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法承受的存在之轻(整本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整本读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召强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无法承受的存在之轻(整本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整本读经典》为“整本读经典”系列中的一本,以米兰·昆德拉的经典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为解读对象。《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是一部“存在主义哲学小说”,书名中的“生命”二字,应该译作“存在”。作者王召强从性质、结构、主题及书中四位主要人物所象征和代表的哲学层面来全方位解读这部哲学小说。 作者简介 王召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曾获上海市第十届教科研评比二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写作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部分省市教学评比一等奖。曾经荣获“上海市十大语文教学之星”称号,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松江区、杨浦区骨干教师,2015年度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人物。 深信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著名论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时刻以苏霍姆林斯基“用一辈子备课”的教学理念鞭策自己,“一辈子学做教师”“做一辈子教师”。 编著有《主题写作十二课》《阅读人格二十课》《语文大重要·高中写作创意》《古文对话百八篇》等。 目录 一部存在主义哲学思考小说 一部反复叙事的复调小说 一部主题先行的理念小说 托马斯——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特蕾莎——灵与肉的统一和分离 萨宾娜——我反抗,所以我存在 弗兰兹——美素与伟大的进军 导语 王召强老师所著“整本读经典”系列,共选取了12部文学经典名著作为阅读分析材料,选择的标准是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好看”的现代小说经典,目的是为中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提供有效的指导,通过深度拆解卡尔维诺的阅读观念,帮助读者认识经典名著,提炼写作规律,培养中学生对文本的赏析审美和思考判断力。 《无法承受的存在之轻(整本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整本读经典》为“整本读经典”系列中的一本,以米兰·昆德拉的经典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为解读对象,从主题、风格、流派、文学影响力、艺术特色等方面阅读和欣赏经典。 后记 出版者寄语 ——关于“悦阅口袋本” 在互联网时代,想要不受环境干扰、自由自在地阅读 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让大家无负担地享受阅读的乐 趣,是我们出版“悦阅口袋本”的初衷。 首先,为了不给阅读造成过轻或过重的负担,口袋本 在内容选择上侧重轻重适度的原创作品。过于轻,没有成 书的必要,这是出于对纸质图书传统使命的尊重:过于重 ,不适宜做成口袋本,这是对内容的尊重。小说属于较轻 的阅读,我们选择了一批在文学性、思想性、故事性方面 都相对具有可读性的作品;文学导论、精读研究属于较重 的阅读,这类作品部分脱胎于“悦悦文化”系列公开课, 我们尽量在内容上兼顾专业与通俗,在表现形式上将视、 听相结合,实现完整的立体化阅读;外语学习、双语对照 属于介于轻、重之间的学习型阅读,对此,我们邀请业内 资深教师、译者提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干货。上述考虑都 是为了口袋本的内容在质量与意趣两方面能有完美的呈现 ,即使并非从头阅读,哪怕随手翻阅。多少能有收获。这 样选择,也是为了鼓励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的原创作者, 希望他们未来的创作之路愈加精彩。 其次,为了便于携带,在阅读时不必正襟危坐,口袋 本在形式选择上借用了日本文库本的尺寸——64开本—— 正好可以放进口袋、小包,是日常地铁通勤、飞机高铁商 旅途中的可行伴侣。我们选择较柔韧的纸张,即使塞进极 小的空间也无妨,方便随身携带。阅读时,一只手握住, 可摊开也可卷起,不会在人多的场合感到不便,能够做到 即时专注:篇幅不大,重量轻,以坐姿、站姿、卧姿、如 厕姿、咸鱼姿阅读皆可。不会胳膊酸痛。是谓“轻阅读” 。 最后,为了不让读者承担过高的价格负担。即使不慎 丢失也不至于无比懊恼,口袋本在价位选择上更为亲民。 在国内,物美价廉、便于携带、成功普及大众阅读而被列 入出版传播里程碑的。早有影响深远的“万有文库”,晚 有风靡一时的“五角丛书”,国外有延续至今的日本文库 本和英国“企鹅经典”。我们不敢奢望与前辈比肩,只望 能在时间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守护一丝阅读的温度。