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在中国的岁月/国际名人看中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海伦·斯诺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我有个习惯,一本书写完了,就扔到一边,再写新的
。我的35部手稿就是这样完成的。我正式出版的著作只有8
本,有生之年能看到未出版手稿出版、已出版的书再版,
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书主要写自己在中国不平常的经历
,写自己与众不同的世界观。我写作不是为赚钱,而是为
了表达一个纯正的美国人的思想感情。出版商赚不了钱,
就不愿意出版。可是我认为,我的书有自己的特点,其中
有我的一些独特的见解,中国读者很可能会喜欢。所以,
当安危要求我为这本书的中文版写几句话时,我便一口答
应了。
1938年以后,我的生命处于最旺盛的时期。那一阶段
的工作,像食盐溶化在水里一样,已经看不见了,可是它
的元素氯化钠分子却仍然存留——一是我写的这些书,一
是作为美中友谊桥梁的中国“工合”——迄今还实实在在
地存在。因此,我一直在回忆那些年月里与我们一起创办
“工合”的朋友们,并且希望能在中国出现纪念他们的(
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各种“工合”。在这些人之中,有
路易·艾黎、詹姆斯·贝特兰、埃文思·卡尔逊、普爱德

詹姆斯·贝特兰,新西兰记者,曾在延安见过毛泽东
;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在香港被日本俘虏,关押到1945
年日本投降。
埃文思·卡尔逊,曾在华北根据地生活过5个月,与八
路军并肩作战。1937年12月,在五台山八路军总部会见过
朱德,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除乔治·华盛顿外,朱德成
了他一生中最敬佩的人。他担任过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
为美中关系曾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在他与朱德谈话的地
方,似乎应该成立一个“卡尔逊工业合作社”。
普爱德,依然健在的美国传教士,1888年出生于中国
山东蓬莱,是1938年“工合”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我们曾
经有过这样的设想,在蓬莱建立一个捕捞和加工海草的合
作社,与山丹的“工合”直接挂钩包销。海水、海草及藻
类含有丰富的痕量元素碘,而碘又是动物所必需的物质。
由于内地土壤缺乏碘,粮食、牧草的质量都不高。如能把
海草加工一番作为食物和动物的饲料,或粗制成肥料施于
耕地和草原,则意义非凡。因此,我希望能在蓬莱建立一
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草加工合作社。顺便讲一下,美国
人很重视他们的同胞在国外做好事,只要听到有人要纪念
他们,就会欣然资助。普爱德非常忠实于路易·艾黎,对
于他的想法,无论大小都坚决执行。所以,艾黎就上述想
法,曾写信告诉过我。普爱德写的关于她在中国的童年的
书,几年前已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读者也许会
感兴趣的。
“工合”的发起者是埃德加·斯诺和路易·艾黎,但
这个词儿出名,则是卡尔逊用“工合”精神训练美国海军
陆战队的结果。1943年,为他拍摄的一部影片便取名《工
合》。
至于对埃德加·斯诺,我相信也是愿意在他念念不忘
的保安有一个以他命名的合作社。
至于我自己,只是想把我的35部手稿全部出版,已出
版的能够再版。安危先生正在翻译《我在中国的岁月》。
几年前,他翻译出版了我1978年率摄制组访华后写成的著
作《七十年代西行漫记》,还有我的《延安采访录》。我
的其他著作,他也准备翻译。借此机会,我谨向我的好友
安危,向中国的编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1985年1月7日,路易·艾黎写信告诉我,梁士纯刚刚
去世。我也恰恰是1月7日给梁写信的,询问他如何在江西
南昌为费希尔建立一个工业合作社。1906年至1907年,费
希尔是南昌第一位女校长。
在我看来,中美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工合”的
发展史,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这座桥梁要
追溯到1906年南京的第一个美国人费希尔,她在100岁时还
重访中国,以示她对新中国的同情和支持。她是我的挚友
,就在她去世前不久,我们还在一起庆祝过我们的生日—
—她是9月19日,我是9月21日。
远在1937年至1940年期间,我就已经认识到自己持续
不断、拼死拼活地为他人服务导致自己的写作受影响。埃
德也是这样,甚至比我更苦。他组织思想的能力很强,把
材料分门别类地装在脑子里,写起书来总是有条有理,而
我在这方面就不行。埃德总是为读者着想,不是根据自己
的条件、用自己的话语,而是根据读者的条件、用读者的
话语进行写作的。脱稿后,他总是改了又改,可苦坏了他
的打字秘书。我往往是材料充足,写得又急又快,甚至在
忙累和病中也不停息,但却成不了一级品。
埃德和我在中国之所以有影响,主要是由于《红星照
耀中国》,这是我自己没想到的。虽然我也写了不少书,
但加起来不及埃德的一小卷。他的书不仅对毛泽东有影响
,而且对罗斯福、尼赫鲁、尼克松也有过影响。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致力于“工合”运动。1938年,
在中国发起和支持“工合”;1942年,向尼赫鲁总理提供
了一本“工合”手册,使他在印度发起了“工合”运动。
后来,我不仅为中国,而且为所有新兴国家“工合”运动
的发展,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因而毁掉了自己的写
作。但是我坚信,工业合作
目录
第一部分 上海
一、抵达上海
二、命里注定的咖啡馆相逢
三、驻外记者
四、我经历的第一次战争
五、不像地球上别的地方
六、上海思想
七、我同斯诺先生结婚的时候
第二部分 北平
八、到达北平
九、北平四合院
十、北平的秘诀
十一、泰亚尔·夏尔丹
十二、吉诃德女士
十三、艺术、文学与革命
十四、年终
十五、中国的乡村生活
十六、法西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十七、黄海之滨的传教士
十八、狐楼
十九、“一二·九”学生运动
二十、行动
二十一、詹姆斯·贝特兰
