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绝响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世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王世襄请吃饭

2001年11月的下旬,我那时正在帮王世襄先生和他的老伴袁荃猷先生做一点编辑方面的事,在一个礼拜之内,我接连两次去接二老到一家排版公司看为他们的新书设计的版式。每次看完之后,都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王先生一定要请我们吃饭,于是我们便来到楼下的一家挺大的饭馆。我们坐下后,王老便拿起菜谱,一边翻看一边点了如下的菜:

糟熘鱼片软炸里脊过油肉菊花鱼葱烧海参乌鱼蛋汤烤鸭一只

我们都知道王老是著名的美食家,虽然我以前也和他一起吃过饭,但那都是别人请客,用不着自己点菜。而这回却不同,是他请我们,从他点菜的熟练程度一望可知。更不同的还在后面。先上的是烤鸭,他先卷了一卷,吃了后没说什么。接着上的是软炸里脊,他吃了一口说:“现在的猪肉没有原来猪肉的味了。”小姐又端上了糟熘鱼片,他夹了一块放到嘴里品尝后说:“倒是放了糟,只是糟的质量不算太好,有的饭馆连糟都不放。再就是盐多了点,味道不太对。”

就这样,每道菜上来后,王老都先尝过,发表完意见后,再请大家吃。我们一吃,果然觉得他说的是对的。以前这些菜我们也都吃过,没觉得什么不对。这回经他老人家这么一指点,确实发现了问题。

当尝过葱烧海参后,他说:“这菜用的海参是一般的低档参,所以价钱不贵,要是用好参得一百多块呢。”过油肉端上来后,我问:“这应该是山西菜吧?”他说:“是的。”他吃过后说:“放的配料不对,应该底下铺海参。”袁先生在旁边说:“能放海参吗?那菜价就该贵多了。可惜你们和畅安(王老的字)认识得晚了,要是倒退十年,他会亲自下厨给你们烧一桌好菜。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做菜,都是吃他做的菜。我只能做主食,米饭、烙饼、馒头什么的。现在我才开始学做菜,因为他老了,做不动菜了。我可学不会他那样做菜,只能做些简单的,他也只能将就着吃。”

说着又端上来了菊花鱼,王老一看就说:“汁不够,番茄酱放少了,颜色不对,鱼炸得也不够焦。”我们一尝,果然口感和味道都欠缺些。

饭后,王老还十分感慨地说:“现在做菜用的料都已大不如前了,鸡、鸭、鱼、肉都不像从前那样香了,调料也都不够地道了。”

因为事情还没有做完,在送二老回去的路上,我们又约好五天后的上午再来接他们。到了日子,我们又去了那家公司,把上次没看的都看了,时间又到了中午。我们忙抢先说这回该我们请您二老了。哪知,王老一听便摆出一副不容分说的样子,“哪能叫你们请呢?还得由我来。”

我们不同意。袁先生在旁边说道:“你们别争了,就听王世襄的。你们不愿意让他着急吧?让他着急,再急出点好歹来。再说上次回去以后,他就说了,下回还去楼下那家吃,他连点什么菜都想好了。他这回要嘱咐服务员,哪道菜应该怎样做。他说上次没指点,菜就没做好。所以你们就别同他争了。”听了这话,我们只好从命了。

下楼,进了餐厅,刚一落座,王老便拿起菜谱,稍一浏览,便把服务员叫到跟前,一边指着菜谱说,还一边比划着。过了一会儿,菜都点好了。看得出他老人家这次真是有备而来。他对我们说:“上回菜点多了,吃不了。这回我只点了下面这几道菜:

葱爆羊肉糟熘鱼片糖醋白菜冬菇豆腐清蒸鲩鱼白菜豆腐汤烤鸭一只

“我刚才已就有的菜应该怎样做,放什么,不放什么,多放少放等交代给服务员,并让她转告大厨了。等一会儿,我们来尝尝,看看比上回如何。”先端上来的菜是葱爆羊肉,王老拿起筷子夹了一片尝了尝,说:“炒得还不错,你们尝尝。”我们一吃,果然不错,又嫩又够味。王老见状,不无得意地说:“看来指点一下就是有效果。”

