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孩时代养育经(如何养育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走进日本 |
分类 | |
作者 | (日)COMO编辑部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COMO编辑部编的这本《二孩时代养育经(如何养育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着眼于怎样才是养孩子的好方法、怎样才能撑起孩子的内心,围绕怎样养孩子才能让孩子幸福的问题,把对育儿专家和有几个孩子的名人采访集合成书,并在中间插入长评论和给读者具体育儿问题的解决建议。大家熟知的精神科专家佐々木正美、文学家島田裕巳、教育学家汐見稔幸、保育师柴田愛子、幼儿教育家岩立京子和本书指导川井道子,都会根据读者的情况,依照个人经验给出建议。 作者简介 魏海波,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1年毕业于日本国立一桥大学研究生院。曾先后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1996年回国创业,在上海、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杭州等地创办朝日日语学校,培训学员数万人。现为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在公司经营管理、股份制改造、公司股权纠纷、公司项资本并购、公司诉讼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担任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业余时间从事日本医学养生类书籍翻译,己出版多种译著。 目录 总序 写在前面 第一章 养育非独生子女的重要原则 佐佐木医生的建议 像照顾独生子女一样照顾每个孩子 教育长子负起哥哥的责任 充分满足长子的要求 不要一味要求长子快速成长 “让孩子尽情地撒娇” 兄弟姐妹吵架时父母不偏不倚 “长子风范”在关键时刻就会显现 不要把学校的价值观用来比较孩子 无论是哪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孩子增加了,真的会很难养吗? 第二章 跨过次子出生的“危机” 有兄弟姐妹是件痛苦的事情!?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需要极其巧妙的平衡 两个孩子时是最大的危机!? 无论次子几岁,长子都会出现“重返婴儿期”情况 无论多么辛苦,长子和妈妈都是无法分开的 如果长子问“你最喜欢哪个孩子呢”,要回答“是你哦” 年龄不同,“重返婴儿期”有区别吗? 即使孩子年龄在增长,想要被满足的想法是一样的 控制住“次子更可爱”这种心情 尽快满足孩子的想法 精神上能够独立的孩子和不能独立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如果打算生几个小孩的话,差几年为好? 第三章 长子的心声次子的想法 对妈妈的难言之隐 “才不需要什么小宝宝呢!” “大家一起努力吧!” 对孩子说“再稍稍忍耐一些”,孩子就会绽放笑颜 即使是次子,也有自己的辛苦 妈妈真正喜欢的是哪一个孩子呢? 兄弟姐妹之间吵架时心情是怎样的呢? 即使是长子欺负次子,那也没办法 对孩子不要隐藏真心话 尽管养育多个孩子,但仍意味着一个一个来养育 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三个?理由呢? 第四章 当一个人照看不住孩子的时候 为什么只有这个孩子如此麻烦呢? 十分钟的路为什么要花一个小时呢? 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变乖? 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孩子 怎样对胡闹的弟弟? 在兄弟姐妹吵架时,父母不要火上浇油 要关注孩子的心情 认可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认可那些必须花大量功夫和时间来管教的孩子 从三个孩子那里得到的“无条件的爱” 育儿时想要学习的技巧 第五章 出生的顺序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性格”与“命运” 你是家里第几个孩子? 日本人比较在意出生顺序 “兄”“姐”“弟”“妹”的不同性格也在出生时被赋予 长子往往与最小的弟妹情投意合 长子与中间的孩子的关系 独生子深受父母出生顺序的影响 如果夫妇两个都是长子,就会对第一个孩子要求比较严 老二做父母的话会想要三个孩子 怎样接受自己的出生顺序? 孩子们长大了,如何建构起亲子关系?8l 育儿感受,长子、最小的孩子、中间的孩子的性格差异 第六章 长大成人后,能够互相理解的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尽可能多创造出孩子们齐心协力的场景 往往会对长子倾注更多的期待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让每个孩子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 让孩子多经历,多体验 手足之情,血浓于水 育儿烦恼商谈 序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家庭中,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却 在快速减少 究竟什么是所谓的兄弟姐妹呢?