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标记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展奋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胡展奋,历任《康复》杂志编辑部主任,《劳动报》特稿部主任,《新民周刊》特稿部主任、主笔。并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1990年以后主要从事报告文学写作。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誉为“沪上调查报告*一人”,有许多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新闻作品,在业界以“敢言”著称。
后记
跋 永不消逝的地标记忆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新时代,知识的
更新、环境的变化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们逼近
,就连我目前供职的单位——文汇报这样一张家喻
户晓的大报,也在改变,把重点从传统的纸媒转型
到和网络高度融合的融媒体。
2016年3月我加入文汇APP的运营后,就思考着
做一些与众不同的独家栏目,几乎立刻想到了新民
周刊主笔胡展奋老师。展奋老师是新闻界公认的中
国顶尖的调查记者之一,也是我最早供职的劳动报
社的同事。1997年他担任劳动报特稿部主任的时候
,我正好在采访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全运会,承蒙他
的欣赏,但凡我的系列大特写他都会整版刊登予以
支持,这种愉快的合作一直延伸到今天——角色互
换:他给我写专栏,我做他的责任编辑。
事实上,最早知道他的名字还是我在复旦园的
事。1991年我还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时,校园
里就都在竞相传阅《南方周末》连载的《疯狂的海
洛因》,记得好像连载了整整两个月,这在《南方
周末》应该是破天荒的连载了,轰动了全国,并被
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引起巨大的国际反响,
后来我才知道这篇深度调查的坐标意义在于最先吹
响了中国禁毒的号角,拉开了举国肃毒的序幕。
新闻界前辈,《萌芽》杂志原总编曹阳在他所
撰的《胡展奋的(疯狂的海洛因)发表前后》一文中
称他为“民情、社情、国情的麦田守望者”,并指
出:“调查式记者”胡展奋的成名作《疯狂的海洛
因》,曾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被新闻界称为“全国
第一篇全景式披露毒品卷土重来的调查报道”,被
文学界誉为“中国禁毒第一声呐喊的优异报告文学
名篇”。《新闻研究导刊》则把他的新闻成就归结
为“四个第一”:全国第一个拉开大禁毒序幕;全
国第一个揭开血吸虫死灰复燃内幕,促使国家恢复
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全国第一个揭露虐待童丐行乞
的骇人内幕;全国第一个披露报道活熊取胆。
面对着“四个第一”,我常想,一名调查记者
除了必备的超常能力,亦即现场突破能力、分析研
究能力和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什么
特殊的职业素养呢?
毫无疑问,他们的地标记忆能力特强,只要到
过一个地方,展奋老师还原现场环境细节的能力,
能让原住民都挢舌难下,他现在既然已从新闻调查
第一线退下,能不能以他个人的生活地标为主线,
串联起整个栏目,以今视昔,以小见大,以他的职
业敏感和独特感受来诠释时代大背景,书写一代上
海人所经历过的城市春秋呢?
大致目标确定后,我和他相约在他家附近的一
个咖啡馆碰头。
彼时,展奋老师刚刚办好退休手续,面对新的
生活,他与其他人的不安与茫然完全不同,仍然精
神抖擞、谈锋雄健,因为他发现,退休后的他时间
完全属于自己支配,可做的事更多了!
