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潘石屹的8堂公开课(爱与敬的成功)
分类
作者 郭昭晖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郭昭晖编著的《潘石屹的8堂公开课(爱与敬的成功)》内容介绍:从赤贫一跃成为亿万富翁,他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是一个传奇

传奇之一:他把商业、生活娱乐化,坦诚面对社会公众,是中国广大传媒追逐的对象。

传奇之二:他与夫人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他身为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

传奇之三:他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彰显了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家的精神旗帜和行为标杆。

传奇之四:他“永远不做大多数”,他认为“小的就是美好的”,特立独行,把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可能”。

潘石屹不是最有钱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中国绝对是最吸引眼球的。因为,从他的故事里,你可以找到——一个甘肃天水贫困少年经典的“中国梦”和“发财日记”,一个公众人士对于生命的尊重。

内容推荐

很多人认为潘石屹的成功一定有“幸运”的成份,但这个传奇的背后真相,却是他的勤奋和谋略。郭昭晖编著的《潘石屹的8堂公开课(爱与敬的成功)》完整展示了潘在屹的战略思维与行动轨迹,从中,人们既可以看到潘石屹从商经历中的聪慧和机智,也可以看到潘石屹在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经营方面的战术战略。同时,《潘石屹的8堂公开课(爱与敬的成功)》还首次大量披露了潘石屹这位“多栖红人”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真实地还原了这位房地产大亨的价值观、人生观、名利观和商业观等等。

目录

第一章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潘石屹论创业成长

 凤凰男的“成长记”

 想要致富,先要明白财富的价值

 “第一桶金”源于自信

 善于抓住机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

 不度人以恶,不设“围墙

第二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潘石屹论经营管理

 复杂能够简单,微小可以宏大

 少就是多,多就是少,简单思维,往往可行

 大企业的“小公司化”重生——坚持做大型“小公司”

 末位淘汰制的“争议”与“反思”

 只做房地产一项,专注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要保守勿冒进,更应克制欲望

 做企业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

第三章 化腐朽为神奇——潘石屹论营销公关

 宣传永远是第一位,以“接地气”的方式走人人心

 声东击西:潘石屹的领袖营销

 潘石屹的地产嗅觉与营销.

 危机就是转机,逆转情势的营销学.

 大变局中的潘石屹,SOHO要做“苹果”

第四章 摸着石头过河——潘石屹论产品创新

 SOH0中国产品的创新之处

 塑造品牌个性,一步一个台阶的SOH0

 任何一个创新的产品,都是会有争议的

 “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往前走

 “时来运转”的上市之旅

 “密码正确”口号,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创新的成功在于“赢得市场”

第五章 “SOHO教父”——潘石屹论品牌定位

 “SOHO教父”,一个概念玩活了一座楼

 重视产品设计,找准品牌定位

 领导者的个人形象力很重要

 潘石屹眼里的两类企业家

 讲究商业信誉的品牌才能赚更多的钱

 树立服务意识,感谢抱怨的顾客

 对于好的企业来说,暴风雨并不可怕

 用股东的钱做慈善不是企业责任,创造共享价值才是

第六章 他人即福祉——潘石屹论成功

 关系,关系,还是关系

 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每次工作,都是一种祈祷

 信任和爱可以创造奇迹

 面对困难,要活得有尊严

 时而从生活中抬起头来,问一下自己的方向

 想要成功,必须要先修炼自身

第七章 口才与楼盘试比高——潘石屹教你说话的艺术

 引典故话荣誉,朴实生动见本性

 设语境解诘问,感同身受引共鸣

 说趣事释沉默,妙趣横生展幽默

 打比喻谈分工,精彩脱俗显智慧

 用赞美赢人心,细微之处显功夫

 善倾听赢尊重,交流比表达更重要

第八章 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论幸福

 潘石屹教子:当老爸比当老板更费心

 妇唱夫随,潘石屹背后的“女王”

 富豪儿子背后的“清贫妈妈”

 竞争与合作,对手与朋友——潘石屹PK任志强

试读章节

凤凰男的“成长记”

1963年,潘石屹生于甘肃夭水农村,小时候父亲是“右派”,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命运的第一次转变出现在1977年,这年秋天,父亲平反了,一家人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搬往清水县城。

回城之前,潘家必须将家里所有的粮食拉到县城粮站交公,换成甘肃省粮票,这个任务落到了长子潘石屹的肩上。200多斤粮食,一辆平板车,20多里土路,成年之后的“老潘”身高也只有一米六几,对当年14岁的“小潘”来说,这趟送粮路的艰辛不言而喻,“两个坡道怎么拉也上不去,只好在路边等人帮忙。”

不久,潘石屹转学到县城高中,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漂泊,“从农村到县城,感觉到生活很有希望!”潘石屹认为,这是他人生的开始。一年后,潘接到来自省城兰州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由于通信落后,潘石屹很晚才拿到录取通知书,当他一个人踉踉跄跄来到兰州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站在教学楼前,一身行囊的潘石屹不知道应该找谁报到。

“赶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太累了,坐在楼梯口一会儿就睡着了。”潘石屹回忆说,中午时分,迷迷糊糊的他才被人推醒。“你是我们班的,跟我来吧!”叫醒潘的是他的班主任金老师。

金老师将这个迟到的学生带到了教室,介绍给同学们认识。“我忘记当时自己说了一句什么话,印象很深的是我刚一开口,全班便哄堂大笑。”潘石屹猜测,那可能和自己的口音有关,直到今天,他的西北乡音依然不改。

