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秀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宝篮贝贝儿童早期发展中心首席专家。
鲍秀兰教授从事儿科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新生儿行为评估、婴幼儿发育、0~3岁早期教育、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及儿童矮小疾病的诊治;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等著作10本、《婴儿科学健身法》和《0~3岁最佳的人生开端早期教育和保健》系列光盘15个。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项7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第一篇 胎儿保护和良性刺激
从胎儿期开始孕育的能力
胎儿的运动能力
胎儿的听觉能力
胎儿的味觉与触觉
胎儿的视觉能力
如何进行良性刺激
听音乐
抚摸腹部
和胎儿说话
胎儿需要孕母提供什么营养
胎儿需要什么样的营养
饮食要平衡、多样
孕妇如何保护好胎儿
第二篇 新生儿的惊人能力
新生儿的6种状态
安静觉醒状态
活动觉醒状态
哭的状态
瞌睡状态
安静睡眠状态
活动睡眠状态
新生儿的视觉能力
新生儿会看吗
新生儿喜欢看什么
看的最佳距离:20厘米
新生儿能记住看到的东西
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新生儿喜欢听什么
对声音的记忆力
灵敏的触觉、味觉和嗅觉
敏感的触觉
良好的味觉
惊人的嗅觉
刺激与学习
感觉刺激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学习始于生后头几天
新生儿会交流吗
哭是新生儿和成人交流的主要方式
新生儿还会用表情交流
新生儿天生的运动本领
运动自胎内开始
胎内运动的意义重大
影响胎内运动的因素
新生儿的生活规律
影响新生儿活动的主要因素
交谈与新生儿的躯体活动
新生儿特有的原始反射和运动能力
新生儿奇妙的模仿能力
新生儿的护理
第三篇 0~3岁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有权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0~3岁教育的理论依据
脑科学依据
心理学依据
早期经验对大脑发育的重要作用
0~3岁教育的研究成果
令人惊讶的女孩
研究证明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对早期教育的感悟
第四篇 0~3岁心理发育规律
婴幼儿心理发育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婴幼儿的感知发育
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
婴幼儿的学习及注意、记忆发展
执行性功能
认知和思维发展
婴幼儿情绪、情感和个性的发育
第五篇 0~3岁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孩子的潜能
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养育就是教育
尊重、回应互动式教育
创造丰富适宜的环境
在游戏中教
建立持续而亲密的人际关系
第六篇 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
1~3月龄
身心发展规律
适宜发展的环境和指导
1~3月龄异常信号
1~3月龄安全注意事项
4~6月龄
发展里程碑
身心发展规律
适宜发展的环境和指导
6月龄异常信号
4~6月龄安全检查
7~9月龄
发展里程碑
身心发展规律
适宜发展的环境和指导
8月龄异常信号
7~12月龄安全检查
10~12月龄
发展里程碑
身心发展规律
适宜发展的环境和指导
12月龄异常信号
1~1岁半
发展里程碑
身心发展规律
适宜发展的环境与指导
1岁半~2岁
发展里程碑
身心发展规律
适宜发展的环境与指导
1岁半异常信号
1~2岁安全检查
2~3岁
发展里程碑
身心发展规律
适宜发展的环境与指导
2岁异常信号
2岁半异常信号
3岁异常信号
2~3岁安全检查
第七篇 婴幼儿气质特点和养育方法
婴儿气质的9个方面
气质倾向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特点的识别和引导
宝宝活动量的大与小
宝宝规律性的强与弱
宝宝趋进性的强与弱
宝宝适应性的强与弱
宝宝反应度的强与弱
宝宝敏感度的强与弱
宝宝情绪本质的正与负
宝宝注意力分散度的强与弱
宝宝坚持度的强与弱
