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1917—2008),英国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王,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一起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他一生创作100多部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作品总销量破1亿册,并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科幻至高奖项。1986年,获得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终生成就奖——大师奖。 克拉克曾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担任雷达技师,退役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同时,他也被称为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他针对太空技术作出的许多预测都成为现实,他曾经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地球通讯卫星、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技术,地球静止轨道正是因为他而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克拉克的绝大多数作品属于“硬科幻”,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并运用其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高度。《与罗摩相会》就是克拉克这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他初次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的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成 为科幻作家的道路。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特德·姜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 ——《三体》作者,刘慈欣 克拉克不仅受到科幻爱好者的敬重,同样也受到 科学家们的爱戴,他几乎包揽了如今每一项适合他的 奖项。 ——科幻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 《地光》中对宇宙大战的描写,是我所读过的其 他科幻小说无法企及的。 ——《新世界科幻小说》 阿瑟·克拉克是太空时代的预言家。 ——《泰晤士报》 在阿瑟·克拉克诞辰100周年的今天,他仍然是 毋庸置疑的科幻小说帝王。克拉克是一位能够提升你 想象力的作家。 ——《卫报》
目录 正文
精彩页 除了他以外,车厢里还有四位来自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他上车的时候,他们足够友善地点头打过招呼,然后很快沉浸在了技术问题的讨论之中,从那以后就完全忽略了萨德勒。对这样的冷遇,他感到有一点点受伤,但随即又安慰自己,心想,也许他们把他当成了当地的老居民,而不是第一次来月球执行任务的新客。 车厢里有灯光,窗外暗下来的地面就看不大清楚了。就这样,他们几乎全无声息地穿越着这片土地。当然,“暗下来”只是个相对的说法。不错,太阳已经落下,然而距离天顶不远的地方,地球正在迫近,已经露出了四分之一的面积。它还会继续稳步扩大,直到月球的午夜时分,此后的一周时间,它就会变成一轮耀眼的圆盘。如果不加保护就朝它凝望,眼睛会承受不了的。 萨德勒离开座椅,走过仍在争论的天文学家们,朝车厢前部拉着门帘的隔间走去。他还没有习惯只有正常体重六分之一的失重环境,所以格外小心地在卫生间与控制室之间的狭小走廊里往前挪动着。 现在他看清了。观察窗不如他预想的大,因为有些安全条款是必须遵守的。然而,由于这个地方没有室内光源,他的视觉不会受到影响,他终于看清了这片空旷的远古大地,欣赏着它的冷艳和荣耀。 “冷”,的确。他毫不怀疑地相信,尽管太阳才落下去几个小时,窗外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200摄氏度。