我们几乎一拍即合,这个《地标记忆》栏目就
以胡展奋个人生活为主线,适当加上他参与的故事
或者他采访的故事为副线来呈现。那天,我们的效
率很高,展奋老师一下子就侃了三个曹家渡故事,
他绘声绘色讲述的时候,我完全听得入迷,当然,
它们就成了这个栏目的开场篇系列。
不过光有“地标记忆”还不够,我希望每篇文
章都有水墨效果的配图,这样的叙事特质就比较鲜
明且有历史的沧桑感,问题是,请谁配图最合适呢

数沪上高手,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著名装帧
画家王震坤,非他莫属,立刻去电锁定。
展奋老师的文章一向有个大家都知道的特点,
那就是不用署名都能把他的行文特色清晰地辨别出
来,他的文字始终跃动着活色生香的生命力,那是
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理想追求的人的文字:
形象、生动、风趣、诙谐,细腻的表述有如电影般
一帧一帧在眼前呈现,画面感之强,常令人忍俊不
禁或掩卷遐思。
“地标记忆”系列从2016年6月12日开篇《地标
记忆·曹家渡/隆兴坊与“小开”过房爷》到2018
年1月9日的《地标记忆·乔家栅的拿手点心》已有
50余篇,有过国际饭店、静安寺、玉佛寺、大世界
、外白渡桥、城隍庙、长风公园这些上海著名地标
,也策划过美食三条街乍浦路、黄河路、云南南路
,也有一个地方写两三个故事的曹家渡、中央商场
、徐家汇、提篮桥,甚至近郊著名的百年老镇真如
镇、朱家角、长兴岛……一张上海地图,布满了展
奋老师的足迹。
作为他的责编,每篇文章我自然是先睹为快,
审稿过程每每觉得展奋老师的文字功力深厚,且以
第二篇《地标记忆·曹家渡/李家花园与汪小姐》
为例,文中原先看着李家花园汪小姐小资生活羡慕
得流口水的无业游民,变身造反派后揪斗汪小姐—

陡然看见“汪小姐”低着头,挂着木牌,只穿
一件内衣站在花坛上,头发黑瀑一样垂在苍白的脸
颊旁,花坛旁是一群最喜欢对她吹口哨的“花格子
衬衫”的隆兴坊流氓……
“交代细节!一定要把细节交代出来!”拳头
森林一般地举了起来,突然一勺阴沟里挖出的极污
之物,对着她藕一样白嫩的脖子浇了下去,人们大
笑,然后再涂上她的
目录
自序 我的“非虚构叙事”
我的曹家渡(上)
我的曹家渡(下)
怀念大自鸣钟
风雨药水弄
“10岁”插队记
中赵村的绞圈房
棚车“大本营”
无言的结局在“八村”
长风公园钓鱼乐
乔家栅的菜馒头
熟食名店鸿运斋
前女友在“希尔顿”
玉佛寺附近的杠铃声
恒丰路桥堍的“小书摊”
龙潭“铁头”
我的闸北缘
庄源大的开甏酒
惊魂大名路
和平公园:“绿色的鱼钩”
国际饭店那顿饭
铁公鸡认栽乍浦路
浴德池内“跳大神”
“小洋人”散金黄河路
文汇报夜班“混路道”
菜鸟感恩“夜光杯”
中央商场之“第一葛朗台”
中央商场之“老军医”
中央商场传奇
一段江湖秘闻
外滩一夜
重游“大世界”
被婚礼糟蹋的“东风饭店”
雨廊遗梦
城隍庙的猪油黑洋酥汤团
在市四女中劳动的日子
怀念那辆自行车
找回“霸伏”
汾阳路上拔鱼刺
卢湾区图书馆·书中呒有颜如玉
泪洒国泰电影院
我在“红房子”捉“财积”
制造局路的丁胖子
十六铺小开杨麟
长兴岛往事
跋 永不消逝的地标记忆
精彩页
我的曹家渡(上)
过房爷胡绍良的故事
如同不知道“江湾五角场”,一个上海人如果没听说过曹家渡,那是不可思议的。我出生在曹家渡。似乎是刻意要和江湾五角场对峙,这个地方居然也是三区交界,五路奔心——也就是上海西部长寿路、万航渡路、长宁路、康定路、江苏路五条马路咬在一起、绞在一起的中心。
康定路,又名“康脑脱路”,旧上海著名的“越界筑路”的产物之一,汇聚了众多的近代名人故居。它东起泰兴路,西至万航渡路,全部位于静安区境内。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于1906年。之所以得名于康脑脱路(Connaught Road),据说缘于英国驻华公使爱德华七世的兄弟之名。我所出生的康定路1190弄叫“隆兴坊”,离曹家渡也就5分钟的路,往东不远的康定路947号,曾是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南社诗人胡朴安的故居,大家称其为“安居”;再往东越过延平路的康定路759号,就是著名的“朱楼”——上海滩豪门小开朱斗文的旧居。