第八篇 婴幼儿情绪发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情绪智力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情绪对婴儿适应生存有着特别的意义
情绪、情感是儿童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婴幼儿的情感世界
新生儿
1~12月龄
1~3岁
父母的爱和依恋
父母的爱
依恋
母婴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类型
依恋类型的形成
如何培养婴幼儿的健全人格
0~3岁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
量表介绍
第九篇 早期教育中关注的问题
多元智能概念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音乐使人聪明
音乐有利于智力发展
发展婴幼儿音乐能力的方法
行为约束和独立性培养
培养婴儿的好习惯
正确对待小儿的任性
重视户外活动
好家庭是一所好学校
处理好几代人的关系
用爱启动孩子健康的人生
夫妻搭档育子女
第十篇 婴幼儿喂养
第一阶段:液体食物喂养(乳类喂养)
液体食物喂养的意义
母乳喂养
配方奶喂养
混合喂养
第二阶段:食物转换
什么是食物转换
食物转换的意义
食物转换的实施
第三阶段: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饮食指导
食物品种和进食量
饮食行为
饮食环境
关于食品安全
第十一篇 婴幼儿体格发育规律
体重增长规律
身高增长规律
头围增长规律
第十二篇 婴儿科学健身法:按摩、体操和“三浴”锻炼
婴儿操
婴儿操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事项
学做婴儿操
按摩操
按摩的作用
注意事项
按摩方法
“三浴”锻炼
第十三篇 婴幼儿睡眠
儿童正常睡眠
儿童正常睡眠规律
不同年龄的睡眠类型
培养良好
(3)练习手的主动抓握,促进手眼协调
4个月的小儿对周围的事物开始产生兴趣,对有响声的玩具如铃铛、一握即响的小动物玩具更加有兴趣。在小儿觉醒时,用上述1~2种玩具逗引他抓取,反复多次后,可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使其能更快、更准确地抓握到玩具。宝宝经常将抓住的玩具用嘴啃或用舌头舔,这是宝宝在用嘴和舌进行探索,家长不必紧张地将玩具从他口中取走。只要事前把玩具清洗干净,可以让宝宝拿进口内探索一下,以利于他感知能力的发展。经过第四个月的练习,小儿这时已经能比较准确地抓到面前的物体,此时要多让小儿进行主动抓握动作练习。成人可抱他在膝上,面对桌子,前面放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东西,让他练习一下子准确抓起来。可把玩具放在不同的距离(一定是经过努力可以够到的位置),让小儿凭自己努力去够取玩具。还可将玩具放入一个大筐(盆)内,让小儿到里面去抓取,需要什么自己取什么,这样锻炼小儿手眼协调能力。还要注意练习他两手均能抓物的能力:抱小儿坐在桌前,在桌面上他的手能够到的地方,放两个核桃或两个小玩具,让小儿伸手先抓取一个,再伸另一只手抓另一个。也可在他一手抓到物品后,向另一只手递物品,引导他双手都能抓取物品,并练习倒手,能保持一手拿一个。
(4)丰富的感知刺激
这个年龄段小儿的感觉器官已发育得比较好,开始有了知觉能力,所以感知的刺激要更加丰富,以帮助他们进行探索学习。例如,除了经常面对面对小儿注视和说话外,可以变换方向或距离,吸引小儿注视和倾听。变换玩具花样,从大到小,引导小儿注视较小的物体,如红色衣扣和小绿豆等,用不同的玩具吸引宝宝产生视听的兴趣。经常到户外活动,丰富宝宝的视听刺激。使宝宝多接触大自然,看初升的太阳、傍晚的月亮,看红色的花、绿色的树木和青草,看车辆行驶、小狗奔跑、树丛中鸟儿飞翔,锻炼他学习视觉追踪,培养他的观察力。不能只给小儿看图片和画报,但可以从图片或画报上补充实物的视听刺激不足。选择图画和书上的画要大一些,并且色彩鲜艳、形象真实、有美感。家长一边带着小儿看画,一边用最简单的词语讲图画的名称。
选择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听,或听有自然界各种声音、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带,也可听读汉字学发音的录音带,让孩子感受各种声音,特别是优美的音乐旋律,对孩子的智力发育、美的情趣培养均十分有益。注意不要听节奏太快、声音过强的音乐,防止对孩子的听力造成损伤。家长可以与小儿玩照镜子游戏,母亲把小儿抱到大镜子前,指着镜子中母亲的影像说“这是妈妈”,指着小儿的影像说“这是宝宝”。小儿会伸手触摸镜子,对镜中人笑,发出声音。经常照镜子的小儿会在镜子前做鬼脸,看到镜中人也做鬼脸,开怀大笑。这是一种早期的自我认知游戏。