为 此,口袋本装帧简洁,无过多修饰,封面仅提供必要的信 息,内容才是关键,细节上注重舒适度,避免过于雕琢而 本末倒置。如读者有交流之愿望,可通过书签和版权页上 的邮箱与出版者联络。我们希望这种方式能够拉近出版者 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尝试都是希望读者能够享受阅读本 身的乐趣,从而悦人、悦己。如能达到读者期许,不失为 一件乐事。我们珍视与每一位读者的偶遇,以及与每一本 书的缘分。 精彩页 昆德拉所谓的“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指的就是这段话: 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段话有多种精彩的译本,可以找来对比一下,看看哪种翻译得最好。这段独白中暗含的道德困境,贯穿整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也是这部小说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委曲求全苟延残喘,还是挺身反抗杀身成仁?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小说中接受拷问的是男主人公托马斯。对于“布拉格之春”时期的捷克斯洛伐克知识分子托马斯而言,是默默忍受苏联的悍然入侵,或是挺身反抗苏联的暴力强权,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此,哈姆雷特的复仇困境被置换成托马斯的反抗困境。 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讲过一段名言,算是对这种道德困境的经典答复: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勇敢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昆德拉热衷于把他的小说主人公置身于这种“道德困境”中,道德困境本身就带有戏剧性和冲突性,可以用来审视在不同社会情境之下具体的人的存在。昆德拉认为,小说就是用来审视存在的,而不是用来反映现实的,小说不是社会的镜子,它审视的是个体存在的诸多可能性。 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 事实上,必须理解什么是小说。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而存在并非已经发生,存在属于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所有人类可能成为的,所有人类做得出来的。小说家画出存在地图,从而发现这样或那样一种人类的可能性。但还是要强调一遍:存在,意味着——世界中的存在。 存在,当然离不开个体所身处的世界,即一定的社会情境。对于小说中的人物而言,社会情境越糟糕,人物面对的道德困境越激烈,故事就会越精彩。托马斯身处的社会情境是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苏联入侵时期,可被称为捷克的“黑暗时代”。托马斯就属于“黑暗时代的人们”。 这部小说写于1984年,主人公身处的社会情境的确糟透了,昆德拉在《<雅克和他的主人>序》一文中称为“西方文化的暴卒”: 面对俄国占领的漫漫长夜,我在布拉格体验到了西方文化的暴卒,一如它在现代纪元的黎明时期,在个人及其理性、思想的多远以及宽容的基础上孕育那样。在一个小小的西方国家我体验到了西方的终结。这就是那宏大的告别。 好在这种终结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到1989年捷克“天鹅绒革命”时期,捷克终于走出了“黑暗时代”。 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写到,小说创作有三种可能性:一是“讲述一个故事”,例如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的故事》;二是“描写一个故事”,例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三是“思考一个故事”,例如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昆德拉的小说显然属于最后一种——“思考一个故事”。他的小说总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尤其是比较有深度的哲学思考: 19世纪小说描写的跟那个时代精神(实证的、科学的)是和谐一致的。将一部小说建立在不间断的沉思之上,这在20世纪是跟这个根本不再喜欢思考的时代的精神相违背的。 虽然他明知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是“娱乐至死”的时代,是人们根本不再喜欢思考的时代,但他就像向风车发起冲锋的堂吉诃德,向思考发起了冲锋,试图通过小说创作取代哲学家的工作。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认为: 如果说欧洲哲学没有善于思索人的生活,思索它的“具体的形而上学”,那么,命中注定最终要去占领这块空旷土地的便是小说,在那里,它是不可替代的(它已被有关存在的哲学以一个相反的证明所确认):因为对存在的分析不能成为体系;存在是不能被体系化的,而海德格尔,诗的爱好者,犯了对小说历史无动于衷的错误,正是在小说的历史中有着关于存在的智慧的最大宝藏。 P10-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