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果就好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安徙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摇摆不定的文理科选择与尚未实现的梦想,写不完的习题册与背不完的单词本,还有那暗地滋生的微妙情愫,被家人和老师阻扰的友谊……这是属于平凡女孩李晓唐的高中三年,循规蹈矩,而又念念不忘。
安徙著的《如果就好了》没有轰轰烈烈的打架逃课,却有你,有我,有我们所有人。是时候了,再作一次道别,追赶上过往的每一个人,珍重地说一声“谢谢”。
作者简介
安徙,生于内蒙古,转徙于南北之间,现居上海,四喜烤麸与Cosplay爱好者。
“豆瓣阅读”作者,译者,前影视行业从业者,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作品有长篇连载《孽海记》、译作《厨房越小,做饭越好》。曾参与创作综艺《我们相爱吧》。以上作品可见于“豆瓣阅读”、书店、南京南站候车大厅与上海地铁早高峰各大线路,内蒙古首届搭蒙古包骑马射箭锦标赛四十公斤以下级少女组冠军(爱信不信)。
目录
Part1 如果去崇理就好了
part2 如果没有生病就好了
part3 如果会画画就好了
part4 如果没有妹妹就好了
part5 如果你学理科就好了
part6 如果不是第一名就好了
part7 如果早点认识你就好了
part8 如果班主任是吴老师就好了
part9 如果波西是女孩子就好了
part10 如果不认识你就好了
part11 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
part12 如果他是我哥哥就好了
part13 如果与世界和解就好了
part14 如果是小妹妹就好了
part15 如果足够坚强就好了
part16 如果时间走慢些就好了
part17 如果一同奔跑就好了
part18 如果能再见面就好了
part19 如果没有梦想就好了
part20 如果我们都不会变就好了
part21 如果我也变了就好了
后记 好久不见,高三(7)班
导语
如果学理科就好了,如果没转学就好了,如果早点认识你就好了,如果说出那句喜欢你就好了,如果时间走慢些就好了……
每个人都有着无数的遗憾和无数的幻想,而正是因为这些“如果”都未实现,才成就了现在的每一个自己,支撑我们走过永远无法重来的青春。
无数曾经的你我他,从安徙著的《如果就好了》里带着春日新绿、夏日艳阳、秋日枫红、冬日霜雪而来,那些独属于青春校园的敏感而细腻的心将再次跃动。
后记
好久不见,高三(7)班
今年是2017年,距离我高中入学,已经过去了
将近十年。
我记得有一天和研究生时的同学聊起了曾经的
故事,她问我最怀念哪个阶段,我不假思索地说,
是高中。没错,就是每天都睡眠不足,每天都有解
不开的数学题,还要时刻担心被班主任从后门偷看
的高中。聊完天之后,我就坐上了飞机,马不停蹄
地去长沙开始了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次实习。
在长沙,我见到了很久未见的老同学,聊起了
高中时的很多事情,早已盖棺定论的回忆再度出现
,却在现实的面前都变成了另一副模样。那天晚上
很热,我睡不着,忽然就想把这些曾经出现在我生
命里的每一个人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你们看到的
《如果……就好了》。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想了想说
,一个校园故事,随即又补充道,这个故事里面有
你。是的,这个故事里有我们所有人,那个羞涩的
、自卑的、偏执的,而又可爱的自己。我一直反对
提到青春就觉得一定是要爱几个人、打几场架、逃
几节课,这样的青春或许会有,但很抱歉,这并不
是我和我身边每一个普通人的青春。
我的高中,是全市为数不多以文科见长的中学
。从人学的那天起,我们就被定义在了唯一的一个
目标之上,就是高考。不论是在实验班,还是在普
通班,不论是艺术生,还是体育生,我们所有人都
背负着高考这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负担。甚至到
现在。我都想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支持着当年的自己
度过那些一天就能用完一支中性笔笔芯的岁月。
我在高中的时候,并不是我们班成绩最好的同
学。每一年,班主任老师都会郑重其事地在我的学
生手册上写下:“该生偏科严重,希望新学期在数
学方面有所进步。”而我所在的班级,又是学校恨
不得罩一百层保护罩的重点班。直到现在,我都偶
尔会梦见一张空白的数学试卷摆在我面前,而我一
个数都算不出来,眼睁睁地看着监考老师把我的卷
子无情地拿走。在那个阶段,我对数学的恐惧和厌
倦,几乎达到了人生的顶峰,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过
,如果高考取消数学考试就好了。显然,我身边数
学总是考到140分以上的人从来都不这么觉得。
这段我无数次想要逃离的岁月,又是从什么时
候开始变得念念不忘的呢,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于
是自作主张地把这个界限定义为第一次从无话不谈
,到无话可说。
我记得高中最后一堂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说:
“我希望你们以后都还是到了对方的城市,也能见
个面的关系。”当时的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再简单
不过的事情。直到去年夏天,我看到无数的同学曾
经定位在我念书的城市,我们却没有哪怕一张的合
照。这时我忽然明白了,想要维持这样一种看似简
单的关系,其实也需要一番很大的勇气。而时间越
长,这种勇气就越来越少。到最后,“今天下午两
点半学校北门见”,就变成了“哪天有时间我们见
个面”。