5~6个月的小儿对一种“藏猫猫”的游戏很感兴趣。让小儿坐在爸爸或妈妈的膝盖上,用一块手绢蒙住自己的脸问小儿:“妈妈(爸爸)在哪里?”当孩子寻找时,突然拉掉手绢露出你的笑脸,并叫一声“喵”。此时,小儿会高兴地大笑。然后将手绢蒙住小儿的脸,让他学着将手绢拿开,大人叫一声“喵”,然后一同笑起来。藏猫猫的游戏让小儿意识到,爸爸或妈妈的脸虽然被手绢挡住了,但仍然存在,他会等待再出现。当真出现时,他显得特别兴奋。如果改变方式,你将脸从手绢的一边探出来,并说“喵”,反复几次后,他会用目光注视你常探出脸的那一边,等待你的出现,这说明他已经记住了。可以不断变换藏猫猫的方法,使小儿懂得物体总是存在的。“藏猫猫”游戏不但可以培养婴儿愉快积极的情绪,也有助于他想象力的发展。
P108-110
鲍秀兰等著的这本《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宝宝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指南高危儿卷2019年新版)》介绍了新生儿从出生就已具备了看、听、味觉、触觉、嗅觉的能力和其他方面更复杂的脑功能的表现;详细叙述了新生儿奇妙的能力,通过新生儿行为测定,使新生儿的父母认识他们初生孩子的能力,促进他们和新生儿交往,有利于智力早期开发。
本书另一个重点是介绍0~3岁早期教育,包括理论根据、婴幼儿智能发育的规律和早期教育实施的具体教学计划。给关心儿童早期智能发育的有关人士和热切希望自己孩子得到早期智力开发的父母们提供一份有效且具体的教材。为了使父母能更好地育儿,还介绍了婴幼儿最基本的保健知识。
本书适合于广大关心子女早期智能发育的父母,也为儿童保健工作者、基层医务人员和对新生儿行为能力与早期教育有兴趣的医生、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有用的教材和参考书。
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对父母的心愿,
也是“优生”国策的要求。据调查,在我国0~4岁
儿童中约有2.7%为不同程度的残疾儿,其中智残约
占70%。在各种残疾中,智残对家庭、社会和国家
都是沉重负担。造成智残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营养
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围产期缺氧造成脑损伤也是重
要原因之一。
过去,我们对抢救成活的窒息儿只能采取爱莫
能助的消极态度。等到出现症状时再进行治疗,效
果当然是不好的。鲍秀兰等同志采取了积极主动进
行早期干预的办法,使受损伤的新生儿能在干预中
尽可能地发挥其潜在能力,使残疾程度减轻,生活
质量提高。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在《0~3岁儿
童最佳的人生开端(高危儿卷)》中。我向广大围
产医学工作者和妇幼保健工作者推荐本书,希望大
家能学习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加强产科、儿科合作
,不轻易放弃防治机会,为实施我国“少生优生”
基本国策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做出新贡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妇产科教授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世界卫生组织母婴保健合作中心原主任
严仁英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宝宝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指南高危儿卷2019年新版)》是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鲍秀兰医生50多年儿科临床、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结晶。鲍秀兰医生于1983年初赴哈佛医学院进修,并获得美国著名儿科专家布雷寿顿签发的证书,回国后建立了一套适合国情的新生儿行为测定法,被国内同行采用。她还曾负责国家0~3岁早期教育重点攻关课题。本书是她献给所有年轻父母和儿科大夫的礼物。正如她所言:“为孩子塑造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
全书共分为22篇,前半部分讲述了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和特点进行早期教育。后半部分讲述了高危儿的概念和发育风险,以及干预方法、喂养指南等。书中内容针对高危儿父母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编写,让高危儿也能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