我们刚才说到了“越界筑路”,所谓“越界筑路”,其实就是租界当局违反《上海土地章程》而越出租界以外,借口贸易和交通之必需的“界外筑路”,如同章鱼的触角一样,这些伸出租界的道路造到哪里,他们的英国式、荷兰式、西班牙式、意大利式花园洋房就沿路扩建到了哪里,形成了“新租界”,客观上沟通了闹市区和近郊的交通,促使上海市区的面积扩大,繁荣了上海。
但“越界筑路”也因此权限交叉,辖制混乱,成了“三不管”的犯罪渊薮,“洋马路”和马路两侧洋房里的任何事,民国政府都无权过问;洋房外侧的事,租界当局同样无权置喙。民国时代,社会团体(主要是各地商会、商团、青红帮组织等)插手社会事务的现象很多,但“越界筑路”地区,各种社会团体也得“看菜吃饭”,于是各种势力三教九流、蛇虫百脚都可以在这里尽情活跃,比如康定路的隔壁是余姚路,革命党在余姚路犯了事,就拼命往康定路逃,只要逃进康定路,中国当局就没辙;同样你若在租界犯禁,只要一逃进无法无天的曹家渡就泥牛人海了,中共组织当年在曹家渡、小沙渡等地异常活跃所依仗的就是这种特殊的混乱。
我干爹(上海人叫“过房爷”)胡绍良就是曹家渡一带呼风唤雨的“小开”,他家做颜料生意,我的父亲是他颜料行的“跑街先生”,当年患肺结核的时候,幸亏干爹替他弄来“盘尼西林”,才捡了命。曹家渡离著名的圣约翰大学不远,胡绍良当年在圣约翰读书时认识的同学也是五花八门,什么家庭背景的都有,跑街、牧师、老板、掮客、大班、官僚、乡绅、白领、职员、帮会头子、遗老遗少…… 有一个叫“王烈”的,父亲是洋行大班,家住康定路延平路交界处,和他是好朋友,常约好了一起上学。一年后我干爹因为肠结核而退学,但两人继续保持来往。后来王烈进了淞沪警备司令部,再后来失去了联系,但1950年的夏天,王烈突然出现在隆兴坊,约我干爹翌日到曹家渡春园茶楼见面。一见面王烈就说,我已脱离军队了,现在生活困难,没有收人,有两筐铅笔,是否替我卖掉?
我干爹接下了他的铅笔,回到隆兴坊就举报了他,军管会的人要他带路,他便走到延平路的小洋房把他喊了下来。他毒毒地瞪了我干爹一眼,刹那间什么都明白了。曹家渡不再是当年“三教九流、蛇虫百脚都可以无法无天”的地盘了。
王烈后来被押到嘉兴枪毙,因为1949年夏天以后,他事实上一直率队在嘉兴地区打游击,他是队伍被打散后才潜回上海的。
此事军管会当然表扬我干爹,说他做得对,但他后来却多次给我父亲看照片并对他反复解释,说举报时,“是想不到他会被枪毙的,更不知道他曾经在嘉兴和共产党打游击”。
王烈是反动军官,新政权的敌人,干爹检举他政治正确,但伦理有亏,毕竟同学一场而且还是好基友,因此让我们长时问想不通的是,1950年还远远没有人人必须过关的群众运动,还没有“不检举敌人就与敌人同罪”的政治高压,作为老同学完全可以装傻,甚至不来往也可以,何必去举报呢?举报也罢了,又何必带路把他诓出来呢?王烈的家在“牛奶棚”附近,以后我长大了每次路过那里总有异样的忐忑,担心有个长得跟王烈一模一样的孩子窜出来……
问题是,打那以后,干爹常有幻觉,半夜常听到有人楼梯上一步一步地走上来,走到门口又没了声音。
他把这一切都告诉了我的父亲,说自己梦魇很重,常常半夜里在梦里哭,那种声音很奇怪,感觉很恐怖,尖利而颤抖,好像有人在持续地用烙铁炙烤他的皮肤,以至于不断地爆发疹人的上滑音与下滑音,他太太总是把他摇醒,他总是叹着大气。
况且更糟的事情发生了,军管会后来居然把他的“大义灭友”的嘉行转给了他所工作的“上海精密医疗器械厂”,厂方因为他有过“反动同学”关系就一直不允其入党,尽管他百般积极,百般申请也不果,直到“文革”期间他被判刑。P3-5
导语
每一代上海人都应该有上海的“私记忆”——我说的只是我的上海记忆。我的记忆既有我的弄堂,也有我的马路,有上海的上半身,也有上海的下半身。很可能只是上海的一介,一鳞,一爪,至多也就是我所介入的一个慵懒的下午,一个汽笛的早晨和一个喧闹的黄昏。《地标记忆》为著名作家胡展奋近年来专门讲述上海城市历史文化。
序言
自序 我的“非虚构叙事”