二十二、埃德加·斯诺去采访
二十三、插曲
二十四、我的第一次西北之行
二十五、《红星照耀中国》
二十六、西安事变
二十七、圣诞节突变
二十八、创办新杂志《民主》
第三部分 延安
二十九、在红色中国内部
三十、西安
三十一、定计
三十二、死里逃生
三十三、抵达红军前线
三十四、有围墙的古城小屋
三十五、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
三十六、延安四个月
三十七、旅途十日
三十八、西安相会
第四部分 工合
三十九、别了,北平!
四十、我们创办工业合作社
四十一、香港
四十二、播种芥籽的时候
四十三、告别亚洲
尾声
中文本后记
精彩页
一、抵达上海
“林肯总统号”轮船轻快地行驶在混浊的黄浦江上。站在甲板上的21名美国青年,迫不及待地探出身子,想瞥一眼上海的外滩——黄浦江岸。同船的男子们,穿着白色服装。一位马里兰的海军中尉,提着我的高尔夫球袋;一位弗吉尼亚的“骑士”(很古板),拎着我的网球拍。
那是1931年8月,我已离家3个星期,远离家乡8152公里。我原计划最多待一年,可是直到1940年12月,我才离开了亚洲,庆幸的是在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年逃了出来。
我们之中没有一个是观光旅行的。准备到菲律宾马尼拉去的12名乘客,全是美国陆军或海军的现役军人,大多数是已婚夫妇。英美烟草公司的6名见习生,要去一个叫作二十里铺的地方,有一点儿紧张。我和帕特·墨菲在上海下船。帕特·墨菲的丈夫在长江巡逻队一艘炮舰上当中尉,她要沿江上溯。我和她盘算在旅馆合住一个房间。
旅客中,没有一个人到过东方,我是唯一的中国通。赛珍珠撰写的《大地》刚一出版,我就读过,而且我还在读E.T.威廉斯写的《中国的昨天与今天》。我曾经读过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写的报道。那份报道,还是一位老资格的中国通借给我的。报道叙述了1923年鲍威尔被匪徒绑架的始末。同时被绑架的有20多人,其中有几名美国妇女。我把E.卡恩的《中国通货》一书带到船上,曾试图把这部巨著弄通,结果没有成功。
我的正式工作是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当文书。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向国内那个被诙谐地称为“白银集团”的组织,报道白银取代黄金作为通货本位的优越性。
1929年,随着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白银贬值,几乎毁掉了美国的白银开采业。旅居中国的外国侨民,由于汇率有利,用很少的费用过着华贵的生活。我曾任白银集团的先锋——美国采矿会议的助理秘书,薪金优厚,积蓄不少,因而才有可能出国旅行,从事写作。我通过了外交文职公务员的考试,寻求一个在驻外机构工作的机会,让我的西班牙语、法语和意大利语能派上用场。我唯一的靠山就是白银集团。白银集团的参议员里德·斯穆特以及我父亲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些校友,像当时的胡佛总统,认识一些老资格的中国通,或者他们本人就是中国通——承蒙他们的好意,我才到达了这个白银的国度。
我排到第三位的工作,也同经济形势有联系。在国内,大萧条已临谷底,西雅图的美国邮轮公司,因缺少游客而濒于破产。由于这一缘故,我在以西雅图为基地的斯克利普斯·坎菲尔德报业联合会谋到了一个职位——但是所写文章,必须是旨在振兴垂死的旅游业,向“有魅力的金色东方”发展。
我们来到上海,我们的生活水平即将提高许多倍。一美元兑换四五个中国银圆。在上海的3808名美国人(在全中国的总数为7000人)过着奢华的生活,而世界上的其他人却“被钉上了黄金做的十字架”。我感到自信,我渴望学习。然而,我却不得不最终放弃通晓通货这一复杂事物的意图。
外国占领下的上海外滩,再也不会像1932年日本袭击前那5个月一样,散发着欣欣向荣的光彩了。当时英籍阿拉伯人萨松一家,把他们的资本转移到上海,在外滩建造了最高的楼房,这就是华懋饭店。大商号的买办们挥金如土,在那儿租用房间,彼此宴请招待,谋求发展旅游业。
时值黄浦港的全盛时期,军舰和商船,威严地停泊在风帆如蝙蝠翅膀般的小船与摇摆不定的无帆舢板中间。英国的船旗压倒一切,日本和美国的船旗恭敬地扬旗致意。当“林肯总统号”汽船驶过时,我们向所有的船只挥手致意,包括面孔严肃、喜爱整洁的日本人,虽然他们似乎总是留出一只手,在甲板上晾晒洗过的衣物。
数公里长的码头和货栈,全部货物几乎都是用人力搬运的,所有的劳工都是华人。当时或者以后,除了极少数非竞争和非体力劳动的职业外,非华人一概不得抢走华人的生计。外滩由青红帮控制着,没有人敢惹他们,连日本人也是如此。
19世纪上半叶,美国人在一个时期内,主要通过1918年成立的康涅狄格州拉塞尔公司支配着东方的贸易。在上海外滩仓库区一带,他们用红砖建造的库房古色古香,宛若一座座堡垒,巍然矗立,延伸至好几条街。美国与中国交往的历史甚至更为久远:驶到中国的第一艘美国轮船,是1784年乔治·华盛顿生日的那一天起航的。
P2-4
导语
海伦·斯诺著的《我在中国的岁月》为“国际名人看中国”系列之一。全书收录了抵达上海、命里注定的咖啡馆相逢、驻外记者、我经历的第一次战争、不像地球上别的地方、到达北平、北平四合院、北平的秘诀、中国的乡村生活、法西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黄海之滨的传教士等。
序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
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呼吁,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北京出版集团出版“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不仅是系统
全面地介绍和纪念为建立新中国所做出巨大贡献的国际友
人,也是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新时代,通过传承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广交国际
朋友,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讲述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去
展现今天的中国发展,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
“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人士