您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对这次所采访的对象,我们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的 却是“这个问题很复杂啊”“很深刻啊”诸如此类的回答 。 因此,本书就从该问题的“哲学性”入手开始探索。 之前,在日本这个少子化的国家,就“有兄弟姐妹的 比例是多少”这个问题做了相关调查。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就关于“结婚15~ 19周年的夫妇有几个孩子呢?’’这个问题做了长期相关 调查,从而得出了未满20岁孩子们的“确定兄弟姐妹的数 量”。 日本2011年发表的《第14次人口动向的基本调查》显 示,兄弟姐妹两人的家庭占大多数。这个数据自1977年以 来几乎没发生大的变动,一直保持在55%左右。也就是说 ,“兄弟姐妹两人”这种模式是日本人家庭的基准。虽然 近半个世纪几乎保持不变,但其他部分好像在发生着变化 。 由表0—1可看出,有三个孩子的夫妇从2002年的三成 ,到2010年下降到19.4%,并且,没有孩子或者只有一个 孩子的夫妇在持续增加。这就说明日本独生子女在急剧增 加,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却在持续减少。 尽管如此,也有很多家庭养育着多个孩子也是事实。 在相同的调查中,好像“想多要一个孩子”的夫妇并没有 减少,认为“还是孩子多比较好”的人仍然也有不少。 兄弟姐妹是命运共同体! 还是有兄弟姐妹好!这是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可是, 这种情况在大家族比较普遍,而在身边没有照看孩子的人 的现代社会,养育多个孩子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有兄 弟姐妹呢?兄弟姐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从这些问 题去思考吧! 在这次采访中协助我们调查的老师说了这样的话,即 “兄弟姐妹们是宿命般的存在”“是命运共同体”。 之所以这样说,只因为我们无法选择,包括出生的顺 序、兄弟姐妹有几人、是哥哥、姐姐、弟弟还是妹妹等。 因为无法选择,再加上出生不久要登记户口,人生往往就 以这样的存在发展下去了,以“某某的哥哥”或“某某的 妹妹”这样的形式存在。 于是,到了结婚年龄要离开家之前,兄弟姐妹们都是 在同一个家庭里,享有共同的文化,对同一个父母喊“爸 爸,妈妈”这样生活着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关系是血浓于 水。 …… 这真是对中间的孩子的考验啊。但是如果能经受住这 种考验的话,中间的孩子的人生就会如汐见老师所说:最 后,孩子只能通过培养自己的能力来生存。第二个孩子作 为中间的孩子成长,为了不输给长子开始建立自己的策略 ,这样做的话还可以博得父母的关心,进而掌握控制人际 关系的技能,可以说第二个孩子会更多地学会挑战。 兄弟姐妹两人和三人有什么区别呢? 兄弟姐妹有两个和三个有什么区别呢?岩立老师说: “比起三人的,兄弟姐妹两人的矛盾会更尖锐。三个人的 话,无论一对一的关系怎么恶化,都还有一个孩子在。这 个孩子作为缓和工具,在中立的立场上冷静地观察,争吵 的形势也会发生变化,关系也就因此缓和。可是两个孩子 的话,每次争吵都是同一个人同一个对手,闹起别扭的话 ,两人都朝向一边,处于一种胶着状态,相比有三个兄弟 姐妹的,兄弟姐妹间问题比较多的还是有两个的情况。” 另外,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多,和父母的关系也在发生 变化。柴田老师认为:“孩子的数量越多,父母就越能够 意识到孩子多了,需要认真对待。在孩子的生活方式上、 文化等方面会越来越重视。”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一个小孩两个大人,大人数量 较多,因此在家庭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能够维持“大人模 式”。例如,在带着孩子用餐或外出时,夫妇则会轮流照 料孩子,海外旅行的话比较容易成行。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大人数量和小孩数量一样,但 大人的力量较强,孩子们的生活还是很有可能和大人合拍 的。不过,有三个孩子的话,大人只好去附和孩子了。 “孩子们多的话,家庭文化呀,做事方法呀,这些事 情的中坚力量就变成了孩子,家长每走一步,都要听从孩 子的,大人和孩子是不一样的,不是要按大人的步调,而 是要尝试着跟随小孩的步伐。这种理解慢慢地在加深,这 也正是孩子多的好处。” 实际上,抚养多个孩子的妈妈会有更多的经验。也就 是说,一个孩子的时候,妈妈的睡觉时间和生活方式几乎 没有太多变化,回头来看的话,就会有“孩子就像一个稍 微重一点,需要花费精力的行李”的感觉。可是两个孩子 的话,夫妇二人都有各自的“行李”而不能轮流照看。然 而,第三个孩子出生后,周末乘电车外出的次数急剧减少 ,去的地方一般都是附近的公园或游泳池。但是这也会特 别地开心。丈夫会变得特别喜欢玩冒险游戏,并教孩子们 “升篝火”“爬树”等。暑假的旅行,不在乎旅游目的地 ,一般都会选择去大海边悠哉地玩耍这种模式。 如此说来,兄弟姐妹是拥有改变父母的力量的。 导语 您知道吗:有兄弟姐妹是件痛苦的事情!?两个孩子时是最大的危机!?年龄不同,“重返婴儿期”有区别吗?为什么只有这个孩子这么麻烦呢?“兄”“姐”“弟”“妹”的不同性格也在出生时被赋予?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父母往往对于长子有更多的期待?…… 更多有关儿童家庭教育知识,敬请阅读COMO编辑部编的这本《二孩时代养育经(如何养育有兄弟姐妹的孩子)》。 