这时,小姐又端上了第二道菜:糟熘鱼片。我们忙让王老先尝,他尝过后对我们说:“上次也点了这道菜,虽然搁了糟,但不够味,偏甜。所以我刚才嘱咐小姐转告大师傅一定要多搁点儿糟,少加一点糖。你们尝尝这次的味道如何?”我们赶紧一人吃了一块,果然味道浓郁,可谓糟香满口,比上次好多了。“我要是再来指点一二次,就会更好了。”

上的第三道菜是糖醋白菜,王老一看就对小姐说:“这菜用料不对。糖醋白菜只能用靠近菜心的白菜帮,既不能用外面的老菜帮,也不能用白菜叶子。”接着夹起一块尝了尝,说:“醋味不够,光剩下甜味了。”我们一尝,确实如此。

又端上的是冬菇豆腐,豆腐里搁了酱油,红红的。他尝后说:“这道菜我没指点什么,烧出来果然不行。看来指点和不指点还真大不一样。”

我忙问道:“您年轻时还学过做菜啊?”

“这些菜不算什么。年轻时我父亲请客,都是我做菜,整桌整桌的菜都由我来做,比这要复杂多了。”王老刚说完,小姐又端上了白菜豆腐汤。他喝了一口,“这汤可比上次那乌鱼蛋汤好多了,又清爽,又好喝,价格又便宜多了。”

这时,烤鸭上来了。他说:“这里的鸭子烤得还不错,确是一片一片片下来的,皮也还算焦,而且比大店要便宜许多。”

最后上的是清蒸鲩鱼。他说:“上次要的是菊花鱼,做得不好,鱼肉炸得不焦,汁也不够浓,番茄酱放少了。这次改为清蒸,看看究竟怎样?”说完尝了一口,马上说:“有点儿老了。”又叫过来服务员说:“清蒸鲩鱼应该是整条的。过去做这道菜并不把鱼一劈两半,还横着切成一段一段的。那时只是把鱼从中切一刀,不切断,劈着摆放在盘子里上蒸锅。现在你们给切成两片不算,还又切成一段一段的,这样去蒸,鱼能不老吗?既然切成这样了,就应该少蒸两三分钟,才能恰到好处啊。”听他这么一说,我尝了一块,果然鱼肉是发紧,有点老了。

其实,吃到这里,我们都已经吃好了。王老见状,又说道:“要是我再来吃两次,给他们再指点指点,这里的菜还能做得更好些。”说这话时,他老人家的脸上不无得意之色。虽然他那时已是八十六七的老人了,但依然是那样的率真和自信。

我和学界的一些老先生吃过不少次的饭,但和王老这样的美食家吃饭还是头一次。他谈做菜就像谈做学问,和他吃饭,不仅能大饱口福,还能广见闻,长学问。真希望能还有机会再和他老人家一起吃饭。那可是物质、精神双丰收啊!

P78-82

目录

钟敬文谈“成功”与“做事”

顾廷龙谈用“变天账”换美元

顾廷龙的耳背与“耳聪目明”

缪钺先生给我的墨宝

周有光谈接触过的重要人物

周有光说张家四姐妹

邓广铭认为传统文化首先应该现代化

邓广铭与《学林春秋》

吴宗济缘何离开史语所

吴宗济逃过“反右”一劫

张岱年谈胞兄张申府

杨向奎谈哲学与科学

杨向奎说张政娘和丁声树

钱锺书说钱穆

钱锺书让我帮他借《中华大藏经》

周振甫与钱锤书的交往

周振甫的谦虚

于道泉趣闻一则

季羡林的“君子一诺”

季羡林谈蔡元培及其他

季羡林说“大事糊涂,小事精明”

季羡林说“皇帝”

何兹全说一定要做完的三件事

何兹全说傅斯年和史语所

何兹全回忆陈独秀

侯仁之说王世襄还欠他一样东西

胡厚宣称赞裘锡圭

胡厚宣的最后一篇文章——《我与甲骨文》

张政烺负责点校《金史》

张政烺说招进了一个好学生

张政烺接待李慎之

史念海谈黄河和长江

启功“投笔从戎”的故事

启功发脾气

周一良拒绝我的请求

周一良谈往

罗继祖反对古书白译

马学良回忆导师丁声树

马学良说潘光旦曾劝慰费孝通

程千帆谈黄季刚为何重视拜师

程千帆说“没有匡老就没有我后面这二十年”