“那时候,整天都是低头走路的,从来不看天,到毕业了也不知道学校教学楼究竟有多高,不像现在,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先看看他的高楼。”潘说,那是一段埋头读书的日子。两年后,在全年级600个学生中,潘石屹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位于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三年大专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了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鸟语花香的广州,突然觉得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个人都过得那么开心。”

春节一过,潘石屹便变卖家当,辞职南下深圳,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由于没有边境通行证,这笔“创业资本”首先50元请人带路,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现实中的深圳并不像走马观花时看到的那么美好温馨。潘石屹为三餐而奔波,不久进了一家咨询公司,“其实就是皮包公司,电脑培训、给香港人当跑腿的、接待内地厂长经理旅游,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  由于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应,深圳的生活始终让潘石屹感到压抑。两年后的1989年,公司正好要到刚刚建省的海南设立分号,认为“不能错过历史机会”的潘主动请缨南下海南,迎来了他自认为最多姿多彩的人生阶段。

“初到海南,感觉就是热闹。街道上谈恋爱的、作诗的、弹吉他的,什么都有,每个人都有梦想,就是没钱。”回忆这段历史,潘石屹眼睛发亮。

不久,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个砖厂,潘石屹出任厂长。这个厂高峰的时候有400多名工人,少的时候也有100多号人,地处山区,管理起来并不容易。

“小偷经常光顾,夜里提供照明的小发电机一个月内被偷过三次,”潘石屹像讲电影故事一样:“人刚刚躺下,电灯突然灭了,那肯定是发电机被偷了,于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动了、弃机而逃。”更麻烦的是民工情绪问题,有一天,潘厂长正在自己的卧室——一个废弃的水塔里休息,突然一块砖头破窗而人,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谈工资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下去跟他们谈!”

半年后砖厂停产,潘石屹重回海口。随着经济低潮的来临,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潘石屹决定留下来碰碰运气。“理个发两块钱还要砍价砍成一块。晚上睡在沙滩上,还要把衣服埋在沙堆里,生怕被人偷了。在别人房间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了一半,便被人家赶走了。”

1991年8月,潘石屹与人合伙注册成立万通公司,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随着海南经济第二波热潮的到来,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万通积累下了超过千万元的资金。“虽然后来又赔掉了,但让自己找到了胆量。”1992年8月,预感到海南房产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离海南,北上京城。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的潘石屹,无意中听旁桌的人讲,北京市给了怀柔几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

潘石屹抓住了这个机会。很快,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人设立程序。正在潘石屹暗自欢喜的时候,却接到了有关部门的一个电话:“几个部委领导要联合听你们汇报工作!”

潘石屹来到国家体改委。“一进门,几十位‘大人物’排成一排,我在前面讲,一边念一边豆大的汗水不停地滴在材料上。”

一位领导提醒潘石屹:“小伙子别太紧张,我们只是来听听新政策的实践情况的。”最后,一位司长拿着潘带过来的“股权证”样本称赞道:“北京人做事就是规范,一张股权证都这么正规,外地企业有的就拿收据代替。”这算是对北京万通的一点正面表扬。这一次,北京万通挖到数亿元的利润,潘石屹开始崭露头角。

1994年4月,潘石屹认识了在华尔街高盛银行工作的张欣,同年10月两人结婚。1995年9月,潘石屹离开万通与妻子创办红石实业,随后开创出SOHO中国的大局面。P1-4

序言

潘石屹,1963年出生于甘肃天水农村,其父“右派”被摘帽后全家搬往县城。1984年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三年后辞职“下海”前往广东,后来在海南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挣得“第一桶金”,从此开始商业生涯,取得很大成功。

在普通人的眼里,潘石屹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是一个传奇——

他“能把西红柿卖一个水果价”(任志强语)的本事一直是销售人员急于探究的秘诀。

在中国媒体的眼里,潘石屹是一个“是非不断的叛逆者”.他在举手投足问似乎都透露出另类和禅机。

而在外国媒体的眼里,潘石屹和张欣夫妻的成功更容易被看作是中国新时期新政策下成长起来的“超级成功”的典范。

有人认为潘石屹的成功一定有“幸运”的成分,但在他身边人的眼里,这个传奇的背后是他的勤奋和谋略。

潘石屹说:“我永远不做大多数。”但他却成为了大多数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他的名气在商界之外。他对待生活与事业的达观、机变与坦率,使他成为一个公众典范、媒体红人。而他如何坚持梦想、展现商业才能与进取精神,最终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并跻身行业先锋的成功故事激励了无数年轻人。

那么,他是如何在没有取得销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开放样板间的?“无理由退房”到底是他尊重市场规律、实践“买卖自由”的一种方式还是迫于交房压力的无奈之举?

潘石屹与妻子张欣的结合是共同利益的“超级成功”还是真正的两情相悦?

潘石屹是怎样“把西红柿卖个水果价”的?又是怎样一次次利用媒体“想办法吃掉糖衣,将炸弹扔掉”?

潘石屹为什么突然要去拍电影,其真正的商业意图是什么?

本书是一部对潘石屹的成长道路和商业智慧进行全面记录和阐述的著作。从中,人们既可以看到潘石屹从商经历中的聪慧机智.也可以看到潘石屹在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经营方面的战术战略。

同时,本书还大量披露了潘石屹本人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及商业内幕,真实地展现了这位房地产大亨如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运用才智、谋略出奇制胜,一次次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希望每一位青年创业者们,都能从中汲取自己所希望得到的营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