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979至1980年间,白银价格空前上涨,从每盎司8美元飚至50美元,后又跌至10美元。秘鲁矿产怀疑白银价格异常是由亨特兄弟垄断和操纵白银市场所致,于是将其告上法庭。1988年,在经历了漫长的审判后,亨特兄弟最终被判赔偿秘鲁矿产约2亿美元。 杰弗里·威廉姆斯著的《亨特兄弟白银操纵案(经济学分析与思考)》旨在通过分析这一复杂而又令人震惊的案件,总结出可广泛适用于判定操纵案件的经验教训。结合之前对法官、陪审团、律师和专家证人的访谈,本书侧重于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亨特家族庞大的白银期货头寸及对价格变动所谓的影响。作者探讨了成熟市场中对操纵的模糊定义、解释统计证据时遇到的困难、损害赔偿的计算难以精确,以及对主观意图推理背后暗含的条件假设等问题。他认为正是上述问题导致法庭审判程序中过度简化了经济学分析,导致需要回过头来创建针对市场操纵的法律。然而,上述问题并不应归咎于法律制度,而应归咎于期货交易所,因为期货交易所没有事先制定出相应的规则以减少价格异常波动期间出现的大规模交易。 本书主要面向致力于研究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经济学家,也可供期货交易所、监管机构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商品、证券、反垄断法教学与实践的律师们参考。 作者简介 杰弗里·威廉姆斯(Jeffrey Williams)本科毕业于威廉姆斯学院,硕士与博士毕业于耶鲁大学。威廉姆斯教授曾供职于斯坦福大学,现供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方向为市场价格关系、掉期及期货市场的商品供应量变化等。著有《期货市场经济功能》(The Economic Function ofFuturesMarkets)及《仓储与商品市场》(Storage andCommodityMarkets)等作品。 目录 1 为何分析亨特白银案? 1.1 何为“操纵 1.2 为何强调间接证据 1.3 为何需要经济学分析 1.4 为何存在法律灰色地带 2 白银市场的动荡 2.1 1979年初白银市场的本质 2.2 1979年夏季亨特兄弟持仓量的增长 2.3 1979年秋季交易所的忧虑 2.4 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白银交易商的忧虑 2.5 1980年2月至3月间亨特兄弟的忧虑 2.6 相互指责和争论 2.7 法律策略 2.8 模糊性与复杂性 3 界定操纵 3.1 从可供交割量角度分析 3.2 操纵市场的潜在利润 3.3 白银市场的地理范围 3.4 跨期价格关系扭曲 3.5 银币/银条差价的扭曲 3.6 黄金/白银价格比的扭曲 3.7 界定操纵时论点内在一致性问题 4 白银价格上涨原因检验 4.1 测算亨特兄弟对每日价格变化的影响 4.2 测算亨特兄弟在不同时段的影响 4.3 测算政治新闻的影响 4.4 测算白银对其他金属的影响 4.5 测算同步变化的原因 4.6 因果关系计量检验的局限性 4.7 计量经济学和近因 5 确定白银的合理价格 5.1 白银供求关系模型 5.2 亨特兄弟对价格直接影响模型 5.3 远月期货价格模型 5.4 预期反馈模型 5.5 经过必要简化后的模型 6 推断操纵意图 6.1 期货交割 6.2 期转现交易 6.3 拉马尔·亨特的调仓交易 6.4 交易方式的转变 6.5 与监管部门的关系 6.6 进行商品交易的主观意图 7 经济学分析在法庭上的困境 7.1 经济学证据与陪审团 7.2 经济学证据与亨特案判决 7.3 经济学分析与双方专家证人 7.4 经济学分析与市场操纵案 附录 商品市场术语表 人名中英文对照表(按英文字母排序) 参考文献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