的作品。这些作者在20世纪亲历、见证了抗日战争、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他们通过在华
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诠释了历史和人
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
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
,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我们今天再次阅读这些国际
友人传世的经典著作,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变革创新
的精神,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中,有很多国际友人,在今
天仍然对中外人文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80年前,这些国
际友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当时中国的真实
情况介绍给世界,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根据地的真相。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把目光投
向中国——80年前斯诺他们做到了,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做
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使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中
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
法都不相同。今天的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努力
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现在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甚至融人中国,我们无法
回避。我们相信,只要秉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相互
尊重、和谐共处,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不同文明间就能够相
互促进,共通共融。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工合国际委员
会、北京培黎职业学校的信中强调指出:“希望你们发扬
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
文化交流,谱写国际友谊新篇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路易.艾黎和宋
庆龄、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等人发起成立的工合国
际,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他在华工作60年,为支援中国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人民和新西
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在人文交流中,这些有着共同记
忆的人物一直是构建平台的主线,因为历史不会忘记那些
为人类的和平与友谊做/tI~:献的人。当习近平总书记在
英国女王于白金汉宫举办的国宴上讲话时特别提到:一位
中文名字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
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献出了年轻的
生命。近年来,在何克就读的英国圣乔治中学和李约瑟就
读的英国奥多中学,由英中了解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国埃德
加·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论文比赛已经开展了三届,
这些英国的中学生已经开始通过论文写作来了解今天的中
国。在美国,来自斯诺家乡的肯尼迪教授将开始《红星照
耀中国》出版80周年的全球巡展;中国问题专家麦金农教
授筹备的以史沫特莱研究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也将在北京大
学图书馆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
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
实。”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外关系正在出现新的特征,因
而对人文交流的目标和内涵提出了新要求。人文交流的背
后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世界的了解和尊重,更是引领各国
民众为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发展“相向而行”。阅读这些
国际友人们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
“国之交在民相亲”。衷心祝愿国际友人们的伟大精神历
久弥新,让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

孙华
2018年6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海伦·斯诺著的《我在中国的岁月/国际名人看中国》讲述了作者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北京、西安、延安的见闻及经历,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抗战。又与新西兰进步人士路易·艾黎等一批中外人士发起成立“美国工业合作委员会”(简称“工合”),继续支持中国抗战,产生了广泛影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