因为当初做过一年半的电视热播节目“心灵花
园”的评论员,那张脸,365天大约有300天,天天
挂在上海的荧屏上,所以作为一名“毒舌嘉宾”,
有一个时期几乎家喻户晓,倒把我的正业——写作
给湮没了。
当初就有人暗中讥我“不务正业”,现在看来
是说对了,因为我最心仪的仍应该是写作——
尽管现在呈现给各位的只是一本“非虚构叙事
”。
一直想写小说。但事实上却一直在试着写“非
虚构叙事”。有时候,觉得“非虚构叙事”离小说
很近,有时候又很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虚构叙事”在美国风
行一时,它很可能一诞生就是暖昧的、杂交的、跨
界的,与我曾经热衷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不同的
是,它不追求叙事的完整性,不强求话语表达的公
共性,也不推崇意旨的宏大性,却强调或凸显个人
感受性、意向性地介入现实与历史,解读现实与历
史,它强调的是“个人印象”、“个人表达”,从
而“真实地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里的“真
实”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主观上的真实,具有强烈的
写作的主观看法。比如:我在《我的曹家渡》中对
干爹“胡绍良”的叙述,他是真实人物,但我对他
的描绘绝非基于对他客观调查的结果,既不会去余
姚路派出所调查核实,也不会去“隆兴坊”寻访故
老,我只忠实于我儿时的记忆库存,我只忠实于我
对他的直观感受,外界给于他的赞誉也罢,污水也
罢,我都无视,我不负责“真相还原”,我只是回
到“儿时”,纯真的“儿时”,他活在我心里。任
何对他的“诋毁”我都不认可,在我心里,他永远
是个好人。
有鉴于此,我认为除了“虚构”,很多小说的
技巧都可以运用到非虚构叙事中来,独白、倒叙、
插叙、意识流、蒙太奇……说过了,我们不负责“
还原”,我们只是叙述——从真实故事出发,带有
主观色彩的“非虚构叙述”。
我从事“深度调查”三十年,在无数次的调查
中发现,每个人的记忆(即使是最强大脑)随时会破
裂、瓦解,扭曲与漫漶几乎发生在每个片段每个桥
段每个细节,一件事情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完
整的叙述,即使10个人同时讲述同一件事,也会鲁
鱼亥豕,莫衷一是,但对大坐标的认同却是趋同的
,也就是对基本事实的认定常常是对得上眼的,故
我们取证的模式势必然是“合成”,三个信息源对
上,甚至两个信息源互证,就OK了。
问题是,我的“非虚构叙事”只消自证——与
我的心互证即可。
它不是新闻,不用求证。
它不是小说,不必虚构。
事实上,非虚构叙事和小说毕竟有本质的区别
。我的理解,小说有“实”的基因,但主体是“虚
”的;而“非虚构叙事”有“虚”的噱头,本质却
是“实”的。
比如:《浴德池内“跳大神”》中的“祝由大
师”谢国劲,虽然是“纪实”但绝不能写他的真名
,因为他还健在呢!又如:《我的闸北缘》中,我
写我在“新闸桥”上坐等我的女友,事实上我所“
坐等”的是浙江路桥,但它有一个非常难听的俗称
:“垃圾桥”,叙事时出于“避讳”把它改为“新
闸桥”了,这样的“篡改”有伤什么“大雅”呢?
类似细节的虚构无损于主体的真实。
如果仍以曹家渡为例,我所记忆的曹家渡,是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曹家渡,中间一个“岛”
,环岛依次是甬帮沪西状元楼、曹家渡邮电局、春
园茶楼、新华书店、沪西百货、自行车商店……岛
外由北开始是沪西电影院,16路、13路电车终点站
、45路终点站,沿路全是密密麻麻的商店……
甬帮沪西状元楼的隔壁是不是曹家渡邮电局?
再隔壁,是否就是春园茶楼?老实说,那只是我的
记忆略图,既清晰又漫漶,清晰到可以还原出茶楼
的楼梯每一级都钉着铜皮,每级铜皮的边角都刻着
“春园”的字样,却又漫漶到这座茶楼到底紧挨着
谁,也无法最后确认。
难道我就因此不写了吗?