本书是二孩时代的养育指南,将带领父母越过多子困境。 这本来自六位顶级育儿专家的秘籍,将解锁不同顺序出生孩子的性格规律;紧扣兄弟姐妹是命运共同体的生存脉搏,给每位有二孩养育烦恼的父母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精彩页 不要一味要求长子快速成长 由于次子出生,长子变得任性又粗暴,很多母亲并不觉得长子可怜。 把次子放在首位来养育,就会不可避免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一开始觉得,次子需要费时照顾所以没办法,优先照顾次子,之后渐渐地就会有“尽可能不管长子”的想法和倾向,也逐渐就有“因为是长子,所以一切都想让他自己做,不用再照顾他了’’这种想法。 但是,即使是长子,也不是一开始就心甘情愿想成为哥哥或者姐姐的。他也想像独生子一样得到母亲的关爱。人啊,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变得不能再温柔待人。即使是孩子,也将不会再做令人喜爱的事情。极端地来说,被虐待养大的孩子,不论让多么厉害的专家来治疗,即使他被温柔对待,也很难再将孩童般的可爱与纯真展现出来。 作为母亲有必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想让长子赶快变得像个哥哥该有的样子”“所有的事情让他自己一个人做’’这样的想法? 要记住:孩子,如果得不到家长的关爱,自己也不会去关爱他人。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可爱的话,就要好好创造和长子独处的时间了。请让他尽情撒娇,给他关爱,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可爱的孩子。 ——如果真的觉得孩子不可爱该怎么办才好呢? 即使那样也要对孩子说出“你还是很可爱呀!”,最开始只是用语言表达就好了,等到这样说了多次之后,内心会跟随语言,就像关爱被语言孕育出来了一样,心灵也会成长。 “让孩子尽情地撒娇” ——很多家长问道:孩子常常撒娇,是让他撒娇呢?还是不理睬他? 我认为让孩子撒娇和娇惯孩子之间没有区别。不要试图讲道理,应当尽情地娇惯孩子。娇惯这种事情,只有母亲能够做到。只有能对父母尽情撒娇,孩子才能对母亲感到安心。正是有了这种安全感,孩子才能自立。 英国著名的婴幼儿精神科医生维尼克特说过这样的话:“对小孩子来说,和母亲分离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和母亲有良好关系才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被保护的安全感)。孩子只有带着这份安全感才能渐渐地从父母身边离开,越行越远。” 如果想把长子培养成有哥哥姐姐的样子,首先必须让孩子尽情撒娇。 一直以来,孩子即使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有时候也会说“我做不了,来帮我!”。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有原因的。这时,母亲无论多少次也请去帮助孩子。这时候就想着要养两个小宝宝就好了。因为渐渐地总有一刻,孩子会放开父母的手,所以就这样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就好。 ——上了小学,或许就不能坦率地撒娇了吧? 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做一些他喜欢吃的食物,诸如汉堡包、意大利面之类的,做一些平常吃饭时孩子爱吃的东西就好。如果父母问“你想吃什么?”,孩子说“我不知道”,这种情况的话,就把食材拿给孩子看,和孩子一起选,对他说“你之前说过××好吃,要不就做这个吧?”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父母和孩子的距离。 兄弟姐妹吵架时父母不偏不倚 ——次子稍微长大后,兄弟之间争吵打闹也会成为家常便饭吧。 孩子间的争吵打闹一定会有的,我家的男孩子们小的时候,妻子经常说这些事:“孩子间的争吵打闹就像运动比赛一样,强者胜,弱者败,但是输了的一方不管败了多少次之后还会再发起挑战。” 看了孩子们的打架,我真得觉得打架是孩子们很擅长的事情,和体育比赛中的橄榄球比赛很像,橄榄球比赛结束叫做“No side”,这就是指比赛结束,无敌我之意。 而父母虽然充当了裁判员的角色,但不是像相扑和柔道比赛中那样,需要裁判员判定哪方赢了,而是像橄榄球比赛中检查在比赛中是否违规,比赛结束后宣布比赛终了。在我们家谁哭了,比赛就结束了。 ——在孩子们的打架中,如果长子太厉害了,家长会不自觉地想保护次子吧? 但是,在体育比赛中可不能因为强势就可以违反规则。所以,在兄弟姐妹打架的时候,次子不论怎么处于弱势,即使明知自己敌不过哥哥姐姐,也会去跟哥哥姐姐打架的,即使输了哭了也好,他们最终还是会在一起玩的,所以说就顺其自然比较好。 如果父母参与了进去,成为某一方的伙伴,这个兄弟姐妹间的打架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打架就会变成,为了让父母成为自己同盟的打架。 ——即使如此,如果出现“哥哥打我了”“不是,是这家伙先给我添乱的”这样两方争执不下的情况,父母也会变得感性,想要尽早给他们做一个决断。 父母没有必要变得那么感性。充其量都不过是孩子们的吵架而已。 如果孩子说这说那为自己争辩“啊,原来是这样啊”“啊,原来很疼啊”,父母边听边点头就好。如果孩子说“你不道歉我就不原谅你!”那母亲就代替孩子道歉就好了。 接着最后对孩子说:“你们都玩累了,吃点冰激凌吧!”之类的话让孩子转换一下心情就好了。不知不觉间,孩子们又会好好地在一起玩了。 P7-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