王世襄请吃饭

王永兴谈师从郑天挺

王永兴谈向达手抄《敦煌卷子》的毁灭

听任继愈冯钟芸二老聊天

赵俪生给我的信

吴冠中谈写自传及其他

李慎之谈“中国文化”和“传统文化”

李慎之说要写一本介绍周恩来的书

赵守俨给我创造机会

钟敬文受聘北师大

赵元任谈作曲

儒佛兼修的梁漱溟先生

范文澜先生的治学格言——“专通坚虚”

傅斯年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

“铁骨铮铮”的朱东润先生

“学到老,学不了”的于省吾先生

美学老人朱光潜

既无言论更无行动的“右派”陈子展

毅生师教我记庙号

《红楼梦辨》手稿失而复得 给俞平伯带来了什么

敢于为老师仗义执言的俞平伯先生

罗庸先生为西南联大撰写的校歌

生性耿直的向达先生

新女性作家冯沅君

唐兰先生在“文革”中的一件趣事

父亲郑鹤声对我的教导

为人耿直、尊师爱生的刘节先生

“为社会服务”的魏建功先生

雷海宗被划为“右派”的起因

冯至先生一生的三大憾事

序言

这是一本小书,但记述的确是一些大师们的事情,而且是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是我从《大师的侧影》一书中辑录出来的。另外,又从我早些年编的《学林往事》一书中摘编了一些补充进来。书中记述的那些事情,大都是我在向他们组稿时听到的。可如今,这些大师们大都仙逝了。这些往事也就成为珍贵的史料了。我以为,这些史料不仅有趣,不可再得了,而且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因为这些大师都可以说是不世出的人物。从这些趣事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大师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他们那鲜明的个性、渊博的学识、分明的爱憎、卓越的贡献。只可惜,他们的中年、最应该出成绩的时候,却被那个年代里太多的政治运动耽误了大好时光。但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一开始投身编辑工作就进入了中华书局,先后参与了《书品》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的创办和编辑工作,使我得以先后同这些大师们建立起了联系和友谊。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我那时经常外出拜访作者,有时一天要去六、七家,大都是骑自行车去。平时多靠通信联系。今天的编辑工作与我们那个时代确实是大不相同了,信息高速发达的结果,是编辑与作者基本不用见面和写信,只需打个电话或发送个邮件就可以解决了,确实是快捷和便利了,但是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这在我看来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文化是需要悉心培养的,会产生共鸣,发生承传的。编辑工作尤其如此!因为有很多选题和想法是在和作者聊天中生发出来的。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有的。当然了,有许多趣事也是在这样的语境中说起和听到的。但现实状况如何呢?我不说大家也都看到了。一切向“钱”看,是出不来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产品的。试想:作者只想赚钱,出版者一门心思想捞钱,他们都掉进了“钱眼里”,哪里还会有文化?又怎么承传呢?还是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大师们的趣事吧。我敢说他们想得最多的是文化,是学术,是做人。这本书确实有趣,且已成绝响;固然可以轻松地读,却不能不深深地想: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从这些大师们身上学习些什么?我希望年轻的读者都能给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

张世林

内容推荐

由张世林编审的《大师绝响》介绍了蔡元培、季羡林、启功、陈独秀、于道泉、朱光潜、于省吾、郑天挺等几十位已故大学者的事迹,撰写者主要是其门人弟子,少部分是同事或家人,他们和所写的人都有直接的师承或亲身的接触,也只有他们才是最适合的作者。例如季羡林谈蔡元培、何兹全会议陈独秀、王尧谈于道泉先生、王永兴谈师从郑天挺等等,颇有价值,堪堪可称学术佳话也。

他们是活跃于20世纪中国学术领域里的重要学者,《大师绝响》记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和周边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庶几可为研治和总结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的人们提供一份比较新鲜、可信的研究资料。

编者约请当代名家所记录的前辈们的往事,在今天来看,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录,更是点燃我们思考的引线……穿越对间空间的迷雾,带我们看那个时代的沧桑与知识分子的气节。

编辑推荐

蔡元培、季羡林、启功、陈独秀、于道泉、朱光潜、于省吾、郑天挺……他们是活跃于20世纪中国学术领域里的重要学者,由其门人弟子、同事或家人编写、张世林编审的《大师绝响》记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和周边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庶几可为研治和总结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的人们提供一份比较新鲜、可信的研究资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