哪天是哪一天,我们谁都不知道。
就像老师们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
不忘记这段时光,我只好笨拙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把
它记录下来,如同我在正文里写的,像是一颗裹着
眼泪的糖。
在这个故事写到一半的时候,我收到了人生中
的第一封拒信。彼时高中的同学们有人通过了司法
考试,有人辞职创业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人拿到了
工作之后的第一笔奖金,还有的人幸运地遇到了自
己的另一半,早早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我,多念了
几年书,却被生活甩到了队伍的最后面。我刚刚毕
业,经历了本命年,有一丁点野心,还剩了那么一
点微不足道的梦想。用去年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我
觉得自己还能再“抢救”一下。
怎么抢救,大概就是从写下每一个故事开始。
我从小就一直坚信,人都要有一个理想,成为大统
领也好,成为好妈妈好爸爸也罢,都算是一件可以
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我的理想,就是写故事,
具体说来,就是写一个时代普通人的故事。然而野
心在这里,自信却并不在这里。第一次有编辑加我
QQ的时候,我甚至有了一种“这一定不是真事”的
自我怀疑。后来渐渐地,赞赏多了,批评也多了,
我也开始习惯了自己作为一个故事讲述者的身份,
忐忑不安地继续在自己的轨道上缓慢地前行。
这个故事跟随着我的生活,从长沙写到了包头
,又从香港写到了上海。写到毕业的时候,我也真
正毕业r。这个毕业不是ARR给我发来邮件,通知我
已经修完所有学分的毕业,而是从曾经的自己毕业
,从过去所有的不甘心中毕业。快要结稿的时候,
编辑对我说,还可以再写一个后记。我想了想,觉
得想说的都在故事里,正要说“倒不如算了吧”的
时候,久违的班群里,发来了一条女同学结婚的消
息。于是人人一句祝福,结束的时候,已经到了深
夜。那些年上过的早读课,背过的单词,写过的试
卷,都一并从记忆深处快要忘却的地方涌出,横冲
直撞地跑过了十年的岁月,最后来到了我的面前。
所以我想,是时候再做一次道别,也是时候追赶上
每一个人,珍重地说一句谢谢。
安徙
2017年3月15日于鹿城第四
精彩页
如果去崇理就好了
在我迄今为止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中,有一半多的时间,都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习惯于口是心非的小鬼。可与其说是口是心非,倒不如说总是事与愿违。
人们总说小孩子都性子直,不大会撒谎,也不大会伪装,有一说一而已。这么一想,我们究竟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口是心非的大人呢?
随便判断别人的经历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我只好自作主张,把这个技能点的获得定在了自己八岁生日那年。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日历牌上的年份起首第一次从“1”变成了“2”,周杰伦出了第一张专辑,史努比没有了爸爸,而我没有了一个完整的家。那年还有许多的未知。北京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申办奥运会,我也不知道究竟要回哪个家。于是他们擅作主张,把我放在了姥姥家的老房子里,然后分道扬镳,客气地挥手道别。
我在吹蜡烛的时候还带着儿童专属的灿烂微笑,却在下一秒就哭着说我妈骗人,还吵着要给我爸打电话。
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偏偏挑了我生日这一天来说这件事,我妈说我已经足够大了,而实际上,我只是被迫变得足够大了而已。
所以从那天开始,我一直都讨厌这种强迫每一个人长大的可笑仪式。
但是今年的生日稍有不同,那天学校的喇叭里面传来通知:“下面播报喜讯,初三(4)班李晓唐同学,因成绩优异,保送至育文中学……”
后面的话我没有听清,只是在老师的赞许声中假装红了红脸,心里却不知好歹地想着,如果能去崇理就好了。崇理是很好的学校,育文也是,我知道每年都有无数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在志愿单上填下这两个学校的名字,然后在那个巨大的成绩沙漏里翻转着,最终留下的寥寥无几。这样看来,因为一个男同学而想要去崇理读书的我,就变得至少看上去没那么心无旁骛。
我们班的座位在一开始是按照个子高矮排序,后来老师为了激励大家,开始按分数排座位,一排八个人,看着座位,基本上也就知道成绩如何。但显然,这个政策并没有激励到谁,前面的永远坐在前面,后面的永远坐在后面。至于最后一排,则在这场座位争夺战里“我自岿然不动”,锻炼出了坚固的革命友谊。
“恭喜你啊,晓唐。”我后座的女生拍拍我,两只眼睛闪闪发亮,“不用参加中考了,多好啊。”我嘴上说着谢谢,心里却着实希望录取我的不是育文,而是崇理。
之所以录取到了育文,其实是因为我很早以前就打定主意,想要当个编剧,既然是当编剧,那肯定是要学文科的。而育文又是全省文科最好的高中,盛产文科状元。尽管我知道,他一定会去崇理。不是少年不重要,而是和梦想相比,少年没有那么重要。
当我把这个事儿和我爸说了之后,我爸叹了口气,一脸沉重地看着我说:
“说真的,咱们全家,就没有一个学文的。”
“我妈不是文科生么?”
话说出口才觉得不妙,我爸怔了怔,最后丢下一句话:
“总之你不能因为不喜欢数学就逃避学理科。”
所以说为什么小的时候当画家当艺术家可以叫作梦想,而真正到了该选择的时候,却被家长们一厢情愿地当成了逃避。小孩子其实从来都没有变过,一直在变的都不过是家长而已。(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