾病早期患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 二、疾病早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二节 疾病发展及稳定期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一、疾病发展及稳定期患者的心理特点 二、疾病发展及稳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三节 疾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一、疾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特点 二、疾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十章 不同疾病种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 第一节 疼痛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一、疼痛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二节 危机事件后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一、危机事件后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危机事件后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三节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