当然,此书的问世也有偶然性。上述的人物和
场景几十年来一直类似荧光闪动的碎片,在眼前翻
飞沉浮,直至一天文汇报APP的资深编辑李伶对我说
,她有一个专栏创意,已征得报社的同意,问我感
不感兴趣,叫做“地标记忆”,就是募集上海各处
的“公共记忆点”(地标),讲述你的个人记忆……
我一向欣赏李伶的创新意识,所以一听明白了
,就是要我向公众贡献我的“非虚构叙事”。换句
话,也叫“上海私记忆”。
这不很好吗?那些五十余年来与上海有关的“
记忆碎片”,与其让它们不断地翻滚沉浮,闲着也
是闲着,还不如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所以本书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内容来自文汇APP之专栏:“地
标记忆”。
但“非虚构”没有画面未免失之虚幻,承蒙装
帧大家王震坤援手,每篇文章的水墨题图都由他秉
笔原创,更难得是,他是我的同龄人,同样在上海
长大,故而每幅画里又渗入了他的“上海私记忆”
。两个私记忆相加,不就互证了?
那么,“上海是什么”?迄今没有一个城市被
如此密集地下过定义,170余年来,诠释它的文字体
量之大,据说足够覆盖一个等量的城市,对它水银
泻地般的索隐与敲骨吸髓般的摹写,历来不知令多
少人成名成家,然而,所有对上海的解读,也无论
虚构抑或非虚构,即使“最权威、最本真”的,也
只是“牖中窥日”而已,有人甚至说,仅用文字来
描述一座大城市是不明智的,何况这座城市叫上海
。由于一百多年的人口多元、民族多元、教育多元
、风俗多元、语言多元、饮食多元、建筑多元……
上海太厚重太复杂了,厚重复杂到所有的结论都难
成定论,所有的“高见卓识”都可能是偏见,任何
“精辟”的概括、断语都可能是一种冒险,抑或失
之偏颇。就拿1949年前的上海来说,你说它是“黑
色的渊薮”,我说它是“赤色的摇篮”;你说它是
列强侵略的桥头堡,我说它是反帝反霸的大本营;
你说它是“万恶之源”,我说它是“文明窗口”…

1949年后的上海虽然天翻地覆,但,城市的百
年基因还在。既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毫不奇怪,每一代上海人都应该有上海的
“私记忆”——我说的只是我的上海记忆。
我的记忆既有我的弄堂,也有我的马路;有上
海的上半身,也有上海的下半身。在差不多“人人
都写上海”的一片饥渴的吞咽声中,上海只是一个
胴体的隐喻。
说高了,谁都知道美国作家菲墨一百年前说过
:假如你想了解中国,那么你必须先了解上海,因
为上海是打开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我的“非虚构叙事”,既不充史料,也不敢美
文自居,更不敢称珍档,它所记载的,很可能只是
上海的一介、一鳞、一爪,最多也就是我所介入的
一个慵懒的下午、一个汽笛的早晨和一个喧闹的黄
昏。就其原貌而言,很像一杯老白酒。
它摊晒过、发酵过,但没被烘烤、没被敲剥、
没被蒸馏,有酒精,而度数很低,老白酒大概不算
酒,但走多了就是路,喝多了就是酒。敬请诸位尝
尝。
如同曾是记者、饮者、行者,我一直也是一名
读者,因此本书就是一个读书人听着浦江的涛声而
由青涩走向成年的速记与快拍,只有回望时,我才
意识到自己原来是那么在乎它,里面的我,线条粗
放而率真,几分自嘲几分话痨,不追求叙事的完整
性,不强求话语表达的公共性,更不推崇意旨的宏
大性,只是很个人、很感性地叙述着一组组的城厢
旧事和缠绕着历史的、也许会感染后人的轶事而已

胡展奋
2018年4月30日 上海大风楼
内容推荐
《地标记忆》为著名作家胡展奋近年来专门讲述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辑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写有名的街道即上海人叫的马路如华山路等;二是写有名的建筑物如大世界等;三是写有名的饭店如王宝和等。这三个静态的物和动态的人相聚从而发生一系列的故事。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喜爱和好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3: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