地球上的云层和海洋远远地洒下了光辉。这光辉有一种特征,加深了这个“冷”字的印象。这是一种带有蓝绿色调的光,散发出极地般的气息,从中感觉不出丝毫的热量。萨德勒心想,多么自相矛盾啊,因为这光辉的源头恰恰是一个明亮而温暖的世界。 在飞驶的车厢的前面,依托在支柱上的单轨轨道直指向东方。又是一组矛盾的现象——这在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是。太阳为何不是从西方落下,就像在地球上那样?在天文学上一定有一个简明的解释。然而此刻萨德勒却说不上来。接着他又意识到,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出于偶然,如果再重新设计一个新世界,所有的一切很可能就全然不同了。 他们依然在缓缓向上,右边有一处峭壁,遮挡了视线。在左边——嗯,应该是南方,对吧?——破碎的地表倾斜下来,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层次,仿佛在还原数十亿年前的景象:熔岩从熔融的月球核心涌出来,固化以后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渐渐减弱的一道道波纹。眼前的景象,能让灵魂也为之一寒。不过地球上也有这样荒凉的地方,亚利桑那州的荒地也同这里一样与世隔绝;珠穆朗玛峰更是恶劣得多,至少此地还没有像绝顶上那样,狂风永不止息,吞噬着一切。 接着萨德勒几乎大叫出声,因为右边的峭壁戛然而止,倒好像是魔鬼用凿子在月面上削了一下。他的视野再不受遮挡了,可以清楚地看到北方。大自然的艺术天才毫不刻意地流露出来,将地貌塑成了一件作品,让人难以相信这仅仅是时间和空间的偶然产物。 在那里,耸人天空的是月球亚平宁山脉的一座座山峰。隐藏在山后的太阳为它们镀上了灿烂的光芒,像火焰一般壮美。突然间进发出来的耀眼光亮让萨德勒几乎失明,他伸手遮住刺眼的光,缓和了一阵,才能够重新面对窗外的景观。他再次望出去的时候,窗外的面貌已经彻底改观。不久以前还布满天空的星辰消失了,他在强光下缩小的瞳孔再也无法看见它们,即使是耀眼而明亮的地球,此刻似乎也只放出微弱的绿色光芒。反射着太阳光的群山虽然还远在一百千米以外,却已经遮盖住了其他一切光源。 一座座山峰浮在天空,如同火焰筑成的金字塔,壮美而奇幻。它们似乎同地面没有任何联系,就好像地球上落日时分凝聚在太阳上方的云朵。这些山峰的影子有尖锐的轮廓,于是山坡较低的部分就隐藏在黑暗中了,只能看见火苗般的山顶。还需要几个小时,这些傲岸、辉煌的山峰才会向黑暗投降,沉没在月球的夜幕里。 萨德勒身后的门帘分开了,一位同行的乘客走进隔间里,在窗边占了个位置。萨德勒不知道该不该主动攀谈,他依然因为遭到了冷遇,感到有点自尊受伤。然而有人为他化解了这个礼节上的问题。 “从地球上过来看看还是值得的,是不是啊?”黑暗中,一个声音从他身边传来。 “那是当然。”萨德勒答道,接着,为了显得超然,他又补上一句,“不过我想过段时间也就会习以为常了。” 黑暗中传来一阵咯咯的笑声。 “我可不会这么说。不管你在这里住多久,有些事情你永远不会习以为常的。你刚来?” “是的。昨晚在第谷·布雷赫环形山着陆。还没好好看看呢。” 由于无意间的模仿,萨德勒说起话来也用上了简短的句子,就像他的谈话对象一样。他不知道是不是月球上人人都这样说话。也许他们认为那样可以节省空气。 “去天文台工作?” “算是吧,不过我不是永久雇员。我是会计师,为你们的业务做成本分析。”(P2-5) 导语 《地光》作者阿瑟·克拉克是“20世纪科幻三巨头”,和阿西莫夫、海因莱因齐名。 阿瑟·克拉克是美国科学与幻想作家协会“大师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克拉克被誉为“太空预言家”,成功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人类登月、地球通信卫星…… 克拉克预言的太阳帆、太空电梯、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等科技正在变为现实。 克拉克书迷无数,从刘慈欣、特德·姜等科幻大师,到NASA宇航员、工程师等科技精英都是他的崇拜者。 在阿瑟·克拉克著的《地光》中,克拉克精准预言了月球生活、月球开发、太阳系殖民和宇宙战争的一切细节。 地球反光之下,月球表面之上,人类的历史再次重演。 内容推荐 阿瑟·克拉克著的《地光》讲述了公元22世纪,月球地底被发现蕴含着大量的重金属矿藏。 全太阳系的人类都对矿藏虎视眈眈,而在紧张的气氛下,地球与月球的重要信息却从月球天文站泄露到其他星球。 为了调查信息泄露,反间谍专家萨德勒被派往月球。 在荒凉的月球表面,地球反射的光一直照抚着大地。月球“中心城”的奇异生活、跨越环形山的宏伟列车、高科技的天文站……月球上的一切都出乎萨德勒的预料。 而就连他也没想到,一场从未有过的太空大战,正迅速逼近这颗静默的星球…… |